這是我的樹

我喜歡樹。我喜歡這棵樹。這是我的樹,而且這是我的松果! 

松鼠愜意地抱著松果躺在樹蔭下,一邊這麼想。然而,一個不安的想法掠過腦海:「如果有一天,也有松鼠說,這是他的松果和他的樹……」他該怎麼辦? 

為了避免我的樹被別的松鼠占去,小松鼠急得跳上竄下。精彩的獨白與戲劇化的表情,這則幽默的諷刺寓言,探討了分享與占有的困難抉擇。 

作繪者奧利維耶.塔列克以醒目的亮黃色調,捕捉了角色豐富而滑稽的情緒變化,諸如嫉妒、恐懼、厭惡、憤怒、渴望和好奇等。鮮明的圖畫意象不僅深植人心,故事從哲思性的自我提問開始,再以開放性的結局結束,更賦予讀者無限的想像與對話空間。 

【各界推薦 】   
●「有些人可能認為結局過於開放,故事多層次的寓意卻讓我們在短時間內足以討論貪婪、滿足和種種徒勞無功的努力。」──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一則關於獨占慾的反思:當松鼠認真思考時發現,別的松鼠可能主張跟自己擁有同一棵樹和松果,他馬上得採取行動捍衛自己的所有權。」──美國《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本書生動演繹了孩子學習跟人分享時百感交集的情緒。」──CM Magazine

作繪者簡介:奧利維耶.塔列克(Olivier Tallec)
法國知名童書繪本作家、插畫家。1970 年出生於法國莫雷市,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畢業後,從事平面設計與廣告工作,也為報紙和雜誌繪製插畫,出版80 多本童書作品。2014年,作品《綿羊王路易一世》獲得勒克雷文化獎的青少年最佳繪本獎。中譯作品另外還有《星期三書店》(聯經)、《黑女孩》(臉譜)等。目前定居於巴黎。

譯者簡介:宋珮
加州大學(U.C.S.B.)藝術史碩士。1990 年代開始對圖畫書的圖像敘事產生興趣,繼而從事圖畫書評論、導賞、評審等工作。在大學兼課多年,講授〈基督信仰與藝術〉、〈美學概論〉、〈數位敘事〉等課程。2020 年和政大Soobi 團隊一起研發〈看藝術學思考〉國小美育課程。翻譯圖畫書一百餘本,另譯有《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童書創作實用指南》、《圖像語言的秘密》等書,並出版散文集《寫生冊頁》、《光與影的二重奏》(與鍾榮光合著)。

導讀分享:保守心,勝過保守一切(宋珮 / 圖像藝術研究者)

這本看似單純的圖畫書,實為一則洞悉人性的寓言。故事僅有的角色是隻松鼠(其他的動物只出現在他的想像裡),而所有的文字內容,都是松鼠的自言自語。

從松鼠的獨白當中,讀者知道他非常喜歡一棵松樹,而且相信這棵樹只屬於他,他應該獨享松樹的樹蔭,和所結的果實。

由於太在乎這棵「自己的」樹,他開始擔心,如果其他松鼠來分享怎麼辦,他該如何宣示自己的主權,如何禁止其他松鼠靠近?
也許可以築一道又高又長的圍牆?
可是,到時候他又會好奇牆後面有什麼,會不會有更大的松果、更漂亮的樹,或是一整座結滿松果的森林!

法國圖畫書作家奧利維耶.塔列克(Olivier Tallec)特別擅長用漫畫風格誇張、生動地描繪角色的表情和動作,表現出情緒的變化,和對事情的反應。
在這本書裡,漫畫風格的特色完全發揮在主角松鼠身上,他的眼神變化多端,讓讀者一眼就看透他的心思,不論是滿足、擔憂、生氣、驚訝、好奇⋯⋯,或是在想方設法維護自己的利益。
 
除了眼睛,松鼠的耳朵和尾巴也都配合演出,戲劇效果十足。
塔列克用鮮黃色的背景、橘色的草地暗示季節是秋天,松鼠則是深橘色的,以暖色調為主的畫面充滿活力。
粗壯的松樹、簡單明暸的場景,都為松鼠提供了「演出」的舞台,不僅不單調,還把松鼠所有的想像具體的展示在讀者眼前。
 
如果這是一則伊索寓言,那麼,標題可能是〈自私的松鼠〉,或是〈貪心的松鼠〉,並會在結尾加上明顯的教訓,讓讀者讀後心存警惕。
但是,奧利維耶.塔列克並沒有用傳統的寓言格式寫故事,而是一層又一層地揭露主角的心理,透過他的獨白表達細微的心思意念,最後留下開放的結局,讓讀者自己思索。 
故事裡的松鼠確實自私,他生怕「自己的」樹變成大家的樹,雖然他並不能證明自己擁有這棵樹。

在他的想像中,其他的松鼠都變成了敵人,是他必須防範的。
從搭配文字的畫面上,讀者可以看出來,松鼠雖用牆隔絕了其他松鼠,卻也同時孤立了自己,此外,他一直東想西想,全副心思都在如何獨占松樹,根本就無法安靜的享受樹帶給他的快樂。
而他對圍牆另一邊的想像,遠比他所擁有的更好,這個想像讓他更加難受,因為相比之下,他只「擁有」一棵樹,為什麼他不去占有更多的樹、更多松果?
如此看來,他的心永遠也不會得到滿足!
 
如果一定要為這則寓言加上啟示,也許〈箴言〉四章23節:「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會很合適。
我們該如何保守自己的心,勝過保守其他的一切呢?
書名這是我的樹
原文書名C’est MON arbre
作繪者奧利維耶.塔列克(Olivier Tallec)
譯者宋珮
商品編號TW918
頁數/開本20.5 x 28.5cm/32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3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3433
定價港幣99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小烏龜楚門

【得獎紀錄  】  
★    榮獲2019年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年度最愛書籍
★    2019年美國《紐約時報》最佳兒童讀物
★    2019年美國《科克斯書評》最佳圖畫書
★    2019年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最佳圖畫書
★    父母首選金牌獎得主
★    夏洛特佐羅托(Charlotte Zolotow)榮譽獎

當心愛的主人不在身邊小小的寵物可以做些什麼? 

小烏龜楚門和他的主人莎拉住在一個,比計程車、垃圾車,和往南開的11 路公車更高的地方。他從來不擔心下面的世界發生什麼事情,直到有一天,莎拉背了一個大背包,做了一件楚門從來沒有見過的事……她搭上了那輛公車! 

楚門等著她回來,他等了等,等了又等,他再也等不下去了。楚門知道自己得採取行動才行,雖然一切看起來有點……不可能! 

視角多變的構圖、活靈活現的角色形象,搭配可愛機智的主角,讓故事充滿探索新世界的緊張和樂趣。本書從孩子的視野出發,邀請讀者和小烏龜一起踏上冒險之旅──接觸新事物、挑戰新可能、發現嶄新的自己!

作者簡介:珍.瑞迪(Jean Reidy)
曾經住在一個比叭──叭──叭的計程車,轟──轟──轟的垃圾車,咻──咻──咻的汽車,和各路公車更高的地方。也許有一天她會回到這樣的地方,但是現在,她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家裡寫作,住的地方對面就有她很喜歡的社區圖書館。她的繪本幽默、活潑,得獎不斷,廣受大小讀者的歡迎。老實說,她沒有養過任何陸龜,不過倒是和各種不太乖的海龜、小鸚鵡、蜥蜴、金魚、倉鼠,還有一隻活潑的火腹蟾蜍住過一陣子。歡迎拜訪珍.瑞迪的官方網站:jeanreidy.com

繪者簡介:露西.魯絲.庫敏士(Lucy Ruth Cummins)
是童書作者、插畫家,也是出版社的童書藝術指導。她的第一本繪本就入選了許多獎項。小時候養過一隻小海龜當寵物,不過牠後來爬走了。露西和家人現在住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區。

譯者簡介:張淑瓊
大學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學兒童文學教育。和書中的楚門和莎拉一樣很愛想事情,也常常需要前進的勇氣。

導讀分享:從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張淑瓊 / 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是小烏龜和小主人的故事,不過,因為故事是從小烏龜的觀點述說,所以文字寫的是小烏龜楚門和「他的莎拉」,而不是小烏龜和他的主人莎拉。從這一句話開始就提醒我們,讀這個故事時得用特別的角度。而這隻安靜、喜歡想事情的小烏龜楚門,可是給了我們不少提醒呢!
第一個提醒是:多多練習蹲低看事情。
當我們調整視野練習蹲低,才能看到不同的風景,這在親子關係中格外重要。因為同樣的事物從不同的高度觀看,會有不同的體會。即使在同一個空間裡,因為觀看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部分也會有差異。

小小的楚門看到角度很近似孩子,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6歲,或是115公分以下)。
他們是那群還不需要付公車票的孩子,他們眼睛看到的世界和我們很不同呢!我常常在公車上看到學齡前的小小孩一上車就急急地想衝到車子最後,他們想坐在最後那幾排高高的位子上。但他們的行為也總是立刻被大人們阻止,因為坐在後面確實有點危險,於是親子間免不了來一堆衝突的對話。
每次看到這種爭執的場景,我都很想跟大人說,其實小孩們想坐高高,是因為他們想看窗外的風景,以他們的高度,坐在博愛座時常常看不到外面。
小小孩渴望坐在高處,而我們呢?我們需要蹲低,練習從孩子們的角度觀看。

第二個提醒是:記得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溝通。
當我們蹲低之後,就比較能體會孩子所看見、所感受到的。接著就是用孩子們能理解的方式溝通。
為什麼這麼說呢?
就像書中的楚門,因為不知道莎拉要去哪裡,只是察覺莎拉不一樣了,穿著不一樣,背了特別的背包,還有多給了食物,這些行為都和平常不太一樣。
因為這些不同,觀察力很好的楚門就開始困惑、擔心。
如果莎拉可以先說清楚,試著讓楚門知道更多一些,而不是只跟他說:「要勇敢」。那麼,楚門應該就能耐心等候,像故事最後那樣,他可以安靜期待未來可能發生的事,而不會慌張地到處亂跑。
同樣的,在親子互動中,我們也需要練習和孩子說清楚。
因為孩子的眼睛雖然雪亮很會觀察,但是他們的經驗和能力有限,他們常是看得清楚,卻想不明白。因此,面對一些突發的變化會焦慮不安,這些都很正常。孩子們的世界很小,當環境變化的時候,需要大人協助,提供足夠的訊息讓他們知道自己很安全。
謝謝楚門和他的莎拉,透過他們的故事讓我們了解親子相處裡的一些重要提醒。
因為小烏龜真的很小,這個誇張角色設定,更容易讓我們了解什麼叫做「蹲低」,願我們刻意練習蹲低,用貼近孩子的角度觀看,也體貼孩子細微的感受。
推介文:要勇敢啊——踏上尋找主人的歷險旅程(張建榮)

小烏龜楚門時常相伴在小主人莎拉身旁。直到一天莎拉背上大背包、穿上新毛衣,還給牠多點食物吃。莎拉對楚門說:「要勇敢啊!」就前往車站乘公車去了。楚門等了又等,愈想愈不安;於是牠離開自己的缸子,打算乘搭公車到學校去。
缸子外面既廣闊又陌生,除了看不見邊際的地毯,還看不見窗外的街道,只聽見汽車聲轟轟作響,心裏十分不安……
很多人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應否走出自己的安舒區,探索未知的領域?對於楚門來說,牠渴望找到莎拉,即使遇上苦惱的事情、心情低落,仍堅持走遍整個大廳;正苦惱如何走出大門之際,莎拉終於回到家裏。她對於楚門的行動感到驚訝並給牠肯定,楚門也感到很驕傲。
改變,往往在於一念之間!邁出勇氣的一步並不容易——卻是如此奇妙。縱然是小小的一步也值得鼓勵。
閱讀這繪本,不妨留意莎拉上學所乘搭的一輛公車,車身一則標語寫著:「看新事物!聽新聲音!有新想法。」這句標語貫穿了整個故事,當懷著信心邁步向前,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將會變得不再一樣了。
書名小烏龜楚門
原文書名TRUMAN
作者珍.瑞迪(Jean Reidy)
繪者露西.魯絲.庫敏士(Lucy Ruth Cummins)
譯者張淑瓊
商品編號TW915
頁數/開本23.5 x 26cm/48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3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3204
定價港幣99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百萬好點子

★ 榮獲烏克蘭最佳兒少讀物插畫獎!
嚴冬將近,被遺棄在荒野上的一群鴨子,
不禁擔憂起自己的未來……
沒有主人的照顧,
他們能想出填飽肚子的好點子嗎?

一座偏僻的農場,沒有了主人。
一群無憂無慮的鴨子,一夕之間成了孤兒。
「冬天快來了……」
「我們會餓死……」
「我們得找個新家!」
他們躺在草地上,一面數著秋天的浮雲,一面想著自己的未來。
忽然,他們靈光一現:
只要登個廣告,就會有新主人來認養他們了!

事不宜遲!鴨子們七手八腳開始學寫字。
好多鴨子用掉好多藍莓墨水,好多鴨掌踩出好多鴨腳印,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他們還是寫不出一個正確的字……

危急存亡之秋,到底還有什麼熬過寒冬的好點子呢?
讓我們跟鴨子們一起在草原上躺成大字形,數數白雲、傷傷腦筋……
也許你會發現……意外發生的好點子往往價值連城!

烏克蘭作繪者卡特玲娜.沙德(Katerina Sad)用現代寓言故事的口吻傳授了一個克服困境的祕訣。幽默的結局不僅引導大小讀者反思學習寫字的意義,更讓故事最後充滿絕處逢生的喜悅──孩子們會發現自給自足的快樂,並且勇敢發揮自己的創作天賦。

全書統一的秋天色調搭配質感多變的大地背景,不僅讓活靈活現、聒噪不休的鴨子主角躍然紙上;森林動物逗趣可愛的造型和豐富的畫面細節,更讓每一幅跨頁都值得駐足品味。

作繪者簡介:卡特玲娜.沙德(Katerina Sad)
烏克蘭插畫家,畢業於歐德薩藝術學校及利維夫國家藝術學院,曾參與波蘭文化部獎助計劃。她從2016年開始和出版社合作創作童書,本書是她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並在2018年榮獲烏克蘭最佳兒少讀物插畫獎。

譯者簡介:宋珮
主修藝術史,碩士論文研究元代畫家王蒙手卷。蒙恩信主後,轉而探究基督信仰與藝術的關係。二十多年來,在大學兼課,兼做編輯、翻譯、藝術評論,偶得機會研究圖畫書作家及作品,嘗試與東西方圖像敘事傳統相互參照,樂此不疲。

導讀分享:百萬好點子:無價之寶(宋珮 / 圖像藝術研究者)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清新可喜的小故事,主角是一群鴨子,
一群住在農場裡被飼養的鴨子,農場的主人不告而別,他們的生活頓失所依,該如何另尋生路呢?

 

烏克蘭畫家卡特玲娜.沙德擅長運用畫面配合簡短的文字說故事;
隨著第一個畫面上離去的車子,她把讀者帶入了故事中那個偏僻的、介於荒野與文明之間的農場,
而第二個畫面中被風吹彎的草叢、表情落寞的鴨子和空中飄浮的羽毛,讓讀者體會出鴨子的心情,
到了第三個畫面,讀者彷彿身歷其境,也和鴨子一起躺在草地上,數著秋天的浮雲,想著自己的未來。

畫家只用了三個跨頁,就把故事發生的時間、空間和角色的處境清楚的勾畫出來。

這故事既像古老的童話,又像是一則諷喻,具有啟示意味。

往往故事的主題就藏在主角面臨的危機裡,顯然,鴨子突然成了孤兒是一大危機,
他們所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再找個主人,
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舒舒服服的被人照顧,不事勞力就得溫飽,
卻不知道有了主人,他們的命運大概就是成為餐桌上的食物!

其實,鴨子遭逢的危機反倒是轉機,起先,為了登廣告找主人,他們決定學習新的技能,就是寫字,
然而學寫字並不容易,這又遭逢另一個困境,
沒想到,即使不能立刻學會寫字,學習的過程卻讓他們找到了自食其力的方法。原來,他們只要運用本身既有的資源,就是形狀獨特的腳掌,就可以印出美麗的花布,而花布幫他們換來了過冬的食物。

換句話說,他們終於成了自己的主人。

除了自食其力這個主題外,另一個主題也許是善用自己的天賦,生發出創意吧!
大衛曾用詩歌對創造他的主說:「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人和天地間所有的受造物一樣,都擁有獨特的天賦,
不同的性格、經歷、環境更加強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特質。
這個故事藉著擬人化的鴨子告訴讀者,每個人身上都有造物主賜予的無價之寶,就看願不願意去挖掘出來!

畫家卡特玲娜.沙德擅於運用畫面中鮮明的色彩、不透明顏料形成的肌理和簡約的形狀營造氛圍,
她以棕色、土黃色、茶綠色斑駁的肌理描繪秋天的大地,以帶灰的淺藍和淡綠呈現天空,襯托出故事的主角,一群橘嘴橘腳的白鴨,以及農場附近的動物、野花、結果子的樹、房舍、桌子、蔬果⋯⋯。
每樣東西的造型都很簡約,鮮明的色彩和簡約的形狀結合,
形成一個個明顯的、錯落有致、充滿活力的圖案,
正如鴨子們用腳掌沾了藍莓汁印出的圖案,雖然簡單,卻極具設計感,很能吸引人的眼光,

也許這就是卡特玲娜.沙德獨特的天賦吧!

書名百萬好點子
原文書名Ідея на мільйООООООн
作繪者卡特玲娜.沙德(Katerina Sad)
譯者宋珮
商品編號TW897
頁數/開本22.7 x 30.3cm/32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3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2832
定價港幣99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文森回家了


文森是一隻住在貨輪上的貓咪。
牠的日子過得還不錯,隨時有新鮮的魚吃,還能整天追逐甲板上的海鷗。
到了晚上,牠會靜靜看著那些為船隻指引方向的滿天星斗。
貨船遊歷了世界各地,卻從不曾在名為「家」的港口停下。
文森一直很好奇,「家」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船靠了岸,船員也紛紛回到自己的家,文森第一次踏上陸地,也終於找到自己的家……
漂泊的人生中,人人都嚮往一個遮風避雨的港口,能把自己與重要的人緊緊繫在一起。這些港灣有些稱為家人,有些稱為朋友。不論我們對「家」的想像如何,一處讓心靠岸的地方,一直是人們永恆的渴望與追求。

本書繽紛的色調渲染出這個世界的多采多姿,同時也延續《晾衣服的日子》、《在我離開之前》和《送給爸爸的小船》一貫溫馨的基調,讓讀者看見──家就是心愛的人所在之處。

作繪者簡介:潔西莎.貝格利(Jessixa Bagley)、艾倫.貝格利(Aaron Bagley)
潔西莎.貝格利(Jessixa Bagley)
《晾衣服的日子》、《在我離開之前》和《送給爸爸的小船》的作繪者,曾經榮獲金風箏獎最佳童書和華盛頓州好書獎。

艾倫.貝格利(Aaron Bagley)
《Rocking Fatherhood》一書的繪者。和潔西莎在藝術學院相識後,便一起寫作畫畫,至今已超過十年。他們在素描簿上塗鴉傳情、求婚、逗樂彼此,很快變成在素描簿上塗鴉婚姻趣事,現在的生活重心是逗樂他們的兒子。

譯者簡介:劉清彥
會暈船,所以不太喜歡搭船。常常在出國演講的第一天,就開始倒數回家的日子。不出門的時候,就在家裡專心為小朋友譯書寫書,享受待在家裡的日子。

導讀分享:家,讓心靠岸地方(劉清彥 / 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是潔西莎.貝格利第一次和先生艾倫.貝格利合作的書。

 

對於年幼就經歷父母離異,十七歲又喪父的潔西莎,和從小到大都在不斷搬遷中成長的艾倫.貝格利來說,一個屬於自己、安定又溫暖的「家」,一直是他們內心非常強烈的渴望。因此,當他們在藝術學院相遇後,很快便有了攜手一起建造家庭的計畫。

他們理想中的家,並不在乎有形的外殼和地點,而是一個屬於他們、能夠一起經營生活和人生的地方。於是,兩人自學校畢業後,便在西雅圖的空中城堡安定下來,展開他們的居家與創作生活。

這個故事,便是從他們一起畫畫的工作桌旁窗戶開始的。

那扇可以望見停泊港口大小船隻的窗子,是他們休憩時重要的「養眼」之處。有一天,當潔西莎端著咖啡凝視窗外即將入港的貨輪時,艾倫正好以他們家的貓「文森」為主角,畫完一張流浪貓翻倒垃圾桶的分隔漫畫。於是,原本就愛腦力激盪,互相拋接故事想法貝格利夫婦,便在一來一往的討論中,將這兩個元素和他們對家的感受與思考,融合成這個故事。

這隻生活在貨輪上從未登岸的貓,儘管隨著大船遊歷世界各地,看盡各種美麗驚奇的風景,卻從來沒有被認真注意和看待,更不曾好好被愛過。這艘四處漂泊航行的船是他生活的居所,卻不是他的家,他也不知道成天被那些船員掛在嘴邊的「家」,到底是什麼?
於是,在貨輪靠岸,船員紛紛回到各自的家以後,創作者便以這隻對「家」毫無所悉的貓,藉由他的觀察、感受和思考,為小孩凝聚和建構家的概念。

原來,住在家裡的人會互相擁抱和親吻,一起吃飯、聊天、看書、遊戲和照顧寵物;原來,家所指涉的不僅是一個地方,更是一群彼此相愛的人。貨輪的飄泊無定所和家的安定歸屬,在故事前後形成強烈的對比,不僅形成故事戲劇化的轉折,也凸顯了家的真正的意義。

這本書雖然是由貝格利夫婦共同創作,卻依然保有潔西莎前三本書《送給爸爸的小船》、《在我離開之前》和《晾衣服的日子》柔和又溫暖的繪圖風格。這對從相識後便不斷以「素描本」傳情、求婚,甚至婚後依舊以這種方式互相娛樂和逗樂小孩的夫妻檔,以天衣無縫的默契和分工(而且完全沒有吵架),成就了這本以家為主題的書。他們不僅用作品幫助讀者思考和了解家的意義與價值,看見家人間的關係與相處方式,也透過創作這本書的過程,做了非常好的示範。

推介文:家,一個充滿溫暖與愛的地方(黃佩蓮)

 

故事描述一隻生活在貨輪上從未登岸的貓,牠的名字叫文森。儘管文森隨著大船遊歷世界各地,看盡各種美麗驚奇的風景,但牠似乎從未受到重視及愛護。牠經常聽到船員渴想回家,於是在一次貨輪靠岸,船員紛紛趕著回到各自的家,於是文森便好奇地去探索甚麼是家。牠看到船員家裏的人會互相擁抱,一起吃飯、聊天和遊戲,原來「家」所指的不僅是一個地方,更是有彼此相愛的人。
看到此情此景,文森不禁感懷身世,自己長居飄泊無定的貨輪,似乎沒有自己的「家」。就在這時,牠聽到一把熟悉的聲音,原來船長正找著牠,還馬上擁抱牠,對牠說:文森,回家了。噢!這時,文森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也有一個家—貨輪,也有愛牠的家人—船長。
其實每個人也有家,也有人愛,但有時候我們沒有注意到自己所擁有的人事物。
這是一本很有啟發性的繪本,提醒我們要珍惜屬於我們的一個家。
家,是一個充滿溫暖與愛的地方,英文的Family可以說就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爸爸媽媽我愛你)的縮寫。家中每一個人都很重要;爸爸,是兒女心中最有力量的名字;媽媽,是兒女心中最溫暖的名字;而孩子,永遠是爸媽心頭上的一塊肉。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彼此相愛,彼此欣賞,愛與被愛是家中每一個人的本分。

書名文森回家了
原文書名Vincent Comes Home
作繪者潔西莎.貝格利(Jessixa Bagley)、艾倫.貝格利(Aaron Bagley)
譯者劉清彥
商品編號TW892
頁數/開本22.4×28.6cm/32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2931
定價港幣99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查理的南瓜多少籽?


「一顆南瓜有多少種籽?」
米高老師問全班同學。

全班個子最高的羅伯大膽猜測,大南瓜種籽應該最多,有一百萬粒!
總是充滿自信的小琳認為,中南瓜肯定有五百粒種籽。
個子最小的查理卻猜不出來。

沒有人知道正確答案,但大家都覺得自己猜得很對。
到底誰猜得最準呢?
一場挖南瓜的數數比賽開始了!

當你看不見事物的內在,你會怎麼猜?
當結果出乎預料時,你又會怎麼想?
這堂結合了觀察、簡易推理與快樂算術的自然課,邀請你跟書中的孩子們一起動動腦、猜猜看,進一步挖開南瓜數種籽,看看我們想像的天空裡各自出現了什麼。

小南瓜裡潛藏的大學問,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作者簡介:瑪格麗特.麥納瑪拉(Margaret McNamara)
暢銷書作家,她所出版的12個童書系列,以羅賓系列的《南瓜田》(The Pumpkin Patch)蔚為經典,並獲2003年奧本海姆最佳童書金獎。同時,本書更榮獲2008年克里斯多福圖書大獎,是《米高老師這一班》(Mr. Tiffin’s Classroom)暢銷系列作之一。瑪格麗特與家人定居於紐約市,其創作靈感常來自孩子的校園生活。

繪者簡介:G. 布萊恩.卡拉斯(G. Brian Karas)
1957 年出生於美國康州,藝術學校畢業後,曾短暫從事卡片繪製工作。1982 年投入繪本創作,作品曾榮獲紐約時報最佳童書插畫獎、波士頓環球報號角圖書童書獎、博物館最佳童書獎以及美國圖書館協會童書獎。《米高老師這一班》系列繪本的插圖皆出於他俏皮生動的筆觸。卡拉斯目前定居於紐約州的哈德遜河谷區。

譯者簡介:葉美琦
美國匹茲堡大學幼兒教育碩士,康乃狄克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專精於研究語言發展、閱讀發展及閱讀障礙等領域。平時教授心理學及華語,業餘從事寫作與翻譯。天生是個文字咖,以琢磨文字為樂。

導讀分享:你的內在其實很強大(編輯室手札)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並非人人都懂得欣賞他人。
透過自然的觀察、輕鬆的推理與快樂的算數,讓我們一起動動腦、猜一猜,挖出南瓜籽,一粒一粒數一數,看看結果是什麼。
本書真實生動地描繪孩子們埋頭數南瓜籽的場景,對大人來說,好像只是練習算算術;但對孩子們而言,故事卻不是這麼簡單,這可是一場「超級比一比」大賽!

走進教室前,孩子們就開始比高矮、猜種籽時比大小,算算術時比多少……只要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想要一較高下。最有趣的是,看不見的南瓜籽完全打破了孩子們「比較」的迷思──原來大的不一定多,小的也未必比較少噢!

比來比去到最後,原來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在比什麼。南瓜籽的多寡有各自的成因,但人總是忍不住喜歡比較,以為「多贏過少,大勝過小」。其實,大小多少並沒有好壞優劣的分別,只是因為成長背景有所不同。作者刻意透過大小南瓜的隱喻與類比,讓查理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比較毫無意義,所以不需要因外表而喪失自信。

大、中、小三顆南瓜的啟示,讓孩子們各自帶著困惑、滿足或不以為然的表情離開教室,這幅畫面不免引人省思──當你看不見事物的內在,你會怎麼猜?當結果不如預期,你又會怎麼想?當多數人都猜錯時,你該拿他們怎麼辦?

生活中許多例子告訴我們,人其實很容易被外表欺騙:社會上的政商名流、市井小民、販夫走卒,經常讓我們落入比較與歸類的窠臼中,任意對人品頭論足、說長道短。因為人的確常常以貌取人,也老是喜歡拿看得見的事物互相比較;然而,如果願意用心觀察體會、將心比心同理他人,不僅能跨越表象,真心欣賞、接納他人;同時也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輕鬆活潑的南瓜遊戲,教導我們面對人事物,不能以外在的表相和自我的認知,妄下判斷。小南瓜,大學問,發現了嗎?你的內在其實很強大!

推介文:小南瓜大發現(簡美玲)

 

米高老師首先邀請同學們猜猜南瓜裏面種籽的數目,猜好之後,老師就建議同學切開南瓜,去數清楚裏面種籽的數目。這豈不就是科學精神「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學習模式。

要切開南瓜取出種籽也真不容易,如何切開南瓜?怎樣從又濕又黏的果肉中取出種籽?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一一解難。點算種籽亦非易事,同學們採用了不同的方法,例如:以兩粒、五粒或十粒一組的方法點算,過程涉及很多與數學有關的概念,例如:大小、倍數、排序等等。

故事的主角查理,是班中最矮小的同學,負責數算最小南瓜的種籽,但意想不到的,原來最小的南瓜,竟然有最多種籽。這正是最重要的發現,大的不一定多,小的也未必少,同學們無需事事比較,比拼爭勝,亦不應按外表判斷自己或他人。

小南瓜給我們的大發現,原來小東西也能長出這麼多種籽,我們能夠發現小朋友內裏蘊藏強大的潛能嗎?這是一本有趣又富啟發性的繪本,不單適合小朋友,對老師和家長也能帶來啟迪,值得向大家推介。

書名查理的南瓜多少籽?
原文書名How many seeds in a pumpkin?
作者瑪格麗特.麥納瑪拉(Margaret McNamara)
繪者G. 布萊恩.卡拉斯(G. Brian Karas)
譯者葉美琦
商品編號TW891
頁數/開本22.7×27.3cm/36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2894
定價港幣93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小火花的夢


「長大的我
將出發去尋找一個美麗新天地」

有時我們急著長大。
有時我們害怕長大。
踽踽獨行的人生旅途中,迎面而至的,
或悲或喜、挫折或沮喪、成功或失敗、
高山或低谷、順遂或崎嶇、進退兩難又或原地打轉……,
不論每個人在長大的過程中經驗到什麼,
其中因碰撞而迸發的火花,
終將點亮漆黑的夜空,
點滴串連成你我光彩奪目的生命故事。

因為長大就是──生命前進的樣貌。

本書以獨特的燈畫技法呈現小女孩漸漸長大的世界。在這個光影絢麗的世界,女孩從一個躲在花苞中的小精靈,慢慢蛻變成能以雙臂擁抱世界的大人。

書中的18 幅插畫,嚴格說來並不是「畫」,而是「相片」。身為劇場燈光師的作繪者梅露琳先在黑紙上構圖,接著剪下圖形,打上透寫台(光桌)光源後,用繽紛色紙襯底、組合拼貼,再由上而下拍攝,以「相片」的形式捕捉當下的畫面。紋理豐富的襯紙透映忽明忽暗的光線,不僅兼具質感與朦朧美,更營造出全書似水流年的時間感。

梅露琳透過攝影將時空「定格」在紙上的霎那,彷彿也讓我們藉機重返花火般、轉瞬即逝的童年。

你曾經害怕長大嗎?
你還記得自己當初怎麼跌跌撞撞、磕磕絆絆、費勁掙扎著長大的嗎?
你成為理想中「長大」的樣子了嗎?
讓本書帶領你再訪生命中每個寶貴的當下,
重新用「大人視角」發現成長過程中
一切的美好與驚奇。

作繪者簡介:梅露琳.蒂麗(Mélusine THIRY)
燈光和攝影藝術家,主修視聽藝術,目前投身於兒童和成人戲劇的劇場及燈光佈景設計。她喜歡優游於微小與巨大尺度之間,並從中擷取創作靈感。梅露琳的剪紙藝術探索了圖像的光影、材料和色彩的諸多可能性,並曾獲法國2006 年未來圖像大賽(Figures futur)的肯定。她的第一本兒童繪本Marée d’amour dans la nuit /《愛流汐漲》(文:許地山)由鴻飛文化在2008 年出版。本書是梅露琳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她以獨特的燈畫技法創造了一個神奇世界,帶領讀者一窺成長的奧祕與樂趣。

譯者簡介:葉俊良
出生於高雄,臺灣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赴法國巴黎維爾曼建築學院進修,並於1999 年取得建築師文憑。在巴黎若那當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期間,利用閒暇進修,取得法國城市規畫研究所碩士學位,隨後旅居英國牛津,參與都市設計研究計畫。
2005 年經巴黎一顧問公司委託製作一系列介紹法國建築作品的中英文圖書,從此跨入出版領域,2007 年和法國人黎雅格(Loïc Jacob)合作,成立以原創童書繪本為出版主軸的「鴻飛文化出版社」(Éditions HongFei Cultures)。著有《我在法國做圖畫書》(2017,玉山社星月書房)一書闡明創作思路。

導讀分享:長大,生命前進的樣貌(編輯室手札)

 

有時我們急著長大。
有時我們害怕長大。
什麼時候你開始覺得自己長大了?
除了視野變高、手腳變長、能去更遠的地方……長大還會有哪些變化?

本書以獨特的燈畫技法呈現小女孩漸漸長大的世界。在這個光影絢麗的世界,女孩從一個躲在花苞中的小精靈,慢慢蛻變成能以雙臂擁抱世界的大人。

書中的18 幅插畫,嚴格說來並不是「畫」,而是「相片」。身為劇場燈光師的作繪者梅露琳先在黑紙上構圖,接著剪下圖形,打上透寫台(光桌)光源後,用繽紛色紙襯底、組合拼貼,再由上而下拍攝,以「相片」的形式捕捉當下的畫面。紋理豐富的襯紙透映忽明忽暗的光線,不僅兼具質感與朦朧美,更營造出全書似水流年的時間感。

梅露琳透過攝影將時空「定格」在紙上的霎那,彷彿也讓我們藉機重返花火般、轉瞬即逝的童年。然而,這並不是一個談小孩不想長大的《彼得潘》故事。相反地,梅露琳以充滿期待的口吻,訴說對成長的美好憧憬。她以破殼而出、扮家家酒、鞦韆等鮮明的意象喚起讀者孩提時代的共鳴;同時也用大得出格的鯨魚、滿版的燭光晚宴與跨頁的秘境夜遊,展現長大後能恣意闖蕩、盡情探索的自由。

畫面中不僅布置了手工剪紙,也使用了實體的壓花及葉片。梅露琳將人物縮小到與實際壓花等高,營造出比例失真、虛實交錯的效果,帶領讀者遊走於想像與現實之間;同時,也邀請我們一起以「大人視角」再訪生命的每一刻,重新用長大的眼光發現過程中一切的美好與驚奇。

當梅露琳訴說成長中的期待、失落、風險與挑戰時,我們看到小女孩漸漸蛻變成少女,少女又漸漸蛻變成一名風姿綽約的女子,她的四肢越伸越長,畫框也跟著越放越大;然而,面對悠悠無盡的天地,我們的「長大」其實微不足道。一處值得現味的對照是:畫面中從前澆灌的小樹苗長大了,外觀明明也「長大」的女子,跟這棵開枝散葉的「小樹苗」一較之下,反而變得比以前更加嬌小。

我們的確都在長大、都在經歷身心變化、都有無盡的生命課題需要面對,因為長大的確就是生命前進的樣貌。踽踽獨行的人生旅途中,迎面而至的,或悲或喜、挫折或沮喪、成功或失敗、高山或低谷、順遂或崎嶇、進退兩難又或原地打轉……,不論每個人在長大的過程中經驗到什麼,其中因碰撞而迸發的火花,終將點亮漆黑的夜空,點滴串連成你我光彩奪目的生命故事。

最後一頁女子長出雙翼,昂首展臂面對寬廣的世界,看似微小,卻是自信蓬勃、從容迎接生命中無限可能與未知——如果必須為「成長」下個註腳,想必這就是「長大」最迷人的模樣吧﹗

書名小火花的夢
原文書名Si je grandis…
作繪者梅露琳.蒂麗(Mélusine THIRY)
譯者葉俊良
商品編號TW879
頁數/開本19.8×26.5cm/48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2573
定價港幣99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別有洞天

  •  「在這本動人的圖畫書中,人性共通的愛足以勝過一切因種族或宗教差異導致的仇恨。」──美國《書單》(Booklist)雜誌
  •   「這些歡欣動人的插圖超越了波拉蔻以往的作品,她在本書中濃郁、鮮豔的用色,比先前的作品更為飽滿強烈──就像一塊獨特的美洲切片。」──美國《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  「文中展露出一股對文化傳承得天獨厚的驕傲。藉由故事角色身為非裔美國人和猶太裔俄羅斯人的豐富文化意象,它歌頌了家族成員間堅不可摧的深厚羈絆。」──美國《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阿嬤,我好想你,我需要一個暗號。」

每天晚上,派翠西亞都站在窗前眺望星空,祈禱星星可以給她一個暗號。
摯愛的阿嬤答應她,每天晚上會從星星的另一端看著派翠西亞和她弟弟。
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她遲遲沒收到阿嬤給她的暗號……

當派翠西亞.波拉蔻的外婆離開人世,她認為自己永遠失去她的阿嬤了。
在旱季中搬到加州後,她遇見了史都華,他們成了最好的朋友。派翠西亞還認識了史都華的外婆──熱情、堅定,又富行動力的尤拉奶奶。因為派翠西亞和史都華的提議,尤拉奶奶動員了整個社區,打算為一位傷心的鄰居準備一個驚喜……

這是一個關於奇蹟、愛與重生的故事。波拉蔻以她一貫深刻動人的文字和張力十足的插圖,讓人們在多元異質的世界中,看見人性共通的愛與溫暖。

作繪者簡介:派翠西亞.波拉蔻(Patricia Polacco)
一位備受愛戴的兒童繪本創作家,著作超過數百本,也是一年拜訪兩百所學校的知名說書人。她向孩子們訴說,也聆聽他們的回應。少女時期曾住過美國加州奧克蘭市,她的作品擅長描繪多元族裔、家庭和社區的各樣面貌。現居於美國密西根州聯合市,她外婆的小鎮,距離有名的流星觀測點僅僅隔著一條街。

譯者簡介:徐方璇
1973年生,台北人,政大社會學系畢業,曾任職於誠品書店外文總採購、胡桃木生態書系編輯,現為家庭主婦。
喜涉獵文學、電影、音樂,詩作屢見於日用品包裝及《創世紀》刊物,近期專心抗癌,願成為主膝前的歌者,用如珍似寶的態度面對每一天。

導讀分享:失去之後,如何重拾希望?(編輯室手札)

父母向孩子們解釋生命的離別容易嗎?

從現實面看來,這個問題困難到連大人自己也沒有答案。因為人們無法解釋不在自己經驗範疇內的事物,更何況孩子有限的生命經驗,他們能否理解那些過於「殘酷無情」的事實呢?

作者並未刻意美化生離死別,也並非忽視孩子的困惑與掙扎。故事一開始,派翠西亞就必須與她親愛的俄國阿嬤告別。許多細節可以看出,她的外婆是個擅長說故事的人,她可以用鮮明的象解釋蟲魚鳥獸、日月星辰,也能用同樣的方法說自己的人生故事——她不久就會走進星空的另一端,從天堂那端照看孩子們,並用暗號向他們打招呼。在作者筆下,沉重的死亡變得輕盈、俏皮,又溫暖,我們看到童年時的作者因阿嬤承諾的一個「暗號」重新有了希望;而在這個乾旱持續不斷、充滿荒蕪意象的加州,還有另一位成人需要這樣的希望。

失去寶貝兒子的貝琪太太放任庭院枯萎,因庭院中充滿了兒子安傑羅的故事:孩童的歡笑聲和欣欣向榮的花木,在這位母親眼中都是「失去」的記號,讓她悲痛萬分。此處的庭院其實就是貝琪太太心境的寫照——她的人生充滿希望時,曾一度有座美不勝收的花園相襯;而當意外擊垮她的內心後,庭院也就因此荒蕪。

要怎麼幫助正在經歷「失去」的人重拾希望呢?來自各國的鄰居們一同響應尤拉奶奶的號召,投入整頓庭院的大工程,以實際行動表達他們的在乎與關切。充滿智慧的尤拉奶奶更以一句「安傑羅想保有這個花園」,讓貝琪太太能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現狀——因人與人互惠互助、彼此陪伴,使庭院(心靈)變得生機蓬勃,反而是對兒子最好的紀念。

派翠西亞雖然再也看不到自己的阿嬤,卻能看見積極將生命希望帶給旁人的尤拉奶奶;貝琪太太雖然無法阻止意外發生,卻能再次與鄰居朋友建立關係。每個人原本從「失去」開始的故事,最終都邁向了以「收穫」為名、新生的篇章。

人的一生必然經歷失去,有時是摯愛的親人離開、有時是離開家鄉、有時是找不到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然而,不論當下經歷的是何種失去,我們都有機會重拾希望,就像《聖經》所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尤拉奶奶充滿信心與希望的人生,讓人看見無條件的愛可以帶來改變、促成「奇蹟」;這樣愛也足夠引導人走出傷痛、幫助人正視眼前值得珍愛的人事物,並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

作者派翠西亞.波拉蔻的故事都取材自真實生活,筆下的每個角色都是以生活周遭的真實人物為範本。她來自多元族裔的家庭,媽媽的家族是猶太裔,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她的爸爸是愛爾蘭人;書中的摯友史都華則是非裔美國人。從小聽著不同民族的傳統故事長大,波拉蔻也成了一個擅長說故事的人。

波拉蔻深深以自己的成長歷程與歸屬的文化傳統為傲,這些故事不止是她的「自傳」,更是她對周遭人們鄭重的珍愛與感謝。在這本書輪廓搶眼、色彩濃豔的圖像中,來自各地不同膚色、國籍及年齡的人們不分彼此、互助合作,不僅呈現出一個多元美好的世界村藍圖,更讓人在不同信仰、種族及文化的差異中,看見人性共通的愛與溫暖。

閱讀推介:別有洞天(鄧佩枝)

派翠西亞的外婆去世了,她是不是永遠離開了呢?外婆曾經說過,她會在天上守護著派翠西亞,還會給她一個暗號。可是派翠西亞一直沒有收到那個暗號。她和媽媽弟弟搬到乾旱的加州居住,在那裏認識了一位新的好朋友史都華,還有他的奶奶尤拉奶奶,以及許多新鄰居。新生活多姿多采,他們還一起幫助尤拉奶奶的好朋友從喪子之痛中恢復過來。可是外婆承諾過的暗號到底在哪裏?當派翠西亞苦苦思考這問題時,一天猛然發現天空中出現很多星星洞,原來外婆的暗號,就在眼前!

當我看完這故事,發現這是一本關於人生季節、關於愛與回憶的繪本。在祖母離世後,這份親情依然延續,使得孩子的親情世界中也溫暖亮麗起來,更加鼓勵孩子實踐不同的關懷。

我們可以用這本繪本進行親子共享的延伸活動,與孩子分享這些問題:
1. 你是否曾失去心愛的親人、朋友、寵物的經歷?
2. 他們是不是永遠離開了你?還是在某個地方守護著你?
3. 你可以給他們寫一封信,或者畫一幅圖畫,告訴他們你現在過得怎樣,他們一定會收到的。

讓孩子從繪本中學習處理自己的疑問,以及對家人離世之後,如何正面處理自己的情緒與思念。

書名 別有洞天
原文書名 Holes in the Sky
作繪者 派翠西亞.波拉蔻(Patricia Polacco)
譯者 徐方璇
商品編號 TW867
頁數/開本 28.5×22.5cm/48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498
定價 港幣99元(道聲之友:港幣8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走出森林的小紅帽

今天是外婆的生日,小紅帽要穿過森林去看外婆。
帶著導盲手杖,她一個人慢慢地走進了森林。

聽說森林中住著可怕的大灰狼,而且牠最喜歡吃小動物。
「你看不見,可以用耳朵聽呀!」路上遇到的兔子告訴她。
「你看不見,可以用手摸呀!」刺蝟跟她說。
「你看不見,可以用鼻子聞嘛!」臭鼬跟她說。

森林真的像動物們說的那樣可怕嗎?
看不見的小紅帽是否能避開大灰狼,平安抵達外婆家呢?

【得獎項目】本作榮獲義大利全國高等藝術院校CLAUDIO ABBADO插畫競賽金獎

作繪者簡介:韓煦

職業插畫師及自由藝術創作者。
筆名含蓄挺好。1987年生於中國山東省,2010年山東藝術學院視覺傳達系畢業,並有義大利博洛尼亞美術學院插畫出版藝術碩士學位。
現居義大利從事插畫及兒童繪本創作。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面對邪惡,可以選擇善良(編輯室手札)
這是個不同以往的《小紅帽》故事。作為一則家喻戶曉的經典童話,《小紅帽》帶著濃厚的警世意味,奉勸世人不能輕信他人。隨著時代演進,故事的寓意也不斷推陳出新。《走出森林的小紅帽》一方面繼承了善惡對立的基調,另一方面則以看不見的小紅帽作為主角,展開一場森林大冒險。失去了接收外界訊息最關鍵的視力,視障者感受中的世界可能是什麼樣子?《走出森林的小紅帽》的作繪者韓煦將這樣的感受具象化,以繪本的形式表達視障者的處境,其實是個不容易的嘗試。在這個刻意營造、「眼見並不為憑」的世界中,小紅帽依賴聲響、質地和氣味來感知外界。作者特別選用「沙沙」、「嗖嗖」等狀聲詞模擬聽覺辨物的當下;畫面表現則以現代極富設計感的拓印剪紙,簡潔又鮮明地再現了人類觸覺的初始印象──圈狀如木節代表樹皮,參差錯亂象徵毛髮、井然有序的紡織紋理是衣物⋯⋯形形色色的物件都有足以區別自身的圖樣,彷彿視障者觸摸紋理就能感知外物。而兔子充滿壓迫感的龐大身形、刺蝟背上利刃般的尖刺等,更以圖像語言透露出小紅帽對未知事物的想像與懼怕。

然而,故事的安排也有許多盲點如:森林裡的動物建議小紅帽善用感官、小紅帽沒認出身邊的大野狼等等。事實上,毋須旁人提點,視障者無時無刻不在善用自己的感官,並藉此發展出一套感官和動作彼此協調的生活模式,甚至比明眼人更快察覺周遭異變。值得玩味的是,不具威脅的小動物全都拒絕了小紅帽的請求,別有居心的大野狼反而伸出援手。這樣的情節一方面道出了視障者的困境,另一方面則讓我們思考:明眼人真能同理視障者的處境嗎?我們選擇協助或拒絕對方是出於怎樣的動機?視障者又該怎麼回應他人的「好意」?這是視障者每天面對的真實生活,同時也帶出「良善」與「邪惡」並不容易區分的副主題。

因為有時,善良和邪惡甚至彼此共存。故事中代表邪惡的大野狼最後打消害人的念頭,信守承諾,護送小紅帽直到外婆家,好像悔過向善;書封底卻畫著牠遺棄了小紅帽的衣角,決絕地回歸山林;這是小說中塑造立體人物常見的手法,好讓角色性情更真實、更富人情味。然而,這樣的結局也留給讀者許多懸而未解的疑問:是人心太險惡,讓人們無法互相信任;還是因為人們彼此猜疑,反而讓人心失去了良善?換個視角,我們可以問:當孩子呱呱墜地時,父母希望他們看到的世界是良善美麗,還是危險醜惡的?

小紅帽選擇以善意對待不懷好意的大野狼,最終感化了對方,乍看之下是愚不可及的童話情節;然而,《聖經》也提到同樣的選擇:「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就算人會背叛對方的信任、暗中算計他人、假冒為善欺世盜名⋯⋯;上帝仍挑戰世人在人生無數個選擇中,主動選擇善良,而非邪惡。祂並非不知道險惡世代中堅持良善多麼不容易;相反地,祂訂出高標準,要人們去愛可能傷害自己的人,「因為祂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父母無法一輩子讓孩子活在保護傘中,也無法避免孩子不被世界的醜惡所傷,畢竟沒有人能預知他人行動的動機;然而,就像小紅帽最後平安走出了森林,面對邪惡時,我們還是可以選擇善良──因為善良終究能戰勝邪惡。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友善與互助讓世界更添光彩(胖叔叔陳銘驤 / 說故事達人)
讓我們先試著閉眼傾聽這個故事,體會一下眼睛看不見的小紅帽,她要如何認識森林裡的世界?如何走過森林去看外婆?然後再看看繪畫中的畫面、構圖、色彩和紋理,感受一下從晦暗漸漸轉成繽紛多彩的美好視覺饗宴。《小紅帽》是我們都熟知的童話故事。而在這個故事裡,小紅帽戴著墨鏡,拿著導盲手杖,這趟旅程一定是明眼人無法想像的艱難。路上遇到的動物們說,森林裡有可怕的大野狼,牠們用身上的尖刺和放出的臭屁讓她認識大野狼的身體特徵:牙齒尖銳,而且體味很重。

但是,當真的遇上大野狼時,小紅帽卻沒認出來。單純善良的她相信大野狼說自己是一隻狗。因為有了同伴,路途中,她開心享受陽光、鳥叫與花香,採花摘果送外婆,也將花朵和水果分享給幫助自己的大野狼……就在大野狼露出本性,卻不小心跌進大坑裡受傷時,她還用導盲手杖救牠出來,並撕下自己的紅布衣角幫忙包紮!大野狼最後被小紅帽的真心對待感動,決定信守承諾送她去外婆家,這讓森林裡的動物們非常驚訝。而在小紅帽與大野狼要分別時,他們淡淡地微笑互看,那是一種友好的心靈對視,一次善良的情感交流。

當你看完或聽完這個故事,不妨再次閉上雙眼想想:失明的小紅帽在探索未知的外界時,她如何把握仍有的聽覺、觸覺和嗅覺去體驗一切?遇到大野狼時,小紅帽沒認出來的原因可能是什麼?看到小紅帽以真誠善待、真情救助大野狼時,你曾想過大野狼能被感化,甚至以友愛回報嗎?

看不見的世界看似黑暗無助,但若有了友善與互助,這份善良將能增添生命中溫暖的光明與色彩。

書名 走出森林的小紅帽
作繪者 韓煦
商品編號 TW858
頁數/開本 24×21cm/48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184
定價 港幣99元(道聲之友:港幣8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寵物爸爸

小莓想要一隻寵物。
但是小莓的爸爸不想養寵物。
於是,不接受「不」這個答案的小莓,給自己選了一隻她可以擁有的寵物:一隻寵物爸爸!
她陪寵物玩耍,搔搔他的肚皮,抓抓他的耳背。
但他不喜歡坐下、撿東西,或追著主人跑。小莓可以把他訓練成完美的寵物嗎?

這是一本溫馨動人,而且會讓所有想養「寵物」的父母孩子們放聲大笑的幽默故事。

作繪者簡介:耶拉娜.愛倫(Elanna Allen)

一位廣受好評的圖畫作家。
自布朗大學畢業後,開始在迪士尼公司和美國公共電視為少年及幼兒設計節目和繪製卡通動畫。
現在她和家人住在紐約,固定有新作推出。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耶拉娜的作品,可上她的個人網站:www.elannaallen.com

譯者簡介:邵正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傳播碩士
是喜歡為小朋友說故事的橄欖哥哥。在許多廣播劇中擔任角色配音十餘年。學的是大眾傳播,做的是文字創作與編輯,希望一直為孩子們寫好書,編好書。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爸爸就是把拔(邵正宏/文字工作者)
大概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坐在爸爸肩上,可以高高地看動物園裡的大象、長頸鹿,要不就是在過年過節看舞龍舞獅的遊行表演。坐在爸爸的肩頭上,有一種登高望遠的得意。

除了爸爸上的肩上,當然還會坐在爸爸的背上,把爸爸當馬騎,一邊嘴裡喊著:「COME ON! COME ON!」一邊腳踢爸爸肚子,要不也拍他屁股,然後說:「把拔,快一點!」

這樣的印象在我自己當了爸爸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可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只有當爸爸的可以享有,就是:甘願給孩子當馬騎。而且即使再累,也始終樂在其中。只不過,若是孩子長得太快,越來越重,老爸的腰可就要多鍛鍊鍛鍊了!

想起女兒幼時還在黏著我的階段,整日在我身上爬上爬下,逛百貨公司時,人群一多,她就在我肩上;去舅舅家找小表姊時,我跟她舅舅立刻成為兩匹駿馬,揹著兩位公主騎馬打仗。

等她再大一點,我十指交叉,撐著她的腳,一瞪一爬就騎上我肩頭,每天像是寵物一樣帶出帶進。說實話,當時做爸爸的我,心裡得意的是:我有個小寵物可以好好照顧。

但是,轉念一想,其實我不也是女兒的大寵物?她要我揹就揹,她要我爬就爬;她說要飛高高,我就雙手奮力把她舉起;她說:「把拔不乖要罰站。」,我也只好假裝可憐地站到牆角。

「愛」其實會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流露出來,同時也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領導力,以及安全感。

《寵物爸爸》的作者耶拉娜.愛倫,在她結了婚當了媽媽之後,看到孩子與老公的互動,以此創作出這個精采絕倫的故事。她反映出所有當爸爸的人內心最隱藏的溫柔。而透過這本書,耶拉娜.愛倫似乎也在告訴小讀者,爸爸不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指揮官,爸爸也不是板著臉孔只會說「這不行」、「那不可以」的嚴父;爸爸可以是自己心愛的大寵物,這個寵物就給他取名叫「把拔」,而有了寵物,當然就要保護他、疼愛他、訓練他呀!

不過,當百依百順的寵物爸爸開始說「不」時,代表與寵物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必須想辦法改善。這也是每個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很重要的過程,學習表達,試著了解對方,進而有效溝通。所以如何讓「不聽話」的寵物爸爸乖乖聽話呢?這正是轉換自己眼光的時候,故事主角小莓找到了好方法,她的這個方法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運用過,而且百試不爽。讀者們不妨試試,用小莓的「數學算式」來照顧寵物。

我發現,當我自己當了爸爸之後,竟然忘了,我其實還有個九十歲的寵物老爸爸呀,現在立刻就把小莓的方法拿出來一用,帶我的寵物老爸爸去逛公園囉!

書名 寵物爸爸
原文書名 Pet Dad
作繪者 耶拉娜.愛倫(Elanna Allen)
譯者 邵正宏
商品編號 TW853
頁數/開本 26×24.9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6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108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便便工廠主題樂園

「《便便工廠主題樂園》教我們認識腸道的重要性,加上有趣的插圖,今後你就知道該怎麼坐馬桶啦!」

糟糕,波特教授的研究工廠嚴重堵塞,再不修理就要報廢了!他十分煩惱,卻不想讓孩子們知道。

但波莉和皮姆發現,原來爸爸的工廠是專門研究便便的!他們發揮創意,將便便工廠改裝成主題樂園──沒想到竟然可以在腸胃裡坐雲霄飛車?還要在食物消化的過程,閃躲大塊食物落下?好驚險、好刺激,而且好有趣!

你知道你的身體就是一個便便工廠嗎?你的便便工廠有沒有堵塞呢?來看看如何讓便便工廠「從吃吃到拉拉」一路都暢通吧!

本書以各樣細節豐富的趣味圖文談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的「小事」,提醒大家只要吃得健康,便便也健康。
糟糕,波特教授的研究工廠嚴重堵塞,再不修理就要報廢了!他十分煩惱,卻不想讓孩子們知道。

但波莉和皮姆發現,原來爸爸的工廠是專門研究便便的!他們發揮創意,將便便工廠改裝成主題樂園──沒想到竟然可以在腸胃裡坐雲霄飛車?還要在食物消化的過程,閃躲大塊食物落下?好驚險、好刺激,而且好有趣!

你知道你的身體就是一個便便工廠嗎?你的便便工廠有沒有堵塞呢?來看看如何讓便便工廠「從吃吃到拉拉」一路都暢通吧!
本書以各樣細節豐富的趣味圖文談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的「小事」,提醒大家只要吃得健康,便便也健康。

作者簡介:

瑪雅.巴瑟樂(Marja Baseler)
喜歡閱讀,從小夢想成為一名圖書管理員,後來卻就讀了教育學系。至今已著有超過40本書。她不只是作家,還是一名寫作教練。在荷蘭購書網Bol.com 搜尋marja baseler,你可以找到她所有及最新出版的著作。

安娜瑪莉.范登布林克(Annemarie van den Brink)
一名童書作家、寫作教練和撰稿人。她還教授各式寫作和兒童讀物講習班。

繪者簡介:塔可.范德波(Tjarko van der Pol)

畢業於海牙皇家藝術學院,擅長觀察,喜歡使用墨水在木製面板上作畫。他的作品不僅創意十足,並且充滿了細節。

譯者簡介:郭騰傑

成功大學外文系學士、荷蘭萊登大學英文系碩士。現為荷蘭跨聯翻譯公司執行合夥人,荷蘭文學基金會核可譯者,亦致力在荷蘭推廣台灣文學。喜歡把小事做好。另譯有醫學史圖鑑《病玫瑰》、《信仰的未來》和《塔木德故事集》等書。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便便工廠主題樂園》(黃嘉敏)
數年前,我光顧過一所「非一般」的餐廳。室內的佈置、餐具,甚至食物都以洗手間為主題,而最有趣的是他們竟然把巧克力口味的雪糕做成便便的外形!鄰桌的小孩看到,都感到很有趣,一看到便大笑起來,更開始問起父母有關「便便」的問題,令他們感有點尷尬,於是,便教訓孩子不可把「大小二便」掛在口邊。

你也曾經有這樣的經歷嗎?

《便便工廠主題樂園》一書以輕鬆和幽默的角度,讓家長和孩子探索這令人認為「醜怪」和難以啓齒的重要常識。作者以工廠描繪人類的消化系統,書中兩位小主角——波莉和皮姆懷著好奇心,闖進爸爸專門研究便便的工廠禁地,展開了一趟奇妙之旅。

最後,憑著他們的機智和創意,把瀕臨關閉的便便工廠拯救了!孩子在跟隨波莉和皮姆一起探險同時,也可從書中學習到不少有關人類消化系統和「便便」的知識,提醒孩子健康飲食的重要,比教科書中所寫的健康知識更為生動!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體內也有一所「便便工廠」,當我們教導孩子抱著正確的觀念去了解和認識,其實一點也不「醜怪」!到底要怎樣讓你的「便便工廠」正常運作?一同跟波莉和皮姆進入這歷險旅程吧!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便便工廠到主題樂園(徐任甫/林口長庚醫院兒科副教授)
閱讀這本繪本,彷彿經歷了一段宛如遊樂園的奇幻旅程。作者與繪者藉著繪筆與創意,將所有的硬知識、大道理包裹在引人入勝的圖像「糖衣」裡,饒富層次的將健康的消化保健知識拆解成深入淺出、毫無壓力的生活叮嚀,好讓孩子們知道:唯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才能讓人體內阻塞的消化工廠變成歡暢的主題樂園。

以「便便工廠主題樂園」作為書名,看似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內容卻相當實用且生活化。整本書以開朗幽默的筆觸,讓大小讀者能以輕鬆、愉快的心情了解這些難以啟齒,卻又貼近生活的重要常識。讀者彷彿身歷其境般,跟隨波特教授的兩個孩子皮姆與波莉,提著手電筒穿過狹長的通道,再搭乘透明玻璃電梯抵達便便工廠。可愛逗趣的筆觸不僅展現出作者的童心,天馬行空的想像更帶著讀者在人體消化工廠內四處探索,彷彿一同坐在小列車上,依循消化程序到各工作站分站驗收。

因著不健康的進食習慣,便便工廠到處阻塞,甚至瀕臨關閉。幸虧皮姆和波莉提案將便便工廠改建成有資訊中心的主題樂園,波特教授才有機會呼籲大家保持多喝水、細嚼慢嚥、吃得健康、身心放鬆、規律運動等維持腸道健康的好習慣。於是,機械、制式化的消化工程瞬間變成充滿歡樂氣息的主題樂園:胃部變成游泳池、大腸變成雲霄飛車;繪者以各種超現實的想像呈現孩子們所熟悉的紀念碑、餐廳、房間、實驗室和資訊塔,並透過詳盡的細節描繪,營造出故事的圖像趣味,讓整個人體消化過程變成一趟出神入化、意想不到的奇幻旅程。

故事最後的便便檔案夾,不僅附有健康排便的提醒,還有書中13道問題的解答,例如:何種食物含有纖維?健康便便和問題便便的情況各是什麼?……等等。藉由豐富有趣且充滿創意的插圖,加上簡明的衛教知識圖解,有效聚焦並強化讀者的問題意識。看完之後,不禁反覆再三閱讀,因為字裡行間處處藏有驚喜,讓孩子們充分享受讀圖樂趣的同時,情不自禁隨著主角一起探險,發掘「向下探索、延伸學習」的樂趣!

此外,本書以「剖面圖」呈現消化器官,像走迷宮一樣,滿足孩子對人體的好奇心。剖面圖特殊的透視效果、各種線條與顏色建構出的工廠和主題樂園外觀、用來比擬健康和不健康便狀的各類物件……這些設計巧思與構圖方式,正是讓孩子在閱讀中訓練出「空間智能」(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其中一項智能)的絕佳工具。

好書帶給讀者啟發,奇書則能吸引讀者再三回味。《便便工廠主題樂園》就是這樣一本奇書。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不只是一本寓教於樂的知識創意繪本,還能讓孩子在步步驚奇的閱讀經驗中鍛鍊空間智能,讓人不知不覺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進而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書名 便便工廠主題樂園
原文書名 Pretpark de Poepfabriek
作者 瑪雅.巴瑟樂(Marja Baseler)、安娜瑪莉.范登布林克(Annemarie van den Brink)
繪者 塔可.范德波(Tjarko van der Pol)
譯者 郭騰傑
商品編號 TW851
頁數/開本 25.7×35.7cm/48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6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085
定價 港幣125元(道聲之友:港幣106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