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強森的聖誕奇蹟(新版)

22-the-christmas-miracle-of-jonarhan-toomey

生命教育系列(舊版本)封面:

09-the-christmas-miracle-of-jonathan-toomey

當寡婦麥太太和她的兒子湯姆,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敲古強森的門時,他們得到冷漠的回應。因為古強森總是獨來獨往,村子裡的小孩都叫他苦先生。沒有人知道他曾經是一個有妻子和小孩的幸福男人,也不知道他是因為妻子和小孩相繼過世,才變得這麼冷酷無情。

這位雕刻師傅會接受寡婦的請託,完成她要的聖誕木雕嗎?還有,他會准許她的兒子在一旁看他工作嗎?古強森的脾氣雖然不好,他還是答應她的請求,也因此出現了一個奇蹟,使他原本背傷、冷漠的心,被一股暖流慢慢融化。P.J.林區豐富美麗的插畫,完美的詮釋了蘇珊‧瓦奇喬斯基這個動人且令人難忘的聖誕故事。

作者簡介:蘇珊.瓦奇喬斯基(Susan Wojciechowski)

直到最近,他都在學校的圖書館工作。她為兒童寫了許多故事,《古強森的聖誕奇蹟》是她的第一本圖畫書。她說:「每年十二月,我都會為小孩唸兩、三個經典的聖誕故事,想要找點別的故事來念,卻怎麼也找不著,所以就是著自己寫一個。」蘇珊‧瓦奇喬斯目前與他的先生和小孩定居在美國賓州的約克市。

繪者簡介:P. J. 林區 (P. J. Lynch)

愛爾蘭知名的插畫家。1987年就以第一部作品A Bag of Moonshine 榮獲鵝媽媽獎,並且分別在1996年以The Christmas Miracle of Jonathan Toomey,1998年以《潔西過大海》兩度榮獲凱特格林威獎。他的話做色彩厚實,情感豐富,寫實的表現手法對故事內容有極強烈的情感渲染效果。林區目前定居於都柏林。

譯者簡介:劉清彥

每年聖誕節都要拿出言本書讀一讀,從中感受聖誕的氣氛,思考聖誕的意義,也體驗聖誕奇蹟。和小朋友說了三十年故事,翻譯和創作了三百多本書,目前正玫力於將圖畫書與自己所學的傳播專業結合在一起。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 (曹俊彥/專業兒童圖畫創作)古強森是一個孤獨的木雕師傅,他成天愁眉苦臉,又愛發脾氣,被村子裡的小孩叫做「苦先生」。其實他是因為經驗過一段不的遭遇,失去了心愛的妻子和小孩,才變得冷酷無情。
有一天一位寡婦帶著她的小孩來敲他的門,請他幫忙雕一組聖誕木雕。當然古強森的態度是冷漠的,不過他還是接受了她的委託。當小男孩很謹慎的對古強森提出意見時,讀者不免要為小男孩擔一點兒心,還好在每次麥太太帶小男孩離去後,古先生對工作的認真態度,讓讀者看出他的心一次一次軟化了。也讓讀者感受到他冷漠的外表下其實充滿了真誠和熱情。這一切都一點一滴的導引向充滿生命躍動的聖誕奇蹟。其實,在書中可以被讀者解讀為奇蹟的事不只一件。它們正等待讀者自己去尋找、感受。
看過這本書,不但經歷了動人的故事,我們還透過精彩寫實的圖畫,參觀了木雕師傅充滿木頭香味的工作室,看到各式各樣的工具和許多作品。P.J林區的水彩畫除了水彩的透明感,還兼具油畫的厚實。刻劃的人物更令人覺得感情豐富,有血有肉,當然能使故事更加精彩了。
書名 古強森的聖誕奇蹟(附CD)(新版)
原文書名 The Christmas Miracle of Jonathan Toomey
作者 蘇珊.瓦奇喬斯基(Susan Wojciechowski)
繪者 P. J. 林區(P. J. Lynch)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759
頁數/開本 19 × 23 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八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5809690
定價 港幣90元(道聲之友:港幣76.5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愛彈琴的安娜

27-pianna
在洛磯山和鐵道間的那棟南瓜色房子裡,住著一位老太太,
她已經在那裡住八十幾年了。
如果你去拜訪她,她會告訴你在她小時候,
鐵道上每天都有六班火車來回;
她的哥哥們喜歡去洛磯山採藍莓;
她家的水龍頭會流出冰涼的山泉水;
那些放在石板水槽上方的陶瓷乳牛,
其實是用來代替她曾經養過的乳牛。
不過,她最想為你做的事,就是走進客廳,坐下來彈琴。
那時候,你就會認識她了。
她的名字叫安娜,但大家都叫她「愛彈琴的安娜」……

作者簡介:瑪麗.蓮.芮 (Mary Lyn Ray)

她曾經承諾將那些深植記憶中、在自己熱愛的地方所發生的故事,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愛彈琴的安娜》的故事靈感,便來自她住在新罕布夏州南丹伯利鎮時的一位鄰居。她真的住在一棟火車會從院子前方隆隆駛過的南瓜色房子裡。
瑪麗‧蓮‧芮是溫特圖爾博物館(Winterthur Museum)的研究員,那裡以陳列美國裝飾藝術和家具聞名。她主要的研究領域是美國的手工藝品。中譯作品有《籃月》(三之三)《歡迎你,畫眉》(東方)。

繪者簡介:芭比.漢巴 (Bobbie Henba)

1977年離開廣告業,開始用畫筆描繪新英格蘭的鄉村和都市的景色。她創作本書的靈感來自1900年代初期的童年生活記憶,當時對家的概念並不侷限於近親家人,而是擴及整個社區。
她目前和一隻貓住在新罕布夏州的提頓市,並期待兒孫們造訪。《愛彈琴的安娜》是她的第一本書。

譯者簡介:劉清彥

家中有一台和自己年紀一樣大的鋼琴,媽媽是鋼琴老師,自己卻沒把琴學好,這是長大後心中隱隱作痛的遺憾,希望有一天能重拾琴藝。
目前定居台中柬海大學旁的社區,每天忙著翻譯和創作童書,偶爾還得為報紙寫書評,到各地為大人小孩說故事。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優美的生命樂章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個取材自作者鄰居的真實故事,將安娜的音樂人生,宛如優美琴音般的悠然展現於書頁之間。我們隨著流暢舒緩的文字和一幅幅美麗動人的插畫,走進安娜的成長世界,也和她一起經驗這趟持續一生的學習之旅。

看見她不畏長途跋涉的學習熱情,努力堅持的態度,以及樂於分享的欣喜歡愉;也看見學習能夠為自己帶來開創性的可能,儘管必須付出代價,卻可以期待「神秘又美好的事」在未來開展,而學習成果不僅能為自己的生命增添色彩,也能為別人帶來祝福。

此外,安娜的人生對那些常常處身學習情境,必須汲汲營營應付眼前各項學習「功課」的小孩來說,也有開擴眼界的影響。安娜拉長他們看待生命的眼光,不再只是著眼當下,而是看見自己的未來與年老時可能面對的生活處境,然後思考學習的意義,並為將來預作準備。

故事末了,安娜年老獨居時所說的那句話:「可是我還有鋼琴。」似乎對小孩能產一股奇妙的鼓舞力量。因為我和小朋友說完故事後,他們便接續這句話,七嘴八舌回應起來:「我老的時候也有鋼琴陪我。」「我有小提琴。」「我有模型。」「我有很多書。」「我有水彩和圖畫紙。」他們看見滿頭華髮的安娜自得其樂彈琴,享受音樂,也享受生活,一點都不擔心年老孤寂,於是也開始思索,自己年老的時候能有什麼相伴共度?

作者以真實故事帶出觸動人心的力量,年逾七十才創作第一本圖畫書的插畫家,則是以自己的童年生活襯托故事背景,將自己多年觀察與描繪鄉村與都市風貌的心得融入畫面,用畫筆和壓克力顏料在油畫布上細細勾勒每一個角色和場景,營造真實、美麗又具節奏感的頁面,使讀者透過插畫彷彿也能感受到安娜彈奏的優美樂音。

學習是一段辛苦又漫長的過程,學習若能展現成果,除了學習者自發性的熱情與堅持外,旁人的肯定與鼓勵也是極重要的情感動力。安娜的父母在發現女兒對音樂的熱愛後,以實際行動支持小孩追尋夢想。而安娜也用自己的一生為小朋友作了美好示範,她向小孩證明:只要懷抱熱情、努力和堅持,便能為自己的人生澆灌出一片夢想園地,並且結出美好的果實。不管是辛苦的學習過程,或是日後獨樂與眾樂的成果分享,都能為自己帶來美好生活和回憶,成就一篇優美的生命樂章。

書名 愛彈琴的安娜
原文書名 PIANNA
作者 瑪麗.蓮.芮 (Mary Lyn Ray)
繪者 芭比.漢巴 (Bobbie Henba)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567-2
頁數/開本 22.2×28.4cm/38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4711158862759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盛裝登場

philharmonic gets dressed

星期五傍晚,屋外,天色越來越暗,住在城市各地的九十二位男士和十三位女士正在整理儀容,準備去工作。他們先洗澡,穿好內衣,再穿上黑白色的禮服。這一百零五人作好準備後,他們帶著自己的樂器進城。因為今晚八點半,他們將要一起工作:演奏音樂。

卡拉.庫斯金和馬克.西蒙在這本書中,將他們的文圖敘事才華完美結合,帶給我們愉悅又不同凡響的視野,透視交響樂團的幕後準備過程。

作者簡介:卡拉.庫絲金(Karla Kuskin)

她的第一本作品Roar and More是耶魯設計學院的畢業製作,1979年獲得美國教師協會最佳童詩獎的殊榮,她為小朋友寫了與多美麗的童書,其中包括:Jerusalem Shining, Dogs and Dragons, Trees and Dreams,以及與馬克.西蒙合作,榮獲紐約科學院最佳童書獎的A Space Story。

繪者簡介:馬克.西蒙(Marc Simont)

美國著名畫家,1915年生於法國,曾經在巴黎Julien Ranson學院和紐約國際設計學院修習藝術,擅長繪畫、雕塑和印刷,從事過廣告與視覺設計的工作。創作過許多上百本圖畫書,並且以The Happy Day和《樹真好》兩度榮獲凱迪克獎,中譯作品還有《公主的月亮》和《流浪狗》。

譯者簡介:劉清彥

不太會演奏樂器,卻很喜歡聽交響樂,尤其是布拉姆斯的作品,希望年老前可以有空學好一種樂器。現在則是每天忙著翻譯和創作童書,星期天到教會為小朋友說故事,也經常到各地為喜歡圖畫書的大人演講和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過程的美好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者)

和這本經典小書相遇,已經記不得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但第一次翻閱的心情,卻依然深深烙印。

這本書一開始就挑起我的好奇心:這一百零五人是誰?為什麼要一起在晚上出門工作?他們的工作又是什麼?

我仔細觀察他們之間的異同,想尋覓蛛絲馬跡,然而,隨著故事進展一頁翻過一頁,卻越讀越納悶:這到底是一本什麼主題的圖畫書?是生活知識類的圖畫書嗎?作者要為小孩介紹洗澡的方式?男女不同的衣服款式和穿著打扮的方法?還是幫助他們認識交通工具和樂器種類?

故事環環相扣的懸疑,直到最後才揭露謎底。原來,他們是交響樂團的樂手,分居各地的他們,為了當天晚上能聚集演奏樂,他們細心做好每一項準備工作,沐浴更衣,整理儀容,帶著自己的樂器,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準時抵達會場,在台上就定位,等待布幕拉起,齊奏悠揚樂聲。

我一直讀到最後一句話,才對兩位創作者的意圖和用心恍然大悟,心頭也不禁為之一怔!

「好優美的音樂!」(原文只用了Beautifully一個字)雖然只是短短一句驚嘆,也是我們每個踏進音樂廳聆賞交響樂的人最直接的感觀感受,但是背後竟然藏隱著如此繁瑣細微、費心耗力的預備過程。這些樂手想必都經歷了一段辛苦的學習,才成為交響樂團的一員,他們還必須經過許許多多練習,才能合作無間的演奏一首交響曲,甚至每場演出前,他們也必須精心做好各種準備。

創作者各自用圖文巨細靡遺表現他們預備的每個細節,這其中當然具有知識性功能,幫助小讀者認識交響樂手的衣著與樂器,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同時藉由這樣細膩的呈現,傳達每位樂手對於自己工作的尊重、負責與認真的態度。雖然音樂廳的觀眾只能看見他們最終展現的成果,但是那些觀眾「看不見」部份,他們也沒有絲毫輕忽,哪怕只是扣鈕扣或打領結的小動作,他們也都仔仔細細完成。正因為他們對這些細微過程的重視,才能點點滴滴累積出令人賞心悅耳的美好成果。

其實,所有的事物不都是如此嗎?小到每天早餐吃的一片麵包,大到令人驚嘆的摩天大樓,甚至每個人的一生,全都是由一個個微小的過程累積構築而成。如果沒有盡心竭力照顧好每個環節,就不可能擁有美好的(Beautifully)的結果。我是參與做書的人,每本書也都必須經過許多人在不同的細節努力,不管是創作或翻譯的文字,還需要經過畫家、編輯、美編、製版、印刷、裝訂和行銷人員的勞力費心,才能順利送抵書店,再到讀者手中。過程中只要有一點點疏漏(例如錯字沒有校對出來),印出來的書就不夠美好了。

對於習慣享受成果的小孩來說,這樣的認知是很重要的學習,不僅使他們不再對自己擁有的一切事物視為理所當然,常常為那些在過程中付出心力的人懷抱感恩;也鼓勵他們去探求和理解事物背後的「看不見」的準備與努力過程。等到他們日後有機會參與製作或創造某件事物時,也能認真負責,盡自己的本份,即使是最微小的細節也能盡心盡力,同時學習與他人配搭合作,互相幫補,一起品嚐付出努力後的甜美果實,相信這一定會是他們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而美好的經驗。

「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四:11-12)

書名 盛裝登場
原文書名 Philharmonic Gets Dressed
作者 卡拉.庫絲金(Karla Kuskin)
繪者 馬克.西蒙(Marc Simont)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665
頁數/開本 17.7×23.2cm/48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064
定價 港幣83元(道聲之友:港幣70.6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音樂老鼠潔洛渟

geraldine the music mouse

從來沒有聽過音樂的老鼠潔洛渟,有天晚上,終於從一隻由起司做成、吹著笛子的的巨大老鼠雕像,聽見了優美的音樂。可是,如果她把這個起司寶物和她那些饑餓的朋友分享後,樂聲會就此停止嗎?

四屆凱迪克獎得主李歐.李奧尼,藉由這絕妙的寓言故事,不僅闡明友誼和分享的真諦,也呈現了音樂的魔力。

作繪者簡介: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

1910年生於荷蘭,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卻鍾情繪畫和圖像設計。1939年移民美國,除了在大學任教,也擔任廣告公司設計師,五十六歲後專心從事圖畫書創作。曾以《田鼠阿佛》、《小黑魚》、《阿力和發條老鼠》、《一吋蟲》四度榮獲凱迪克榮譽獎。李奧尼於1999年過世,留下三十多部作品,中譯本尚有:《小藍與小黃》、《老鼠阿修的夢》、《魚就是魚》、《這是我的》、《鱷魚柯尼列斯》、《一顆非常奇妙的蛋》、《綠尾巴的老鼠》和《帝哥的金翅膀》。

譯者簡介:劉清彥

每次讀李歐.李奧尼的故事,總是獲得許多啟發和思考,對個人特質、人際關係、愛與分享,以及價值判斷,都有不同以往的觀點。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為小朋友說了許多年故事,現在每天在家創作和翻譯童書,也到各地為喜歡圖畫書的大人演講或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啟動思維的經典故事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李奧尼爺爺寫的故事,讀再多遍都不會膩!」教會裡有個李奧尼的小書迷這麼對我說。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李奧尼寫的故事很有趣,而且每次讀都會讓她想到不同的事。

小女孩簡單的表達了自己閱讀李奧尼作品的感受,可是單純的感受背後,其實蘊含了許多對李奧尼作品特質的觀察、對故事意義的體會、理解與複雜的思維。

李奧尼曾經明白表示,他的故事光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思考;而他故事中的動物角色都是人的化身,他要呈現的也是人所面對的問題與情境。因此,他刻意將這些創作意圖,巧妙藏裹在簡單又有趣的寓言故事裡,讓小朋友在反覆閱讀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思考。也因為這些寓言故事具有多面向和多層次的解讀特性,所以隨著小孩的成長,接觸的人事環境、思維能力與情感體驗越來越複雜,他們對故事的意義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這就是李奧尼作品讓人怎麼也讀不膩的原因。

在這本書中,李奧尼同樣創造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角色──一尊會發出音樂的巨大起司老鼠雕像。這樽由老鼠潔洛渟無意間啃出來的起司老鼠雕像,竟然會在夜晚吹奏出優美的音樂。這個奇特的角色果真又激發了小孩對故事的思考。

我和小朋友一起閱讀時,他們對樂聲從何而來有不同的想法和討論:有人認為音樂來自潔洛渟自己的想像。但也有人提出質疑,因為故事一開場便言明潔洛渟從來沒有聽過音樂,所以她根本無從想像。接著又有人說,其實是因為附近有人在晚上吹長笛,才會讓潔洛渟誤以為是起司老鼠在吹。

但是,不管音樂從何而來,潔洛渟每晚浸淫其中,這些縈迴耳際的音樂漸漸滲入她的腦海,深深烙印,使她後來能夠自然而然用口哨聲複頌出來。儘管她拉著尾巴當笛子吹,在小孩眼中是天真又愚蠢的舉動,可是大多數的小孩都同意,潔洛渟受了音樂薰陶,才能由衷發出美好的樂聲,澆熄那些饑餓同伴心中的怒火,一同聆聽並感受音樂的神奇魔力。
只有一個小男孩獨排眾議。「可是潔洛渟為自己雕刻偶像!」他義正嚴辭說。

根據聖經記載,「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是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從上帝那裡領受的「十誡」中的一條誡命(詳見聖經出埃及記第20章)。提出這個觀點的小男孩認為,起司老鼠是潔洛渟自己塑造的偶像,所以她的一舉一動和想法都到那個偶像影響,後來才會學起司老鼠拉著自己的尾巴吹奏音樂。

起司老鼠是不是偶像?小朋友自然又有一番爭議(因為有人說,潔洛渟最後把起司老鼠雕像毀了,分給大家吃)。不過,後來我們討論到,如果潔洛渟從起司老鼠身上聽見的不是美好的音樂,而是各種負面的聲音(例如不雅或罵人的話),她是不是也會受到不好的影響?有的小孩說會,有的則說要看她有沒有分辨能力。

說故事那天,我把小朋友熟悉且深深喜愛的《田鼠阿佛》(信誼)也一起帶著。在他們的分享和討論中,我們發現,李奧尼筆下這的音樂家潔洛渟和詩人阿佛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在群體中都顯得格外獨特,有藝術方面的天賦和創造力,也擁有極佳的想像力,更樂於和朋友分享自己擁有的東西(不管有形或無形)。李奧尼向來在作品中關注的個體獨特性與團體融和性,在這本書中同樣表露無遺。他再度利用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只有尊重個體的獨特性,彼此接納、關懷和照顧,大家才能一起創造美好的生活。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一:2)

書名 音樂老鼠潔洛渟
原文書名 Geraldine, the Music Mouse
作繪者 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663
頁數/開本 23.3×27.5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040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橡樹街的小樂團

37-music-music-for-everyone

外婆生病了,只能待在樓上的大床上休養。
大沙發沒有人坐在那兒,存錢筒裡頭也空了,整個客廳看起來空蕩蕩的,好安靜。
放學後,小女孩偶而帶同學回家為外婆演奏好聽的音樂,外婆開心的像參加舞會的小女孩一樣;只有在這個時候,房子裡才會再度充滿歡樂。
突然間,小女孩想到一個很棒的點子,能夠讓存錢筒不再空空的……
這本書像是情緒的萬花筒,讓讀者從繽紛的頁面間,感覺到喜悅、憂傷、歡樂,還有愛。

作繪者簡介:威拉‧畢‧威廉斯(Vera B. Williams)

威廉斯生於加州,畢業於北卡羅來納州的黑山學院,主修平面設計。威廉斯說自己「曾經做過和平工作、平面設計、教書,還養了孩子(她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經營麵包店,並在學校餐廳裡當過廚師。」
她自寫自畫了《最特別的生日禮物》、《媽媽的紅沙發》(獲得凱迪克榮譽獎,並因其出色的插畫得到1983年Boston Globe-Horn Book 年度選書)、《Three Days on a River in a Red Canoe》、《The Great Watermelon Birthday》,還有《It’s a Gingerbread House: Bake It! Build It! Eat It!》。

譯者簡介:宋珮

宋珮,在金瓜石長大,喜歡聽山城的雨聲、風聲。
現在住在木柵,家裡常有歌聲、琴聲,還有窗前綠繡眼的叫聲。年紀越長,越能體會音樂撫慰人心的力量,因此特別喜歡有音樂的圖畫書。
盼望每個孩子從小就能接觸音樂、喜歡音樂。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在幽暗之處播下光明 (宋珮/藝術工作者)

威拉‧畢‧威廉斯為羅莎和她的家人創作了三本書,分別是《媽媽的紅沙發》、《最特別的生日禮物》和這本《橡樹街的小樂團》。《橡樹街的小樂團》和《媽媽的紅沙發》都描寫羅莎家遭遇的艱難,一次是火災,一次是外婆生病,讓讀者看到她們如何度過難關。三本書裡,親人和朋友之間的分享和幫助都是重要的主題,而存錢的大瓶子也儼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買給媽媽的紅沙發和做為羅莎生日禮物的手風琴,都是用存在瓶子裡的錢買的。大家裝進瓶子裡的錢不是用來做家用支出,而是帶給全家人快樂的額外之物,是讓每個人都感覺到幸福的東西。
 
威拉‧畢‧威廉斯從小經歷過艱困的生活,因此不怕描寫艱難的處境,因為她認為在艱難之中,更顯露出生命極大的祝福與喜樂。而威廉斯勇於接受挑戰的個性,使她寫出來的故事格外動人。《橡樹街的小樂團》中的羅莎經歷外婆生病的憂愁、孤單,她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好幫手,幫助外婆做事、陪伴外婆說話,還用音樂安慰外婆。她甚至和好朋友組了樂團,樂團的音樂聲不僅鼓舞了外婆,也為別人帶來歡樂。羅莎因此能夠再開始存錢,儲存新的希望,預備未來幸福的種子。
 
《橡樹街的小樂團》延續了前兩本書的畫風,用透明水彩勾勒輪廓並且上色。威廉斯對於表情和氣氛的掌握,依然有獨到之處。而文圖周圍的邊框也仍然運用圖案反映故事內容,比如紅沙發上的玫瑰圖案、磚牆、格子桌布、星空,以及表達音樂起伏的律動線條,都和上兩本書很類似。唯一不同的是,《橡樹街的小樂團》中有些邊框加寬了,加寬的邊框裡,除了圖案外,還有人物,比如,有個跨頁的邊框畫著羅莎和她的朋友拿著樂器演奏給外婆聽,人物之間出現了種在天鵝花盆裡的聖誕仙人掌,白色的天鵝好像也隨著音樂游動。
 
另一個邊框畫出羅莎和外婆在床上談話、羅莎幫外婆梳頭,兩個人出現了八次,由流動的線條串連起不同的姿態和動作。加寬的邊框也描繪出慶祝會的兩個場景,同樣是流水般起伏的線條,表達出時間的流動與音樂的韻律,人物表情姿態隨之變化。女孩在花架下等待演出、演出後和各自家人的互動,我們看到外婆抱住了羅莎,經歷了起初的憂愁後,這一幕歡樂的景像特別珍貴。相信讀者也一樣分享他們的快樂吧!

書名 橡樹街的小樂團
原文書名 Music, Music for Everyone
作繪者 威拉‧畢‧威廉斯(Vera B. Williams)
譯者 宋珮
商品編號 TW610
頁數/開本 21×25.8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6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080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