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隻貓別靠近袋子

23-11-piki-no-neko-fuku-ro-no-naka

你說不准我偏要!
11隻貓搗蛋的功力,將再次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才發現即使再小的警語,都存在著最平凡的意­­­­義

11隻貓出發去遠足
路途中,看見許多告示牌並大聲地唸著
「請、勿、摘、花」
「請、勿、過、橋」
「請、勿、爬、樹」
卻沒有遵守任何一個警語

貓咪們到花海裡摘花,
平安地走過危險的吊橋,
再爬到樹上野餐,
又看到一個告示牌:
「請、勿、進、入、袋、子、裡」

老是把警語當作耳邊風的11隻貓,
仍然團結一致的向前衝,
越是不被允許就越想去做,
告示牌的意義,貓咪們直到最後一刻才知道啊!

作繪者簡介:馬場登(馬場のぼる)

1927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1950年出道成為一名漫畫家。1967年開始陸續連載、出版的《11隻貓》系列風格獨具、幽默無厘頭,是日本民眾心中的長銷經典之作。該系列也讓他囊括了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文藝春秋漫畫獎等獎項。他一生最為人樂道的事,是他與名漫畫家手塚治虫之間一輩子深摯的交情。除了漫畫、圖畫書界之外,馬場登也曾活躍於各著名電視節目,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為了褒揚他在公共文化、藝術界的貢獻,日本政府曾頒發給他紫綬褒章及勳四等旭日小綬章。2001年辭世,享年73歲。

譯者簡介:米雅

出生、成長於嘉義市,日本大阪教育大學教育學研究科畢業。曾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文系十三年,目前致力於圖畫書的翻譯與創作。代表作包括《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宇宙光)、《小玲的台中歲時記》(青林)、《春天在大肚山騎車》(青林)、《你喜歡詩嗎?》(小熊)等。翻譯作品有「豬的種子」系列(道聲)、「11隻貓」系列(道聲)、《媽媽做給你》(維京)等。米雅也曾為數本有聲圖畫書及國立科學博物館展場故事擔任配音員。現居台中市。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請勿」的誘惑 (取自:大恐龍編輯紀實)

穿梭在台北的路上,交叉路口的電線桿、大街小巷的牆壁上,總有許多不同的標誌,藍籃紅紅、圈圈叉叉、方形、圓形或三角形......看著警告標語,偶而會想:如果不理會警告,會發生什麼事呢?說不定根本不會怎樣呀!

11隻貓,團結的打敗大怪魚,也打破承諾、先吃了再說;分工合作開了可樂餅店,滿腦子想吃阿呆鳥、卻被奴役;闖進豬叔叔的家,好心幫豬先生蓋房子、又佔領新居。這回,11隻貓旅程中面對的挑戰更嚴峻、內心的掙扎和衝擊更劇烈!

出門遠足,一直是小學時光最快樂的事情。書包裡裝的不是課本,而是自己喜歡的零食,走出課堂教室和黑板,外面的世界很大很迷人。這次11隻貓出門遠足,遇上了「請勿」!四次的「請勿」,都是不同狀況的警告,警告卻也帶來誘惑,引誘11隻貓挑戰警告標語,不遵守立牌上的警告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呢?

第一關,請勿摘花。遠足途中,看到美麗的花朵,心曠神怡,貓咪的眼睛抵檔不了美麗的誘惑,每隻貓都想摘花,就只摘一朵沒人會知道的。雖然虎斑貓老大試圖勸阻,仍阻止不了同儕團體的力量,貓老大最後也摘了、栽了。

第二關,危險請勿過橋。遠足走到一半,卡住了,卡在一座危險的吊橋,到底有多危險,沒人知道,只是有個立牌警告著。如果就這麼回頭,多麼掃興啊!剛剛行經「請勿摘花」,摘了也沒發生什麼事,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只要大夥兒團結起來,再大的危險也能夠突破的,沒什麼好怕的!貓老大轉眼間從原本的阻止、變為帶頭的司令官,他領著眾貓克服危險走過吊橋。同儕的力量、團結的力量,克服了危險,即使遇到危險也有眾貓一起壯膽。11隻貓的團結,漸漸的讓他們失去理智。

第三關,請勿爬樹。生死與共度患難,這時一定累了、也餓了,貓咪決定在大樹下休息、吃吃東西,偏偏就遇到「請勿爬樹」。當然,11隻貓一定是要爬樹的呀!第一關的花圃主人不知道誰摘了花、有沒有人摘花,第二關的危險吊橋都能安然度過,接下來的「請勿」一點作用都沒有,反而成了鼓勵11隻貓更加勇往直前挑戰「請勿」。第四關,請勿進入袋子。沒什麼好說的,貓咪全都進去了,這回就嘗盡了苦頭。

故事就是好玩在這裡,11隻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打敗大怪物。回家的途中,竟又遇到「請勿橫越馬路」!呃,他們這次學乖了,繞點路、走陸橋過去。花了點時間,卻少了點危險,仍有不同的風景。

夏娃在伊甸園受到蛇的誘惑,摘下、吃掉上帝所吩咐不可吃的禁果,耶穌在曠野裡受到撒旦的試探,也與11隻貓遇到的「請勿」類似,眼目的情慾、強渡關山挑戰權柄、做主做王。我們的生活裡也常跟11隻貓一樣,遇到許多「請勿」的誘惑,也常想自己決定一切、挑戰「請勿」,然而懂得學會教訓,人生的風景就會更美麗。

作者馬場登先生不僅在故事節奏,有很好的安排,在畫面上的表現更是獨到。封面的圖,只有10隻貓耶,另外一隻到哪裡去了?左邊最後面的貓咪轉頭,望著另一個方向,翻到封底就會發現,原來第11隻貓脫隊摘了姑婆芋的葉子,而樹上有個黑影,預告著11隻貓將會遇到危險。故事開始第一頁,有張遠足的地圖,標示著這趟旅程貓咪所經過的路線。讀完故事再回頭看這張地圖,會發現11隻貓回程避開了前幾次的「請勿」,或許他們真的學乖了吧!

節奏的安排、畫面的呈現,在閱讀中一定還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情節,這就是經典圖畫書的魅力和迷人之處。

書名 11隻貓別靠近袋子
原文書名 11 Piki No Neko Fuku Ro No Naka
作繪者 馬場登(馬場のぼる)
譯者 米雅
商品編號 TW745
頁數/開本 19×26.4cm/44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三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5809409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日出的山丘

49-sunrise-hill
迎接春天的到來,大地生氣盎然……
期盼已久的日出山丘上教堂……在復活節前夕,毀於旦夕……
深深哀傷,無法理解上帝的旨意……
復活節清晨,曙光乍現……
陽光漸漸穿透黑暗,直到榮光遍滿天空……
焦黑的土壤灰燼中,新生的白色番紅花和黃色金鳳花
超越死亡的新生命,復活節的真意……
大火無法阻擋上帝給我們的愛
真正的教會不見得需要一棟建築物,
因為我們相信,我們就是教會,不管有沒有教堂,
耶穌已經復活了,並且永遠活著。
黑暗中閃亮的十字架,獻給新的教會。
高聲歡呼!哈利路亞!基督復活了!
十歲大的加勒迎接叔叔來到這個小鎮。叔叔告訴鎮上的居民,要在這裡建造一間教堂。每個人都很興奮,熱切希望教堂可以在復活節前完工。但是就在復活節前兩個星期,一場災難徹底毀了教堂。所有的希望似乎都落空了,小加勒卻幫助大家明白,「真正的」教會不是建築物,而是人。

《日出的山丘》極具啟發性,故事中充滿信心、希望與勇氣,搭配溫暖又寫實的插畫,是非常值得與小孩分享並珍藏的圖畫書。

作者簡介:凱瑟琳.隆恩.波士朗(Kathleen Long Bostrom)

凱瑟琳.隆恩.波士朗是一位成就卓越的童書作家,為小朋友寫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其中包括:Papa’s Gift和Mary’s Happy Christmas Day。她目前與先生和三個小孩定居在美國伊利諾州。

繪者簡介:瑞克.強森(Rick Johnson)

瑞克.強森擅長以寫實的油彩畫,栩栩如生展現故事的角色和營造氛圍,使故事讀來更為真實動人。他目前與妻子吉兒和兩個小孩定居在美國伊利諾州。

譯者簡介:劉清彥

每年都過復活節,但也都為尋找好的復活節主題故事傷腦筋,讀過許多復活節的圖畫故事書後,覺得這本真的很不賴。希望大人和小孩讀完後,都能更明白基督復活真正的意義。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每天努力翻譯和創作童書,也常常到各地為喜歡圖畫書的大人演講和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超越死亡的生命 (劉清彥 / 兒童文學工作者)

唸完故事後,我轉身在白板上寫下「教堂」和「教會」四個字。
「你們覺得這兩個詞一樣嗎?」我問小朋友。
「不一樣!」反應快的阿德斬釘截鐵的說:「教堂是建築物,教會是在教堂裡敬拜上帝的人。」他顯然很仔細的在聽故事。
「你們覺得哪一個比較重要呢?」我接著問。
「當然是人嘍!」阿男說:「沒有教堂,大家還是可以敬拜上帝。」
「可是,」莉莉有不同的意見,「教堂也很重要啊!教堂是上帝的家,在教堂裡敬拜上帝的感覺比較好。」
「那-」坐在角落的小童輕聲問:「為什麼上帝還要讓雷打中那間剛蓋好的教堂,讓大家辛苦蓋的教堂被火燒掉,祂可以不要讓雷打中呀?」
「有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真有意思。
「唉,有時候上帝就喜歡跟人作對,」愛耍寶的阿迪說:「就像我在圍棋比賽前禱告,求上帝讓我打敗對手,結果偏偏就輸了。」
雖然他一副開玩笑的模樣,但我懂他的意思,因為我自己也常經歷這種「事與願違」的禱告。「還有嗎?」我繼續問。
「我知道!」阿德板起臉說:「因為他們太認真蓋教堂,把教堂看得比上帝還重要,所以上帝乾脆就把教堂燒了,讓他們知道誰比較重要!」
「我覺得-」蒂蒂若有所思的說:「也許上帝是要讓他明白復活節真正的意義。」
「你覺得復活節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我好奇的探問。
「就是-」蒂蒂手托著下巴說:「耶穌已經勝過死亡了,就像那些開在灰燼裡的花一樣!」她又頓了一下:「所以,就算沒有教堂,他們還是可以繼續作禮拜。」
蒂蒂的回應讓我嚇了一跳,沒想到她竟然可以想得這麼透徹。於是,我請小朋友翻開馬太福音二十八章,重溫耶穌復活的記載:「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在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祂不在這裡,照祂所說的,已經復活了。你們來看安放主的地方。快去告訴祂的門徒,說祂從死裡復活了。』」(馬太福音二十八章5-7節)接著再翻開提摩太後書一章10節:「祂已經把死廢去,藉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
「什麼是不能壞的生命?」我怕小朋友不懂,特別提出來問一問。
「就是上帝要給我們永遠的生命啊!」莉莉的回答讓我發現自己多慮了。
是啊,永遠的生命,多麼重要又美好!如果耶穌沒有復活,沒有真實彰顯這超越死亡的生命,恐怕我們所堅持信仰的一切,都是枉然。

書名 日出的山丘
原文書名 Sunrise Hill
作者 凱瑟琳.隆恩.波士朗(Kathleen Long Bostrom)
繪者 瑞克.強森(Rick Johnson)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637
頁數/開本 21.6×27.9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八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622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多少地才夠

nito niwa doredake no tocji ga iru ka

帕霍穆是個辛勤工作的農夫,自己耕作、生活過得踏實,只是耕作的地那不是自己的。帕霍穆為了擁有自己的土地,加倍的工作、加倍的辛勤,終於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地。土地愈來愈大,心胸卻愈來愈小,他想要換得更多更大的土地。一天之內,能夠走多遠,就有多大的土地,這多麼誘人啊!最後,帕霍穆能夠擁有多大的地呢?

作者簡介:原著:托爾斯泰; 改寫:柳川茂

原著者簡介──
托爾斯泰是俄國文學史最偉大的文豪之一,他的作品隨著歲月的消逝,不但沒有減弱它的光芒,反倒其影響力愈來愈深遠。樸實的文字,人生深刻的體驗,召喚出人們內心裡最真誠的愛與幸福。托爾斯泰的作品如同他的幕塚,沒有宏偉的大理石和奢華的裝飾,沒有墓碑和墓誌銘,就連托爾斯泰的名字也沒有,只有幾棵蓊鬱的大樹在風中低吟著愛的詩篇。

改為者簡介──
1950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日本放送作家協會會員。
曾任職於龍之子PRODUCTION企畫文藝部,目前為自由作家,作品包含圖畫書、卡通劇本。圖畫書作品有《馬鈴薯姑娘有個夢》、《白菜夫人怕蟲蟲》(校園出版社)、《裘伊的禮物》(生命之言出版社)、《彼奇和可愛的禮服》、《彼奇和雪人》(福祿貝爾館)等等。

繪者簡介:小林豐

1946年生於日本東京都。日本畫畫家。
1979年首度參加「日本美術展覽會」即獲入選。
1983年榮獲「上野之森美術館」頒發的特別優秀獎。
1970年代初到80年代,多次走訪中東.亞洲各地,並將旅行體驗畫入圖畫書中,深獲眾多讀者喜愛。
作品包括:《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小魯文化)、《馬戲團來到我的村子》(白楊社)、《我和弟弟一起走》(岩崎書店)等書。

譯者簡介:米雅

政治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碩士。原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文系,2010年夏天辭去教職,專心投入翻譯、寫作等文字工作。米雅同時也是圖畫書的插畫家。主要作品有《在微笑的森林裡吹風》 (人光)、《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 (宇宙光)、《小玲的台中歲時記》(青林)等。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人生的加減法則 (米雅/兒童文學工作者)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我譯完這一本書吐出來的第一句話。看起來好像在嘲笑著主角帕霍穆,嘲笑他縱使得到那一塊地,要如何耕耘﹔嘲笑他不知自己能耐的底線。但是,回顧我自己的人生歷程,我知道自己沒有嘲笑帕霍穆的權利。

剛搬到台中時,由於只是兼幾門課的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和學生一樣租個三坪大的小小套房安身。後來經濟狀況稍穩定,我就搬到一個十多坪的小公寓,過起了「單身貴族」的生活。接著因為學會開車,停車位變成迫切的需要,這回我搬進社區大樓裡,三十多坪大的房子附車位,房子大到我開始養狗當伴。

沒想到房東的房子被法拍,搬家搬到怕的我只好下定決心買房子,這一買,貸款的壓力伴隨而來。結婚生子之後家裡人口增加,每天上下班途中,中港路上看不盡的賣屋廣告旗在我車窗外啪搭啪搭的招手,好像不斷慫恿著我:「四十多坪怎麼夠住咧?」看來,我裡面也住著一個永遠不滿足的帕霍穆呢!

本書是作者柳川茂從托爾斯泰1886年發表的同名作品改寫而來,他將原著去蕪存菁,搭配小林豐的畫,讓一百多年前的經典變得更平易近人,展現在現代的小讀者眼前。

小林豐原本是一位日本畫的畫家,約十五年前因一位白楊社編輯的邀約,投入了圖畫書的創作世界。過去的這十五年,他把自己在1970年代初到80年代,多次走訪中東、亞洲各地的旅行體驗畫入書中,透過溫馨的異國風情向小讀者們傳達和平的訊息。

小林豐創作圖畫書的習慣是,他只畫自己親眼見過的景色。所以為了畫托爾斯泰的這則故事,他在出版社人員陪同之下,親自到 俄羅斯取景,走訪窩瓦河畔還留有十九世紀建築的無名小鎮,沿途寫生。他說要畫出流曳過托爾斯泰眼眶的那些風景。這樣嚴謹的作畫態度果真成就了這一本經典圖畫書。

我翻閱著整本圖畫書,地平線和黃土的印象非常強烈。小林豐似乎刻意用這樣的構圖帶出俄羅斯土地的無垠以及人與大地的連結。本書的結局,也就是僕人埋葬帕霍穆的那一頁,小林豐以遠景的鏡頭捕捉浩瀚大地上一座小小的墓碑,強烈的對比令人看了不勝欷噓。在這麼廣大的世界裡,人一生爭競的到底是什麼呢?一百多年前托爾斯泰的吶喊,仍然迴盪在現代人心中,無窮的慾望為人挖掘著等身大的墓穴啊!

托爾斯泰戲劇化的一生中當過農夫也蓄過農奴,甚至為農民子弟辦過學校、出版過啟蒙讀本。他與農奴生活在一起,知道他們心底的願望,就如同他筆下的帕霍穆一般。相對的,托爾斯泰家族的領地卻不斷擴張﹔累積的財富越多,他獨特的自我道德意識就越強烈,他甚至因為想放棄一切的財富,和家人的關係趨近決裂。托爾斯泰的一生充滿了無法協調的衝突,他似乎藉著帕霍穆的一生,嘗試將人因慾望而起的苦難梳理清楚。

帕霍穆以為擁有更多土地就能得到更多的幸福,住在我裡面的那位帕霍穆也經常被這種想法愚弄著。托爾斯泰的故事似乎對我傳述著另一種幸福的人生加減法則呢!

書名 多少地才夠
原文書名 Hito Niwa Doredake No Tochi Ga Iru Ka
作者 原著:托爾斯泰; 改寫:柳川茂
繪者 小林豐
譯者 米雅
商品編號 TW662
頁數/開本 24.2×22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八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026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愛是什麼樣子?

08-what-does-love-look-like

讓我們用一種不同的眼光來看待愛,從一個感人的故事來分享愛!

「如果要你們畫出愛的樣子,你們會怎麼畫?」害羞的艾莉不知道第一次踏進她的新教室會發生什麼事,沒想到那竟是一堂學習人生中最重要的課──一堂愛的課。
 
當他和同學一起在完成這份非常有創意的作業時,因著每個人生動活潑的描繪,激發同學們以全新的方式來思考愛的意義。從彼此的圖畫中,他門學到:愛像一調溫軟的大毛毯;一張可以容納每個人的大桌子;一顆樹隨著你所愛的人越來越多而不斷成長的樹。於是,艾莉也畫下了她心目中愛的樣子……

作者簡介:珍妮特‧歐克(Janette Oke)

暢銷小說家,以溫馨的寫作風擄獲了許多大小讀者的心。曾經榮獲ECPA小說類金牌獎、克莉絲蒂傑出獎,並因在基督教文學的重大貢獻,榮獲ECPA年度總裁講。其中文版圖書作品有《編織記憶》。珍妮特和先生愛德華的四名子女均已成年,他們一共有十個孫子,都和他一起住在加拿大。

繪者簡介:潔笍‧布莱霍姆(Cheri Bladholm)

專職插畫家,作品經常出現在許多家庭雜誌上。曾經與許多知名的童書作家合作,第一本圖畫書作品Lass,便入圍ECPA金牌獎的最後決選名單。潔芮目前和先生與兩個小孩定居紐約州北部。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畫出「愛」的樣子,體驗「愛」的溫暖。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愛有好多種樣子。

有時像明亮耀眼的太陽,為我們驅走黑暗;有時像一張大毛毯或一座燃燒著熊熊火光的壁爐,帶給我們溫暖;有時像一把能遮風避雨的大傘,讓我們得安全舒適;有時像一張無邊際的大桌子或地球,所有人都可以被含納其中,互相關懷、彼此包容,分享所有。

沒錯,「愛」對小孩來說就是這麼具體的感受。當他覺得自己被照顧、被關心、被接納和喜歡,覺得溫暖、舒服和安全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真的被愛。因為,感覺不到的愛,很難讓人相信。正因為如此,當小孩要表達自己對愛的體會和感受時,就會出現像書中一張張生動精采又飽含寓意的「童畫」了。

這本書的作者珍妮特‧歐克是加拿大非常著名的基督教兒童文學作家,她擅長以貼近兒童生活經驗的主題和敘述方式,呈現他們在面對各種生命課題時的疑惑、思考、體驗和想法。在這本書中,藉由老師在課堂的創意教學,幫助一個面對新環境的怯懦小女孩和班上的其他學生,在繪畫與分享的互動過程中,一起思考、體驗並親身實踐愛的意義。我們在當中不僅看見各種愛的傳神定義,更從平實細膩、溫暖動人的文字中被感動和啟發,回想自己愛人和被愛的經驗,也思想自己對愛的感受。

這種對愛的感受,在插畫家潔芮‧布萊霍姆的畫被鉅細靡遺的彰顯出來。她做畫時喜歡以真人當模特兒,讓畫中的角色和場景看起來格外真實。這種細緻寫實的表現方式,不僅將這個由作者孫女塗鴉畫作中獲得靈感的故事描繪得鮮活生動,更帶出具有感染性的情感力量。

其實,誠如故事最後一張畫所呈現的意涵,這些愛的本質都在十字架上被體現出來。從耶穌身上,我們不僅看見每一種愛的表現,最後更因祂為了所有人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讓我們只要藉著相信和認罪,就能和上帝重新建立關係,深刻的感受上帝對我們那種完全犧牲和奉獻的愛。那是最高層次的愛,也是最偉大的愛,世界上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比擬。

愛是一門不易學習卻很重要的功課。若是能夠讓孩子從小就獲得足夠的愛,導引他們以敏銳的心思想和感受愛,並且付出愛的行動,他們自然就能夠成為一個會愛人和被愛的人。閤上這本書,或許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想,在你們心中,愛是什麼樣子?

書名 愛是什麼樣子?
原文書名 What Does Love Look Like
作者 珍妮特‧歐克(Janette Oke)
繪者 潔笍‧布莱霍姆(Cheri Bladholm)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497
頁數/開本 25.5×28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570368675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如果你想看鯨魚

17-if-you-want-to-see-a-whale

如果你想看鯨魚,你就得先知道哪些東西不要看:
粉紅色的玫瑰
鵜鶘
也許會出現的海盜

如果你想看鯨魚,你就得把眼睛盯著大海,還要等待……
還要等待……
還要等待……

作者簡介:茱莉.福萊諾(Julie Fogliano)

一輩子都在讀童書,現在常常熬夜,一邊吃玉米穀片,一邊寫自己的書。目前和先生與兩個兒子住在紐約胡森谷,他們總是把她搞得筋疲力盡,卻也給她許許多多美好的靈感。這是她的第一本書。

繪者簡介:艾琳.史戴(Erin E. Stead)

第一次與茱莉.福萊諾見面,是在紐約市書店一起工作的時候。她現在和先生住在密西根州安娜堡的一間百年穀倉裡。她的先生菲利普.史戴也是一位作家和插畫家,他們合作的《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曾經獲得2011年凱迪克金牌獎。艾琳.史戴以木版拓印和鉛筆進行創作。

譯者簡介:宋珮

大學時期唸英文,研究所轉讀藝術史,一直樂於探索文字、圖像和影像間的多重關係。目前在大學兼課,和家人住在多雨的木柵,書房有一扇窗面對景美溪。

書名 如果你想看鯨魚
原文書名 If you want to see a whale
作者 茱莉.福萊諾(Julie Fogliano)
繪者 艾琳.史戴(Erin E. Stead)
譯者 宋珮
商品編號 TW739
頁數/開本 17.8×22.9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一、二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5809348
定價 港幣86元(道聲之友:港幣73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喬丹的訪客

jordan-guest16-9

小任務成就大使命

日復一日,喬丹在自家院子裡翹首等待,殷切盼望著有遊客上門來挑他進城觀光去。然而,事與願違,遊客們總是選擇騎馬或是駱駝,而不是他這隻四肢短小的驢子。在其他動物們的嘲諷下,喬丹漸漸失去了耐性,他越來越迫切地想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用處。
直到有一天,一位尊貴的訪客選擇牠作為坐騎,騎著牠隨著遊行的隊伍進到城裡。雖然這是一次小小的任務,卻是整個大使命中重要的一部份。喬丹終於瞭解,天生我材必有用,牠的生命也因為這位訪客而不再一樣!

作繪者簡介:劉大偉(Davy Liu)
作者曾參與美國迪士尼多部動畫電影的繪製工作。此繪本中他運用動畫風格的圖畫,描繪小驢子喬丹因一位尊貴的訪客而有了極大的轉變。意境深遠的圖畫配上原創性的故事,一眼就能吸引小孩的目光。中英對照的內容,也讓小孩有雙語閱讀的機會。

美國傑出華人動畫家、插畫家,康多影業(KenduFilms)創辦人。其油畫、插畫作品在國際上享有高度評價。曾為《時代雜誌》、《華爾街日報》等報章雜誌繪製插畫。他的才華更贏得「迪士尼動畫電影」的青睞,特邀他參與《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獅子王》、《花木蘭》等動畫長片的繪製。此外,曾為美國名導演暨製片人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創立的「工業光魔特效公司」(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及「華納兄弟動畫電影」效力。目前和妻子瓊安、女兒莎賓娜定居加州拉古納海灘(Laguna Beach),並在當地成立工作室和藝廊。

書名 喬丹的訪客
原文書名 Jordan Guest
作繪者 劉大偉(Davy Liu)
譯者 王慧芬
商品編號 TWC669
頁數/開本 17.2×31.1cm/64頁
印刷 彩色/精裝/中英對照
適讀年齡 八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0982505021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小碧和莎莎

10-beatrice-and-vanessa-16-9

母綿羊小碧和母山羊莎莎一輩子都在同一塊田野吃草、瞎聊。

有天,她們特別無聊,於是決定去度假,隨身只帶了一些氣球和一件比較不尋常的東西,後來發現這兩樣東西實在太有用了。

作者簡介:約翰‧尤曼(John Yeoman)

英國著名童書作家。1932年出生,在劍橋大學主修英國文學,畢業後開始從事童書創作,與英國國寶級插畫家昆丁.布雷克合作逾四十年,共同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圖畫書。除了創作,尤曼也從事了長達28年的寫作教學工作,退休後旅居法國,每天創作、閱讀,並且好好放鬆休息,享受慢活生活。

繪者簡介: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

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主修藝術史。目前在中原大學講授藝術相關課程,並從事圖畫書研究、翻譯、導賞工作,也是業餘的插畫工作者。

譯者簡介:宋珮

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主修藝術史。目前在中原大學講授藝術相關課程,並從事圖畫書研究、翻譯、導賞工作,也是業餘的插畫工作者。

熱烈推薦

閱讀分享:用圖畫構築的劇場(宋珮/兒童文學工作者)

《小碧和莎莎》是英國作家約翰‧尤曼和畫家昆丁‧布雷克1974年合作的圖畫 書,2011年重新出版。這對老搭檔從1960年就開始合作,他們的作品歷久彌新,至今仍帶給讀者許多歡樂。

約翰‧尤曼的寫作經驗長達四十多年,他為成人寫作,也為兒童寫故事。他為 圖畫書寫的故事像格林童話一樣有清楚的起承轉合,他的技巧純熟,善於掌握故事節奏,他知道如何吸引讀者認同擬人化的角色,設身處地感受他們的情緒起伏,和他們一起體驗出乎意料的遭遇,最後為著故事的結局發出會心一笑,閱讀《小碧和莎莎》的過程也是如此。故事中的母山羊莎莎和母綿羊小碧原來只是想要度個假,暫時脫離平淡的日常生活,沒想到卻遇上極大的危險,莎莎富有冒險精神,臨危不亂,善於運用急智解決問題,她的好朋友小碧個性雖膽小,但是她信任莎莎,全力配合,終於共同「擊退」強敵。這次驚險的經歷大大豐富了她們的生活。

莎莎和小碧的互動在昆丁‧布雷克的畫筆下更是有趣,布雷克認為圖畫需要配 合文字共同塑造角色,表現不同的性格,因此下筆時首要掌握的就是變化多端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的確,畫中小碧和莎莎的個性,以及她們的臨場反應被刻畫的十分生動。除了主角外,故事裡還出現了狼和熊兩種反派角色,讀者不妨仔細觀察狼頭標本的表情、森林中狼群露出紅舌的貪婪模樣,及至後來嚇得狂奔的狼狽倉促,牠們無意間撞到的大熊,也從食指大動、興致勃勃,到奔跑後的疲憊喘息,最後嚇得跳起來,隨著狼群拼命逃竄,前後態度的反差極大,畫家的手法既幽默又有動感。
對布雷克來說,插畫中的角色要能夠表演,畫家需要選擇最具戲劇性的剎那「定格」下來,同時又要利用頁面上的安排暗示時間的流動,圖畫書裡的圖畫就是展開在讀者面前的一座劇場。

故事最後,小碧和莎莎又回到日復一日的平常生活,結尾的文字與起頭的文字 互相呼應,最後一個畫面的景物也和第一個跨頁相仿,但是氣氛顯然不同了,讀者 不妨比較看看,是不是感覺到小碧和莎莎正聊得眉飛色舞,她們周圍的環境也跟著愉悅起來。一個好故事總脫離不了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小讀者在閱讀之間,親身體驗了角色的困境,和他們一起靈巧的面對,最後也分享了問題解決的喜悅。

書名 小碧和莎莎
原文書名 Beatrice and Vanessa
作者 約翰‧尤曼(John Yeoman)
繪者 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
譯者 宋珮
商品編號 TW729
頁數/開本 21.8×24.8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一、二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903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