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名叫「亮亮」的小精靈。他們住在光明國之中,這個地方充滿明亮的光輝。光明國王每天都會來探望他們。可是,有一天,亮亮破壞了國王的規定,他們害怕的逃出光明國,從此住進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裡……

這個奇妙的寓言故事隱喻了《聖經》中人類受造的三個階段:創造、墮落和救贖。從亮亮的遭遇中,孩子們會發現,不論人們怕光還是怕黑,我們本來都是光明之子。本書用新奇活潑的比喻、靈動的插圖,以及討論題目(附《聖經》經文參照)幫助父母引導孩子認識創造天地的主宰、並且接受上帝送給全人類的寶貴禮物──祂的獨生子耶穌。

作者簡介:史普羅(R. C. Sproul)
林格尼福音事工(Ligonier Ministries)創辦人、美國佛羅里達州桑福市聖安得烈教會創會牧師、改革宗聖經學院首任院長,《桌邊閒談》雜誌執行編輯。他的廣播節目 「心靈更新」,至今仍每天在全球數百間電台播出,網路亦可收聽。史普羅的著作超過百種,包括《神的聖潔》(中主,2013)、《上帝的揀選》、《人人都是神學家》等。他主張上帝子民必須堅信聖經,並以清晰論辯聖經無誤聞名於世。

繪者簡介:賈斯汀.傑拉德(Justin Gerard)
現居美國喬治亞州,具美術學位。因為熱愛史詩和童話故事,賈斯汀深入研究文藝復興和現代藝術大師,這些探索不僅幫助他磨練畫技、精進用圖像語言說故事的技巧,還提供他大量進行創作的素材。賈斯汀從大自然和歷史中獲得許多啟發,但他最喜歡的靈感來源還是故事。他同時也為兒童繪本和國小教材繪製插畫。

譯者簡介:文可麗
從小聽故事長大,至今仍著迷於充滿熱情與想像空間的繪本故事。當過兒童刊物編輯、兒童廣播節目製作以及童書翻譯,最喜歡的是為孩子們講故事。

導讀分享:你怕黑嗎?(編輯室手札)
當孩子回家的时間晚了,父母總會在客廳或玄關門口留一盞燈給子女,希望這道溫暖的光照亮深沉的暗夜,引導孩子平安返家。一盞驅散黑暗的燈,象徵了父母對子女惦念的愛,這份親情並非牢籠,而是甘心守候、永遠向晚歸的兒女敞開的一扇大門。

 

故事中,小精靈亮亮選擇躲進伸手不見五指的樹林深處、在黑暗中懷著恐懼度日。創造亮亮的光明國王,看著亮亮各自在黑暗中摸索、摔得遍體鱗傷,內心充滿不捨與憐憫。然而,亮亮心中所畏懼的國王,卻願意讓自己的兒子誕生在黑暗世界中;不是為了要懲罰破壞規定的亮亮,而是成為他們的光、引導他們離開可怕的黑暗。

這樣的愛穿透了漫漫長夜,為亮亮捎來黎明破曉的曙光。從小在黑暗中長大的亮亮孩子找到了光的源頭,不僅恢復生命的光亮、走在平安的路上,更讓從前離開花園的亮亮因著明白國王的愛,不再害怕光亮。亮亮的遭遇寓意了《聖經》中人類從受造到墮落的過程,也告訴我們天上的父何等渴望帶給人們光明、醫治與平安。爺爺將這則愛的故事傳給查理,讓小孫子認識這份送給全人類的禮物,並且知道自己本是光明之子。

疾病、饑荒、戰爭與各樣天災人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寫照。我們的處境好比黑暗中看不清前方道路的亮亮,時時活在受傷的恐懼中。然而,天父的愛卻像一盞用太陽、月亮和星星點起的小夜燈,用永恆不變的光輝提醒我們——縱然黑暗籠罩,祂的愛永遠會陪伴、保護祂的兒女。期盼你我都能藉由本書遇見世界真光、接受國王愛的禮物,並在這黑暗的世上成為照亮他人的光明之子。

書名光明之子
原文書名The Lightlings
作者史普羅(R. C. Sproul)
繪者賈斯汀.傑拉德(Justin Gerard)
譯者文可麗
商品編號TW895
頁數/開本20.5 x 26.7cm/40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2726
定價港幣99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別有洞天

  •  「在這本動人的圖畫書中,人性共通的愛足以勝過一切因種族或宗教差異導致的仇恨。」──美國《書單》(Booklist)雜誌
  •   「這些歡欣動人的插圖超越了波拉蔻以往的作品,她在本書中濃郁、鮮豔的用色,比先前的作品更為飽滿強烈──就像一塊獨特的美洲切片。」──美國《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  「文中展露出一股對文化傳承得天獨厚的驕傲。藉由故事角色身為非裔美國人和猶太裔俄羅斯人的豐富文化意象,它歌頌了家族成員間堅不可摧的深厚羈絆。」──美國《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阿嬤,我好想你,我需要一個暗號。」

每天晚上,派翠西亞都站在窗前眺望星空,祈禱星星可以給她一個暗號。
摯愛的阿嬤答應她,每天晚上會從星星的另一端看著派翠西亞和她弟弟。
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她遲遲沒收到阿嬤給她的暗號……

當派翠西亞.波拉蔻的外婆離開人世,她認為自己永遠失去她的阿嬤了。
在旱季中搬到加州後,她遇見了史都華,他們成了最好的朋友。派翠西亞還認識了史都華的外婆──熱情、堅定,又富行動力的尤拉奶奶。因為派翠西亞和史都華的提議,尤拉奶奶動員了整個社區,打算為一位傷心的鄰居準備一個驚喜……

這是一個關於奇蹟、愛與重生的故事。波拉蔻以她一貫深刻動人的文字和張力十足的插圖,讓人們在多元異質的世界中,看見人性共通的愛與溫暖。

作繪者簡介:派翠西亞.波拉蔻(Patricia Polacco)
一位備受愛戴的兒童繪本創作家,著作超過數百本,也是一年拜訪兩百所學校的知名說書人。她向孩子們訴說,也聆聽他們的回應。少女時期曾住過美國加州奧克蘭市,她的作品擅長描繪多元族裔、家庭和社區的各樣面貌。現居於美國密西根州聯合市,她外婆的小鎮,距離有名的流星觀測點僅僅隔著一條街。

譯者簡介:徐方璇
1973年生,台北人,政大社會學系畢業,曾任職於誠品書店外文總採購、胡桃木生態書系編輯,現為家庭主婦。
喜涉獵文學、電影、音樂,詩作屢見於日用品包裝及《創世紀》刊物,近期專心抗癌,願成為主膝前的歌者,用如珍似寶的態度面對每一天。

導讀分享:失去之後,如何重拾希望?(編輯室手札)

父母向孩子們解釋生命的離別容易嗎?

從現實面看來,這個問題困難到連大人自己也沒有答案。因為人們無法解釋不在自己經驗範疇內的事物,更何況孩子有限的生命經驗,他們能否理解那些過於「殘酷無情」的事實呢?

作者並未刻意美化生離死別,也並非忽視孩子的困惑與掙扎。故事一開始,派翠西亞就必須與她親愛的俄國阿嬤告別。許多細節可以看出,她的外婆是個擅長說故事的人,她可以用鮮明的象解釋蟲魚鳥獸、日月星辰,也能用同樣的方法說自己的人生故事——她不久就會走進星空的另一端,從天堂那端照看孩子們,並用暗號向他們打招呼。在作者筆下,沉重的死亡變得輕盈、俏皮,又溫暖,我們看到童年時的作者因阿嬤承諾的一個「暗號」重新有了希望;而在這個乾旱持續不斷、充滿荒蕪意象的加州,還有另一位成人需要這樣的希望。

失去寶貝兒子的貝琪太太放任庭院枯萎,因庭院中充滿了兒子安傑羅的故事:孩童的歡笑聲和欣欣向榮的花木,在這位母親眼中都是「失去」的記號,讓她悲痛萬分。此處的庭院其實就是貝琪太太心境的寫照——她的人生充滿希望時,曾一度有座美不勝收的花園相襯;而當意外擊垮她的內心後,庭院也就因此荒蕪。

要怎麼幫助正在經歷「失去」的人重拾希望呢?來自各國的鄰居們一同響應尤拉奶奶的號召,投入整頓庭院的大工程,以實際行動表達他們的在乎與關切。充滿智慧的尤拉奶奶更以一句「安傑羅想保有這個花園」,讓貝琪太太能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現狀——因人與人互惠互助、彼此陪伴,使庭院(心靈)變得生機蓬勃,反而是對兒子最好的紀念。

派翠西亞雖然再也看不到自己的阿嬤,卻能看見積極將生命希望帶給旁人的尤拉奶奶;貝琪太太雖然無法阻止意外發生,卻能再次與鄰居朋友建立關係。每個人原本從「失去」開始的故事,最終都邁向了以「收穫」為名、新生的篇章。

人的一生必然經歷失去,有時是摯愛的親人離開、有時是離開家鄉、有時是找不到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然而,不論當下經歷的是何種失去,我們都有機會重拾希望,就像《聖經》所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尤拉奶奶充滿信心與希望的人生,讓人看見無條件的愛可以帶來改變、促成「奇蹟」;這樣愛也足夠引導人走出傷痛、幫助人正視眼前值得珍愛的人事物,並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

作者派翠西亞.波拉蔻的故事都取材自真實生活,筆下的每個角色都是以生活周遭的真實人物為範本。她來自多元族裔的家庭,媽媽的家族是猶太裔,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她的爸爸是愛爾蘭人;書中的摯友史都華則是非裔美國人。從小聽著不同民族的傳統故事長大,波拉蔻也成了一個擅長說故事的人。

波拉蔻深深以自己的成長歷程與歸屬的文化傳統為傲,這些故事不止是她的「自傳」,更是她對周遭人們鄭重的珍愛與感謝。在這本書輪廓搶眼、色彩濃豔的圖像中,來自各地不同膚色、國籍及年齡的人們不分彼此、互助合作,不僅呈現出一個多元美好的世界村藍圖,更讓人在不同信仰、種族及文化的差異中,看見人性共通的愛與溫暖。

閱讀推介:別有洞天(鄧佩枝)

派翠西亞的外婆去世了,她是不是永遠離開了呢?外婆曾經說過,她會在天上守護著派翠西亞,還會給她一個暗號。可是派翠西亞一直沒有收到那個暗號。她和媽媽弟弟搬到乾旱的加州居住,在那裏認識了一位新的好朋友史都華,還有他的奶奶尤拉奶奶,以及許多新鄰居。新生活多姿多采,他們還一起幫助尤拉奶奶的好朋友從喪子之痛中恢復過來。可是外婆承諾過的暗號到底在哪裏?當派翠西亞苦苦思考這問題時,一天猛然發現天空中出現很多星星洞,原來外婆的暗號,就在眼前!

當我看完這故事,發現這是一本關於人生季節、關於愛與回憶的繪本。在祖母離世後,這份親情依然延續,使得孩子的親情世界中也溫暖亮麗起來,更加鼓勵孩子實踐不同的關懷。

我們可以用這本繪本進行親子共享的延伸活動,與孩子分享這些問題:
1. 你是否曾失去心愛的親人、朋友、寵物的經歷?
2. 他們是不是永遠離開了你?還是在某個地方守護著你?
3. 你可以給他們寫一封信,或者畫一幅圖畫,告訴他們你現在過得怎樣,他們一定會收到的。

讓孩子從繪本中學習處理自己的疑問,以及對家人離世之後,如何正面處理自己的情緒與思念。

書名 別有洞天
原文書名 Holes in the Sky
作繪者 派翠西亞.波拉蔻(Patricia Polacco)
譯者 徐方璇
商品編號 TW867
頁數/開本 28.5×22.5cm/48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498
定價 港幣99元(道聲之友:港幣8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送給爸爸的小船

35-boats for papa

巴克利和媽媽住在海邊一間舒服的小木屋裡,他喜歡用附近海灘上發現的漂流木做船。
他做大的船、長的船、短的船和高的船,一艘做得比一艘漂亮,並且把它們統統送進大海。

如果它們沒有回來,巴克利就知道它們漂到爸爸那裡了。
他好想念爸爸。

潔西亞.巴格利初試啼聲的這本圖畫書,
深刻描繪了愛、失去,和繼續前進的重要。

作繪者簡介:潔西莎‧貝格利(Jessixa Bagley)

潔西莎.貝格利是來自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作者和插畫家,童年時間常常在奧勒岡的海邊四處搜尋完美的沙錢。現在和先生定居華盛頓州西雅圖的空中城堡。這是她的第一本圖畫書作品。

作者訪問:http://storybookspotlight.com/ssp-64-jessixa-bagley-boats-for-papa/

譯者簡介:劉清彥

常常因為太懷念自己的「失去」而沉浸其中難以抽身,但也因此,才能將那些失去轉化為一個又一個故事。喜歡說故事、寫故事和翻譯故事,同時也主持廣播和電視節目,得過兩座金鐘獎和豐子愷圖畫書獎。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珍惜(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本書讓我想起曾經在教會帶過的一個小男孩。

有一陣子連續幾個禮拜,他來參加教會主日學的時候,都會從袋子裡拿出一疊廣告紙,然後一個人靜靜的開始折紙飛機,折完後再收回袋子裡。

當時,他爸爸剛過世,他寧願獨處的安靜,我可以理解,但折飛機的舉動卻令人費解。我探問過,他不回應。後來,他媽媽才告訴我,原來這是爸爸生前常常陪他玩的事。那段日子,他每天都要折上百架飛機,堆放得滿屋到處都是。自己也沉浸在傷痛中的媽媽有點無措,只能任憑他用這種方式思念爸爸。

我想,當時如果有這本書,一定能帶給他們母子莫大的安慰和支持。

就像折紙飛機的小男孩,故事中的小海狸也將對自己父親的思念,寄託在一艘艘自己親手打造、流放大海的小木船上。然而,小木船承載了小海狸難以言喻的沉重情感,卻仍不敵潮浪的推波,無力達成小海狸心中想望,一艘艘被沖回岸邊。想想看,這對小海狸來說會是多麼絕望的打擊,畢竟,這是他為自己受困的情感所找到的唯一出口。

只是,作者一開始便點出了小海狸所忽略的一件最重要的事。在那間他和媽媽一起生活的海邊小屋裡,「他們擁有的東西不多,卻總是有彼此的陪伴」。在小海狸的雙眼只專注於自己打造每一艘小木船時,另一雙眼睛卻一直默默的關心他、支持他、愛他。或許,不斷返航的小木船是爸爸刻意送回來的,藉此提醒小海狸將目光轉向媽媽,這才是他最需要看重的人。

故事的結尾令人動容,垂掛在小木船上的卡片雖然只改了兩個字,卻是多麼大、多麼難的人生領悟。就像加拿大的政治家傑克‧萊頓(Jack Layton)所言:「好好珍惜生命旅程中的每個時刻和你所愛的人。」我想,這或許也是作者想要對所有讀者和那些失去至親的人說的話。

書名 送給爸爸的小船
原文書名 Boats for PAPA
作繪者 潔西莎‧貝格利(Jessixa Bagley)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800
頁數/開本 25.4×20.3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163
定價 港幣90元(道聲之友:港幣77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小傢伙

05-little-boy-16-9

喬治和貝拉是一對快樂夫妻,有一天他們收到一個奇怪的包裹,裡頭是:喜歡尖叫的禿鷹、橫衝直撞的小象、總是髒兮兮的疣豬、亂發脾氣的噴火龍、愛哭鬼蝙蝠、毛茸茸的毛怪……

這份神祕的禮物,究竟會為這對原本快樂的夫妻,帶來什麼不同的生活呢?

昆丁.布雷克以充滿活力的筆觸,透過詼諧幽默的方式,將生命的旅程化為一幕幕驚奇的蛻變。
而這對快樂的夫妻也因為愛的付出,讓生活中除了快樂,更有了深刻的滿足。

作繪者簡介: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

生於1932年,英國第一屆兒童文學桂冠得主,2005年更因為對兒童文學的卓越貢獻獲頒司令勳章(CBE)。擅長以簡明、鮮活又靈動的線條構圖,搭配寫意的水彩,造就非常獨特的藝術表現風格,插畫作品難計其數,也屢獲各大獎項,其中包括1981年的英國格林威大獎、2002年國際安徒生大獎?等。目前定居倫敦。

譯者簡介:黃筱茵

是兩個可愛小男生的媽媽,每天在他們純真的眼眸裡探問童年的心事。現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文學組博士班,曾獲師大英語系文學獎學金,譯有三十本以上圖畫書,並為報章書本撰寫許多相關導讀文字。

熱烈推薦

閱讀分享:《昆丁‧布萊克的魔術筆》(宋珮/藝術學工作者)

1999年榮獲英國兒童文學桂冠的作家昆丁‧布萊克,生於1932年,17歲時插畫作品就入選Punch雜誌,而創作圖畫書也已經將近五十年了。從1969年出版第一本自寫自畫的《派克的小提琴》(Patrick)開始,他的作品就深受大小讀者歡迎,不論是他的畫風、他所塑造的角色,或是故事內容都有鮮明的個人特色。

布萊克的畫多以黑色鋼筆線條勾勒輪廓,用水彩上色。鋼筆的線條充滿活力,他說自己是先用鉛筆構築草圖,等到正式作畫時,會把草圖放在燈箱上,再覆蓋上圖畫紙,參照草圖的位置,在圖畫紙上自由的用鋼筆勾畫出輪廓線,如此,線條才能保有奔放不受拘束的力量,運用水彩上色的時候,為了要傳達他想要營造的氣氛,也會嘗試不同的色彩搭配和渲染效果,找到最合適的組合,。

這種充滿活力的畫風與他塑造的人物相得益彰,例如《光腳丫先生》(Mister Magnolia)裡只有一隻鞋的男主角、《馬路女王》(Mrs. Armitage)中不斷?腳踏車增加配備的亞米她女士、《小丑找新家》(Clown) 中的玩具小丑,或是《彩色筆》中的街頭畫家都有一種快活、帶點瘋狂的氣質,他們能運用創意將貧乏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除了幽默故事外,昆丁‧布萊克也會藉著文圖之間流暢、密切的搭配,描繪人生中的某些苦澀的情境,例如《跳蛙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Dancing Frog)、《綠船》(The Green Ship)和這本《小傢伙》(Zagazoo),這些故事充滿奇想,戲劇化的情節不僅讓小讀者覺得有趣,人生經驗豐富的成人讀者也受到觸動而心領神會。也許昆丁‧布萊克就像他故事中的小丑一樣,為我們並不完美的生活帶來歡樂的力量。

閱讀分享:《驚奇的成長之旅開始了!》(周育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助理教授)

故事的開始是一對攜手同行的快樂夫妻,他們一同工作一同享受生活,直到他們擁有了一個孩子。這個小小的新生命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他們經驗和體會世界的方式。

一開始,孩子只是讓他們很忙,但在忙碌和疲累中,孩子的笑容讓他們對快樂有了新的領悟:快樂不再是生活的享受,而是付出愛之後深刻的滿足。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更令人驚奇的成長之旅開始了!生命內在的動力趨使孩子的身心都產生變化,不只是身體長高變大,更有新的能力不斷在孩子裡面生成,孩子迫不及待要使用他萌發的新能力,他要運用肢體、他要嘗試語言、他要開展思考、他要學習獨立、他要與人互動…身體與心智內涵的成長使孩子在認知、語言、情緒和人際互動上都產生快速而巨烈的變化!在本書中,作者將孩子的語言爆發化為狂叫的禿鷹、學步與環境探索化為橫衝直撞的小象與野豬、情緒的衝突與獨立化為噴火龍、情感的依戀化為啼哭的蝙蝠,反映的不只是孩子身體與心智的變化,更微妙的反映出父母面對孩子成長心中的驚嘆,令人莞爾。突然,更大的震撼出現:孩子的青春期到了!讀者看到這裡恐怕要笑出聲了,作者把青春期的孩子化為一個毛茸茸的怪物,看不清臉、摸不著心,只是一直長大,長得遠超出父母的理解與掌握。幸好,這對夫妻從開始直到如今,驚奇也好,困惑煩惱也罷,不變的是他們始終彼此扶持相伴,一起面對孩子的成長,於是,當青春期的風暴過去,他們終究得以歡喜領受長大的孩子所帶來的感恩與禮遇。

到這裡,關乎成長的故事還沒完結!孩子長大了,如同當年父母相愛的過程一般,他也遇到了人生的伴侶,要開始與伴侶攜手同行。此時長大了的孩子回頭一看,父母竟變成了一對鵜鶘!作者在這裡作了個令人拍案擊掌又揪心的轉折,當孩子終於不再是令人難解的動物,好不容易可以和父母同樣以人的姿態彼此溝通瞭解了,父母卻開始邁入身體與心智的衰退與轉變。正如父母當年目睹孩子的成長,即使不能完全明白那成長的奧妙卻仍然全心去愛,孩子終究也無法完全理解生命功成身退的全部真相,但他們可以相擁、可以陪伴,直到父母年邁那日。
一如作者所說,生命太奇妙了,不是嗎?

書名 小傢伙
原文書名 Zagazoo
作繪者 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
譯者 黃筱茵
商品編號 TW698
頁數/開本 23.3×32.1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一、二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590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因為我愛你(注音版)

childbook-covers-keynote-09.001

這個故事選自於得獎的暢銷童書《講故事給我聽》。

上帝為你的孩子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愛。祂保護他們,聽他們祈禱,供應他們所需。祂甚至也警誡他們、限制他們——只因為祂愛他們。身為大人的你或許已經懂得這些。現在你的孩子也可以藉著這個迷人的故事,認識神的愛。

藉著故事中一位充滿愛心的長者,以奉獻自己來回應一個小男孩好奇心的抉擇,幫助你的孩子體會:天父無盡的愛就像你對他的愛一樣真實。孩子們需要瞭解這位你所認識的上帝。祂在我們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為一個理由,也是最好的理由——「因為我愛你」。

本書原作榮獲美國ECPA童書金牌獎。

作者簡介:陸可鐸(Max Lucado)

陸可鐸(MAX LUCADO)是位暢銷基督教成人書作家及童書作家。他的得獎作品包括:《告訴我生命的故事》和《告訴我生命的秘密》、《你所需要的》、《愛你本來的樣子》、《你是我的孩子》、《綠鼻子》以及《王者之歌》,每一本都是暢銷童書。更重要的是,他是個愛家的丈夫和父親,有三個女兒,也是德州橡山教會的主任牧師。

繪者簡介:海恩斯(Mitahell Heinze)

這是插畫家海恩斯(MITCHELLHEINZE)在十架路出版社(CROSSWAY)出版第一本書,在這之前,他已經為無數書籍和雜誌作過插畫,包括有「讀者文摘」、Bantan、Dell、「愛家」(Focus on the Family),以及Guideposts。他和家人目前住在北加州。

熱烈推薦因為我愛你———-所以相信你

很多孩子都「知道」爸媽愛他們,因為從生下來開始,爸媽就能滿足他們很多基本的需要。也有很多孩子還不斷的在試驗中,他們有自己想要的,當這些「想要的」和「需要的」混淆不清,他們就不會滿足,也會懷疑父母的愛到底夠不夠。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更確定爸媽無止盡的愛,明知溺愛是沒有智慧,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就成了「害」,但是天人交戰之後,仍是擋不過一份虛榮。有些孩子因為這樣的「愛」,而一直沒有學會自制、獨立,也體會不到真正的愛的內涵。

故事中的薛老爹提供孩子們的是一個好地方,可以盡情歡笑,也可以充分分享的地方。為了孩子們的安全,他砌了牆,這是一般人可以瞭解的,但是他希望孩子們留在牆裡是因為他們信任他、愛他,而不是出於愚昧或無可奈何。因此,他在牆上留了一個洞。這個洞的決定權在孩子們的手上,如果他們要留下來,繼續享受老爹的愛,他們可以決定,沒有強迫。如果他們要出去闖一闖。「證實」老爹的愛不假,他們可能就冒了不可知的險。

沛德決定冒這個險。或許不是因為他不要老爹的愛,也不是故意要傷老爹的心,他一步一步跨向試探,令讀者提心掉膽,終於,他回不去了,多麼深刻的遺憾哪!幸好薛老爹無條件的愛讓他可以放下身段,不記前非,前去找沛德。

你想,他會找沛德嗎?沛德知道老爹在找他,他會如何感覺?他會跟老爹回家嗎?

書名 因為我愛你(注音版)
原文書名 Because I Love You
作者 陸可鐸
繪者 海恩斯
譯者 丘慧文、郭恩惠
商品編號 471A
頁數/開本 32頁/12K(22.5×25cm)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570368225
定價 港幣66元(道聲之友:港幣56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