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繪者簡介:哈德森.塔爾伯特(Hudson Talbott) 作家也是插畫家,作品包括《浪漫畫美國:托瑪斯.柯爾及美國藝術的誕生》(Picturing America )、《夢之河:哈德遜河的故事》(River of Dreams )、《從狼到汪!》(From Wolf to Woof )、《美國州鳥大集合》(United Tweets of America )、《關於喵的一切》(It’s All about Me-ow );此外,他也為許多兒童讀物畫過插畫,包括和賈桂琳.伍德森(Jacqueline Woodson)合作的紐伯瑞得獎作品《我們家族的傳統》(Show Way ),以及與吉恩.弗里茨(Jean Fritz)合作,被美國圖書館協會及VOYA 雜誌評選為優良好書的《達文西的馬》(Leonardo’s Horse )。他目前住在美國紐約哈德遜河谷。
擴充字彙掌握閱讀關鍵 塔爾伯特以童年的自己作為繪本主角:雖然圖像能力非常發達,也能塗鴉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就像許多小學生一樣,在面對書本「圖片變少,文字量忽然爆多」的進階挑戰時,因為字彙量不夠,無法順利地從「學習閱讀」(Learn to Read)進入「閱讀學習」(Read to Learn)的階段。 日前,行政院公布了在2030年轉型為雙語國家的政策發展藍圖,這讓中英雙語聽說讀寫成為孩子們必須面對的學習,也是親師教學、陪讀、進修的挑戰。字彙量的多寡和閱讀能力的高低密切相關,英文是拼音文字,中文字則包含形音義符各種部件組合。根據學生國字識字量發展研究,一般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約為700到1,200字,中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則大約為2,100至2,600字。
閱讀學習中英挑戰不同 在閱讀英文時,主要會遇到的困難,是字母數量較多的難字(big word)。而中文則是由不同的方塊字組合而成,每個中文字又可拆分出不同的形符、音符與義符。有的孩子在閱讀時,難以判斷單字部件的歸屬關係,將「晚上」看成「日免上」、「松子」看成「木公子」,也可能構字時分不清上下左右,將「媽」寫成「馬女」;或不能理解成詞的意義,將「難過」混淆為「馬路很難過得去」。另外,字形相似也容易產生辨識的困難,例如,英文中的 b 與 d 、p 與q,數字 9 和 6,以及中文的申由、大天太等。 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的閱讀學習,都是學習掌握由小到大語文單位的漫長過程:認識字母、部件,組合成不同的字,串連成詞或短語,再進展到句子結構,進而掌握文章主旨。而在一個人能夠獨立享受閱讀樂趣之前,不知已突破了多少大大小小的認知困難。
作者簡介:馬克.吉爾曼(Marc Gelliman) 馬克.吉爾曼和他的朋友湯馬斯.哈特曼,除了在全國性的報紙上撰寫專欄,還在有線電視頻道主持節目,同時是許多電視新聞節目固定訪談的來賓。他們創作的童書How Do You Spell God,被HBO改編為特別節目,還贏得George Foster Peabody獎。吉爾曼為小朋友撰寫了兩本當代聖經詮譯叢書:Does God Have a Big Toe?和God’s Mailbox,他是紐約唯維爾Beth Torah教堂的資深拉比。(註:拉比在猶太教裡是很有權威的職位,是法官、牧師,也是老師。)
美國熱情城市教會(Passion City Church)的牧師,同時也是火熱運動(Passion Movement)創始人,該運動旨在呼召一世代的青年獻身高舉耶穌的名,1997年起,火熱運動已經在全美和全球各地舉辦活動,聚集千百萬大學青年在敬拜、禱告和公義裡彼此合一。 路易和他的妻子雪莉現居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