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100堂奇妙自然課


我們不可能明白上帝所有的奧祕。祂掌管時間、創造光亮,話一出口,世界就成形。祂造巨大的星辰也造微小的海星。上帝是大有能力、說到做到、無可比擬的造物主!

《聖經》告訴我們:「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作為。」本書結合科學的奇妙發現,佐以真實圖片和精美插畫,深入淺出地介紹世上萬象,讓我們不禁對造物主發出由衷的讚嘆!

100堂課涵蓋以下主題:
一、太空、星系、行星、恆星
二、地球、地質、海洋、天氣
三、動植物:從螞蟻到恐龍
四、人:身體、心靈和想像

每堂課都會有驚異的「奇妙發現」,介紹有趣的科普知識、提供親身體驗的活動,最後帶你一起向上帝發出真誠的禱告與讚美。讓《上帝的100堂奇妙自然課》陪你探索世界的奧妙,並認識這位掌管天地萬物的主宰。

作者簡介:路易.紀里歐(Louie Giglio)
美國熱情城市教會(Passion City Church)的牧師,同時也是火熱運動(Passion Movement)創始人,該運動旨在呼召一世代的青年獻身高舉耶穌的名,1997年起,火熱運動已經在全美和全球各地舉辦活動,聚集千百萬大學青年在敬拜、禱告和公義裡彼此合一。
路易和他的妻子雪莉現居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

譯者簡介:傅湘雯

台大外文系畢業,從事翻譯工作數十年,樂此不疲。翻譯作品遍及各大領域,近年則以基督信仰書籍為主,願使福音廣傳,人人認識基督。

推介文:認識上帝的奇妙自然課(張亦愛)

 

你知道人類身體上最小的骨頭是哪個位置嗎?傳說中的龍是否真的存在過?

已經很久沒有正正經經拿起實體書來看,當收到《上帝的100堂奇妙自然課》這本書後,首先打開主題索引看看,已經覺得非常吸引,每一章都是一個有趣的自然科學題目,所涉獵的範圍廣闊,包括:天文、地理、動植物學及人類學等等,可以想像看此書就猶如走進一間自然科學博物館,因此一看便被吸引了,一口氣看了大半本書。

翻開內容細看,發現原來此書殊不簡單,不單可以增長自然科學知識,更可作為靈修材料呢,而最利害的地方是它既精簡、扼要又豐富、全面,每一章只用二三百字就能夠生動有趣地讓我們學習一項自然科學知識,並藉著聖經經文和道理作引導,令人更深刻的認識上帝的心意以及驚嘆上帝創造的奇妙和偉大。因此,我認為它十分適合小朋友用作靈修書籍,幼兒的父母更可以和小朋友一起閱讀,幫助小朋友從小建立靈修的好習慣。此書也適合作為兒童主日學的輔助教材,大部分小朋友都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一邊討論自然科學,一邊學習聖經,相信小朋友一定不會再感到聖經是沉悶乏味的。

總括而言《上帝的100堂奇妙自然課》是一本不能錯過的好書。

書名上帝的100堂奇妙自然課
原文書名INDESCRIBABLE: 100 Devotions About God & Science
作者路易.紀里歐(Louie Giglio)
譯者傅湘雯
商品編號TW887
頁數/開本16 x 21cm/208頁
印刷彩色/平裝
適讀年齡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2801
定價港幣143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真正的小偷


王室寶庫內的財寶不翼而飛。
在守衛三班人馬輪替的嚴密監視下,竟然還會發生這樣的事?

一個用堅固石材打造而成的完美寶庫,有30公分厚的外牆,還有上好的橡木做成厚實的內牆。
整座建築沒有窗戶、沒有煙囪,也沒有地下通道。
厚重的木門釘著堅硬的鐵條,有四個結結實實的鎖,沒有任何一個鎖壞掉……唯一擁有寶庫鑰匙的人,只有忠誠的守衛長高文和國王大熊羅勒。

高文該怎麼解釋那些不見的財寶?
他理當是最盡責可靠的屬下、最正直的朋友、最受國王信賴的鵝……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高文是一隻忠貞、誠實的鵝,他擔任皇家寶庫的守衛長,卻被指控偷竊寶庫裡的東西。高文很確定自己是無辜的,可是他無法證明這一切。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小偷呢?

「沒有人知道事情的全貌,也沒有人擁有全部的真相。」
知名卡通人物「史瑞克」的創作者威廉.史塔克經典小說中文版重新上市。
一個非比尋常的推理小說,一劑屬於後真相時代的解藥──繼〈亞伯的小島〉後,又一充滿智慧哲思的短篇故事,讓孩子們看見人性的善良、誠實與勇氣。

本書特色

1. 品格教育內涵
分類:人與人-珍愛接納
重點發展品格:忠貞、敬重、誠實、盡責/恩慈、節制
2. 畫風與敘述特色
.文字洗鍊,情節高潮迭起,令人一讀即愛不釋手的經典小書
.以簡短的篇幅探討哲學問題如「何謂真實?」、「人為何追求快樂?」、「何謂友誼?」等,啟發孩童的思考及分辨力
.書末併附討論反思問題及劇情大綱時間軸,可供教學利用參考
3. 同類書籍推薦
《亞伯的小島》(道聲,2018)

美國圖書館協會(ALA)最佳童書
美國童書協會(IRA-CBC)兒童評選最愛童書
紐約時報書評(NYT Book Review)年度最佳童書

作繪者簡介: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威廉・史塔克(1907 –2003) 是漫畫家、插畫家,也是著名的童書作家,他的作品得過許多獎項,夢工廠製作的電影〈史瑞克〉〈按:港譯《史力加》)就是取材自他寫的故事。威廉・史塔克出生於紐約市,家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藝術細胞,耳濡目染之下,成年後,他也自然而然的成為藝術家。1930 年,史塔克的作品開始出現在《紐約客》雜誌,從那以後他的作品一直很受歡迎。他於1968 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童書《吟遊豬羅蘭》。

1970年,史塔克的《驢小弟變石頭》獲得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他的作品還包括《多米尼克》、《真正的小偷》,而《奇奇骨》獲得凱迪克榮譽獎,《永遠的朋友》入圍國家圖書獎,《亞伯的小島》和《老鼠牙醫地嗖頭》則獲得紐伯瑞榮譽獎。史塔克的書還獲得了克里斯托弗獎,俄瑪・西蒙頓・布萊克獎,威廉‧艾倫‧懷特童書獎和美國圖書獎。他在歐洲獲得的獎項包括意大利的兒童文學獎,荷蘭的銀鉛筆獎和法國的基金會獎。史塔克更於1982 年被選為代表美國的安徒生獎候選人,1988年被選為安徒生獎的寫作候選人。

史塔克的著作豐富,還出版了十三本成人繪本,從1939 年的《人物百態》開始,他的創作包括《孤獨的人》、《男性/女性》、《幼兒園裡的苦悶》和《我們的悲慘生活》。

譯者簡介:柯倩華

早期研究兒童哲學思考教育,曾在大學教授幼兒文學、圖畫書賞析等相關課程。目前主要從事童書翻譯、評論、推廣,並參與各項兒童文學獎評審工作。翻譯的圖畫書及青少年小說逾百本。現為台灣兒童閱讀學會及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顧問。

導讀分享:更有智慧的去愛(柯倩華)
威廉.史塔克擅長用簡潔、幽默的手法處理嚴肅、深刻的議題,在曲折離奇的情節中細膩的描繪人性。因此,他總是創造出富戲劇張力的故事和生動鮮明的角色,引起讀者的共鳴。這本具有道德意涵的小說《真正的小偷》雖然篇幅短、角色少,探討的議題卻很重要,包括偷竊、驕傲、認錯、友情、寬恕、誠實、如何分辨事實真假……等,都是我們經常面臨的思考挑戰;而故事裡幾個主要角色經歷的人性考驗,必使讀者印象深刻且有所啟發。讀者第一眼看到封面上的高文,就是故事第一段介紹高文在大家眼中的模樣,神氣十足並認真投入工作。但很快的,第二段立即轉入高文的內心,讓讀者發現完全不同的世界。他嚮往自然,會農作與園藝,夢想成為偉大的建築師。別人眼中重要的工作,他卻感到枯燥乏味。這些角色特性的描繪為後來的發展埋下伏筆,更重要的是突顯出表象與真相之間的落差,也就是說,事實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這正是本書的核心概念,主導故事的發展與結局。史塔克的寫作技巧高明,流暢自然不著痕跡。

雖然高文其實不喜歡他的工作,但他工作時的忠誠與負責沒有半點虛假,因為他很愛國王。因為愛,高文放下自己的夢想。國王魯莽、粗野,有著父親般的慈愛與堅強。這些人格特質的描繪,也是後來發展的伏筆。再次證明,在優秀的文學故事裡,角色與情節的關連密不可分。

「高文(Gawain)」這個名字,在英國文學裡最著名的例子是亞瑟王傳說裡的圓桌武士之一──高文騎士。他出身貴族,為人熱情、忠誠、有高尚的騎士精神,是令人尊敬的英雄人物,甚至被認為是「完美騎士」的代表。他還研究香草植物,具備一點療癒的能力。這些特質跟本書裡的主角頗為相似。

史塔克的文筆經常散發一種古典優雅的氣質,理路清晰,講究用字遣詞,有時即使是微小的細節,也用很莊重的語氣。這種風格形成獨特的幽默趣味,雖然有時帶一點荒謬或諷刺意味,但更多的是機智。

這個貌似偵探推理的故事進行到三分之一後,讀者就知道謎底是什麼了。這樣的安排很少見,一般故事較常藉由追查真相的懸疑性吸引讀者看到最後。不過,史塔克不是一般的作家,這本書也不是一般的偵探小說。史塔克不僅處理「事件」,他要探究的是事件背後的「人性」。他似乎認為,對於故事裡的角色以及讀者來說,「人性」才是最重要的。讀者以全知觀點的角度(讀者知道的比角色更多),去認識「人」,包括自己。我們在書的第二個部份,看到精彩又深沉的人性獨角戲。人有軟弱如貪婪、驕傲和怯懦,也有善良、誠實和勇氣。在此,良心律是道德的判準,當行為或思想不符合道德判準時,良心的痛苦折磨便是最大的處罰。即使是盲從的群眾,也會受到良心的管教。所以,在故事的第三個部份,平反不公義的事情比找出誰是真正的小偷更值得關注。不然,「誰也沒有辦法再感到快樂了。」

全書對「痛苦」的描繪生動,呈現由淺到深的層次。最後,原本災難般的痛苦經驗,竟然成為寬恕與恩慈的基礎。因為經歷過痛苦,所以有體恤他人痛苦的惻隱之心與力量。「他又能愛他們了,不過現在他比以前更有智慧的愛他們,知道他們的軟弱。」愛可愛的人,本來就容易;愛那不可愛的人,才是愛的真諦。當我們認識了人性的美善與黑暗、堅強與軟弱之後,必須學習更有智慧的去愛。畢竟,「我們都會犯錯」,沒有人擁有全部的真相。

什麼是真正的(real)?什麼是現實(reality)?書名像在提醒我們思考:不知道真相的時候,該怎麼辦?在故事裡,沒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有的自以為是或自以為義、有的盲從於權勢、有的人云亦云,就像人們常基於自己的理性計算而失去信心。當證據出現,大家才明白,即使位高權重者也可能不知道真相。不知道的時候,就承認不知道比較好。人若以為自己無所不知,便是禍患的開始。

一場風波過去,生活恢復昔日的平靜,但每個角色都有了一點成長,希望讀者也是。雖然作者提醒我們,沒有什麼是完美的;不過我認為,這本書裡的27幅插圖,表達了角色準確的神韻和感受,既莊重又詼諧,為這個故事做了最完美的搭配。

書名 真正的小偷
原文書名 The Real Thief
作繪者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譯者 柯倩華
商品編號 TW863
頁數/開本 14.9 x 21cm/100頁
印刷 彩色/平裝
適讀年齡 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252
定價 港幣61元(道聲之友:港幣52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亞伯的小島


亞伯與妻子到戶外野餐,
共度一段詩情畫意、
悠閒浪漫的時光。
突然間,一陣強風颳來,
妻子的紗巾被風吹跑了!
亞伯緊追著,追回了紗巾;
卻也在瞬間,雙腳一滑,
亞伯竟然順著岩石滑下去,
暴跌進瀑布底下的深水裡了。
還好,他隨手緊抓住一塊木板,
載浮載沉……
然而,天亮之後,
亞伯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
孤島上……
亞伯他該怎麼辦?

本書特色

學習八大智慧:獨立、感恩、勇氣、思考、祈禱、激發潛力、等待、交友

紐約時報評選年度最佳書籍

榮獲美國紐伯瑞圖書銀獎

作繪者簡介: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威廉・史塔克(1907 –2003) 是漫畫家、插畫家,也是著名的童書作家,他的作品得過許多獎項,夢工廠製作的電影〈史瑞克〉〈按:港譯《史力加》)就是取材自他寫的故事。威廉・史塔克出生於紐約市,家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藝術細胞,耳濡目染之下,成年後,他也自然而然的成為藝術家。1930 年,史塔克的作品開始出現在《紐約客》雜誌,從那以後他的作品一直很受歡迎。他於1968 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童書《吟遊豬羅蘭》。

1970年,史塔克的《驢小弟變石頭》獲得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他的作品還包括《多米尼克》、《真正的小偷》,而《奇奇骨》獲得凱迪克榮譽獎,《永遠的朋友》入圍國家圖書獎,《亞伯的小島》和《老鼠牙醫地嗖頭》則獲得紐伯瑞榮譽獎。史塔克的書還獲得了克里斯托弗獎,俄瑪・西蒙頓・布萊克獎,威廉‧艾倫‧懷特童書獎和美國圖書獎。他在歐洲獲得的獎項包括意大利的兒童文學獎,荷蘭的銀鉛筆獎和法國的基金會獎。史塔克更於1982 年被選為代表美國的安徒生獎候選人,1988年被選為安徒生獎的寫作候選人。

史塔克的著作豐富,還出版了十三本成人繪本,從1939 年的《人物百態》開始,他的創作包括《孤獨的人》、《男性/女性》、《幼兒園裡的苦悶》和《我們的悲慘生活》。

譯者簡介:宋珮

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主修藝術史。目前在中原大學講授藝術相關課程,並從事圖畫書研究、翻譯、導賞工作,也是業餘的插畫工作者。

導讀分享:從意外中得勝(邵正宏)
明明剛才還是豔陽天,怎麼突然就下起雨來?
明明好端端走在路上,怎麼就從天空落下一坨鳥屎,正好打在自己的肩上?
明明才將皮夾放在口袋,怎麼這會兒竟發現不見了?
明明這…..明明那…….,生活中就是這麼容易出現意外!
出門,才發現要帶的課本沒帶,要關的瓦斯爐沒關!
搭車,一晃神才發現坐過站,或是搭錯車,結果迷了路!許多原本計劃好的事,就是這樣在意外中發生,打亂原有的步伐,而且要重新規劃!
意外,如果是在可控制的情況下,趕緊想辦法解決,或許還能挽回頹勢!但如果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理的意外,那可就不妙了!這時該如何解決問題?該如何化險為夷?該如何審時度勢?該如何找到生機?
本文故事中的主角小老鼠亞伯,就是遇到這樣的難題。他想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重回他舒適的小屋; 他想和親愛的妻子待在家裡,喝他的茶,看他的書。但是眼前這個意外,讓他困在小島上,讓他身不由己!
不過亞伯並沒有放棄,因為想回家,心中有個希望,所以他開始發揮想像力,運用過去所學的知識,試圖解決眼前的問題!
亞伯所處的小島,其實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會遇到的一個島,這個島讓我們困在其中,我們必須學習獨立,試著生存,學習如何度日,才能度過危機!這個島也逼我們去反思去回想,什麼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原來有朋友、親人圍繞身邊,才是幸福!
亞伯在人生中面臨的這個島,讓他學會了許多功課:

一、 他學會獨立:如何先讓自己溫飽,才有力氣去思考該如何脫困。
二、 他學會感恩:他發現原來以前父母妻子是如此愛他,珍惜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四季變換,原來都有上帝的美意!
三、 他展現勇氣:他發現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隱藏的危險,有這麼多外在的攻擊,他必須學習勇敢面對,化解危機。
四、 他學會思考:過去他總是過一天算一天,如今他卻開始預先規劃,三思而後行!
五、 他學會交友:過去總是獨善其身,如今更珍惜出現在身邊的朋友。因為有朋友,生活更有重心。
六、 他學會禱告:許多事不是自己所能明白的,但透過禱告,讓他開啟眼光,讓他更加釋懷!
七、 他激發潛力:以為自己做不到,卻在危難中展現智慧,發揮天賦!
八、 他學會等待:有些難題需要時間來解決,亞伯在小島上最大的學習就是等待,等待上帝的佳音,等待季節的變換,等待天敵的離去,等待豔陽的來臨!當他學會耐著性子,等待眼前的難題慢慢克服,他的危機也就逐漸解除。

亞伯的小島一書是許多猶太父母在孩子床邊必讀的故事,這故事帶領我們進入亞伯的世界,看他如何處變不驚,克服逆境。這本書已被拍成好幾個版本的動漫影片,更獲得紐伯瑞圖書獎的殊榮!
古時猶太人走出埃及,尋找流奶與蜜之地,歷經艱辛,終於建立偉大的以色列帝國。他們所秉持的信念,便是等待上帝的帶領。後來以色列分裂成北國南國,之後又相繼被亞述及巴比倫所滅。猶太人就像本書故事中的亞伯一樣,經歷了人生中的小島,國沒了家沒了,如何能再擁有自尊?如何才能再得到幸福?
猶太人所學的功課,依舊是等待!等待是漫長的,但也是必要的,等待也是夾帶著苦難的,但卻是值得的!猶太人等了兩千年,終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苦難後復國了!世界上又再度出現以色列這個國家!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難題,亞伯透過他的經歷告訴我們,有難題固然很麻煩很苦惱,但努力解決就是了,這難題終究會過去的,而我們得到的將會是苦難過後的甘甜與幸福!
相信當亞伯現身說法,與你面對面談起他的那段意外經歷時,他必定是興高采烈、得意洋洋地回味著他在苦難等待中的豐功偉績呢!
現在我們就一起探頭進入亞伯所在的小島吧!

書名 亞伯的小島
原文書名 Abel’s Island
作繪者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譯者 宋珮
商品編號 TW850
頁數/開本 14.9 x 21cm/159頁
印刷 彩色/平裝
適讀年齡 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061
定價 港幣75元(道聲之友:港幣6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打造理想家園

04-rakushiimachinamuotsukuru

大家平常玩樂的草地被圍起來了,原來是預計要蓋大樓,他們著手開始調查附近住戶對於新大樓的想法,剛好這樣的機會,也認識了有關土地建設的規定法案,他們製作的模型也幫了大忙,讓社區的人更重視大樓的議題,沒想到,因為建設公司的倒閉,讓他們有機會規劃大家心目中理想的家園。

本套書特色

生動且有系統地帶孩子認識住宅、社區、城市,
更重要是看見「人」的交流與需要。

建築是一門極富人文關懷,甚至可說是以人為出發點的學科,牽動著過去與未來、歷史與自然。作者打破單一介紹建築或城市的方式,將老師和小學生放進故事成為主角,實際開展一連串的走訪與調查,從孩子的角度了解設計、建築、都市規劃與人的關聯,在輕鬆的對談中全面且立體的吸收相關知識,亦從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落實土地與社會關懷。實是台灣第一套搭起知識與人文橋梁的好書。

入選波隆納國際插畫展畫家,以精彩細膩的插圖帶孩子穿梭中外古今建築空間,身歷其境的學習毫不費力。
穿插畫平面圖、閱讀地圖、製作模型等實作活動,激發孩子創意以及團隊合作。
循序漸進探索住宅空間、社區營造、綠色都市等專業知識,由小至大,深入淺出。
走出教室,與腳下土地互動連結,放眼過往歷史,展望未來家園,培養孩子公民責任與素養。
適合當作家長、老師及社區營造工作者,帶領孩子走訪、認識我們身處環境的實用工具書。

作者簡介:福川裕一(Fukukawa Yuichi)

福川裕一,1950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市川市。1972年東京大學工學部城市工學專業畢業,1978年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獲工學博士學位,1978年任教明治大學工學部,1982年轉任千葉大學工學部教授至今。
主要從事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研究及實際規劃設計工作,代表著作《建築計畫教科書》、《未完成的東京規劃》、《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築革命》、《分區與總體規劃》、《我們的城市》、《中心商業區的活性化與城市規劃企業》等。曾獲日本城市住宅學會獎、城市規劃學會石川賞(日本規劃領域最高獎項)等。

繪者簡介:青山邦彥(Aoyama Kunihiko)

1965年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士、碩士,1991年畢業後進入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1995年成立個人工作室,開始繪本創作。曾獲第十七屆講談社繪本新人賞、日本都市計畫學會石川賞,更於2002年參加義大利波隆納國際繪本原畫展非文學類獲入選。
圖畫書代表作品有:《小矮人的城市》、《音樂家的城市》、《塞班納草原的時鐘》、《杜爺爺蓋房子》、《永恆的空間:尋訪24個世界遺產建築》、《餅乾城》等。

譯者簡介:余亮誾

曾經,花了五年半的時間,在日本廣島大學研究兒童期的文學教育。
現在,除了在大學兼課,在家翻譯,也會陪小肉羹在公園裡散步……

書名 打造理想家園
原文書名 楽しいまちなみをつくる
作者 福川裕一(Fukukawa Yuichi)
繪者 青山邦彥(Aoyama Kunihiko)
譯者 余亮誾
商品編號 TW779
頁數/開本 18.8×22.6cm/6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579
定價 港幣73元(道聲之友:港幣62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找回城市的自然風貌

03-machinishizenotorimodosou

一條鱂魚讓大家注意到瀕臨滅絕的生物,正隨著城市中的河川和綠地越來越少而受到影響。為了瞭解環境的變化,他們一起研究不同年代的地圖,從河川、水源、渠道、農地到森林,發現過去為了解決水災,而破壞了許多生態環境,但是,現在也開始著手規劃人工河川,努力恢復自然樣貌,他們也熱烈地討論著,該怎麼從日常生活中解決環境問題。

本套書特色

生動且有系統地帶孩子認識住宅、社區、城市,
更重要是看見「人」的交流與需要。

建築是一門極富人文關懷,甚至可說是以人為出發點的學科,牽動著過去與未來、歷史與自然。作者打破單一介紹建築或城市的方式,將老師和小學生放進故事成為主角,實際開展一連串的走訪與調查,從孩子的角度了解設計、建築、都市規劃與人的關聯,在輕鬆的對談中全面且立體的吸收相關知識,亦從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落實土地與社會關懷。實是台灣第一套搭起知識與人文橋梁的好書。

入選波隆納國際插畫展畫家,以精彩細膩的插圖帶孩子穿梭中外古今建築空間,身歷其境的學習毫不費力。
穿插畫平面圖、閱讀地圖、製作模型等實作活動,激發孩子創意以及團隊合作。
循序漸進探索住宅空間、社區營造、綠色都市等專業知識,由小至大,深入淺出。
走出教室,與腳下土地互動連結,放眼過往歷史,展望未來家園,培養孩子公民責任與素養。
適合當作家長、老師及社區營造工作者,帶領孩子走訪、認識我們身處環境的實用工具書。

作者簡介:福川裕一(Fukukawa Yuichi)

福川裕一,1950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市川市。1972年東京大學工學部城市工學專業畢業,1978年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獲工學博士學位,1978年任教明治大學工學部,1982年轉任千葉大學工學部教授至今。
主要從事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研究及實際規劃設計工作,代表著作《建築計畫教科書》、《未完成的東京規劃》、《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築革命》、《分區與總體規劃》、《我們的城市》、《中心商業區的活性化與城市規劃企業》等。曾獲日本城市住宅學會獎、城市規劃學會石川賞(日本規劃領域最高獎項)等。

繪者簡介:青山邦彥(Aoyama Kunihiko)

1965年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士、碩士,1991年畢業後進入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1995年成立個人工作室,開始繪本創作。曾獲第十七屆講談社繪本新人賞、日本都市計畫學會石川賞,更於2002年參加義大利波隆納國際繪本原畫展非文學類獲入選。
圖畫書代表作品有:《小矮人的城市》、《音樂家的城市》、《塞班納草原的時鐘》、《杜爺爺蓋房子》、《永恆的空間:尋訪24個世界遺產建築》、《餅乾城》等。

譯者簡介:余亮誾

曾經,花了五年半的時間,在日本廣島大學研究兒童期的文學教育。
現在,除了在大學兼課,在家翻譯,也會陪小肉羹在公園裡散步……

書名 找回城市的自然風貌
原文書名 まちに自然をとりもどそう
作者 福川裕一(Fukukawa Yuichi)
繪者 青山邦彥(Aoyama Kunihiko)
譯者 余亮誾
商品編號 TW778
頁數/開本 18.9×22.6cm/6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562
定價 港幣73元(道聲之友:港幣62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傳統商店街大改造

02-shoten gai o kyue

大家習慣聚集的柑仔店要關閉了,眼看許多熟悉的店家與傳統技藝一一消失,著急的同學自發調查購物習慣的改變,也請媽媽們提供意見,但是,他們發現問題還包括高房價與政府政策,導致市中心人口外移。最後,他們想到一個妙計,動員居民進行社區營造,才能讓市中心重新恢復以往的活力……

本套書特色

生動且有系統地帶孩子認識住宅、社區、城市,
更重要是看見「人」的交流與需要。

建築是一門極富人文關懷,甚至可說是以人為出發點的學科,牽動著過去與未來、歷史與自然。作者打破單一介紹建築或城市的方式,將老師和小學生放進故事成為主角,實際開展一連串的走訪與調查,從孩子的角度了解設計、建築、都市規劃與人的關聯,在輕鬆的對談中全面且立體的吸收相關知識,亦從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落實土地與社會關懷。實是台灣第一套搭起知識與人文橋梁的好書。

入選波隆納國際插畫展畫家,以精彩細膩的插圖帶孩子穿梭中外古今建築空間,身歷其境的學習毫不費力。
穿插畫平面圖、閱讀地圖、製作模型等實作活動,激發孩子創意以及團隊合作。
循序漸進探索住宅空間、社區營造、綠色都市等專業知識,由小至大,深入淺出。
走出教室,與腳下土地互動連結,放眼過往歷史,展望未來家園,培養孩子公民責任與素養。
適合當作家長、老師及社區營造工作者,帶領孩子走訪、認識我們身處環境的實用工具書。

作者簡介:福川裕一(Fukukawa Yuichi)

福川裕一,1950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市川市。1972年東京大學工學部城市工學專業畢業,1978年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獲工學博士學位,1978年任教明治大學工學部,1982年轉任千葉大學工學部教授至今。
主要從事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研究及實際規劃設計工作,代表著作《建築計畫教科書》、《未完成的東京規劃》、《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築革命》、《分區與總體規劃》、《我們的城市》、《中心商業區的活性化與城市規劃企業》等。曾獲日本城市住宅學會獎、城市規劃學會石川賞(日本規劃領域最高獎項)等。

繪者簡介:青山邦彥(Aoyama Kunihiko)

1965年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士、碩士,1991年畢業後進入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1995年成立個人工作室,開始繪本創作。曾獲第十七屆講談社繪本新人賞、日本都市計畫學會石川賞,更於2002年參加義大利波隆納國際繪本原畫展非文學類獲入選。
圖畫書代表作品有:《小矮人的城市》、《音樂家的城市》、《塞班納草原的時鐘》、《杜爺爺蓋房子》、《永恆的空間:尋訪24個世界遺產建築》、《餅乾城》等。

譯者簡介:余亮誾

曾經,花了五年半的時間,在日本廣島大學研究兒童期的文學教育。
現在,除了在大學兼課,在家翻譯,也會陪小肉羹在公園裡散步……

書名 傳統商店街大改造
原文書名 商店街を救え
作者 福川裕一(Fukukawa Yuichi)
繪者 青山邦彥(Aoyama Kunihiko)
譯者 余亮誾
商品編號 TW777
頁數/開本 18.8×22.7cm/6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555
定價 港幣73元(道聲之友:港幣62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探索世界城市

01-bokutachi no machisekai no machi

開學第一天,同學們高興討論著暑假去了哪些地方。大家對兩千多年的古老城市──義大利龐貝城非常好奇。到底吸引很多人造訪的城市擁有什麼共通點呢?日本京都町家、英國排屋、中國四合院等傳統建築緊緊相連所構成的街景,是迷人城市的秘密武器,還可從街屋隔間、騎樓動線了解各國文化與生活型態,彷彿環遊了世界。

本套書特色

生動且有系統地帶孩子認識住宅、社區、城市,
更重要是看見「人」的交流與需要。

建築是一門極富人文關懷,甚至可說是以人為出發點的學科,牽動著過去與未來、歷史與自然。作者打破單一介紹建築或城市的方式,將老師和小學生放進故事成為主角,實際開展一連串的走訪與調查,從孩子的角度了解設計、建築、都市規劃與人的關聯,在輕鬆的對談中全面且立體的吸收相關知識,亦從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落實土地與社會關懷。實是台灣第一套搭起知識與人文橋梁的好書。

入選波隆納國際插畫展畫家,以精彩細膩的插圖帶孩子穿梭中外古今建築空間,身歷其境的學習毫不費力。
穿插畫平面圖、閱讀地圖、製作模型等實作活動,激發孩子創意以及團隊合作。
循序漸進探索住宅空間、社區營造、綠色都市等專業知識,由小至大,深入淺出。
走出教室,與腳下土地互動連結,放眼過往歷史,展望未來家園,培養孩子公民責任與素養。
適合當作家長、老師及社區營造工作者,帶領孩子走訪、認識我們身處環境的實用工具書。

作者簡介:福川裕一(Fukukawa Yuichi)

福川裕一,1950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市川市。1972年東京大學工學部城市工學專業畢業,1978年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獲工學博士學位,1978年任教明治大學工學部,1982年轉任千葉大學工學部教授至今。
主要從事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研究及實際規劃設計工作,代表著作《建築計畫教科書》、《未完成的東京規劃》、《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築革命》、《分區與總體規劃》、《我們的城市》、《中心商業區的活性化與城市規劃企業》等。曾獲日本城市住宅學會獎、城市規劃學會石川賞(日本規劃領域最高獎項)等。

繪者簡介:青山邦彥(Aoyama Kunihiko)

1965年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士、碩士,1991年畢業後進入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1995年成立個人工作室,開始繪本創作。曾獲第十七屆講談社繪本新人賞、日本都市計畫學會石川賞,更於2002年參加義大利波隆納國際繪本原畫展非文學類獲入選。
圖畫書代表作品有:《小矮人的城市》、《音樂家的城市》、《塞班納草原的時鐘》、《杜爺爺蓋房子》、《永恆的空間:尋訪24個世界遺產建築》、《餅乾城》等。

譯者簡介:余亮誾

曾經,花了五年半的時間,在日本廣島大學研究兒童期的文學教育。
現在,除了在大學兼課,在家翻譯,也會陪小肉羹在公園裡散步……

  

書名 探索世界城市
原文書名 ぼくたちのまち世界のまち
作者 福川裕一(Fukukawa Yuichi)
繪者 青山邦彥(Aoyama Kunihiko)
譯者 余亮誾
商品編號 TW776
頁數/開本 18.8×22.6cm/6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548
定價 港幣73元(道聲之友:港幣62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天路歷程(青少年版)

pilgrim progress

本仁約翰於1675年在獄中書桌前完成的原版《天路歷程》,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成為全世界僅次於聖經的暢銷書,三百多年來也有數不清的各式版本問市。現在,葛瑞.蘇密特以這個改寫版本,為這個新世代的年輕讀者,重現這個生命追尋的故事。他不僅將原著精簡濃縮,去除過度冗長的討論內容,也嘗試保留本仁.約翰的初衷,並以當代的文字敘述這個故事,一如當年本仁用當時最普遍的詞語,描述故事主角基督徒的尋道歷程。

這個改寫版本同時搭配了五十多幅美國當代著名插畫家貝瑞.莫瑟卓越不凡且極具戲劇張力的水彩插畫。他將本仁.約翰筆下的人物與場景移轉至不同時空,栩栩如生呈現出來,同時賦予更豐富的象徵意義,使不同世代的人都能從畫面中獲得同理連結。

即使歷經了三個世紀,這趟信心之旅和故事主角的堅忍毅力,依然深深觸動每一個人。這個重述版本的《天路歷程》,不但能讓過往的忠實讀者感到滿足,也能為不同年齡層的新讀者,帶來生命的啟發和無窮的閱讀樂趣。

改編者簡介:葛瑞.蘇密特(Gary D. Schmidt)

美國密西根州喀爾文大學(Calvin College)英國文學教授,曾經撰寫過許多童書作者的研究報告,也編寫過美國著名詩人羅勃.弗斯特(Robert Frost)的童詩選集,和兩本兒童文學研究論文集。目前正致力於為孩童編寫聖經故事的工作。

繪者簡介:貝瑞.莫瑟(Barry Moser)

每國當代知名插畫家,他所繪製的《艾麗絲夢遊仙境》曾經獲得1982年美國書卷獎最佳設計與插畫獎,被盛讚為「永不褪色且令人迷眩的作品」。除了設計和繪畫等工作外,他也以參訪藝術家的身份到各大學發表演說和展出畫作,同時在世界各地舉辦個展或團體畫展。他的畫作也被英國國家藝廊、大英博物館和國會圖書館收藏。

譯者簡介:劉清彥

從小時候熬夜看漫畫版,大學時反覆細細閱讀完整版,到現在翻譯改寫版,每次看《天路歷程》,都會被震懾得頭皮發麻,也深受啟發。希望自己能有足夠的信心、勇氣、智慧和毅力,完成尋道旅程,安抵天國之城。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每天專心的翻譯和創作童書,也到各地為喜歡童書的大人演講或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經典文學的彩繪大師:貝瑞‧莫瑟(張淑瓊/誠品書店兒童商品企劃副理)

1940年出生在美國田納西州的貝瑞‧莫瑟,是位知名的插畫家及書籍設計者,尤其是他的木口木板畫作品受到高度的推崇,他也是當今最重要的木口木板畫藝術家之一。

美國南方的田納西州提供了莫瑟成長的養分,他小時候接觸了許多的音樂表現形式,不管是義大利歌劇、歌舞劇、爵士樂等,這些藝術形式的展現影響他對繪畫創作的概念,所以在他的訪談中或是談論創作的文章中,總會看到莫瑟不時舉證音樂家的演奏或表現,來類比自己的創作的方式或是堅持。

除了音樂之外,美國南方的保守環境,和宗教、種族的衝突,也撞擊著他早年的生活。他厭棄學校,但在繪畫上又格外受到師長的肯定和鼓勵。小時候他在叔叔的木工店學習一段時間,叔叔還特別在店裡為他預備一張繪畫專用的桌子。莫瑟12歲被送進軍校讀書,1958年進大學,這也是他第一次接受正規的繪畫和設計訓練。1962年大學畢業,主修繪畫。之後有將近十五年的時間,莫瑟自學木口木板畫技法和蝕刻畫,同時研究藝術史、書籍設計,也對書法倍感興趣。

1969年是個重要的轉戾點,這一年他遇到了美國著名的雕刻家及版畫家巴士金(Leonard Baskin)。經由巴士金的幫助,不但提升了莫瑟的繪畫技巧,同時經由他的引介,認識了一位印刷師傅,教導莫瑟提升改善了木口木板畫的拓印技術,也因此他在1969年,他完成了第一本自己編排設計的書籍。直到如今他已經累積了近兩百本作品,同時他的作品也被收藏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博物館、哈彿大學和劍橋大學等處。
莫瑟早年的作品主要為文學經典配插圖,1980年代開始嘗試為童書配插圖,1982年以木口木板畫技法完成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受到高度肯定,也展開了他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創作類型—為童書經典配圖,除了愛麗絲之外,像《頑童歷險記》、《科學怪人》、《綠野仙蹤》,莫瑟都透過精細的木刻雕功,細膩且精確的詮釋了書中的角色,每一幅畫面都帶著藝術品般的豐厚神韻,讓原先熟悉的角色,有了更深厚的活力,同時是一幅幅可以細看再三的藝術創作。

當然,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歷時四年,精心雕刻兩百三十幅插畫,細心詮釋的欽定版聖經(The Pennyroyal Caxton Edition of the Holy Bible)。曾經受過兩年神學訓練的莫瑟,最後並沒有走上傳道之路,不過他的藝術恩賜,和對信仰和神話語的熱愛,透過這本典雅的聖經版本展現無遺。

除了木口木板畫的技法外,細膩的水彩畫是莫瑟另一種創作風格,他對人物神運和光影的掌握,呈現在一本本作品中,這位認真嚴格又自律的創作者,在壯碩的身材、滿頭亂髮,和厚密的鬍鬚之下,隱藏一個行事堅定但又不時語帶幽默的輕巧靈魂。正如他的這類水彩畫作一般,或戲謔戲耍、或清雅細緻,或奇幻詭譎,各種類型的故事都可以出現。

已經有近兩百本作品的莫瑟,對書籍出版流程中的每個細節都很重視,他尤其看重編輯製作和印刷的過程,他認為自己從眾多作品中學到的一件寶貴功課,就是明白單靠「插畫」並不能完成一本秀美的書(handsome books),一本書的美麗是各部份元素完美配合的結果。因此除了圖文之外,莫瑟對書籍的設計、印刷、裝訂有著高度的興趣,他這些年就投入大量的時間在限量的手工書製作上。

他說:「做書給兒童和給成人的標準是相同的」。在開始插畫工作之前,他會將文字多讀幾次,不只是讀內容、角色和場景,他還會讀出文字故事中更深一層的味道,好決定這本書的版本、字型大小、圖像要如何表現,甚至是需要畫幾張插圖才足夠表達。這位技巧極為成熟的插畫家,並不將自己的插畫看作是至高不可侵犯的神聖之物,他說如果他的作品可以被稱為是成功的話,那麼他的書一定不會只有令人驚嘆的圖像而已,而是從整體的合諧所散發出的美感。

那麼,這樣一位帶著強烈自覺,同時又性格鮮明的創作人所詮釋的《天路歷程》,自然值得細細品味。

書名 天路歷程(青少年版)
原文書名 Pilgrim’s Progress
原作者 本仁約翰(John Bunyan)
改編者 葛瑞.蘇密特(Gary D. Schmidt)
繪者 貝瑞.莫瑟(Barry Moser)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632
頁數/開本 20.2×25.3cm/96頁
印刷 彩色/平裝
適讀年齡 青少年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561
定價 港幣73元(道聲之友:港幣62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