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的小島


亞伯與妻子到戶外野餐,
共度一段詩情畫意、
悠閒浪漫的時光。
突然間,一陣強風颳來,
妻子的紗巾被風吹跑了!
亞伯緊追著,追回了紗巾;
卻也在瞬間,雙腳一滑,
亞伯竟然順著岩石滑下去,
暴跌進瀑布底下的深水裡了。
還好,他隨手緊抓住一塊木板,
載浮載沉……
然而,天亮之後,
亞伯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
孤島上……
亞伯他該怎麼辦?

本書特色

學習八大智慧:獨立、感恩、勇氣、思考、祈禱、激發潛力、等待、交友

紐約時報評選年度最佳書籍

榮獲美國紐伯瑞圖書銀獎

作繪者簡介: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威廉・史塔克(1907 –2003) 是漫畫家、插畫家,也是著名的童書作家,他的作品得過許多獎項,夢工廠製作的電影〈史瑞克〉〈按:港譯《史力加》)就是取材自他寫的故事。威廉・史塔克出生於紐約市,家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藝術細胞,耳濡目染之下,成年後,他也自然而然的成為藝術家。1930 年,史塔克的作品開始出現在《紐約客》雜誌,從那以後他的作品一直很受歡迎。他於1968 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童書《吟遊豬羅蘭》。

1970年,史塔克的《驢小弟變石頭》獲得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他的作品還包括《多米尼克》、《真正的小偷》,而《奇奇骨》獲得凱迪克榮譽獎,《永遠的朋友》入圍國家圖書獎,《亞伯的小島》和《老鼠牙醫地嗖頭》則獲得紐伯瑞榮譽獎。史塔克的書還獲得了克里斯托弗獎,俄瑪・西蒙頓・布萊克獎,威廉‧艾倫‧懷特童書獎和美國圖書獎。他在歐洲獲得的獎項包括意大利的兒童文學獎,荷蘭的銀鉛筆獎和法國的基金會獎。史塔克更於1982 年被選為代表美國的安徒生獎候選人,1988年被選為安徒生獎的寫作候選人。

史塔克的著作豐富,還出版了十三本成人繪本,從1939 年的《人物百態》開始,他的創作包括《孤獨的人》、《男性/女性》、《幼兒園裡的苦悶》和《我們的悲慘生活》。

譯者簡介:宋珮

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主修藝術史。目前在中原大學講授藝術相關課程,並從事圖畫書研究、翻譯、導賞工作,也是業餘的插畫工作者。

導讀分享:從意外中得勝(邵正宏)
明明剛才還是豔陽天,怎麼突然就下起雨來?
明明好端端走在路上,怎麼就從天空落下一坨鳥屎,正好打在自己的肩上?
明明才將皮夾放在口袋,怎麼這會兒竟發現不見了?
明明這…..明明那…….,生活中就是這麼容易出現意外!
出門,才發現要帶的課本沒帶,要關的瓦斯爐沒關!
搭車,一晃神才發現坐過站,或是搭錯車,結果迷了路!許多原本計劃好的事,就是這樣在意外中發生,打亂原有的步伐,而且要重新規劃!
意外,如果是在可控制的情況下,趕緊想辦法解決,或許還能挽回頹勢!但如果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理的意外,那可就不妙了!這時該如何解決問題?該如何化險為夷?該如何審時度勢?該如何找到生機?
本文故事中的主角小老鼠亞伯,就是遇到這樣的難題。他想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重回他舒適的小屋; 他想和親愛的妻子待在家裡,喝他的茶,看他的書。但是眼前這個意外,讓他困在小島上,讓他身不由己!
不過亞伯並沒有放棄,因為想回家,心中有個希望,所以他開始發揮想像力,運用過去所學的知識,試圖解決眼前的問題!
亞伯所處的小島,其實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會遇到的一個島,這個島讓我們困在其中,我們必須學習獨立,試著生存,學習如何度日,才能度過危機!這個島也逼我們去反思去回想,什麼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原來有朋友、親人圍繞身邊,才是幸福!
亞伯在人生中面臨的這個島,讓他學會了許多功課:

一、 他學會獨立:如何先讓自己溫飽,才有力氣去思考該如何脫困。
二、 他學會感恩:他發現原來以前父母妻子是如此愛他,珍惜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四季變換,原來都有上帝的美意!
三、 他展現勇氣:他發現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隱藏的危險,有這麼多外在的攻擊,他必須學習勇敢面對,化解危機。
四、 他學會思考:過去他總是過一天算一天,如今他卻開始預先規劃,三思而後行!
五、 他學會交友:過去總是獨善其身,如今更珍惜出現在身邊的朋友。因為有朋友,生活更有重心。
六、 他學會禱告:許多事不是自己所能明白的,但透過禱告,讓他開啟眼光,讓他更加釋懷!
七、 他激發潛力:以為自己做不到,卻在危難中展現智慧,發揮天賦!
八、 他學會等待:有些難題需要時間來解決,亞伯在小島上最大的學習就是等待,等待上帝的佳音,等待季節的變換,等待天敵的離去,等待豔陽的來臨!當他學會耐著性子,等待眼前的難題慢慢克服,他的危機也就逐漸解除。

亞伯的小島一書是許多猶太父母在孩子床邊必讀的故事,這故事帶領我們進入亞伯的世界,看他如何處變不驚,克服逆境。這本書已被拍成好幾個版本的動漫影片,更獲得紐伯瑞圖書獎的殊榮!
古時猶太人走出埃及,尋找流奶與蜜之地,歷經艱辛,終於建立偉大的以色列帝國。他們所秉持的信念,便是等待上帝的帶領。後來以色列分裂成北國南國,之後又相繼被亞述及巴比倫所滅。猶太人就像本書故事中的亞伯一樣,經歷了人生中的小島,國沒了家沒了,如何能再擁有自尊?如何才能再得到幸福?
猶太人所學的功課,依舊是等待!等待是漫長的,但也是必要的,等待也是夾帶著苦難的,但卻是值得的!猶太人等了兩千年,終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苦難後復國了!世界上又再度出現以色列這個國家!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難題,亞伯透過他的經歷告訴我們,有難題固然很麻煩很苦惱,但努力解決就是了,這難題終究會過去的,而我們得到的將會是苦難過後的甘甜與幸福!
相信當亞伯現身說法,與你面對面談起他的那段意外經歷時,他必定是興高采烈、得意洋洋地回味著他在苦難等待中的豐功偉績呢!
現在我們就一起探頭進入亞伯所在的小島吧!

書名 亞伯的小島
原文書名 Abel’s Island
作繪者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譯者 宋珮
商品編號 TW850
頁數/開本 14.9 x 21cm/159頁
印刷 彩色/平裝
適讀年齡 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061
定價 港幣75元(道聲之友:港幣6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史賓奇生悶氣


史賓奇深信家人都討厭他,便一個人在屋外的吊床上生悶氣。
哥哥姊姊努力賠罪,媽媽還端來一盤好吃的東西,
甚至連馬戲團的遊行隊伍從他家門前經過,都沒有辦法讓他停止生氣。
史賓奇可以再振作起來嗎?
無與倫比的威廉.史塔克,再度透過《史賓奇生悶氣》,
讓所有讀者的臉上不經意的露出了微笑。

作繪者簡介: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1907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藝術創作資歷長達七十多年,早期以漫畫與雕塑創作聞名,後期開始致力於童書的創作與插畫。最著名的圖畫書作品包括《老鼠牙醫地嗖頭》、《驢小弟變石頭》、《勇敢的小伶》、《黃與粉紅》,和被改編成知名動畫的《史瑞克》(按:港譯《史力加》)。曾經榮獲多次凱迪克獎和紐伯瑞文學獎,也曾兩度被提名為安徒生獎候選人。2003年以高齡九十六歲辭世,最後的遺作是自傳性圖畫書《那時候,大家都戴帽子》。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時候生悶氣,就把自己關在天花板上的儲藏室裡不出來,最久待了整整一天一夜,所以現在對付生悶氣的小孩非常有一套。喜歡靠閱讀、寫作、翻譯和音樂來抒解自己的情緒,也希望自己譯寫的書能帶給讀者好心情。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脫困的怒氣(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本書應該和史塔克的另一本圖畫書《派弟是個大披薩》一起閱讀。

兩本書中都有個生悶氣的小男孩,然而他們非但沒有因為生氣被大人責罵,相反的,身旁的大人卻都使盡各種本領,想盡辦法幫助他們擺脫怒氣的糾纏。這兩本書儘管前後出版相隔十年,卻表現出史塔克看待和處理小孩負面情緒一以貫之的態度。

從現實面來看,相信應該沒有多少大人可以接受史賓奇這麼執拗的生氣行為,因為在許多大人的認知裡,小孩怎麼能生這麼大、這麼久的氣,甚至認為小孩根本不該生氣,這種莫名其妙生悶氣的表現和行為更應該受到處罰,大人怎麼能輕易妥協,還要百般討好他?

然而,這正是史塔克著眼點的不同之處,他將眼光放在生氣的主體-小孩身上,希望透過故事讓小孩看清、瞭解和處理自己的怒氣,也幫助大人以正確的態度和方式來協助小孩面對自己的怒氣。
小孩是人,當然也會生氣,尤其在生氣當下,也會像大人一樣很難理智思考與判斷。況且小孩不像大人,有能力用各種方式排解或抒發自己的怒氣(其實未必每個大人都有這樣的能力),更需要身旁的大人協助他去面對。

既然生氣的主體是小孩,大人只是協助者,那麼,像史賓奇這樣執拗的悶氣就能被理解和同情了。在他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困住走不出來、備感困擾的時候,身旁的大人就有義務提供各種幫助他走出困境的途徑,這些方式也許多少帶有討好的意味,但更重要的是讓小孩體會和感受到自己依然被重視和關愛,並且因此獲得情緒和情感上的修補,慢慢拂去被怒氣遮蔽的理智,然後鋪上一個讓他有機會可以順理成章走下來的台階。如此一來,不僅滿溢胸口的怒氣能抒發出來,他也能學會如何幫助自己(或別人)抒解怒氣。

這本書的結局在出版當年受到各大媒體或評論人的一致盛讚。史塔克先是清楚描繪史賓奇在怒氣消褪後,想要保住顏面尊嚴,又能自在下台階的心情和想法。再以史賓奇的小丑裝扮和他親自為家人預備的早餐盛宴,為家人帶來驚喜,讓自己理所當然的脫困,也感謝家人在他生氣過程中的包容、體諒、關心和付出的各種努力。

史塔克將這本書獻給當時接連報到的幾個孫子孫女,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出世,讓中年後才開始創作圖畫書的史塔克,更心有所感的期盼自己的作品除了能為小孩發聲,也能讓大人從中思考對待小孩的方式,使每個小孩都能受到應有的尊重與關愛,快樂成長。

書名 史賓奇生悶氣
原文書名 Spinky Sulks
作繪者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822
頁數/開本 20 ×25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552
定價 港幣86元(道聲之友:港幣73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黃與粉紅

33-yellow-and-pink

兩個小木偶們躺在舊報紙上曬太陽,天氣很熱,他們開始胡思亂想,討論起自己究竟是怎麼來的?黃色木偶堅信自己是渾然天成的傑作,但是粉紅色木偶打量了黃色木偶完美的身形、比例和顏色後,卻認為他們一定是被造出來的……

紐伯瑞獎、凱迪克獎得主威廉.史塔克,用這個幽默風趣的故事,引領我們思考一個爭論了上百年的難解議題。

作繪者簡介: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1907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藝術創作資歷長達七十多年,早期以漫畫與雕塑創作聞名,後期開始致力於童書的創作與插畫。最著名的圖畫書作品包括《老鼠牙醫地嗖頭》、《驢小弟變石頭》、《勇敢的小伶》,和被改編成知名動畫的《史瑞克》(按:港譯《史力加》)。曾經榮獲多次凱迪克獎和紐伯瑞文學獎,也曾兩度被提名為安徒生獎候選人。2003年以高齡姐十五歲辭世,最後的遺作是自傳性圖畫書《大家都戴帽子的年代》。

譯者簡介:劉清彥

如果有人要和他爭辯「創造論」和「進化論」,就會把這本書拿出來請對方好好讀一讀、想一想。在教會教了超過三十年主日學,努力用圖畫書帶小朋友思考和討論各種生命與信仰的問題。近年除了持續翻譯和創作童書,也主持廣播和電視節目,得過開卷年度好書、豐子愷圖畫書獎和兩座金鐘獎。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是創造?還是進化?(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聖經上說,上帝創造宇宙萬物,而人又是祂照著自己的形像和樣式所造,是上帝特別賜福、看重、愛顧和有所託付受造物,這不僅是彰顯上帝全能屬性最起初的信仰真理,也是上帝和人關係的源頭。若人非上帝所造,我們和祂之間便失去關聯,上帝不是我們的天父,而我們也不是祂必須用重價贖回的兒女,那麼,整本厚達千頁的聖經所紀錄歷史和闡述真理,都將被全然推翻。

但是對於創造這回事,相信許多教會的小孩和我小時候一樣,心裏明明知道上帝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甚至能將上帝創造的次序背得清清楚楚,不過一旦在學校聽見自然科老師講述進化論時,腦中還是不免竄冒出許多問號:人真的是猿猴演化而來的嗎?究竟該相信聖經,還是科學研究?或者是,上帝創造萬物後,物種就會自然演化?好一陣子,我不但深感困惑,甚至還暗自相信人真的是猴子演化成的。長大後進圖書館找來一堆書,才終端機發現原來演化推論存在著種種難以自圓其說的矛盾,連達爾文都無法使自己信服。

然而,演化論有令人眩惑的科學實驗包裝和教育體系的強力推銷,聖經的創世記不管怎麼讀都像神話,怎麼幫助小孩釐清和相信呢?常常在教會被小孩問起,我發現如果只是堂堂皇皇搬出書中的立論和辯證,只會把小孩搞得一頭霧水,為他們帶來更多疑惑,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用簡單清楚的方式幫助小孩明白演化觀點的缺失,並且相信聖經的真實。

直到後來讀到美國知名童書作者威廉‧史塔克包辦圖文創作的《黃與粉紅》,才終於茅塞頓開,豁然大悟。我不得不佩服威廉‧史塔克過人的智慧與幽默感,竟然能將糾纏了數世紀、如此深奧難解的立論辯證,用一個簡短有趣的故事,輕輕巧巧拂去當中令人苦思不得其解的迷霧。

如果你「剛好」也看過這本書,一定會和我一樣拍案叫絕。我和小朋友講完這個故事後,幾乎無需贅言,他們就能從書裏拋出來的線索去思考,並且形成自己的觀點和信念。他們七嘴八舌評論起黃色木偶倡言的立論缺漏:「不可能什麼事都那麼剛好。」「小鳥啄出來的眼睛只是兩個洞,看不見。」「他最後說有些事情找不到答案,其實就已經否定自己前面說過的話了。」我赫然發現,這不就是我一直想幫助他們理解演化推論的矛盾和問題嗎?有了這本書的內容為基礎,當我再把專論書中那些批判演化論的觀點與小孩分享時,他們就能立時明白,同時對上帝偉大又完美的創造更具信心。

認識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是邁向信仰之路的重要起步,也是生命與靈性成長的根基,藉此我們得以明白上帝是一切生命的源頭,我們是祂所鍾愛的兒女,領受祂特別的賜福和託負,同時也能按著上帝賞賜各人的才能,探究宇宙自然的奧秘,從受造物中體驗和明瞭上帝的屬性和特質。只要我們多一分心力觀察和體會,就會對上帝有多一分驚奇和發現,然後對這位偉大的創造主發出由衷讚嘆。

書名 黃與粉紅
原文書名 Yellow and Pink
作繪者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815
頁數/開本 19 ×23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八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477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勇敢的小伶

23-brave-irene

波賓太太為了伯爵夫人今晚的舞會,縫製一件漂亮的晚禮服,卻因為太累不舒服,沒有力氣送達夫人手中。勇敢的小伶為了媽媽,不畏強大的風雪,自願接下艱難的任務。
外頭的風詭計多端,阻礙著小伶前進,作怪的風不但是她強大的對手,更讓她在完成任務前,必須先克服重重障礙。
這趟充滿危機的冒險,有著屬於「有志者,事竟成」的決心!

作繪者簡介: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生於紐約,父母為猶太裔波蘭移民,美國經濟大恐慌期間,為了家計,開始畫漫畫,刊載於〈生活〉及〈紐約客〉雜誌。曾進入設計學院就讀,1940年代製作木雕,有幾件作品為美術館收藏。直到六十歲,才嘗試為兒童創作圖畫書,身兼作者及繪者,成果斐然。他的《驢小弟變石頭》得到1969年凱迪克獎,《奇奇骨》(1976)獲得凱迪克榮譽獎,《小老鼠漂流記》(1976)和《老鼠牙醫地嗖頭》(1982)則得到紐伯瑞榮譽獎,而1990年出版的《史瑞克》(按:港譯《史力加》)更在2001年改編成電影,大受歡迎。

譯者簡介:宋珮

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後赴美攻讀藝術史。碩士論文研究元代畫家王蒙橫卷,蒙恩信主後,轉而探究基督信仰與藝術的關係。返台在大學兼課,兼做編輯、翻譯、藝術評論,偶得機會研究圖畫書作家及作品,始嘗試與東西方藝術,及基督信仰圖像敘事傳統相互參照,樂此不疲。

書名 勇敢的小伶
原文書名 Brave Irene
作繪者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譯者 宋珮
商品編號 TW760
頁數/開本 21.6×26.4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5809843
定價 港幣86元(道聲之友:港幣73.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