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聽過音樂的老鼠潔洛渟,有天晚上,終於從一隻由起司做成、吹著笛子的的巨大老鼠雕像,聽見了優美的音樂。可是,如果她把這個起司寶物和她那些饑餓的朋友分享後,樂聲會就此停止嗎?
四屆凱迪克獎得主李歐.李奧尼,藉由這絕妙的寓言故事,不僅闡明友誼和分享的真諦,也呈現了音樂的魔力。
作繪者簡介: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
1910年生於荷蘭,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卻鍾情繪畫和圖像設計。1939年移民美國,除了在大學任教,也擔任廣告公司設計師,五十六歲後專心從事圖畫書創作。曾以《田鼠阿佛》、《小黑魚》、《阿力和發條老鼠》、《一吋蟲》四度榮獲凱迪克榮譽獎。李奧尼於1999年過世,留下三十多部作品,中譯本尚有:《小藍與小黃》、《老鼠阿修的夢》、《魚就是魚》、《這是我的》、《鱷魚柯尼列斯》、《一顆非常奇妙的蛋》、《綠尾巴的老鼠》和《帝哥的金翅膀》。
譯者簡介:劉清彥
每次讀李歐.李奧尼的故事,總是獲得許多啟發和思考,對個人特質、人際關係、愛與分享,以及價值判斷,都有不同以往的觀點。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為小朋友說了許多年故事,現在每天在家創作和翻譯童書,也到各地為喜歡圖畫書的大人演講或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啟動思維的經典故事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李奧尼爺爺寫的故事,讀再多遍都不會膩!」教會裡有個李奧尼的小書迷這麼對我說。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李奧尼寫的故事很有趣,而且每次讀都會讓她想到不同的事。 小女孩簡單的表達了自己閱讀李奧尼作品的感受,可是單純的感受背後,其實蘊含了許多對李奧尼作品特質的觀察、對故事意義的體會、理解與複雜的思維。 李奧尼曾經明白表示,他的故事光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思考;而他故事中的動物角色都是人的化身,他要呈現的也是人所面對的問題與情境。因此,他刻意將這些創作意圖,巧妙藏裹在簡單又有趣的寓言故事裡,讓小朋友在反覆閱讀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思考。也因為這些寓言故事具有多面向和多層次的解讀特性,所以隨著小孩的成長,接觸的人事環境、思維能力與情感體驗越來越複雜,他們對故事的意義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這就是李奧尼作品讓人怎麼也讀不膩的原因。 在這本書中,李奧尼同樣創造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角色──一尊會發出音樂的巨大起司老鼠雕像。這樽由老鼠潔洛渟無意間啃出來的起司老鼠雕像,竟然會在夜晚吹奏出優美的音樂。這個奇特的角色果真又激發了小孩對故事的思考。 我和小朋友一起閱讀時,他們對樂聲從何而來有不同的想法和討論:有人認為音樂來自潔洛渟自己的想像。但也有人提出質疑,因為故事一開場便言明潔洛渟從來沒有聽過音樂,所以她根本無從想像。接著又有人說,其實是因為附近有人在晚上吹長笛,才會讓潔洛渟誤以為是起司老鼠在吹。 但是,不管音樂從何而來,潔洛渟每晚浸淫其中,這些縈迴耳際的音樂漸漸滲入她的腦海,深深烙印,使她後來能夠自然而然用口哨聲複頌出來。儘管她拉著尾巴當笛子吹,在小孩眼中是天真又愚蠢的舉動,可是大多數的小孩都同意,潔洛渟受了音樂薰陶,才能由衷發出美好的樂聲,澆熄那些饑餓同伴心中的怒火,一同聆聽並感受音樂的神奇魔力。 根據聖經記載,「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是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從上帝那裡領受的「十誡」中的一條誡命(詳見聖經出埃及記第20章)。提出這個觀點的小男孩認為,起司老鼠是潔洛渟自己塑造的偶像,所以她的一舉一動和想法都到那個偶像影響,後來才會學起司老鼠拉著自己的尾巴吹奏音樂。 起司老鼠是不是偶像?小朋友自然又有一番爭議(因為有人說,潔洛渟最後把起司老鼠雕像毀了,分給大家吃)。不過,後來我們討論到,如果潔洛渟從起司老鼠身上聽見的不是美好的音樂,而是各種負面的聲音(例如不雅或罵人的話),她是不是也會受到不好的影響?有的小孩說會,有的則說要看她有沒有分辨能力。 說故事那天,我把小朋友熟悉且深深喜愛的《田鼠阿佛》(信誼)也一起帶著。在他們的分享和討論中,我們發現,李奧尼筆下這的音樂家潔洛渟和詩人阿佛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在群體中都顯得格外獨特,有藝術方面的天賦和創造力,也擁有極佳的想像力,更樂於和朋友分享自己擁有的東西(不管有形或無形)。李奧尼向來在作品中關注的個體獨特性與團體融和性,在這本書中同樣表露無遺。他再度利用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只有尊重個體的獨特性,彼此接納、關懷和照顧,大家才能一起創造美好的生活。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一:2) |
書名 | 音樂老鼠潔洛渟 |
原文書名 | Geraldine, the Music Mouse |
作繪者 | 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 |
譯者 | 劉清彥 |
商品編號 | TW663 |
頁數/開本 | 23.3×27.5cm/32頁 |
印刷 | 彩色/精裝 |
適讀年齡 | 六歲以上 |
國際書號ISBN | 9789866205040 |
定價 |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
購書連結 | 道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