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版〕奶奶的時鐘

16-my-grandmothers-clock-16-9

沒有時鐘,你能計算時間嗎?

奶奶說可以,她知道很多計算時間的方法。你能用心跳計算秒鐘,一小時差不多就是洗澡水變冷的時間,每天結束時你都會知道,因為媽媽會親親你,跟你說晚安。

透過一位小孫女與祖父母對家中一個廢棄老時鐘的談話,引發這孩子對「時間」觀念的了解和認識。

無論是快至一瞬間、一眨眼,或是長到一天、一週、一個季節,乃至一生、一個世紀。讓孩子知道時間運行的奇妙,進而懂得去珍惜寶貴的時間。

作者簡介:潔若婷‧麥考琳(Geraldine McCaughrean)

一九五一年生於倫敦,英國質量兼具的首席童書作家。由於生性害羞,喜歡做白日夢,從小便盤據在圖書館裡看書,並從閱讀中建立私密的想像世界。

第一本長篇小說The Little Lower than the Angel一出版,便贏得一九八七年英國惠特布雷獎。一九八八年,潔若汀推出《謊話連篇》(A Pack of Lies),將她以往擅長的短篇故事,鎔鑄在長篇的架構裡,使得這本書成為一個「嵌入式」的短篇與長篇小說綜合體,其中更展現其跨文化、跨國界的寫作技 巧,出版後立即雙獲一九八八年英國卡內基文學獎及一九八九年英國衛報文學獎,專業創作之途自此成形。

她的作品至今已超過一百三十本,不但獲得無數文學大獎,被譯為二十七種以上的語言,作品背景(從中古英國、美國移民時期的西部、南美洲、古中國,到十八世紀的海盜時期……)含括時空之廣,亦讓人瞠目,被譽為「全世界極致的少年小說作家之一」。

二○○四年,在來自世界各地約兩百位作家的競爭之下,潔若汀脫穎而出,獲得創作《小飛俠彼得潘》續集的殊榮,續集將於二○○六年十月在英國發行。

目前與丈夫及女兒住在南英國的伯克夏郡,《謊話連篇》的女主角就是借用她女兒艾莎的名字。
潔若汀.麥考琳全球官方網站:www.geraldinemccaughrean.co.uk

繪者簡介:史蒂芬‧蘭伯特(Stephen Lambert)

一九八四年畢業於林肯藝術學院。畫過許多成功的圖畫書,其中包括榮獲史瑪提斯獎的《Secret in the Mist》,以及深受歡迎的《Nobady Rides the Unicorn》和《Coral goes Swimming》。他畫作中柔和的色彩、迷人的風格和獨特的視野角度,使他在童書界被受推崇。史帝芬目前居住在英格蘭康沃爾郡郡。

譯者簡介:劉清彥

房間裡有兩個鬧鐘、一個時鐘和一隻手錶,卻很想把它們通通丟掉,休閒過日子。學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目前從事童書創作、翻譯、導讀、評論和推廣兒童閱讀等工作。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奶奶的時鐘(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有一回匆忙趕赴演講,上車後才赫然發現忘了戴手錶。接著,一連串充滿焦慮的想像排山倒海而來:會不會趕不上火車?會不會遲到?演講的時候該怎麼掌握時間?一路上不停尋找時鐘,頻頻攔住路人詢問時間,到會場時更馬上借來一支錶放在面前,才能安心開始工作。那天返家途中,坐在微微搖擺的火車上,自嘲的想,只不過忘了支小小的手錶,竟然會如此缺乏安全感。

沒安鐘錶,我們好像也失去了時間的概念,彷彿時間只能由鐘錶面板上的指針和數字來定義。然而,這本書的作者卻藉由故事中的奶奶,帶領我們由微至廣、由近而遠,重新思考時間的意義。

整個故事由兩條軸線構成。縱向軸線從時間最小的計量單位出發,在時鐘停擺的前提下,將我們的視線從面板的指針和數字上移開,在生活中尋找各種對應和替代的計量方式,從秒、分、時、日漸漸延伸至星期、月份、季節、年歲和世紀,巧妙搭建時間和人生的關連。另一條橫向軸線則由自我出發,在奶奶和小孫女分享的各種生活經驗與觀察的過程中,我們的眼界和思維也隨之從自己身上慢慢向外擴展,看見自己與家人、周遭他人、環境、自然、甚至整個世界和宇宙的關係。

這兩條軸線建構出人生座標,將生命的各個面向,包括自我認知、人際關係和情感、對環境的關懷與觀察、以及人生意義的體悟和了解都含納其中,充滿和小孩成長相關的重要課題與智慧。奶奶像個生命領航員,帶領著小孫女從時間的意義探掘生命的美善價值,並且透過經驗分享,將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和從中領悟的智慧,一點一滴傳遞給她,既真實又不染說教色彩。這樣的分享無形中逐漸擴展小孫女的視界,開啟她看待時間、人生、自我和其他人事物的新眼光。

得遍英國各大文學獎、作品超過一百三十本、被譯為二十七種語言的作者潔若婷‧麥考琳,小時候是個害羞得連老師姓名都不敢開口問的小女孩,因此她從小熱中寫作,將自己說不出口的各種問題和想法用筆尖表達出來。她的作品橫跨成人與童書界,但是不論書寫對象是大人還是小孩,她都不斷在作品中注入自己對人生的各種探問,並且啓發和引導讀者思考,因為她「不喜歡寫那些已經知道的事,而喜歡琢磨那些很想弄明白的事」。

居住於英國康沃爾郡海邊的插畫家史蒂芬‧蘭伯特,不像許多藝術家從小浸泡在美術館,創作深受大師作品的影響。他坦言,自幼成長的鄉野才是他的創作養分,因此他的畫作不僅筆觸細膩、色調柔和,更常見視野開闊的鄉村景致,將自己對大自然的體驗和感受融入畫作。

聖經中詩人大衛曾經向上帝祈禱:「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篇九十篇12節)我想,那些在時間中沉浸許久的老人之所以如此飽含智慧,大概就是因為他常常瞻望並思考自己過往、現在與未來的年日,從中結出經過時間錘鍊的生命果實。這種充滿智慧的果實若能與小孩分享,就能啟動他們內心對生命細膩的感知能力,懂得珍惜,也懂得感恩,如此一來,就不至於在成長過程中,囫圇吞棗的虛度時日。這或許是作者藉由故事中奶奶的示範,所要傳遞給每個看書的大人另一個重要的人生智慧吧。

熱烈推薦專家導讀(陳璐茜女士/自由創作者)

當我們不必跟著時鐘的節奏生活的時候,你會發現屬於自己的生命的時鐘,奶奶從她的生活裡体驗出時間的真實意義,也許時間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存在,每個人的時鐘都應該劃著不同的刻度,為自己真正的生命計時。

奶奶有一個不會動的時鐘和很多個看不見的時鐘,那是她親身感受到的時間,從最短的秒到最長的年都可以用奶奶的觀點計算,譬如說心跳、看書的速度來計算分秒;影子拉長的時候,白天結束了;燈亮的時候,就該吃飯了,而一星期中的每一天都會有一件代表性的事情發生,四季的變化更是時間的刻痕,這些雖然都是小 事,不看時鐘行事的奶奶反而對生活的觀察與實踐,更加認真的付出感情,對於歲月逝去抱持悠哉坦然的態度,儼然是時間的主人,相較之下,分秒必爭的現代人, 追不上時間的速度,反倒成了時間的奴隸。

畫者運用粉彩臘筆的效果經營出兼顧諧調色、對比色的豐富畫面,含蓄的表達出奶奶輕柔的心境及歲月的變化,粉霧的色彩好像一陣白霧飄過讀者的眼前,柔和的氣氛慢慢的擴張為時間的種種面相。

看完這本書,你也可以閉上眼睛,感受時間在睫毛顫動的瞬間經過,也許那已經是一個光年。

書名 奶奶的時鐘
原文書名 My Grandmother’s Clock
作者 潔若婷‧麥考琳(Aaron Becker)
繪者 史蒂芬‧蘭伯特(Stephen Lambert)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522
頁數/開本 27×26.8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7460065
定價 已斷版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