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224年,亞西西的聖法蘭西斯寫了一首簡單的讚美詩,詩歌裡描寫他在義大利鄉間的美妙感受,用的是家鄉翁布里亞淺白的方言。法蘭西斯的文字歌頌上帝豐盛的創造,從太陽、月亮、風和火,到社群、家庭、工作,也放入了他的沈思默想。
過了大約八百年,大家愛戴的童書作家凱瑟琳.派特森再次想像這首歌的意境,並用詩的語言改寫。她和法蘭西斯一樣真摯地、直率地凝視生命的各個層面,對他從其中發現的喜悅、光明,以及陰影生發共鳴。
潘蜜拉.達頓用精緻的剪紙製作插圖,藉著圖像使文字的意義更顯明,同時完美的融合了法蘭西斯讚美詩的精神。她在全然的簡約和色調豐富的精緻細節上取得平衡。達頓的剪紙藝術可以把一陣風的力量,或是蜻蜓翅膀上細膩的美都表達出來。
這樣的文圖搭配,顯示出作者與繪者對我們居住的世界衷心的尊重、愛,和讚嘆。
作者簡介:凱瑟琳.派特森(Katherine Paterson)
曾兩次得到紐伯瑞獎和國家圖書獎。她在1998年得到國際安徒生獎,到了2006年,她又以歷年來的作品贏得林格倫紀念獎。她對自己書中的角色,以及他們居住的世界深具信心,同時她也衷心尊重她的讀者。她熱情地推廣書寫和閱讀,目前擔任國家青少年文學大使。她和先生約翰住在佛蒙特州的巴爾。
想要更認識她,可以瀏覽她的網站www.terabithia.com
繪者簡介:潘蜜拉.達頓(Pamela Dalton)
花了二十五年以上的時間研究剪紙藝術,這種藝術源自于十六世紀的德國和瑞士,十八世紀由德國移民帶到美國賓州。她的每一幅圖畫都是從一張完整的紙上剪下來的。《太陽兄弟、月亮姐妹》是她為兒童創作的第一本書。她住在紐約州的哈林維爾,也在那裡工作。
想要更認識她,可以瀏覽她的網站www.pameladaltonpapercutting.com
譯者簡介:宋珮
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後赴美攻讀藝術史。碩士論文研究元代畫家王蒙橫卷,蒙恩信主後,轉而探究基督信仰與藝術的關係。返台在大學兼課,兼做編輯、翻譯、藝術評論,偶得機會研究圖畫書作家及作品,始嘗試與東西方藝術及基督信仰圖像敘事傳統相互參照,樂此不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在地如在天(宋珮/藝術工作者)法蘭西斯(天主教徒稱他為聖方濟,也譯為聖法蘭西斯)出生於十三世紀義大利亞西西地方富裕的布商之家,曾經放縱揮霍,直到二十四歲那年,經歷上帝呼召,決定終生過貧窮生活,服事病人,修復教會。在戰爭頻仍,疾病橫行的時代,他極力追求聖潔,並且將這份聖潔顯明在「熱情的奉獻、徹底的簡樸、喜樂的謙卑」裏。幾百年來,他矢志跟隨耶穌的生命吸引了千千萬萬信徒,他所寫的頌歌和禱詞廣為流傳,《太陽頌歌》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法蘭西斯相信如果我們打開屬靈的感官,就能夠在一切的受造物中看見上帝的作為,玫使我們愛上帝、敬畏上帝,並且與萬物一同見證上帝。法蘭西斯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中古後期的教會,引領信徒用新的眼光觀看世界,他也啟發畫家、雕刻家更深入地觀察自然,然後把觀察所得呈現在眾多的藝術品中。而這本圖畫書正是把法蘭西斯《太陽頌歌》裏與萬物親愛,共榮主恩的精神用新的文字和圖像表達出來。 改寫這篇頌歌的凱瑟琳‧派特森是極受敬重的美國兒童文學作家,她生於中國,隨著擔任宣教士的父母親多次搬遷,之後在美國拿到英文聖經碩士學位,繼而赴日本宣教,回國後繼續攻讀神學,並成立家庭,丈夫是長老會牧師。她把從小認識的信仰融入所寫的少年小說中,從不帶教訓意味,讀者總是從她塑造的角色身上,真實的感受到憐憫、尊重、成長的艱辛與無私的愛,她和法蘭西斯一樣把屬靈的生命謙卑的、活潑的注入文字當中,看似質樸無華,卻帶有莫大的力量。 這份質樸的美也展現在潘蜜拉‧達頓的剪紙作品上,剪紙藝術生根於民間,對稱的結構開展著大自然宏偉的氣勢與井然的秩序。如果仔細對照,會發現達頓設計的左右圖不盡相同,刻意變化的細節呼應文字的描述。此外,她剪出的造型既有力量,又如蕾絲般交織出精緻的圖案,塗繪在上的色彩瑰麗柔美,經黑底襯托,彷彿透出光輝,像是教堂裏的彩色玻璃。由法蘭西斯的頌歌所啟發的這本圖畫書,揭示出人類的心靈不僅美麗,同時也承繼了造物主的創造力,以至於能用詩詞、剪紙和各樣技藝,反映祂的榮耀與美善。 |
書名 | 太陽弟兄、月亮姊妹 |
原文書名 | Brother Sun Sister Moon |
作者 | 凱瑟琳.派特森(Katherine Paterson) |
繪者 | 潘蜜拉.達頓(Pamela Dalton) |
譯者 | 宋珮 |
商品編號 | TW747 |
頁數/開本 | 26.1×26cm/30頁 |
印刷 | 彩色/精裝 |
適讀年齡 | 三歲以上 |
國際書號ISBN | 9789865809492 |
定價 |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10元) |
購書連結 | 道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