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山丘上,有兩棟房子
分別是那邊阿嬤和這邊阿嬤住的,
她們一個種牽牛花,一個種紫茉莉。
「還是牽牛花最有夏天的味道。」那邊阿嬤說。
「不、不,是紫茉莉最有夏天的味道」這邊阿嬤說。
她們倆誰也不讓誰。
小朋友一會兒驚艷牽牛花像小精靈的裙子,
一會兒又新奇紫茉莉像小矮人的帽子。
那邊阿嬤和這邊阿嬤使出渾身解數,
就為了要奪得小朋友的喜愛和認同。
到底是哪一種花又漂亮又好玩呢?
讓我們一起跟著這群小朋友來看看吧……
作者簡介:須藤麻江
出生於東京,御茶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系畢業。曾經參與製作幼兒節目,後來成為作家、圖畫書創作者。圖畫書代表作包括:《阿松爺爺的柿子樹》(道聲)、《女管家玉子女士駕到》(偕成社)、《日光浴石頭》(福音館書店「兒童之友年中版」)、《嗚~ 嗚嗚》(福音館書店「兒童之友0.1.2」)等等。也在東京都內的幼稚園帶領遊戲課程。
繪者簡介:前田真由美
出生於神戶市。神戶女學院大學英文系畢業。原為銀行職員,後來成為圖畫書插畫家,專門創作花草相關的圖畫及文章。代表作包括:《芋蟲帕比裁縫師》、《建造夢想中的花園》(以上皆為PHP研究所出版)、《捻花惹草:友好庭園》(岩崎書店)、《愛上亞麻布》(文化出版局)等等。現居京都市。
譯者簡介:米雅
出生於嘉義市,政治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碩士。曾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文系十餘年,目前專職寫作、翻譯與繪畫。代表作包括:《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宇宙光)、《在微笑的森林裡吹風》(人光)、《另一雙眼睛─窗道雄詩選集》(信誼)等。另譯有:《阿松爺爺的柿子樹》(道聲)、《熊與山貓》(小天下)、《怕浪費的奶奶》(三之三)等書。
熱烈推薦
閱讀分享:走出自己的那一座山丘 (米雅/兒童文學工作者) 本書的作者是須藤麻江女士,她同時也是膾炙人口的《阿松爺爺的柿子樹》的作者。翻譯這本書的期間,讓我最感興趣的是,作者為甚麼老是拿相鄰的老人來作文章呢?其實如果回到日本民間故事的範疇去思考,會發現這一類鄰居之間互相比較的故事還不少見,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開花爺爺〉和〈取瘤爺爺〉兩則故事吧。不管那一個故事,愛模仿愛比較的那一方終究都沒有好下場。須藤麻江從民間故事的傳統中攝取養分,直指日本人愛比較的心理,卻又走出和民間故事相異的圓滿結局。 日本人愛和別人比較是出了名的,我在留日期間閱讀到的社會現象包括:情人節當天,未收到或收到較少「義理巧克力」(女性用來酬謝男性上司、同事及友人等的「人情」巧克力)的男性,會偷偷到百貨公司去收購巧克力,回家好偽裝自己在職場上的好人緣。另外,還有許多日本太太連丈夫回家的時間都要互相比較,他們要丈夫多去應酬,最好比鄰居的丈夫晚回家,用此證明自己先生推展事業的幹勁和能力。諷刺的是沒有應酬又回不了家的先生們竟也造就了小鋼珠店的蓬勃發展!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裡,日本的小孩也難逃老是被父母拿來和別人比較的命運吧。唸哪一所學校要比,成績當然要比,更有甚者連中午帶去學校的便當也要比呢!須藤麻江用頑固的老人暗示根深蒂固的日人心理,探討的明明是嚴肅的文化現象,卻用朵朵花卉輕輕柔柔的帶出訊息,故事讀來淺顯易懂,實在高竿。故事中那邊的阿嬤和這邊的阿嬤成天比來比去,絲毫沒有喘息的時間。其實,當我們把某人視為比較對象時,我們很容易像兩位阿嬤一樣,陷入高抬自己並故意貶抑對方的格局裡。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大,各自走出那座山丘,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何其大,是永遠比不完的。如果能夠跨越比較的門檻,互相接納與欣賞彼此的美好,原本不相關的兩個世界,也能蔓延成一大座人人稱羨的美麗庭園! 故事中出現的三種花在台灣都很常見,牽牛花的英文名字是morning glory(晨光的榮耀),而日文則是「朝顏」,在不同的語言體系裡它和早晨的印象密不可分;紫茉莉在台灣俗稱「煮飯花」,意即黃昏時刻要煮飯的時候就會開的花;松葉牡丹則是一般所稱的「午時花」,太陽越大的午間時刻,開得越是美麗。作者從這三種花的特性巧妙的織就了這樣一篇故事,除了賞花還讓小讀者們順道學會「玩花」的不同方式,甚至還找來庭園花卉達人前田萬友美擔任畫者,就知性、娛樂性和視覺享受而言,實在是令人愉快的一本書。 |
書名 | 那邊阿嬤和這邊阿嬤 |
作者 | 須藤麻江 |
繪者 | 前田真由美 |
譯者 | 米雅 |
商品編號 | TW687 |
頁數/開本 | 21.8×24.8cm/32頁 |
印刷 | 彩色/精裝 |
適讀年齡 | 小學一、二年級 |
國際書號ISBN | 9789866205422 |
定價 |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
購書連結 | 道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