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杯英雄

32-where-is-the-hero

杯杯王國,有個傳說,誰能爬上廣場中央的高塔,就是杯杯英雄。英雄要有智慧、英雄要有超人體格、英雄要有領導力、英雄要堅持夢想……到底誰能當上英雄?
反諷的寓言故事,令人深省、又不覺莞爾。

作繪者簡介:蔡兆倫

生於台灣,曾經從事卡通動畫師、美術編輯等工作。目前為插畫作家,繪製漫畫、兒童插圖、童書繪本多年。

個人創作兩本圖畫書:《我睡不著》(國語日報),獲得第四屆國語日報牧笛獎圖畫書首獎。

《看不見》(小兵出版社),獲得第37屆金鼎獎最佳兒童及少年圖書獎、2016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童書獎Disability、2013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

書名杯杯英雄
作繪者蔡兆倫
商品編號TW806
頁數/開本25.8×27.9cm/40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1064
定價港幣106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烤箱讀書會

情緒

31-a book of feelings

情緒,
人人都有,也隨時都有。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
高興、痛苦、害羞、難過、緊張……
山姆和凱特也不例外,
他們會因為分離而難過,
因為跌倒而感到丟臉。
但是,
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
他們都深深知道,
爸爸媽媽很愛他們,
讓彼此有足夠的陪伴、傾聽,
還有滿滿的愛。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
即使如此,希望藉由閱讀書中這家人的情緒故事,可以提供所有的小朋友一個安全的地方,好好思考自己和別人的情緒。
這裡有幾個問題或許值得想一想:我能辨認書裡所描寫的情緒嗎?對我來說有不一樣嗎?我可以感受自己的情緒嗎?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該如何處理難熬的情緒?我知道哪些有用的方法嗎?我還有什麼其他的情緒?
有些小孩可能在和你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會願意與你談談他們的情緒?有些可能喜歡討論書中角色的情緒,或是只思考而不願意說,不論如何,都好。

作者簡介:亞曼達.麥卡迪(Amanda McCardie)

在英國國民健保信託局研究嬰兒行為觀察與兒童發展,同時擔任過童書編輯與托兒所的助手和老師。她有兩本童書著作:The Fro Ballet和Davy and Snake。

繪者簡介:薩維多.魯賓諾(Salvatore Rubbino)

曾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修習插畫。他為小朋友創作的第一本書A Walk in New York,靈感來自於他在曼哈頓所畫的一系列作品(這些作品曾入圍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插畫獎決選)。他創作的A Walk in London,也曾獲得2012年圖書館協會知識類圖畫書獎,此外,他還創作過A Walk in Paris。他也曾經和Nicola Davies合作了Just Ducks,入圍了凱特格林威獎的決選名單。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時候不太會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常常只會一個人悶著;長大後,在心理學的課堂中努力學習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也從圖畫書裡學到不少寶貴的功課。雖然得過兩座金鐘獎,但最愛的還是翻譯和創作童書,希望能夠藉此幫助小朋友健康快樂的成長。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以愛灌溉高EQ(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近幾年來,情緒失控釀成大禍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使得EQ教育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以「情緒」為主題的繪本也越來越多。其中,道聲出版社所推出的《情緒》一書,深深打動我的心;因為封面上的副標題──「充滿愛的家庭,培養高EQ的孩子」,充分點出家庭EQ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許多關於家庭教育的研究都發現,當孩子感受得到父母真實且深刻的愛時,教養就能發揮一定的效果,指引孩子朝美好的方向成長茁壯;當家庭生活充滿正向情緒的經驗時,孩子就有能量面對負向情緒的挑戰。因此,作者從「高興」談起,也就是以正向情緒為根基的做法,不只為閱讀此書拉開美好的序幕,也合乎情緒理論的概念。

書中提到:「最高興的是,他們深深知道,爸爸媽媽很愛他們。」互相擁抱、親子共讀、一起運動、聯手畫畫,甚至照顧寵物……這些心無旁騖、專注共享的快樂時光,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美好的記憶,並成為日後遭逢困頓沮喪、痛苦悲傷時的支持力量。爸爸媽媽可以善用繪本裡的溫馨畫面,引導孩子說出讓他們感到高興、體會被愛的事情,鼓勵孩子把這些經驗寫下來或畫下來,裝訂成孩子的情緒存款簿,讓他們建立儲存正向情緒的習慣。有了這個愛的基礎,孩子就能了解,即使親子相處難免有衝突摩擦的不愉快場面,但爸媽對他們的愛並不會因此減少。

接下來,作者以孩子生活中常發生的事情,帶領孩子進一步認識丟臉、害羞、緊張、害怕、難過、痛苦、憤怒、難受、嫉妒等負向情緒。以書中情境做為親子間分享討論的材料,孩子將逐漸體會有這些感受是很自然也很正常的,並從閱讀中感受到同理與接納。此外,親子間也可以延伸討論「哪些事情會引發自己的哪些情緒?」、「情緒盤桓不去的時候,身心會有甚麼樣的反應?」,以及「如何處理難受的情緒?」、「如何收拾情緒失控所造成的後果?」等課題。

「情緒」是上天賦予人類的美妙安排,但深刻感受、積極創造正向情緒,以及妥善處理、適切表達負向情緒等高EQ表現,卻需要後天的培養才能茁壯成長。書本的最後幾頁寫著:「最重要的是,家裡有滿滿的愛包圍著他們。有足夠的陪伴時間,有人好好聽他們說話,還有滿滿的愛。」,而這也是我推薦《情緒》一書最主要的理由。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陪伴孩子共讀此書,以愛灌溉高EQ!

書名 情緒
原文書名 A Book of Feelings
作者 亞曼達.麥卡迪(Amanda McCardie)
繪者 薩維多.魯賓諾(Salvatore Rubbino)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788
頁數/開本 24.5×27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647
定價 港幣99元(道聲之友:港幣8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幼兒服務-家長通訊062016期

然後,春天就來了

09-spring-coming-16-9

度過了白雪覆蓋的冬天,小男孩和他的小狗受夠了遍地土黃,他們決定栽種一個花園。他們挖土、埋下種子、遊戲和等待……持續等待……直到最後,土黃色中出現了希望的生機,春天終於悄悄來了。 茱莉.福萊諾這個充滿期待的溫柔故事,在2011年凱迪克金牌獎得主艾琳.史戴別具風格的插畫中,更顯栩栩如生,散發春天的氣息。
《然後,春天就來了》更榮獲2012年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Boston Globe-Horn Book Award)!

作者簡介:茱莉.福萊諾(Julie Fogliano)

一輩子都在讀童書,現在常常熬夜,一邊吃玉米穀片,一邊寫自己的書。目前和先生與兩個兒子住在紐約胡森谷,他們總是把她搞得筋疲力盡,卻也給她許許多多美好的靈感。這是她的第一本書。

繪者簡介:艾琳.史戴(Erin E. Stead)

第一次與茱莉.福萊諾見面,是在紐約市書店一起工作的時候。她現在和先生住在密西根州安娜堡的一間百年穀倉裡。她的先生菲利普.史戴也是一位作家和插畫家,他們合作的《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曾經獲得2011年凱迪克金牌獎。艾琳.史戴以木版拓印和鉛筆進行創作。

譯者簡介:劉清彥

喜歡百花盛開、生機盎然的春天,卻也因為天氣陰晴不定,氣溫起伏多變而備受過敏之苦。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目前除了翻譯和創作童書,在教會為小朋友說故事,到國內外為喜歡童書的大人演講,還主持了一個電視兒童節目「烤箱讀書會」,和廣播節目「閱讀推手」。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真正的信心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小小孩心中對春天的期盼是什麼?

銀霜白雪逐日消溶,度過了蕭瑟枯槁、了無生息的寒冬,天氣漸漸回暖的時分,小男孩放眼遍地土黃,決定種下小小的種子,然後等待春天。這本圖文皆美的圖畫書,乍看之下沒有什麼故事性,然而就像故事中小男孩手中握的那把放大鏡一般,在作者凝煉至極精緻的文字和插畫家細膩描繪的圖像中,許多對小孩來說非常重要的生命特質、品格,以及生活和成長經驗,全都被放大了。
首先是想像力和行動力。故事中的小男孩在乍暖還寒的初春,雖然舉目所見盡是一片黃土,卻已經在腦中浮現春天該有的綠意生氣。於是,想像激發了他的行動力,在黃土中埋下一顆顆的種子,期待自己在腦中所勾勒的春天景致可以化為真實。

然而,埋下種子這個看似輕易的舉動,卻必須有強而有力的信心和耐心為後盾支撐。種子埋進土裡便看不了,它有沒有成長?會不會發芽?要蟄伏多久?會不會被蟲子或小鳥吃掉?還是會被大熊踩爛?全都是未知數。小男孩只能耐心等待,等待下雨,等待黃土中冒出點點綠意,等待他心中早早描繪好的那幅春天的畫面有一天會出現。
懷抱著對造物主賦予種子生命的單純的信心,小男孩繼續播種,儘管經過一段時間等待仍是遍地土黃,儘管信心也會因此受到考驗,卻依然不減他由信心而來的行動力。他細細觀察和傾聽,並且用心感受周遭環境的細微變化,由衷燃起對生命的盼望,終於在最後得見自己心中想望的春天。
我尤其喜愛書中小男孩趴在地上傾聽土地的那一頁。雖然埋入土裡的種子不見動靜,但是在看不見的地底早已生根,而各種從冬眠中甦醒的生物也逐漸展現活力。小男孩看不見土裡的一切,卻清清楚
楚聽見極細微「綠綠的嗡嗡聲」,那不僅是生命的聲音,也是信心的歌聲。

聖經上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 章1節)相信看得見的事物容易,但真正的信心是要對那「未見之事」依然深信不移,
這樣的信心需要一顆單純而堅定的心,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經得起磨練和考驗,不會因為環境的挫敗喪志消沉,也不會被事與願違的「莫非定律」困住,既然相信,就相信到底。
這個等待春天的小故事,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創作者藉由故事中的小男孩在黃土裡播下一顆顆充滿希望生機的種子,也藉此在我們心中播下信心的種子。我們是不是也能像他那樣,即使生活的大環境,宛若一片黃土,即使不見自己努力的果效出現,即使必須經過漫長的等待,我們依然能懷抱信心去盼望那暫時看不見的「春天」?如果能有這樣的信心,不管現在處境再困頓,心情再苦悶,總有一天,當春雨過後陽光再度露臉的日子,「春天就來了!」生命花園中也將出現綠油油的生機,綻放繽紛的花朵。

書名 然後,春天就來了
原文書名 And Then It’s Spring
作者 茱莉.福萊諾(Julie Fogliano)
繪者 艾琳.史戴(Erin E. Stead)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711
頁數/開本 21.6 × 26.7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三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934
定價 港幣83元(道聲之友:港幣70.6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我長大了

01-the-growing-stroy-16-9

小男孩、小狗和小雞都很小……
從這個簡單的開場,展開這個可愛又動人的小故事,透過頌讚這些生活中的小小改變,我們得以知道自己在成長!
露絲.克勞斯這個經典故事在1947年初登場時,便深受小朋友喜愛,現在藉由海倫.奧森貝里豐富且充滿生命力的插畫,再次綻放迷人的光采。

作者簡介:露絲.克勞斯(Ruth Krauss)

創作了三十多本童書,其中許多是與當代最傑出的插畫家合作,被視為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也被許多人盛讚為「兒童文學界巨人」。其著作,包括與她夫婿克拉格特.強森合作的《胡蘿蔔種子》(上誼),以及和莫里斯.桑達克合作的A Hole To Dig 與 I’ll Be You And You Be Me 。

繪者簡介:海倫.奧森貝里(Helen Oxenbury)

當代最受歡迎且備受讚譽的童書插畫家,曾以The Quangle Wangle’s Hat And The Dragon Of An Ordinary Family,和路易斯.卡洛的《愛麗絲漫遊奇境》(經典傳訊)兩度榮獲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暢銷了數百萬冊,創下童書銷售的新里程碑。海倫目前定居於英國倫敦。

譯者簡介:劉清彥

雖然早已長大,並且開始慢慢變老,但仍然持有一顆未泯的童心,因此每星期天樂此不疲的去教會為小朋友說故事。衷心希望每個小孩都能在好書相伴中,快快樂樂,充充實實的成長。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每天專心翻譯和創作童書,也經常到各地為喜歡圖畫書的大人演講或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成長的奧祕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你們怎麼發現自己長大了?」說故事前我問小朋友。
「我們家牆上有一張量身高的尺,」蒂蒂說:「我爸爸常常會抓我和妹妹去那裡量一量、作記錄,看看我們有沒有長高。」
「我最近去買球鞋,」阿智興奮的說:「比上次大了半號耶!」
「我媽說,我最近長得好快,新衣服沒多久就穿不下了。」浩浩說。嗯,我也發現了,才不到兩個月,他就一路從我的胸口長到肩膀高了。
「我媽媽最近叫我做的家事越來越多,她說我長大了,應該多幫忙做家事,」小嵐嘟著嘴說:「哼,真不想長大!」
「我爸終於答應,今年暑假讓我和同學一起去參加英國遊學團,」阿誠說:「以前他都說我還太小,不可以自己出國。」
小朋友興高采烈分享自己對成長的覺察與感受後,我翻開這本美麗的圖畫書,跟他們說了這個年紀足以和他們爺爺奶奶媲美的「老」故事。

這本書的文字故事首版發行於1947年,是作者露絲.克勞斯的經典作品之一。當時,這位被知名童書插畫家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盛讚為「兒童文學界巨人」的作家,與另一位童書創作的巨擘瑪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正並肩為兒童文學史開創「當下故事」(Now and Here Story)的嶄新文學類型。她們以「幼兒對自我經驗、能力和需求契合的事物深感興趣」的兒童發展研究結論為主軸,細細觀察幼兒的生活與情感經驗,使用他們熟悉的語彙,從孩童的觀點切入,創作出許多以簡單、重覆、類遊戲結構呈現聲韻、思維和概念的圖畫書。
這些圖文都非常吸引和貼近小小孩的圖畫書,為他們開啟迥異過往的閱讀經驗,他們不再受制文本圖像框限,也不再覺得和虛幻遙遠的童話故事搭不上線,而是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的觀點心境與作者的文本結合,在書中發現自己,閱讀主體於是復歸兒童。

這本描述成長的圖畫書,主題本身即為小孩非常感興趣和關注的生活經驗。每個小孩都渴望長大,但是長大非一夕可成的事,許多成長中的疑惑與奧祕,也無法馬上參透。因此,為了幫助小小孩了解成長的過程,作者便以小孩熟悉的情境與事物,從他們的眼光和思維角度出發,呈現他們對成長的體會和疑問,也引領他們學習從生活細微處去察覺自己的成長。
這本書的插畫家海倫.奧森貝里,向來以「學齡前幼童生活經驗的敏銳觀察家」聞名於兒童文學界。她關切和了解小小孩的需求,率先為他們設計製作出適合他們拿握、啃咬、丟擲和閱讀的厚紙板書(board books)。她作品中的小小孩都有張圓圓的小臉蛋,並且會在故事中經歷一段小小的成長和探險。在這本書中,她以柔和豐富的色彩賦予這個老故事新的時代感,生動活潑的表現各種生命的成長狀態。而故事中小男,從一開場的鬆垮衣褲到後來的短小緊繃,一路延續至封底換穿新衣新褲,他的一舉一動和各種情緒,都在畫中歷歷呈現,彷彿每個畫面都是一面鏡子,反映出小孩生活、情感和成長的真實樣貌,使他們很容易在書中發現自己。
奧森貝里在書中最後一頁,描繪了小男孩發現自己也長大後,宛如體操選手興奮翻跟斗的畫面,表明了成長帶來的不是身體的改變,還有能力的提升。最後出現封底的小男孩,神情和裝扮都已經有小大人的模樣,可以想見,他在身體、心智和能力上都將漸漸成熟,也越能獨立與肩負責任,面對和開創自己的人生。這些奇妙的改變,不就是上帝賦予生命成長最奇妙的奧祕嗎?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篇139:14

書名 我長大了
原文書名 The growing story
作者 露絲.克勞斯(Ruth Krauss)
繪者 海倫.奧森貝里(Helen Oxenbury)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639
頁數/開本 22.2 × 28.6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三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660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