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門

17-the-thanksgiving-door
感恩節到了,一個移民家庭正忙著準備他們的感恩節大餐,這將是他們在自己的餐廳中度過的第一個感恩節,大家都期望這會是個完美的節慶。餐廳中央擺了長長的桌子,火雞在烤箱哩,奶奶也把削好的馬鈴薯扔進鍋子,一切準備就緒。

可是就在這時候,兩個陌生人走進他們的餐廳。誰忘了把門關上?這下子,他們的感恩節大餐毀了!孩子們要把不速之客嚇走,奶奶可不這麼想,於是,艾德和安妮就成了他們的座上賓。

黛比‧艾威爾生動活潑的插畫,精準捕捉了這個特別的感恩節所散發的溫暖和力量。就像清教徒和印地安人共享的第一個感恩節,這兩個原本不相干的族群一起體驗和發現奶奶說的至理名言:「感恩節的大門就像快樂的心,要大大敞開著。」

作繪者簡介:黛比‧艾威爾 (Debby Atwell)

美國著名童書創作者,原為風景畫家,後轉做童書,擅長以民俗藝術畫風,透過自己的獨特觀點,表現與美國歷史相關的故事題材,並且關懷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一九九六年曾經以《Barn》一書,獲得美國《學校圖書館月刊》的年度最佳童書。目前定居緬因州。

譯者簡介:劉清彥

從來沒有吃過感恩節的火雞大餐,卻很喜歡這個節日特別又溫暖的精神和意義。學新聞卻鍾愛兒童文學,目前從事童書創作、翻譯、導讀、評論和推廣兒童閱讀等工作。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打開心門,凡事感恩,彼此接納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一說完故事,小朋友就七嘴八舌討論起來:「馬鈴薯為什麼會卡在門下面?」凱凱說是它自己滾過來的;琪琪說它本來就在地上,奶奶開門時沒注意就卡住了;眼尖的家恩指著封面大叫:「是奶奶用腳踢進去的!」

接著,另一個問題出現了。「奶奶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凱凱說奶奶要掃地,用馬鈴薯卡住門;安安說奶奶不想讓小黑狗叼走那顆馬鈴薯;向來安靜的小倩說:「因為奶奶說,感恩節的大門就像快樂的心,要開得很大很大才行。」

「奶奶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問。凱凱搶著回答:「感恩節本來就是要感謝上帝,然後和別人分享的日子嘛。」

凱凱這句話,使我們的話題一下子反轉了近四百年時空,來到英國清教徒搭著五月花號,歷經千辛萬苦才抵達的新大陸。清教徒在寒冬漸近時分踏上那片陌生土地,原本心中懷抱的期望全化成泡影,橫立眼前的盡是無止境的荒涼和未知的危險。艱苦熬過冬天,病的病、死的死,倖免於難的人得到印地安人協助,栽種作物,終於在隔年歡慶豐收。於是,清教徒們在聖誕節將臨的一個月前,擺設盛宴,以收成的作物和狩獵所得的鹿與野火雞為主食,邀請印地安人一同坐席,感謝上帝,也謝謝印地安人。

感恩節對美國人有獨特的歷史意義,一方面紀念移民先祖開疆闢土的辛勞,一方面也回顧過往,數算恩典。對於處身不同文化的我們來說,雖然無需承載其中的歷史意涵,卻還是能分享這個節日美好的精神和價值─以感恩之心面對自己處身的各種情景,並且回應自己擁有和領受的一切。這樣的心情和態度常常會為生命帶來扭轉的力量,即使面對艱難,也能體驗苦中之樂,甚至得到「塞翁失馬之福」。

就像故事中的這兩家人。烤焦晚餐的安妮原本可以執拗的在家裏生悶氣,遭不速之客誤闖的餐廳主人也可以理所當然下逐客令,然而他們互相包容接納、敞開心門相待的結果,不但造就了一段奇妙的節慶時光,也獲得真摯的友誼。他們從當中體驗和明白,看似不順心的處境,也可能是化妝的祝福。

本書作者黛比‧艾威爾最拿手的創作方式,就是以當代角度引領小孩回視歷史,並且從「舊的」歷史中提煉「新的」、與小孩切身相關的意義。她擅長以民俗藝術風格繪畫,簡明平實的文字,透過自己的獨特觀點,表現歷史的題材,幫助小讀者了解事物在廣闊的時間洪流中如何改變和維持。她認為歷中的人事物都會述說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常常啟發閱讀者產生鑑往知來的領悟,同時富含值得思索的問題,所以她也會在自己的故事中做這樣的安排和設計。

就像那天小朋友的討論接近尾聲時,安安突然開口問:「開餐廳的那家人到底是什麼人啊?為什麼男人都要留大鬍子、戴高高的帽子?」

我把答案留給他們去探尋,只提示注意餐廳牆上的掛畫和桌上造型奇特的蠟燭。不過,這個問題笸書中兩家人一起歡慶的畫面,倒使我想起第一個感恩節的情景,也恍然明白那家餐廳要名為「新世界」的原因─

其實,只要大家心中的感恩之門大開,不論是什麼族群人種,都能攜手進入「新世界」,融洽愉悅的同席而坐。

書名 感恩之門
原文書名 The Thanksgiving Door
作繪者 黛比‧艾威爾 (Debby Atwell)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528
頁數/開本 22.2×28.8cm/38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7460154
定價 港幣73元(道聲之友:港幣62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摩爾小姐

16-miss-moore-thought-otherwise

以前,美國的小朋友不能把圖書館的書帶回家,甚是連圖書館的大門都進不了,因為他們不准進去。當時,大人的想法是:
*小孩會用他們的髒手破壞圖書館的書。
*小孩絕對不會記得把書送還圖書館。
*閱讀對小孩來說不是非常重要的事,由其是女孩。

但是,茉莉小姐可不這麼想。事實上,茉莉小姐認為,兒童需要自己的閱讀空間,明亮、溫暖,有適合他們尺寸的椅子、舒服的窗邊座椅,有說故事時間,最重要的是,他們有權利借閱那些成千上萬、不同語言的優良童書。

就這樣,因著茉莉小姐不同的想法,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女性圖書館員,一同打造專屬兒童的閱覽室和圖書館。沒多久,世界各地也都開始效法這樣的概念,兒童閱讀的風氣和環境也因此被打開了。

作者簡介:珍.賓波洛夫(Jan Pinborough)

在紐約市立圖書館度過許多美好的時光,潛心研讀安妮.卡蘿.茉莉的相關書信,其中包括碧雅翠絲.波特寄給她的聖誕卡,上面畫了茉莉最著名的尼古拉斯娃娃,還有卡爾.桑伯格寫給她的信,蘇斯博士的短箋,以及愛倫諾.羅斯福女士所發的賀電。她還記得自己童年去過的圖書館,也清楚記得自己踏進那個空間所感受到的神奇力量。她目前和家人住在猶他州的鹽湖城,這是她的第一本童書。

繪者簡介:黛比.艾威爾(Debby Atwell)

《感恩之門》(道聲)的作繪者。書評家盛讚她的充滿生氣的民族風繪畫非常迷人、令人讚嘆、充滿希望和愛國情操。鑽研這本書的背景時,黛比覺得自己彷彿看見第一間兒童閱覽室明亮、生氣勃發又坐滿孩童的情景。她說,自從她在中學時參與輕歌劇「吉伯特和蘇利文」的演出後,便開始對創作充滿靈感。艾威爾小姐目前和家人住在緬因州的沃都伯洛鎮,和安妮.卡蘿.莫芮的故鄉林梅里克鎮相去不遠。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學時花了三年,看完圖書室裡的每一本書;大學開始在圖書館為小朋友說故事;現在則致力為小朋友創作和翻譯好書,透過主持廣播節目推薦好童書,也將自己曾經帶領的兒童讀書會搬上電視螢幕,並且得了金鐘獎最佳兒少節目主持人獎。希望一輩子追隨茉莉小姐的腳步前進,藉由一本本美好的童書,為小朋友帶來更幸福的人生。

書名 摩爾小姐
原文書名 Miss Moore thought otherwise
作者 珍.賓波洛夫(Jan Pinborough)
繪者 黛比.艾威爾(Debby Atwell)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738
頁數/開本 20.3×26.7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5809324
定價 港幣83元(道聲之友:港幣70.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