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

31-return
小女孩依舊沒有辦法吸引爸爸的注意力,
孤單的小女孩又再次回到奇幻的世界繼續她的冒險。
這是她第三次進入令人著迷的世界,
有國王和士兵、城堡和運河、異國的生物和迷人的景觀,
不一樣的是,這次的冒險將有新的朋友加入,
而且,會成為一股強而有力的力量帶她回家!

作繪者簡介:艾隆.貝克(Aaron Becker)

艾隆.貝克八歲開始畫繪本,練習多年之後,終於推出自己的第一本無字繪本《旅程》,現在,他尋求更多與年輕讀者,尤其是有志的小小藝術家分享書籍的機會。「再也沒有比看見小孩子拿著我的書,使我得以靠近他們小小心靈,更令人滿足的事了。」他如此說。「我希望這些故事能夠激發我們擁有多一些懷疑的能力。」

艾隆.貝克與妻子和女兒住在美國馬薩諸塞州阿默斯特。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讓想像豐富現實人生(宋珮/藝術工作者)

《重返》是艾隆‧貝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所謂三部曲起源於希臘,代表可以合成一組的三件作品,在戲劇、文學和電影裏最常見,故事的主角不變,主題相關,但不同於系列故事的連續性,每件作品都可以獨立存在。創作之初,貝克就決定了三部曲的內容與形式,他以「想像」作為共同主題,藉著無字書表達想像力的三種特質,並且隨著角色在想像國度的冒險,標示出成長的不同階段。

貝克說:「在《旅程》裏,想像力是用來空想的,這是兒童階段的故事,兒童透過想像遊戲得到主導的力量。在《歷險》裏,兩個主角運用想像力完成他們的冒險、救援之旅,這是青少年尋求認同和目標的階段。在《重返》裏,想像力受限於現實世界的圍牆,轉而成為一種媒介,透過個人的委身與選擇,豐富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換句話說,《重返》談的是成人與想像的關係,因此女主角的爸爸成為重要角色。

故事從書名頁展開,女孩想找爸爸放風箏,但是建築師爸爸在製圖桌上忙著工作,女孩只好回到自己房間,如同《旅程》的起頭,用紅筆在牆上畫了通往想像國度的門,隨後爸爸去找她,跟著走進掛滿宮燈的森林,天色已暗,爸爸乘上奇特的船去追賭氣的女兒,因而遇上了國王和男孩。哪知那艘船像屠城的木馬一樣,裝載著敵國士兵,士兵先後抓住國王和男孩,並且奪取了他們的神奇色筆。夜間,父女倆靠著紅筆脫逃,好在爸爸最後拿出身上的黑筆,依照壁畫提示,畫出精巧的機關,拯救了彩虹國度,太陽升起,惡者遭報。父女倆從爸爸房間的小門回到現實,他們去公園放風箏,這時,夕陽把灰色大樓染上亮麗的橘色。

故事裏的爸爸,代表現實生活中必須面對工作壓力的成人,但他沒有失去童心,以至能夠進入女兒的世界,和她完成一場驚心動魄的幻想之旅,這個過程加深了彼此的情感,相處的經驗讓他們更能共享現實中的樂趣。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位爸爸也代表著為兒童說故事的成人作家、畫家、音樂家、導演……,他們秉持童心,借著所創造的想像國度,得到孩子共鳴,陪伴他們走過成長的艱難,學習在現實裏發現美好;同時,成人觀眾也得機會重訪童年,享受空想之趣。

書名 重返
原文書名 Return
作繪者 艾隆.貝克(Aaron Becker)
商品編號 TW804
頁數/開本 27.8×25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200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旅程-首部曲歷險-二部曲

歷險

24-quest

帶著神秘和古老氣息的國王,悄悄從門後出現,
匆忙地將地圖和奇特的背袋塞進男孩和女孩懷中,
還來不及向他們解釋,國王就被敵軍強行帶回奇幻的世界。
就這樣,這兩個好朋友,為了要拯救這位神秘的統治者,想盡辦法追上去,
開始踏上一場歷險,努力解開地圖的謎團,
並且希望將國王及他們的人民,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繼魔法畫筆首部曲《旅程》後,艾隆.貝克為《歷險》注入更多色彩。
緊湊的步調,穿梭在東西方文化之中,跟著男孩和女孩的情緒,
經歷一場精彩又刺激的任務。

作繪者簡介:艾隆.貝克(Aaron Becker)

艾隆.貝克八歲開始畫繪本,練習多年之後,終於推出自己的第一本無字繪本《旅程》,現在,他尋求更多與年輕讀者,尤其是有志的小小藝術家分享書籍的機會。「再也沒有比看見小孩子拿著我的書,使我得以靠近他們小小心靈,更令人滿足的事了。」他如此說。「我希望這些故事能夠激發我們擁有多一些懷疑的能力。」
艾隆.貝克與妻子和女兒住在美國馬薩諸塞州阿默斯特。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乘著想像的翅膀歷險─成長的第二部曲(宋珮/藝術工作者)

《歷險》是艾隆‧貝克繼《旅程》之後的第二本無字書,也是他計劃完成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描寫拿紅筆的女孩與拿紫筆的男孩藉著想像完成一場救援任務。貝克依然運用他的畫筆為讀者敘述奇幻之旅,這段旅程雖不像奇幻文學如《魔戒》、《納尼亞傳奇》那樣複雜曲折,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奇幻文學家運用文字創造想像國度,國度裡大都有著歷代人類文明的影子,而主角(或稱為英雄)原本生活平凡,卻受召喚前往奇幻世界進行一場冒險,途中或遇師傅、盟友,聯手一起對抗強大的邪惡勢力。他們承受苦難折磨,經歷種種試煉,最終完成任務,而遭逢劫難的奇幻世界就此復甦,主角也得到獎賞,歸回平凡世界。奇幻文學作為極重要的青少年文學類型,正是因為作家藉著救援歷險象徵艱難的成長過程,幫助青少年發展自我認同,進而尋求人生寶貴的真理與存在的目的。

艾隆‧貝克的無字書一方面用細膩精彩的圖像,創造出一個綜合東西方文化的奇幻世界,在頁面間邀請讀者總覽這個世界的地圖,辨認不同地區的特色,洞察正反兩股勢力的消長,且隨著女孩、男孩、紫鳥尋找線索,為了助善勝惡,上山下海蒐集彩筆,在千鈞一髮之際畫出彩虹;另一方面,貝克用較粗略的手法描繪兩位主角和他們的表情,這麼做是為了讓小讀者自然而然的把自己投射在主角身上,同時隨著自己的感覺,解讀主角情緒的變化。

在《旅程》裡的女孩藉著想像力遊歷奇幻國度,逃開理實生活的孤單,直到認識同樣充滿想像力的男孩,他們合力,在《歷險》裡進一步用想像力拯救了奇幻國度的國王和他的國家,繼而接受國王加冕,成為王子與公主,並且以這個新身份回到現實世界。那麼,《歷險》之後,貝克會如何為三部曲收尾?非常令人期待!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找回你的閱讀想像力(葉安德/繪本創作者、北藝大動畫學系助理教授)

我相信每一個人在孩童時期都曾有過奇幻的想像力,但不少人長大以後這些能力就漸漸消失了,曾經有位依然保有奇幻能力的童書作者Jonathan B. Wright,他相信世界上有另一個奇幻的世界,於是他寫了一本叫做《是誰躲在精靈門後?》的童書,不但如此,他還在家中及在許多公共空間中安裝了一些小精靈門,就是為了滿足女兒的想像,如果你再回想一下英國作家C.S.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裏的魔衣櫥,宮崎駿的《神隱少女》(編按:港譯《千與千尋》)的隧道,J.K.羅琳《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的月台,這些也都是通往奇幻世界的一道門,如今我在道聲出版社的魔法畫筆三部曲系列裏,又發現了一位同樣保有孩童時期那份奇幻想像力的作者─艾隆‧貝克。

閱讀一本無字圖畫書也許有人會覺得困擾,沒有了文字的提示我們似乎失去了進入那道奇幻之門的鑰匙,也害怕誤解了創作者的原意,這時如果你身邊有一些視障或聽障的朋友,你可以聽聽他們怎麼描述這個世界,雖然他們失去了其中一種感官,但他們所感受到的世界卻完全沒有阻礙,是一個在心靈中沒有邊際和局限的奇幻世界,因此請你在閱讀第二部無字圖畫書《歷險》的時候,把文字拋開,找回你的想像力,不要懷疑的隨著小女孩和小男孩走進那道通往奇幻世界的門。

在這本書中冒險時你可能會發現,有時你距離角色們很遙遠,有時又非常靠近事發的現場,甚至你也乘坐在飛行器上一起追逐,沒錯!畫家就是要你在這紙上電影中身歷其境,但請記得在他們用畫筆畫出各種飛行、潛水的交通工具時,你也要把握時間跳上去,否則你就要被追趕的士兵逮捕了,最後當你結束《歷險》冒險,走出奇幻之門合上這本書時,可以看看你的窗外是不是也有一道雨後的彩虹。

書名 歷險
原文書名 Quest
作繪者 艾隆.貝克(Aaron Becker)
商品編號 TW763
頁數/開本 24×27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067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幼兒服務-家長通訊062016期
旅程-首部曲重返-三部曲

旅程

21-journey

沒有玩伴,也沒有家人的陪伴,女孩用紅色蠟筆畫了一扇門,從孤單的生活進入門後一段充滿想像、冒險並且危機四伏的旅程。
藉著紅筆創造出在河道上通行的小船、空中翱翔的熱氣球和飛天毯,這趟豐富的旅程將她帶入未知的命運,卻遇上陰險士兵的捕捉,只有展現智慧和勇氣,才能讓她重獲自由。

艾隆.貝克運用輕柔的線條、明亮的色彩和奇幻的飛行,描繪出平凡的女孩進入不可思議的王國,開啟一段偉大又刺激的旅程。

作繪者簡介:艾隆.貝克(Aaron Becker)

艾隆.貝克一生中有過好幾次難忘的旅行。他曾經住在日本鄉間及東非,也曾揹著背包走訪瑞典及南太平洋,最近的一次旅行則是從舊金山灣區到麻塞諸塞州的艾摩斯特,現在他和妻
子、女兒,還有一隻懶貓就定居在這小鎮。不過,至今他最喜愛的旅行仍然是走進自己的想像世界,在那裡,你總是會找到他,發現他正畫著秘密通道和奇幻燈籠。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沒有對白的奇幻世界(宋珮/藝術工作者)

無字圖畫書和沒有對白的動畫相仿,都是透過一幅接一幅的畫面說故事,讓觀賞的人直接從畫面中找尋線索、串連故事。不過和動畫不同的是,無字書讓讀者自己決定觀看的速度,可以前後對照、慢慢閱讀圖中的細節,不受時間限制。優秀的無字書和奇幻文學一樣,有種引人入勝的力量,有趣的是,無字書裡的想像之旅,常常會利用主角畫畫、做夢或者進行其他創作活動做為引導,讓主角從現實中釋放出來;而讀者閱讀圖畫的時候,也暫時脫離現實,跨進了書中世界。

艾隆‧貝克在《旅程》開始的扉頁上畫了從古至今、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而書名頁出現的是一個城市裡溜著紅色滑板車的小女孩,她的上方掛著一盞奇特的藍燈籠。幻想,或者說自日夢往往出自孤單乏味,這個故事一開頭就看得出小孩沒有玩伴,只能獨自坐在房間裡,直到她拿起紅筆,藉著畫圖從現實中釋放,進入自己的想像世界。其實在第一個跨頁就有個手拿紫筆的小男孩,跟她一樣孤單,只是他們還沒有發現彼此,直到故事末了才終於相遇。

在小女孩的想像裡,有個融合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世界,她由東方的燈籠引路,中途遇到河流,於是畫小紅船代步,遊歷了歐洲中古世紀的城堡、威尼斯的運河水道,之後為了逃離攔阻的士兵,乘著自己畫的熱氣球飛走,隨即碰上宛如宮崎駿動畫中的飛船,她為了救紫鳥被幕府大將軍拘禁,直到紫鳥銜回紅筆,於是又畫飛毯越過中東的城市和沙漠,降落綠洲,隨紫鳥回到現實世界,和拿紫筆的小男孩相遇……小女孩不僅乘著幻想遨遊,還經歷了一場跨時空的冒險之旅,憑著勇氣與愛贏得友誼。而艾隆‧貝克一絲不苟描繪的細節,不斷改變視角展現的空間,加上明淨的水彩色調,呈現從早到晚的光線變化;一幅接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帶著讀者一起經歷豐富的旅程,這樣的一本圖畫書實在和傑出的奇幻小說一樣精彩。

書名 旅程
原文書名 Journey
作繪者 艾隆.貝克(Aaron Becker)
商品編號 TW754
頁數/開本 24×27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5809522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歷險-二部曲重返-三部曲

〔斷版〕奶奶的時鐘

16-my-grandmothers-clock-16-9

沒有時鐘,你能計算時間嗎?

奶奶說可以,她知道很多計算時間的方法。你能用心跳計算秒鐘,一小時差不多就是洗澡水變冷的時間,每天結束時你都會知道,因為媽媽會親親你,跟你說晚安。

透過一位小孫女與祖父母對家中一個廢棄老時鐘的談話,引發這孩子對「時間」觀念的了解和認識。

無論是快至一瞬間、一眨眼,或是長到一天、一週、一個季節,乃至一生、一個世紀。讓孩子知道時間運行的奇妙,進而懂得去珍惜寶貴的時間。

作者簡介:潔若婷‧麥考琳(Geraldine McCaughrean)

一九五一年生於倫敦,英國質量兼具的首席童書作家。由於生性害羞,喜歡做白日夢,從小便盤據在圖書館裡看書,並從閱讀中建立私密的想像世界。

第一本長篇小說The Little Lower than the Angel一出版,便贏得一九八七年英國惠特布雷獎。一九八八年,潔若汀推出《謊話連篇》(A Pack of Lies),將她以往擅長的短篇故事,鎔鑄在長篇的架構裡,使得這本書成為一個「嵌入式」的短篇與長篇小說綜合體,其中更展現其跨文化、跨國界的寫作技 巧,出版後立即雙獲一九八八年英國卡內基文學獎及一九八九年英國衛報文學獎,專業創作之途自此成形。

她的作品至今已超過一百三十本,不但獲得無數文學大獎,被譯為二十七種以上的語言,作品背景(從中古英國、美國移民時期的西部、南美洲、古中國,到十八世紀的海盜時期……)含括時空之廣,亦讓人瞠目,被譽為「全世界極致的少年小說作家之一」。

二○○四年,在來自世界各地約兩百位作家的競爭之下,潔若汀脫穎而出,獲得創作《小飛俠彼得潘》續集的殊榮,續集將於二○○六年十月在英國發行。

目前與丈夫及女兒住在南英國的伯克夏郡,《謊話連篇》的女主角就是借用她女兒艾莎的名字。
潔若汀.麥考琳全球官方網站:www.geraldinemccaughrean.co.uk

繪者簡介:史蒂芬‧蘭伯特(Stephen Lambert)

一九八四年畢業於林肯藝術學院。畫過許多成功的圖畫書,其中包括榮獲史瑪提斯獎的《Secret in the Mist》,以及深受歡迎的《Nobady Rides the Unicorn》和《Coral goes Swimming》。他畫作中柔和的色彩、迷人的風格和獨特的視野角度,使他在童書界被受推崇。史帝芬目前居住在英格蘭康沃爾郡郡。

譯者簡介:劉清彥

房間裡有兩個鬧鐘、一個時鐘和一隻手錶,卻很想把它們通通丟掉,休閒過日子。學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目前從事童書創作、翻譯、導讀、評論和推廣兒童閱讀等工作。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奶奶的時鐘(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有一回匆忙趕赴演講,上車後才赫然發現忘了戴手錶。接著,一連串充滿焦慮的想像排山倒海而來:會不會趕不上火車?會不會遲到?演講的時候該怎麼掌握時間?一路上不停尋找時鐘,頻頻攔住路人詢問時間,到會場時更馬上借來一支錶放在面前,才能安心開始工作。那天返家途中,坐在微微搖擺的火車上,自嘲的想,只不過忘了支小小的手錶,竟然會如此缺乏安全感。

沒安鐘錶,我們好像也失去了時間的概念,彷彿時間只能由鐘錶面板上的指針和數字來定義。然而,這本書的作者卻藉由故事中的奶奶,帶領我們由微至廣、由近而遠,重新思考時間的意義。

整個故事由兩條軸線構成。縱向軸線從時間最小的計量單位出發,在時鐘停擺的前提下,將我們的視線從面板的指針和數字上移開,在生活中尋找各種對應和替代的計量方式,從秒、分、時、日漸漸延伸至星期、月份、季節、年歲和世紀,巧妙搭建時間和人生的關連。另一條橫向軸線則由自我出發,在奶奶和小孫女分享的各種生活經驗與觀察的過程中,我們的眼界和思維也隨之從自己身上慢慢向外擴展,看見自己與家人、周遭他人、環境、自然、甚至整個世界和宇宙的關係。

這兩條軸線建構出人生座標,將生命的各個面向,包括自我認知、人際關係和情感、對環境的關懷與觀察、以及人生意義的體悟和了解都含納其中,充滿和小孩成長相關的重要課題與智慧。奶奶像個生命領航員,帶領著小孫女從時間的意義探掘生命的美善價值,並且透過經驗分享,將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和從中領悟的智慧,一點一滴傳遞給她,既真實又不染說教色彩。這樣的分享無形中逐漸擴展小孫女的視界,開啟她看待時間、人生、自我和其他人事物的新眼光。

得遍英國各大文學獎、作品超過一百三十本、被譯為二十七種語言的作者潔若婷‧麥考琳,小時候是個害羞得連老師姓名都不敢開口問的小女孩,因此她從小熱中寫作,將自己說不出口的各種問題和想法用筆尖表達出來。她的作品橫跨成人與童書界,但是不論書寫對象是大人還是小孩,她都不斷在作品中注入自己對人生的各種探問,並且啓發和引導讀者思考,因為她「不喜歡寫那些已經知道的事,而喜歡琢磨那些很想弄明白的事」。

居住於英國康沃爾郡海邊的插畫家史蒂芬‧蘭伯特,不像許多藝術家從小浸泡在美術館,創作深受大師作品的影響。他坦言,自幼成長的鄉野才是他的創作養分,因此他的畫作不僅筆觸細膩、色調柔和,更常見視野開闊的鄉村景致,將自己對大自然的體驗和感受融入畫作。

聖經中詩人大衛曾經向上帝祈禱:「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篇九十篇12節)我想,那些在時間中沉浸許久的老人之所以如此飽含智慧,大概就是因為他常常瞻望並思考自己過往、現在與未來的年日,從中結出經過時間錘鍊的生命果實。這種充滿智慧的果實若能與小孩分享,就能啟動他們內心對生命細膩的感知能力,懂得珍惜,也懂得感恩,如此一來,就不至於在成長過程中,囫圇吞棗的虛度時日。這或許是作者藉由故事中奶奶的示範,所要傳遞給每個看書的大人另一個重要的人生智慧吧。

熱烈推薦專家導讀(陳璐茜女士/自由創作者)

當我們不必跟著時鐘的節奏生活的時候,你會發現屬於自己的生命的時鐘,奶奶從她的生活裡体驗出時間的真實意義,也許時間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存在,每個人的時鐘都應該劃著不同的刻度,為自己真正的生命計時。

奶奶有一個不會動的時鐘和很多個看不見的時鐘,那是她親身感受到的時間,從最短的秒到最長的年都可以用奶奶的觀點計算,譬如說心跳、看書的速度來計算分秒;影子拉長的時候,白天結束了;燈亮的時候,就該吃飯了,而一星期中的每一天都會有一件代表性的事情發生,四季的變化更是時間的刻痕,這些雖然都是小 事,不看時鐘行事的奶奶反而對生活的觀察與實踐,更加認真的付出感情,對於歲月逝去抱持悠哉坦然的態度,儼然是時間的主人,相較之下,分秒必爭的現代人, 追不上時間的速度,反倒成了時間的奴隸。

畫者運用粉彩臘筆的效果經營出兼顧諧調色、對比色的豐富畫面,含蓄的表達出奶奶輕柔的心境及歲月的變化,粉霧的色彩好像一陣白霧飄過讀者的眼前,柔和的氣氛慢慢的擴張為時間的種種面相。

看完這本書,你也可以閉上眼睛,感受時間在睫毛顫動的瞬間經過,也許那已經是一個光年。

書名 奶奶的時鐘
原文書名 My Grandmother’s Clock
作者 潔若婷‧麥考琳(Aaron Becker)
繪者 史蒂芬‧蘭伯特(Stephen Lambert)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522
頁數/開本 27×26.8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7460065
定價 已斷版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