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送瓶中信的人

遞送瓶中信的人擔負的工作非常重要。
他得打開所有在海上找到的瓶子,把裡面的信送到收信人手裡。
儘管他很愛他的工作,他還是盼望能收到一封寫給自己的信。
有天,他發現了一封耐人尋味的瓶中信,上面沒有收信人的名字。
在他全力以赴解開謎團的時候,竟然也找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

編輯的話:
寫信人,提起筆,墨水在紙上寫著情感的線條,塗著思緒的標點,再以思念和祝福封緘;收信人,看著信封上自己的名字,拆開思念和祝福,讀著紙筆刻出來的情感和思緒,那是如珍珠般的寶貝。送信人,橫越高山海洋,穿梭大街小巷,走遍各個角落,他遞送的不只是信,更多的是寫信人的情感傳遞,按著住址、按著名字送到收信人手裡。

凡事強調快速的忙碌社會,手裡滑的智慧型手機,傳送的是Line、FB的貼圖和網路用語,社群網路的盛行,好像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忘了親筆寫信、親手收到信的感覺,也忘了曾經在課堂裡寫小紙條、傳小紙條,那種簡單的幸福。

就像,親子共讀和播放有聲故事,兩者是不同的閱讀概念,紙筆寫信的溫度是無法被取代的,或許一張小紙條,帶給人更多的感動。

把愛和情感,寫在紙上,遞送給親愛的朋友、家人、或是有需要的人!讓孩子也懂得寫下情感、傳遞情感,溫暖世界!

作者簡介:蜜雪兒・庫瓦斯(Michelle Cuevas)

畢業於威廉斯學院,在維吉尼亞大學拿到創意寫作的碩士學位。她寫過幾本兒童小說,包括《看得見的隱形朋友》(小天下)和《Beyond the Laughing Sky》。她住在麻薩諸塞州西部。請瀏覽她的網站www.michellecuevas.com

繪者簡介:艾琳・史戴(Erin E. Stead)

創作了五件得獎作品的插畫家,包括得到凱迪克獎的《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小魯文化)、得到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的《然後,春天就來了》(道聲出版社)。她和丈夫住在密西根州安娜堡一棟有百年歷史的穀倉裡,她的丈夫菲立普・史戴(Philip C. Stead)是童書作家和插畫家。

譯者簡介:宋珮

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後赴美攻讀藝術史。碩士論文研究元代畫家王蒙橫卷,蒙恩信主後,轉而探究基督信仰與藝術的關係。返台在大學兼課,兼做編輯、翻譯、藝術評論,偶得機會研究圖畫書作家及作品,始嘗試與東西方藝術,及基督信仰圖像敘事傳統相互參照,樂此不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拔開情感的瓶塞(宋珮/藝術工作者)
一個很不尋常的送信人,住在海邊,他想盡辦法搜集海上漂流的瓶子,把瓶中的信送到收信人手裡,默默維護人與人之間可貴的聯繫。私底下,孤單的他也盼望收到寄給自己的信,即使他沒有任何朋友,直到一封沒有註明收信人的邀請函幫了他的忙。為了遞送這封邀請函,他不知不覺和許多人有了連結,更意外的是,他們竟然一起度過了美好的時光,這個經驗讓他學會怎麼主動發出訊息,讓自己與他人產生連結。

蜜雪兒・庫瓦斯用第三人稱觀點述說故事,刻意保持距離,描寫的彷彿是很遙遠的時空,卻又說出了人類共通的感受。敘事的文字用了很多別出心裁的明喻和隱喻,把人內心抽象的感受用具體的形象形容出來,例如,英文版的書名是The Uncorker of Ocean Bottles,意思是把海中漂流的瓶子的瓶塞打開的人,實為一種隱喻,放在瓶子裡的信好像藏在人心裡的情感,需要有心人幫助,才能釋放出來,傳遞給特定的對象。此外,作者還用了大自然中的枯葉、珍珠、魚鱗,神話中的美人魚⋯⋯等等比喻,讓文字讀起來更加生動。

除了作家充滿意象的文字外,畫家艾琳・史戴用細細的鉛筆線勾勒出故事裡一個個孤單的角色,包括人物,還有她自己添加的動物,又用版畫細膩的紋理、大量的留白,和偏冷的藍綠色調,營造出清冷朦朧的氣氛。不過,偶爾出現的淡橘色底紋為畫面傾注些許溫暖,而送信人的紅帽子、紅手套、綠褲子,還有其他人物的衣服、動物的皮毛是用粉臘筆塗抹,紋理鮮明,這些彩度較高的顏色好像寶石一般,散佈在寂靜的畫面上。此外,畫家還描繪了文字沒有提到的季節變化、送信人與動物的互動,以及運用平視和鳥瞰兩種視點呈現的寬闊場景,並借此暗示送信人寂寞的心境。

如果說,我們無法表述的情感就像塞在瓶中的信一樣,那麼,圖畫書的作繪者也許就是拔開瓶塞的人,藉著文字和圖畫幫助我們,把情感好好釋放、宣洩出來!

書名 遞送瓶中信的人
原文書名 The Uncorker of Ocean Bottle
作者 蜜雪兒・庫瓦斯(Michelle Cuevas)
繪者 艾琳・史戴(Erin E. Stead)
譯者 宋珮
商品編號 TW845
頁數/開本 26.2×24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996
定價 港幣99元(道聲之友:港幣8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地球的禱告

05-granddads-pray-of-the-earth-16-9

爺爺和孫子在樹林裡散步,他告訴孫子,禱告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不管是向天伸展的樹木、緩緩吐露芬芳的花朵,還是在枝頭歡唱的鳥兒,世界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屬於自己的禱告方式,其中最好的是人們的禱告。

小男孩聽的非常入神,雖然不明白,也從未聽過地球的禱告,但因為有爺爺相伴,總讓他覺得世界很美好。

直到有一天,爺爺離開他了……失去爺爺的世界變得既黑暗又孤獨,然而在這時刻,男孩更需要聽見地球的禱告,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話語,發自內心的禱告。

作者簡介:道格拉斯‧伍德 (Douglas Wood)

知名的音樂家、指揮家和作家,同時也是美國也升自然保護區的資深導引解說員,經常往來於全國各地發表演說或參與相關會議。她最經典的得獎作品Old Turtle 在全世界各地已經銷售近百萬冊,其他的作品還包括Paddle Whispers 和 Making the World。

繪者簡介:P. J. 林區 (P. J. Lynch)

愛爾蘭知名的插畫家。1997年就以第一部作品A Bag of Moonshine 榮獲鵝媽媽獎,並且分別在1996年以The Christmas Miracle of Jonathan Toomey,1998年以《潔西過大海》兩度榮獲凱特格林威獎。他的話做色彩厚實,情感豐富,寫實的表現手法對故事內容有極強烈的情感渲染效果。林區目前定居於都柏林。

譯者簡介:劉清彥

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記者、編輯。目前從事兒童文學創作與翻譯的工作。著作有:《沒有翅膀的天使》、《彩虹森林》、《達達的信》、《小安琪的大麻煩》和《盧公公》等書;譯着有:《公主的月亮》、《世界為誰存在》、《小羊睡不著》、《屋頂上的小孩》等五十餘冊。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禱告不拘任何形式,只要用心靈和誠實 (黃迺毓/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教授)

爺爺和小孫子喜歡一起在樹林裏散步,他告訴孫子,禱告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不管是向天空伸展的樹木,緩緩吐露香氣的花朵,還是在枝頭歡唱的鳥兒,世界上每一種生物都有屬於自己的禱告方式,其中最好的是人們的禱告。小男孩聽得非常入神,卻也滿心疑惑,雖然他從未聽過地球的禱告,但因為有爺爺相伴,總讓他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直到有一天,爺爺過世了,失去爺爺使世界變得既黑暗又孤獨,然而在此時刻,男孩更需要聽見地球的禱告,並找到屬於自己的話語,發自內心的禱告。

浩瀚宇宙中有無數個星球,到目前為止,地球是唯一有生物的星球,聖經上說:「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所以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方式來讚美上帝。對一個小男孩來說,他可能聽過大人禱告,也知道每個人都可以禱告,但是禱告只是喃喃自語嗎?當他問爺爺有關禱告的問題時,爺爺似乎早有準備,所以他開始從四周的東西談起,樹木、石頭、溪流、青草、小花、風、鳥兒等等,他說:「每一種生物都會盡力展現自己生命最好的一面,那種天賦就是它的禱告。」

那人們是怎麼禱告的?孫子問。爺爺的回答又是很不拘泥於形式的──欣賞自然美景是禱告,天人合一是禱告,演奏音樂或畫圖都可以是禱告。家人團聚感恩是最美的禱告,傷心難過時也禱告,重點是「必須要真誠,而且發自內心」。

接著孫子問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我們的禱告會得到回答嗎?」爺爺答以:「每一個禱告成長就是它自己的解答……所以禱告不是要改變這個世界,而是改變自己。因為當我們改變自己的時候…..這個世界也會跟著改變。」孫子雖然聽了,但是不能真懂。尤其後來爺爺過世,他試著努力禱告,卻是「不靈」,他就再也不禱告了。是啊,禱告有什麼用?!會發生的還是發生了,沒有奇蹟。

就像釀酒需要時間一樣,爺爺的話像是葡萄,經過時間的醞釀,時候到了,孫子長大了,有一天他又回到跟爺爺一起散步的樹林裏,他開始聽到萬物的禱告,就像爺爺曾告訴他的,他也豁然開朗,開口禱告,為美麗的地球和爺爺。因著禱告,他的世界脫離黑暗和孤獨。

每個人都有孤獨無依的感覺,弱小的孩子更是需要有保護和依靠,父母當然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是父母也是人,都有自己的極限,往往自顧不暇,但是讓孩子知道他可以隨時隨地呼求上帝,跟上帝談話,將心裏的重擔告訴上帝,一方面當他能專注的禱告,他就比較不會驚慌失措,可以避免錯誤的反應;另一方面,小孩的禱告直達天庭,孩子的心思單純,上帝最珍惜。

禱告是本能,所有的人類都有某種形式的禱告,有的焚香祭拜,有的頂禮膜拜,禱告通常不是對著別人,而是一種靈性的訴求。禱告的對象很重要,有人說:「我不確定有上帝,所以我對天禱告。」聽起來似乎比較合乎理性,然而「天」指的是天空 (sky) 還是天堂 (heaven)呢?「天」不住在白雲之上,所以應該是天堂吧?天堂是個屬靈境界,怎能「聽」你的禱告,還要有回應呢?所以能與人相通的上帝必須是有位格的,我們才能對他訴說心事,祂也才能聆聽並回應。

基督徒的禱告最簡單,隨時隨地不需形式,因為上帝要的是我們的心靈和誠實。在《地球的禱告》裏,爺爺沒有教條式的教導,他不「推銷」上帝,也不強迫,更不恐嚇,他只是溫柔的讓孫子從大自然的規律、和諧、和美好中,體會上帝如何跟所有生物溝通,尤其是對於「有靈的活人」,上帝溫柔的聆聽每一個禱告,而我們能回應的就是盡量展現我們自己囉。

書名 地球的禱告
原文書名 Grandad’s Prayers of the Earth
作者 道格拉斯‧伍德 (Douglas Wood)
繪者 P. J. 林區 (P. J. Lynch)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486
頁數/開本 24.8×28.8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570368500
定價 港幣73元(道聲之友:港幣62.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山丘上的石頭

44-the-hill-and-the-rock

裘先生和裘太太住在一座山丘上的小房子裡,
別人眼中的他們擁有眾人羨慕的好風景,
住在那兒真是太完美了!
可是,裘太太對房子後面的那顆石頭很有意見,
如果沒有那塊石頭,才叫完美呢!

你的心裡也有一顆山丘上的石頭嗎?

作繪者簡介:大衛.麥基(David McKee)

1935年出生於英國德文郡,是英國知名的圖畫書作家。在普利茅斯藝術學院就學期間就開始投稿,他的繪畫風格頗受美國漫畫家Saul Steinberg 和法國漫畫家Andre Francois 影響。從1964年出版第一本圖畫書Two Can Toucan 後,直到如今,四十多年仍維持活潑穩定的出版量。作品中以「大象艾瑪」系列最受歡迎,麥基也非常喜愛以怪獸或泰迪熊為主題創作,並且持續就戰爭的主題以圖畫書提出觀點。麥基的作品寓言故事的味道濃重,他自己也認為他的書並不只是寫給小孩子看,也寫給來保有童心的大人。麥基的故事富含英國人獨特的幽默感,並擅長在故事中營造思考空間,讓他的作品簡單中帶著深厚的韻味。

譯者簡介:張淑瓊

台北市人。大學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學兒童文學。當童書採購的時候發現了大衛‧麥基獨特的幽默感和故事魅力,並開始蒐集他的作品。現任誠品書店兒童專區督導。希望有一天能寫出像《山丘上的石頭》這樣酷斃了的故事。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少了那塊石頭,人生就會完美(張淑瓊/誠品書店兒童專區督導)

英國知名的圖畫書作家大衛‧麥基,從1964年出版第一本作品Two Can Toucan開始,就以他獨特的故事和插畫風格,創作出一個個帶著濃濃巧趣和幽默感的故事。麥基將深厚的創作意念隱藏在看似輕巧的故事情節中,把他看待生命的認真和對人的關懷,透過手中的文字和圖像表達的極具特色!

雖然大衛‧麥基手下知名度最高的主角是《大象艾瑪》,他在戰爭主題和以怪獸為主角的創作品也相當多,但是麥基的獨立故事又是另一番美好風景,這些故事個個性格鮮明,活力十足,而且意念清晰,話中有話,讀完令人拍案叫絕!《山丘和石頭》就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獨立故事。

裘先生和裘太太住在人人羨慕的山丘上,因為視野很好,方圓百里一覽無遺。雖然大家都認為住在這兒「完美」極了,可惜每個人對完美的定義並不一樣,所以當別人羨慕裘家的好風景時,裘太太的眼裡離完美還差一塊大石頭的距離。那塊擋在廚房外的石頭讓她很煩心。裘太太認為,沒有了那塊石頭才叫完美!大衛‧麥基的這個故事就從討論怎樣才算「完美」開始,讓裘家夫妻帶著我們一起經歷一場奇妙幽默的「失去和得」的旅程。

讀完整個故事,你也許會不禁感嘆說:「早知道就不要把石頭挖掉,那至少還有半邊的風景可以欣賞。」不過呢,千金難買早知道,有時失去一些東西換來一個寶貴的經驗也不錯,如果這個時候一直想著失去的半邊風景,恐怕才真的是損失慘重。你也許會覺得裘太太一定經過了這一次的教訓就「學乖了」。嗯,這樣解釋也行,我們也常常習慣從單一的角度或層面解釋故事,認為作者就是這個意思。不過呢,有些作者寫的故事確實是一翻兩瞪眼的簡單易懂,但大衛‧麥基並不是這樣,他的故事總有著豐富又多樣的好滋味,所以我們得細細品嚐,才不會錯過了作者的用心良苦。

仔細的觀看圖面,你會發現裘先生在整件事情上並沒有生氣或動怒。甚至在最後,還安慰老婆別擔心,並為她畫了一幅獨一無二的風景畫。裘太太會不會學乖我不確定,但是經過這一件事之後,裘太太確定知道裘先生真的很愛她!

大衛‧麥基講故事有一個很棒之處,就是「下手不會太重」,當他在處理故事情節和表達自己的意念的時候,即便有話要說,麥基也不會直硬硬的丟給讀者,譬如說這個要提醒人懂得「知足」的故事,他就用了一個戲劇感十足的方式處理,效果就是──他想表達的意見表達了,而聽故事的人也在微笑中把這個「教訓」存進腦袋中。

麥基的故事確實有鮮明的寓言故事味道,寓言故事本來就含有「訓誨的教育作用」,這樣的故事寫不好就是叨叨唸唸的說教,而他卻能將教導藏身在幽默中,寓教於樂。當石頭移動的這一來一回,營造了極佳的戲劇張力,再加上畫面的分頁設計,更是效果加倍。熟知麥基創作類型的讀者就知道,他不但是動漫畫的愛好者,自己還開設了動畫公司,幫忙製作很多圖畫書的動畫版。在《山丘和石頭》裡麥基就把漫畫的分格效果應用在其中。同一個跨頁裡,或三格或四格,也有像山丘消失那個跨頁一樣的連續畫面,這些分格在安排上需要很多的用心,才能達到效果又不會太干擾閱讀。在閱讀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如果可以也請花點時間觀看麥基在頁面分格上的安排和運用,你會享受多一份的閱讀樂趣。

聖經上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提摩太前書六章6節)。」人生的完美不完美也是如此,如同裘家所經歷的,起初裘太太眼中的石頭,在故事的最後不但沒有挪開,反而完全擋去了整個窗景,但是當裘太太把客人引到廚房看先生畫給她的風景畫時,她已經知道了自己所擁有的,不只是方圓百里最好的視野,還有裘先生對她滿滿的愛。

書名 山丘上的石頭
原文書名 The Hill and The Rock
作繪者 大衛.麥基(David McKee)
譯者 張淑瓊
商品編號 TW624
頁數/開本 20.4×23.6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219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你是我的孩子

07-you-are-mine-16-9

盒子和球,這兩樣東西最近正在微美克村裡流行。微美克村的木頭人有一場奇怪的比賽。他們比誰有最新、最多的球和盒子。胖哥不想被人取笑,所以他決定,不管付出什麼代價,別人有的,他也要有。

所有微美克人都有別緻的球;色彩繽紛的盒子。所有的人喔,除了胖哥。他不想被人排擠,所以他想辦法要融入大家,不管付出什麼代價,別人有的,他也要有。不過,他沒想到,他付出的代價會那麼大。

他的創造者:伊萊,利用了某個偶然的機會,提醒他一個真理:「你很特別,不是因為你有什麼,而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你也可以用同樣的畫,告訴你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胖哥,不是嗎?我們都極力要得到別人的認同,小和大多數人一樣,想要炫耀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但是我們也像胖哥一樣,常常忘了數算我們所付出的代價,一直要等到代價時在太大時,我們才猛然覺悟。

我們在《你很特別》中認識的這位小木頭人,這次可是歷經了一場辛苦的過程,才學到一個重要的教訓呢!那就是──你擁有什麼東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屬於誰。這份令人安慰的信息就是本書的主旨,也是每個人心裡都需要的。

作者簡介:陸可鐸(Max Lucado)

陸可鐸是位暢銷基督教成人書作家及童書作家。他的得獎作品:《你很特別》及《因為我愛你》,長年高居美國基督教徒書協會童書類銷售排行榜第一名。

《告訴我生命的故事》和《告訴我生命的秘密》則榮獲ECPA 金牌獎。另外還有《愛你本來的樣子》、《你所需要的》、《你是我的孩子》、《綠鼻子》及《王者之歌》,也都是極受歡迎的童書。不過更重要的是,他是個愛家的丈夫及三個孩子的父親。

繪者簡介:馬第尼斯(Sergio Martinez)

馬第尼斯生於墨西哥市,再巴黎習畫,在三大洲擔任藝術指導及插畫家。他曾為迪士尼及其他大型出版社作插畫,並為享譽國際的經典文學禮物書做插畫,包括:《彼得潘》、《小木偶》和《聖誕頌歌》。

此外他古典寫意的畫風,使暢銷童書:《你很特別》、《愛你本來的樣子》及《你是我的孩子》的故事變得生動而鮮活。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上帝的愛沒有條件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忙著趕稿,五歲的小姪子卻揮舞著他的塑膠寶劍,在我房裡挑釁叫囂,跳來跳去。我被逼急了,轉頭喝斥一聲:「澤澤,不要吵了!你不乖,Uncle就不愛你了!」原本以為我會使出的這句殺手鐧能讓他知難而退,沒想到他也硬生生回了我一劍:「沒關係,爸爸媽媽愛我就好了!」嗯,好小子,我豈能輕易臣服在他的麾下。「才不會呢!」小姪子大概知道我不可能和他玩,開始往房門跳去。我工暗自竊喜,卻沒料到他臨出門時又來了一記回馬槍:「因為他們是我的爸爸和媽媽呀!」小姪子的這一槍果真把我撂倒了。顯然在他心中有非常篤定的信心,只要他擁有的兒子身分存在,就相信父母對他的愛沒有條件,也不會改變。

常常想起這段和小姪子過招的情景,也常常問自己:我對上帝的愛有這樣的信心嗎?

人的大多是有條件的:父母會比較疼愛乖巧、聽話又順從的小孩;老師疼愛功課好、表現佳的學生;就連愛情和擇偶也都沾染了鮮明的條件色彩。我猜想,如果上帝對人的愛也是有條件的,那麼,就算我們像《你是我的孩子》裡的主角胖哥那樣,汲汲營營收集各種漂亮「盒子」,到頭來可能還是搆不上祂的標準吧。

《你很特別》中那個被人貼滿點點、老是在比較中敗下陣來的胖哥,再次捲入一場必須付上極大代價的較勁。他身邊的微美克人都在收集各種精美的盒子和球,胖哥禁不起他人頻頻炫耀,也不甘示弱,於是決定變賣自己一切所有(甚至房子),投身這場球與盒子的追逐大戰。他以為擁有越多盒子和球,就會擠身「好微美克人」的行列,也會讓自己變得越快樂、越重要。直到他抱著成堆戰利品搖搖晃晃栽進創造他的木匠伊萊的家門後,才再度被提醒:「你很特別,不是因為你有什麼,而是因為你的身分。你是我的孩子,我很愛你。」

書中令微美克人趨之若鶩的盒子和球頗耐人尋味,若將其轉換為現實時空的產物,可能是足以彰顯身分位階的名牌精品、令人流連的權位頭銜,或是各種能贏得肯定讚賞的良行美言。許多人追求這些,只為了一時的滿足和快樂,證明自己高人一等,或是成為大家眼中的好人。但這些並不是上帝衡量的標準,正如木匠伊萊所言,上帝真正看重的是我們與祂的關係:我們是不是願意接受並相信祂?是不是願意信靠耶穌的寶血和赦罪?如果是,在祂眼中便足以稱為「義」了。

對於時常處在「條件論」環境中的小孩來說,相對於整天疲於奔命以好成績或好表現獲得讚許和獎賞,「因信稱義」彷彿覺得簡單又輕鬆……正如同使徒保羅所言:「上帝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向,藉著人的信,要顯明上帝的義;因為祂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祂的義,使人知道祂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羅馬書三章25-26節)上帝這麼做除了向世人彰顯祂的公義、慈愛和憐憫,也要我們知道,自己可以因著相信上帝而稱為義人,是祂極大的恩典,沒有什麼好誇口的(羅馬書三章27-28節),因為「做工得工價,不算恩典,乃該得的;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上帝,他的信就算為義。」(羅馬書四章4-5節)

這的確是上帝給世人最大的愛和保障,祂對我們沒有任何要求,只需要我們單純的信心,就能領受這份極大的恩典。就像我的小姪子對他父母那樣的信心!

書名 你是我的孩子
原文書名 You are Mine
作者 陸可鐸(Max Lucado)
繪者 馬第尼斯(Sergio Martinez)
譯者 郭恩惠
商品編號 TW488
頁數/開本 23.2×26.1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570368536
定價 港幣66元(道聲之友:港幣56.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奶奶來了

041-this-is-my-family-16-9

小女孩和爸爸、媽媽以及弟弟,就住在爸媽經營的小餐館裡。
有一天,陌生的奶奶從計程車上走了下來,走進小女孩的世界。
奶奶出了門總會撿東撿西回家, 吃飯的習慣、洗衣服的習慣都不一樣,
在衣櫃裡藏東西到發臭,衛生習慣很差,甚至躺在小女孩學校的圍牆邊睡覺……
「爸爸,可不可以叫奶奶回去她自己的家?」

作繪者簡介:李惠欗

1972年出生於韓國釜山,畢業於慶南情報大學視覺設計系。曾在出版公司擔任美術編輯,也為動畫公司畫插畫。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為背景創作出這個故事,並於2005年榮獲第六屆寶林圖畫書創作獎。

譯者簡介:米雅

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文系。代表著作:《在微笑的森林裡吹風》(人光)、《另一雙眼睛──窗‧道雄詩選》(信誼)、《今天,你開心嗎?》(人光)、《走進圖畫故事書的世界》(CD書,道聲)、《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宇宙光)。代表譯作:《親愛的世界》(道聲)、《爸爸的圖畫書》(道聲)、《阿松爺爺的柿子樹》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愛的擔子 (米雅/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一本圖畫書的創作靈感來自作者自己的家庭,但是它所談的卻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家庭都可能會面臨的情境。如果有一天當你打開門的時候,外面站著你年邁的父母親,一開口就說:「後半輩子就靠你了。」你會怎麼做呢?很有禮貌的給他們一百個無法同住的理由,然後把門關上?或者直接請進家門,同甘共苦陪伴他們度過餘生?
這本圖畫書裡的家庭選擇了後者,而作者也毫不保留的把主角小女孩和「陌生的」奶奶同住時所面臨的窘境,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我們。接納「陌生的」奶奶同住,聽起來非常難能可貴,但是你可以想像經濟不寬裕的忙碌生活中,年邁的奶奶吐東吐西、撿東撿西、藏東藏西、嫌東嫌西時,所造成的生活混亂嗎?或者當奶奶無法控制大小便、出其不意的在店裡頭脫光衣服,甚至突然躺在你上下學都會經過的學校圍牆邊睡覺,這些是不是都大大的挑戰著你的羞恥心?
經歷、承受了與奶奶同住的種種磨難之後,小女孩問:「爸爸,我們可不可以叫奶奶回去她自己的家?」聽來多麼令人心疼,因為小女孩的生命裡只要不出現這位奶奶,似乎就可以過得安靜一點、乾淨一點、有尊嚴一點。但是爸爸的回答卻告訴她,不管過去和奶奶的關係如何,只要是親人的一天,他就會去承擔那個不輕省的擔子。
我閱讀這本韓國圖畫書,甚至擔任它的中文版譯者,在斟酌字句的時候,深深覺得這本圖畫書背後的思想是非常東方的。我覺得作者並不是在這裡鼓吹東方人善盡孝道的美德,而是透過文字和圖像的力量,把不同的人生情境展現在小讀者面前,讓現代多數不與長者同住的小家庭的孩子們,從小女孩一家人的磨難和彼此承擔、接納的過程裡,學習另一種重要的生命功課。
書末當小女孩問爸爸:「奶奶有像我媽媽愛我那樣的愛你嗎?」爸爸沒有辦法回答她,爸爸的那一段沉默代表著每一個家庭那段難唸的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孩子會跟大人要求要住哪一種房子、要坐哪一種車子、要穿哪個牌子,少有孩子可以跳離本位主義的思考模式,嘗試接納、理解爸媽生命中那些難以回首的過往。這個故事給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
最後我要談一談這本書的圖像表現。作者用樸素的鉛筆線條搭配黃褐色的水彩當作整個故事的基調,左頁畫出小女孩在生活各個層面對奶奶諸多行為的抱怨,右頁則畫出爸爸媽媽忙碌打理餐館大小事的同時,又耐心、默默的張羅奶奶的一切。也就是說,作者用左頁來承載一個孩子正常的不滿和抱怨的聲音,又在右頁以父母親沈默挑擔的肩膀來做強烈的對照。一左一右,把家庭成員之間面對同一種生活壓力時的不同感受表達的淋漓盡致。左右雖不同,但是卻彼此影響、彼此建造。
故事前後作者都安排了家族相片,照片成員介紹的差異表示小女孩對奶奶的接納。最後主角說:「我長高1公分了」,如果從圖畫來看,那1公分是何等大的數字,因為圖畫裡她背起了自己的爸爸,可見這區區的1公分,就已經讓她成為能承擔生命重量的小巨人了。

書名 奶奶來了
原文書名 This is My Family
作繪者 李惠欗
譯者 米雅
商品編號 TW618
頁數/開本 26.2×22.7cm/36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141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甘蔗嫂與檳榔婆

childbook-covers-keynote-09.007

甘蔗嫂不賣甘蔗;檳榔婆不賣檳榔。

好巧!他們都是賣麵的老闆娘。

有天,來了一個看起來很落魄的老爺爺……

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趣事呢?

一本充滿愛心的故事書,一碗香噴噴的故事麵…

連稻草人都忍不住跑來排隊了!

你還在等什麼呢?

作繪者簡介:雅琳

一個喜愛塗塗寫寫、愛做白日夢的年輕媽媽現階段興趣於繪本創作著作有《瓜瓜的馬戲團》。《甘蔗嫂與檳榔婆》是她的第二本繪本創作。最適合孩子大聲朗讀的第一本故事書!超新鮮的古早味,最獨特的押韻文,讓孩子在美聲美韻中,快樂的念故事。

書名 甘蔗嫂與檳榔婆
作繪者 雅琳
商品編號 OSB-SB003
頁數/開本 21.6×30.3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8553507
定價 港幣90元(道聲之友:港幣77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地下花園

childbook-covers-keynote-09.004

有一天,在地鐵站擔任清潔人員的摩斯叔叔,聽見乘客說車站裡有怪味道。

摩斯叔叔工作非常認真,於是他決定去找出怪味道的來源。

也因此在地鐵隧道內,意外發現了一個通風口,他在那裡種了一棵樹。

日子一天天過去,那棵樹在他的細心照顧下,枝葉慢慢伸出通風口……

一個小小的念頭,一棵從地鐵通風口鑽出來的樹,不僅創造了一片新天地,除去了黑暗中的惡臭,也為整座城市注入新的生命力。

作繪者簡介:趙善暻(Jo Seonkyeong)

1959年出生,韓國Hongik大學視覺設計系及研究所畢業,並前往美國紐約著名的視覺藝術學院(SVA)完成插畫碩士學位。曾經以Grandma Margo獲得1995年韓國文化與觀光部童書插畫獎。目前在韓國從事插畫工作,也在學校教授插畫相關課程。

熱烈推薦

耕耘一座夢想花園

這本書的書名和封面都頗耐人尋味。

地下竟然會有一座花園?

那個有陽光透進來,又種了小樹和蔓藤的是什麼地方呢?

那個怡然自得坐在小樹旁看書的人是誰?

他為什麼要在地下開闢花園種樹?

這些謎團隨著逐一翻閱的書頁漸漸明朗清晰。

原來,這花園是地下鐵的清潔員摩斯叔叔在地鐵 通風口一手打造的"秘密花園」。那裡栽植的小樹,驅走了原本瀰漫地鐵令人作嘔的異味,帶來清新芳香。而那棵不斷成長伸展枝葉的樹,後來更穿透通風口,為城市造就新的風貌,也使那些往來穿梭的行人擁有一處得以喘息和轉換心情的綠色空間。

這本書的創作靈感源自作者在紐約讀書時巧遇的地鐵清潔員,他雖然只是個平凡的小人物,每 天盡忠職守完成份內的工作,卻在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為自己營造多彩多姿的豐富人生。作者特別將那位喜愛閱讀和藝術的清潔員,在自己家中闢建的「心靈花園」,呈現於書中 的畫面。相較於夜晚孤獨安靜的在地鐵站從事清潔工作,那些擠爆書架的各種書籍與懸掛牆上的畫作,似乎是極大的反差,卻也因此顯映出他不平凡的內心世界。

其實,不管是現實生活或想像故事裡的摩斯叔叔,都宛如那棵地下花園裡的樹,雖然接受的陽光有限,生長的空間也不寬闊,卻還是能突破狹隘的囿圍,不斷向上伸展。因為有了迥異於生活表相的活力,使他們能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新的可能。這種由內而外的生命力,除了使他們能夠堅持展現自我的生命原色,像那棵鑽出通風口的樹,面對來去紛擾的人群指指點點仍不為所動;同時產生不著痕跡的影響力,為周遭的人事物帶來美好的改變。

曾經到紐約著名的視覺藝術學院(SVA)進修插畫的創作者趙善暻,不僅用文字細細描繪故事主角這種具有影響性的自我實現,也透過畫面將這股由地底向上竄冒、無法抑制的旺盛生命力充分展現出來。

他總是在故事發生的黝暗場景中留著溫暖的光線,這些來自住家、路燈、地鐵站或穿透通口陽光的淡黃色光線,為看似沉悶的處境增添無窮的希望。這些「希望之光」為困境開起新的轉機,也使樹、人和整座城市一同開展新的生機。

這或許也是作者要對那些在成人世界巾自覺困頓的小孩溫柔的鼓勵。儘管生活和學習得接受父母師長的安排和約束;儘管能夠表現自我主張的機會不多;儘管日復一日的生活平淡無奇,卻還是可以在自己心中開闢一座小小的夢想花圓,用熱情和希望澆灌,用專注和努力耕耘。若是能像故事中的摩斯叔叔一路堅持(即使到了頭髮花白仍每天堅守崗位,踏著熟悉的腳步去照顧他的地下花園),相信有一天會看見婉紫嫣紅、繁花盛開的美景,看見自己內心的想望實現。

書名 地下花園
原文書名 Underground Garden
作繪者 趙善暻(Jo Seonkyeong)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573
頁數/開本 26.8 x 22.8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8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7460653
定價 港幣86元(道聲之友:港幣73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敵人派

childbook-covers-keynote-09.003

這原本應該是個完美的暑假,直到小傑搬到附近便成頭號大敵人,就完全變樣了。

幸好爸爸有消滅敵人的必勝絕招──敵人派。但是這個派的其中一個秘方,竟然是必須和敵人相處一整天!

在這個趣味橫生、可愛迷人的故事中,小男孩學會將自己的頭號大敵人變成好朋友的秘訣。藉由幽默風趣的插畫,將結交新朋友的困難和收穫,栩栩如生表露無遺。

敵人派是友誼盛宴中,最甜美的點心。

作者簡介:德瑞森‧莫克(Derek Munson)

目前與妻子蘇桑和他們的狗狗「小苜蓿」住在美國華盛頓州。除了寫作,莫森酷愛戶外活動。這是他為小朋友創作的第一本圖畫書。

繪者簡介:泰拉‧葛拉罕‧金恩(Tara Chronicle King)

美國知名的插畫和壁畫家,畢業於辛辛納提藝術學院。泰拉目前和先生瑞克、兒子瑞奇這在俄亥俄州。由她負責插畫的另一本圖畫書《Odd Velvet》,曾經被美國書商月刊評選為1998年最佳童書。

熱烈推薦

聖經中的敵人派(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從前讀聖經,對耶穌說過的一段話,可以理解卻很難接受。看完這本書後才恍然驚覺,那段令我難以下嚥的話,不正是「敵人派」的配方嗎?和你分享這個配方: 「你們聽過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但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另一邊也轉過去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迫你走一里路,你就跟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你們聽過有話說:『要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迫害你們的禱告。這樣,你們就可以作天父的兒女了。因為他叫太陽照好人,也照壞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做嗎? 你們若只請你弟兄的安,有甚麼比別人強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做嗎? 所以,你們要完全,如同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馬太福音五章38-48節) 我相信,用這個配方做敵人派,一定可以消滅敵人。

書名 敵人派
原文書名 Enemy Pie
作者 德瑞森‧莫克(Derek Munson)
繪者 泰拉‧葛拉罕‧金恩(Tara Chronicle King)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503
頁數/開本 26.7×21.5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570368819
定價 港幣73元(道聲之友:港幣62.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