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版)家

30-home
家是一棟鄉間的房子
家是一間公寓
有些家是船
有些家是茅草屋
有些家是皇宮
有些家是地底的洞穴
有些家是鞋子……

當代極具影響力的插畫家卡森.艾莉絲,
以這本包辦圖文創作的圖畫書,
將家的各種可能樣貌描繪的淋漓盡致。

你的家在哪裡?
你又在哪裡呢?

不論是現實存在著的家的樣貌,或是只存在於想像中的形體,
這些都是家的樣子。
別忘了用心看看專屬於你的「家」!

作繪者簡介:卡森.艾莉絲(Carson Ellis)

卡森.艾莉絲小時候喜歡在森林裡恣意探索、畫畫和醫治受傷的小動物。長大後成為知名的童書插畫家。其作品包括和Lemony Snicket合作的《The Composer Is Dead》,和Florence Parry Heide合作的"Dillweed’s Revenge",以及和她先生Colin Meloy 合作的暢銷書"Wildwood"系列。
卡森.艾莉絲目前與家人定居在美國奧瑞岡州的波特蘭市。

譯者簡介:劉清彥

覺得自己的家是個大書箱,就算整天窩在裡面也不會無聊。在書箱裡為小朋友翻譯了三百多本童書,也創作了四十餘本,目前致力於將童書與自己的新聞專業結合,主持了廣播和電視節目,並且因此得了兩座金鐘獎。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從「家」出發(宋珮/藝術工作者)

《家》是作者卡森・艾莉絲第一本自寫自畫的圖畫書,她之前主要的工作是為文字故事配上插圖。但是當她獨立創作一本圖畫書時,並不是先想故事脈絡,而是從喜愛的圖像發想,思考整本書的架構。她在接受訪問時曾說:「我喜歡畫『家』,因為我喜歡建築。我喜歡畫房子,和房子上的稜稜角角,還有瓦片和釘頭。我喜歡畫『家』,因為家反映了住在裡面的人,說出他們的故事。我之喜歡畫他們的家,也是因為家對於我和我的家人來說,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在這本書裡,我們不僅看到各式各樣的建築,代表不同文化、地區的居民所擁有的家,也看到童
話或是神話人物的家,還有純粹出於作者想像的家。讀這本書時,除了可以把建築物和住在裡面的人、動物,或是故事角色連結在一起,揣想他們的日常生活外,還可以仔細觀賞版面上的安排,尤其是兩兩相對的頁面;例如日本商人的家和挪威之神的家,兩者皆出於作者豐富的想像,而畫面上的色彩、形狀對應巧妙,繁複與單純的對比也很有趣。

整本書的圖畫之間初看並無明顯關聯,但是作者在書名頁安排了一隻斑鳩飛出鳥巢,然後隨著牠的行蹤串聯起書裡的畫面。這隻斑鳩有時清楚可見,有時若隱若現,到了最後,牠又回到起初離開的鄉間,而我們發現那就是作者的家。如果我們慢慢瀏覽作者琳琅滿目的畫室,會發現裡面大大小小的東西都和之前的畫面有關,換句話說,卡森・艾莉絲藉著這個方式告訴我們,她的家說出了她的故事,也是她靈感的泉源。

書名
原文書名 Home
作繪者 卡森.艾莉絲(Carson Ellis)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775
頁數/開本 24.8×30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三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463
定價 港幣106元(道聲之友:港幣9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這是我們的房子

21-this-is-our-house

喬治說,那間紙板屋是他的房子,
沒有人可以在裡面玩。

「噢,不,你不行。」
女生不能進去,
小小孩、雙胞胎……通通不能進去。

但是,
這些在屋外的小孩卻有不同的想法!

作者簡介:邁克.羅森(Michael Rosen)

英國著名童書作家與詩人,生於1946年,父母都是老師,因此從小熱愛閱讀,最喜歡的作品是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原本一心想成為醫生,卻在讀了一年醫學預科後改讀文學,大學時期便經常發表詩作。畢業後進入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擔任播音員,因為參與兒童節目企畫,開始為小朋友創作詩和故事。他的作品大多源於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中譯作品還包括《超級完美的潘百麗老師》、《好小好小的蒼蠅》、《我們要去捉狗熊》、《傷心書》等。

繪者簡介:巴布.葛拉漢(Bob Graham)

2002年英國凱特林威獎得主。1942生於澳洲雪梨,後來前往英國研讀繪畫與插畫的課程,1969年回到澳洲從事插畫相關工作,也在英國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圖畫書。曾經多次獲得澳洲童書協會大獎,2012年更因為他在童書創作上的貢獻,被澳洲提名並入圍國際安徒生獎。他目前與妻子定居在澳洲的卡洛林恩。

譯者簡介:劉清彥

正在努力打造一間自己的房子,完成後,希望親朋好友統統來玩耍。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每天忙著創作和翻譯童書,到各地演講,主持廣播節目和電視兒童節目,還因此不小心得到102年電視金鐘獎最佳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你的、我的、大家的(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初初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實在忍不住在書店哈哈大笑起來,因為,我也有類似的經驗。
有一回在教會見到五歲的小女孩希希,獨自坐在三人座的沙發上,左邊位上放著她的包包和外套,右邊座位上散落著幾本她正在看的圖畫書。
「希希,」我蹲下來對她說:「可以讓一個位子給阿達叔叔嗎?」
她仰起頭瞅了我一眼。「不行,」她嚴肅的說:「這是我的椅子!」
「你的椅子?」我一臉狐疑的看著她。「不對吧,這是大家的椅子,誰都可以坐呀!」
「可是,」她低下頭繼續盯著膝上的圖畫書。「我先來的!」
「好吧,」她的堅持激發了我的鬥志。「那阿達叔叔只好在這裡罰站嘍!」
三分鐘過後。「希希,」我故意作態。「阿達叔叔的腳好痠喔!」她不理會。又過了三分鐘。「希希,阿達叔叔的包包好重,快要站不住了。」她依舊不理。
就在這個時候,她突然站起來了。我以為她終於肯讓個位子給我,正欣喜不已,孰料,「阿達叔叔,我要去找媽媽一下,你幫我佔位子,不能讓別人坐喔!」說完,她便逕自上樓。我見機不可失,馬上鳩佔鵲巢,將她的東西掃向一邊,跨腿大剌剌霸佔了整張沙發。
「阿達叔叔,起來!這是我的位子!」她回來後見我不動如山,發怒了。
「現在是我的嘍!」我以牙還牙,一臉得意。
「才不是咧!」她氣嘟嘟的說:「這是大家的椅子,誰都可以坐!」
「你說得太對了!」我喜滋滋附和。「這是大家的椅子,歡迎你一起坐!」說完,我便讓開空間讓她坐下,然後為她讀了一本圖畫書。讀完後,她對我說:「阿達叔叔,我喜歡跟你坐。」

這本書的作者邁克‧羅森喜歡從實際的生活經驗中汲取元素創作。這個故事來自於有一回他在公園散步時,看見一群小小孩在吵鬧爭奪遊戲設備時的觀察所得。對正在發展自我概念幼兒來說,「這是我的」不僅是一項重要的發現,也是對行使「所有權」的初體驗。因為是「我的」,我可以制定各種規約條件,可以作任何決定,藉以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也維護主權。然而,在這樣的發現、體驗和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其他的思維觀點介入和引導,可能就會淪為自私跋扈、獨斷霸道,而且目中無人。
邁克‧羅森向來喜歡讓小孩自己從事件中自己觀察和思考,並且學習解決問題。這也正是他在故事裡刻意不讓大人介入的原因。喬治的獨佔行為引來公憤,卻沒有任何一個小孩向大人告狀,請他們主持公道。相反的,每一組小孩輪流登場,陳述自己意見和想法,並且試圖用能力可及的方式解決問題。最後,他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但合力突破了喬治自私偏狹的心態,開啟他看見其他人特質與需求的眼光,同時透過這些小孩的接納,使喬治走出自我的框框,學和別人建立關係,過群體生活。
或許從小受到父親愛說笑話、唱歌和說故事的影響,邁克‧羅森也是個幽默風趣又極孩子氣的創作者,所以他的作品總是從小孩的高度、觀點和心態出發,用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成為小孩的鏡子,讓小讀者藉由閱讀,共同參與在故事中而得到潛移默化的啟發,培養他們面對人生各種難題的能力和思考力。這或許也是父母在教養小孩時,值得參考的態度。

書名 這是我們的房子
原文書名 This is Our House
作者 邁克.羅森(Michael Rosen)
繪者 巴布.葛拉漢(Bob Graham)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743
頁數/開本 23.6×25.8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一、二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5809331
定價 港幣83元(道聲之友:港幣71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亨利的地圖

25-henrys-map

要完成一張地圖,首先要知道每個夥伴的位置 !
大家各就各位、各司其職,
讓過程能夠順利圓滿,找到自己歸屬的根源。
亨利常說:「一個屬於大家的地方,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位置。」
這樣井然有序的好習慣,是我們也該擁有的喔!

亨利是一隻很特別的豬。「一個屬於大家的地方,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位置。」他總是這麼說。但是,當他從自己的小豬舍看出去時,發現農場真是亂七八糟!那種地方怎麼可能讓人找的到東西呢?
亨利想到一個計畫。他要畫一張地圖!於是,他出發繞了農場一圈,他的朋友也跟在他身後,他在地圖上畫了:羊圈裡的綿羊、雞舍裡的雞、馬房裡的馬,當然還有豬舍裡的亨利。真的是一個屬於大家的地方,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位置!

作繪者簡介:大衛.艾略特(David Elliot)

居住在紐西蘭南島的查爾曼港。在成為獲獎的作者與插畫家前,大衛曾經從事許多不同的工作:他洗過盤子,當過老師,甚至在動物園擔任過守衛,只是他從來沒有畫過地圖。《亨利的地圖》是他第一本自寫自畫的創作。

譯者簡介:劉清彥

如果你要他從書房裡超過兩萬本書裡,找出你所指定的三本書,他可以在一分鐘內就拿給你。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每天忙著翻譯和創作童書、到各地演講,還主持了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並且得了兩座金鐘獎。

書名亨利的地圖
原文書名Henry’s Map
作繪者大衛.艾略特(David Elliot)
譯者劉清彥
商品編號TW758
頁數/開本20.3×25.4cm/32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小學一、二年級
國際書號ISBN9789865809348
定價港幣86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烤箱讀書會

(斷版)摩爾小姐

16-miss-moore-thought-otherwise

以前,美國的小朋友不能把圖書館的書帶回家,甚是連圖書館的大門都進不了,因為他們不准進去。當時,大人的想法是:
*小孩會用他們的髒手破壞圖書館的書。
*小孩絕對不會記得把書送還圖書館。
*閱讀對小孩來說不是非常重要的事,由其是女孩。

但是,茉莉小姐可不這麼想。事實上,茉莉小姐認為,兒童需要自己的閱讀空間,明亮、溫暖,有適合他們尺寸的椅子、舒服的窗邊座椅,有說故事時間,最重要的是,他們有權利借閱那些成千上萬、不同語言的優良童書。

就這樣,因著茉莉小姐不同的想法,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女性圖書館員,一同打造專屬兒童的閱覽室和圖書館。沒多久,世界各地也都開始效法這樣的概念,兒童閱讀的風氣和環境也因此被打開了。

作者簡介:珍.賓波洛夫(Jan Pinborough)

在紐約市立圖書館度過許多美好的時光,潛心研讀安妮.卡蘿.茉莉的相關書信,其中包括碧雅翠絲.波特寄給她的聖誕卡,上面畫了茉莉最著名的尼古拉斯娃娃,還有卡爾.桑伯格寫給她的信,蘇斯博士的短箋,以及愛倫諾.羅斯福女士所發的賀電。她還記得自己童年去過的圖書館,也清楚記得自己踏進那個空間所感受到的神奇力量。她目前和家人住在猶他州的鹽湖城,這是她的第一本童書。

繪者簡介:黛比.艾威爾(Debby Atwell)

《感恩之門》(道聲)的作繪者。書評家盛讚她的充滿生氣的民族風繪畫非常迷人、令人讚嘆、充滿希望和愛國情操。鑽研這本書的背景時,黛比覺得自己彷彿看見第一間兒童閱覽室明亮、生氣勃發又坐滿孩童的情景。她說,自從她在中學時參與輕歌劇「吉伯特和蘇利文」的演出後,便開始對創作充滿靈感。艾威爾小姐目前和家人住在緬因州的沃都伯洛鎮,和安妮.卡蘿.莫芮的故鄉林梅里克鎮相去不遠。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學時花了三年,看完圖書室裡的每一本書;大學開始在圖書館為小朋友說故事;現在則致力為小朋友創作和翻譯好書,透過主持廣播節目推薦好童書,也將自己曾經帶領的兒童讀書會搬上電視螢幕,並且得了金鐘獎最佳兒少節目主持人獎。希望一輩子追隨茉莉小姐的腳步前進,藉由一本本美好的童書,為小朋友帶來更幸福的人生。

書名 摩爾小姐
原文書名 Miss Moore thought otherwise
作者 珍.賓波洛夫(Jan Pinborough)
繪者 黛比.艾威爾(Debby Atwell)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738
頁數/開本 20.3×26.7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5809324
定價 港幣83元(道聲之友:港幣70.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