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一起

48-always-with-you

「小金,過來。」
「別怕。」
「我會永遠和你在一起。」
這是小金的母親,在她們位於越南的村子遭到轟炸的那天,對四歲大的她所說的最後幾句話。孤獨又害怕的小金活了下來,被美國士兵救起,帶往孤兒院安置。
在孤兒院負責人瓊斯夫婦的關愛,和許多同住的兄弟姊妹陪伴下,小金找到生存的勇氣和力量。母親的話也不斷在她心中回響,使她又漸漸獲得安全感。
書中令人沉痛的插畫,不僅呈現了人性的光輝,也頌揚了仁慈的力量。這個發生於越戰時期的真實故事讓小讀者明白,即使在最令人絕望的處境中,依然可以發現希望。

作者簡介:露絲.范德齊(Ruth Vander Zee)

范德齊是中學老師,也是作家、演說家和音樂家。她為孩童創作了許多與歷史真實事件相關的圖畫故事書,包括描繪猶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戰遭受迫害的《大衛之星》(格林)與Eli Remembers,以及美國南方白人三K黨戕害黑人的Mississippi Morning,還有以越戰為背景的本書。她目前定居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想更進一步認識她請參閱她的個人網站:www.ruthvanderzee.com

作者的話: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小金現在和家人住在美國伊利諾州的芝加哥郊區。她還是只能看見模糊的影像。
小金從四歲到九歲都住在大南(Da Nang)的中國海孤兒院(China Beach Orphanage)。由於視力問題,她被送到美國進行眼睛手術,開完刀後又被送回越南。然而,她其中一隻眼睛後來被感染,需要再動手術,醫師們堅持她必須待在美國接受治療。她先住進寄養機構,後來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
越戰(1959-1975)是北越(越共)與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之間的內戰。1950年代,美國開始援助南越,藉以控制越共的影響勢力。
964年,美國正式參戰。接下來的九年,超過兩百萬美國士兵和南越併肩作戰,五萬名以上的美國士兵因此喪命,成千上萬的越南人也成為戰爭的犧牲者。歷史學者統計,當時約有三十萬至八十萬名越南孩童因此淪為孤兒。
1975年,美國福特總統終於宣布戰爭「終止」了。

繪者簡介:羅奈德.希姆勒(Ronald Himler)

愛爾蘭知名的插畫家。1997年就以第一部作品A Bag of Moonshine 榮獲鵝媽媽獎,並且分別在1996年以The Christmas Miracle of Jonathan Toomey,1998年以《潔西過大海》兩度榮獲凱特格林威獎。他的話做色彩厚實,情感豐富,寫實的表現手法對故事內容有極強烈的情感渲染效果。林區目前定居於都柏林。

譯者簡介:劉清彥

閱讀和翻譯這本書的過程雖然心情沉重,卻也得到極大安慰,因為腦中不斷憶起媽媽和上帝許諾過的那些愛的保證,深信這些也將一生永遠伴隨。從高中開始和小朋友說故事,因此愛上兒童文學。現在每天專心翻譯和創作童書,也經常到各地為喜歡圖畫書的大人演講或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愛永遠相隨 (劉清彥/ 兒童文學工作者)
「創作者有獨特的機會告訴小孩事實與真相,幫助他們釐清生命的樣貌。小孩也喜歡閱讀一些能夠帶給他們勇氣與希望的故事,這些故事將會是他們成長的重要養分。」──露絲.范德齊

或許正因為懷抱這樣的理念,這本書的作者露絲.范德齊,才會接連將那些令人悲痛且難以向小孩啟齒的歷史事件(納粹大屠殺、三K黨種族歧視與暴力、越戰),以充滿情感又貼進小孩的寫作方式,轉化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她以這些彰顯人性(高貴與卑劣併陳)的真實故事,幫助小朋友面對自己生命中各種因為失喪、被誤解和拒絕,或自我認同偏差,所造成的悲劇。從體驗故事主角的處境和心情出發,聯想和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面對負面遭遇的智慧與力量,甚至從故事中獲得心靈的救贖與提升。

閱讀和翻譯這本書時,不斷想起大學上視覺傳播課程,老師在課堂放映的一張由美聯社記者黃幼公拍攝、獲得1973年普立茲新聞攝影獎的越戰現場攝影作品。相片中全身赤裸的小女孩潘金福和一群小孩在公路上哭號狂奔,身後煙硝迷漫、烈火熊熊。她的背部嚴重灼傷,經歷了十七次手術,後來被送往美國救治。

長大後的潘金福持續關懷世界各地因為戰爭受害的兒童,1997年被聯合國任命為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2005年榮獲安大略最高榮譽勳章。她不僅饒恕了當時在戰爭中加害她的人,更以大愛去彌補戰爭造成的傷害。她說:「我的身體被火燒傷,我的皮膚被醫生醫治,我的心靈被上帝醫治。因此,讓我們為世界做美好的事吧!」

和小朋友閱讀這本書當天,我也與他們分享了潘金福的故事。現在的小孩雖然對越戰一無所悉,卻還是能從書和相片中深刻感受這些身處戰禍、孤苦無依的小孩,他們內心的恐懼、不安、失落和傷痛。

「幸好士兵救了小金,還有瓊斯夫婦照顧她。」美美聽完故事後吁了口氣。
「她真的一輩子都看不見了嗎?」我讀完作者的話後,翰翰顯然還不願相信。
「戰爭真的好可怕!」阿青說。
「那麼,你們可以體會金兒的心情嗎?」我這麼問是因為這群小孩都過得幸福又富足,生活經驗和故事主角相去甚遠。沒想到我才問完,小莉就要求我把書翻到金兒靠躺在媽媽身上,茫然仰望天際的那頁。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她娓娓道來,「發現家裡沒有人。我一直等媽媽,等到天黑了,才接到媽媽的電話,她告訴我外婆住院了。我那時候還以為媽媽出了什麼事,我永遠也見不到她了。」她頓了一下,又若有所思的說:「小金躺在那裡的時候,一定也覺得孤單又無助吧。」
「是啊,」我接著問:「可是,故事最後小金說她不害怕,為什麼呢?」
「因為她媽媽雖然死了,還一直活在她的心裡。」「因為還有很多人愛她。」「因為她一直記得媽媽說的話。」
「沒錯,媽媽的話語和愛,讓小金勇敢活下來了。」我一邊請小朋友翻開聖經,一邊對他們說:「其實我們比小金更幸福,因為上帝也給過我們很棒的承諾和保證喔!」
我請大家齊聲開口唸:「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第一章9節)
「像守護天使嗎?」佳佳問。
「喂,」翰翰突然大叫:「什麼守護天使,上帝可是天使的老闆呢!」
「對呀!」我忍不住笑了出來,「有上帝隨時保護,我們還需要害怕嗎?」
我看見小朋友都在搖頭。

書名 永遠在一起
原文書名 Always with You
作者 露絲.范德齊(Ruth Vander Zee)
繪者 羅奈德.希姆勒(Ronald Himler)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631
頁數/開本 21.9×26.8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8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530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最珍貴的禮物

46-the-gift-of-tje-magi

在紐約市一間破舊的公寓裡,黛拉絕望數著自己辛苦存下來的一點點銅板,想為丈夫吉姆買聖誕禮物。她想送的禮物,似乎需要她做出非常大的犧牲,那就是賣掉她最珍貴的寶貝,也就是自己亮麗的長髮。不過,吉姆為黛拉做的犧牲也不小。
他們在聖誕夜交換禮物時,終於發現他們為對方所做的事。乍看雖然令人絕望,值得慶幸的是,在這間不起眼的公寓裡,比任何商店都更容易找到真正的聖誕禮物,那就是愛、奉獻和犧牲。
「對所有送禮和收禮的人來說,他們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歐亨利為殘酷世界中堅定不移的愛,描繪出卓越的樣貌;P. J.林區則以動人的畫面,將這個深刻又力道十足的經典故事,完美呈現出來,每個眼神、表情和姿態都栩栩如生,令人驚嘆。

作者簡介:歐亨利(O. Henry)

本名威廉.悉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1862年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被喻為當代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之一。他在短暫的人生中,創作了數百篇小說。他的諷喻幽默與出人意表的情節設計,使作品充滿反諷和娛樂性,也使他成為美國文壇最受愛戴的作家。歐亨利於1910年過世。

繪者簡介:P. J. 林區 (P. J. Lynch)

英國知名插畫家。分別在1996年以《古強森的聖誕奇蹟》(道聲出版),1998年以《潔西過大海》(格林出版)兩度榮獲凱特格林威獎。林區說:「《最珍貴的禮物》是我一直很想畫的經典故事,尤其是第一次造訪紐約,看見那些從歐亨利時代就未曾改變過的街道後,動機就更強了。但這個故事真正吸引我的,不是紐約的舊街道,而是黛拉和吉姆非常真實的關係,令人感動。」他目前定居愛爾蘭,作品還包括令大人和小孩都深受感動的《地球的禱告》(道聲出版)。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時候就曾經為這個動人的經典故事,在棉被裡暗自流淚,現在閱讀這個圖文版,更是感動不己。希望每個大人和小孩,在收送禮物的聖誕節期,都能懷抱故事主角的精神,傳遞聖誕真諦。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每星期天都去教會和小朋友說故事,目前專事童書翻譯和創作,也到各地為喜歡童書的大人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愛是在對方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黃迺毓/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教授)

吉姆和黛拉是一對很窮的恩愛夫婦,聖誕節即將來臨,他們為了要送對方禮物,花盡心思。買禮物要花錢,他們拿自己的值錢東西去典當,去買對方喜歡的東西。結果互贈禮物時,赫然發現雙方的禮物都派不上用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這是歐亨利膾炙人口的小說。這對年輕夫妻的拮据生活,使得購買「非生活必需」的東西顯得力不從心。雖然不送禮,對方也不至於感受不到愛,但是聖誕節是個分享和給予的時節,他們想的是:我真的一無所有嗎?
竟然不是!他們雖看似窮到極點,卻各有一樣可以變賣的東西。對黛拉而言,那頭秀髮是她「擁有」的財富。雖然襯托她的美麗,卻不是不能捨棄的,尤其當她想到心愛的吉姆,想到他戴上錶鍊後會多麼快樂,黛拉就沒什麼遲疑了。
沒有了長髮,她的「漂亮」也許遜色了,但是她的「美麗」卻大大增色。她買了錶鍊,回家等待給先生驚喜。吉姆呢?他想到黛拉的美髮,若有漂亮的髮簪,就會相得益彰,一貧如洗的他於是賣了祖父傳給他最寶貝的懷錶,給心愛的妻子買了髮簪。

這兩個年輕人,竟然想的是同樣的「計謀」。他們為了對方,不自量力的作了世人眼中看來愚蠢又有點可悲的舉動。但是真理本來就有傻氣,原來人也可以有這麼豐富的享受!

對相愛的人來說,愛情或是麵包比較重要?一直是爭論的議題,但是這個問題充滿弔詭。愛情可遇不可求,麵包(經濟保障)卻是努力可得。我想到周圍有些年輕人有了相戀對象,面對婚姻的抉擇時,卻以「事業未成、功名未就」而不敢結婚,因而蹉跎雙方的青春。其實,真正的愛情需要婚姻這個籃子來保護,經濟基礎固然重要,但是要多有錢才能放心呢?通常愛不足的人比較會反映到物質的所求。當兩人的愛情穩固,生活裡的物質慾望就不會高過你們所需。

送人禮物本是不求回報,這兩個被愛充滿的小夫妻,在買禮物時一定沒想到對方也會送禮物給自己,所以一廂情願的要給對方超出自己能給的,雖然雙方都撲了空,心意卻因此倍增。在他們心目中,對方是非常尊貴,值得他們不計代價的去送禮的人。

有人說,你能給的最好禮物就是你自己,指的當然不是你的肉體,而是你的心。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我們多麼需要學習如此的真誠啊。

書名 最珍貴的禮物
原文書名 The Gift of the Magi
作者 歐亨利(O. Henry)
繪者 P. J. 林區 (P. J. Lynch)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629
頁數/開本 19.8×23.8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8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462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愛唱歌的瑪莉

appearing tonight mary heather elizabeth livingstone

瑪麗天生是明星,她三歲便登台表演,載歌載舞,深深擄獲每位觀眾的心。
可是瑪麗一點都不快樂。每天晚上,父母和她親吻道晚安和熄燈後,她就會吃掉一整盒櫻桃巧克力。
沒多久,瑪麗就因為身材走樣而失去明星光環。她該怎麼辦呢?不過,至少這是她想要的生活……
作者奧利維爾.杜瑞亞透過這位渴望過平凡生活的童星故事,表現小孩的自覺性,以及他們想要實現自己人生的決心,同時也反映作者對這個世界以貌取人,忽視才能的失望感。杜瑞亞以柔和的淡彩,恰如其分的描繪故事主角瑪麗的純真與睿智。

作繪者簡介:奧利維爾.杜瑞亞(Olivier Dunrea)

他是個十足的藝術家,不僅創作童書,也熱愛繪畫和雕刻。創作過數十本圖畫書,中譯作品有《小鴨鴨谷西》與《谷西和歌蒂》(維京),作品被盛讚為「值得被小孩收藏的美麗珍寶」。他的童年在維吉尼亞的鄉下長大,目前過著遠離塵囂的生活,和七隻狗一起生活在紐約州北方偏遠山區的村莊中,老舊的農場和農場動物都成為他創作靈感的來源。

譯者簡介:劉清彥

沒有出眾的外貌,但是有大家都說好聽的聲音,喜歡唱歌(從小在合唱團和教會詩班長大),更喜歡說故事(為小朋友說了好多年故事)。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每天專心創作和翻譯童書,也常到各地為喜歡圖畫書的大人演講和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真正的明星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瑪麗變得好胖啊!」長大後的瑪麗一現身,阿德便馬上脫口而出。
「胖又怎樣?」身材同樣圓潤的莉莉口氣不太好。
「她那麼胖,難怪沒有人要看她表演了!」阿德說。
「誰說身材變胖就不能當明星?」莉莉說:「她還是很有才華啊!」
故事還沒唸完,這兩個孩子便展開爭論,於是我建議他們先把故事看完再繼續討論。我有預感,這本書可能會引發激烈討論。
果不其然。
「看吧,」我才合上書,莉莉就迫不及待發表高論,「就算她後來變得又老又胖,只要她有才華,還是可以當明星。」
「好啦,」阿德嘴巴雖然這麼說,但似乎沒打算改變自己的想法,「我還是覺得明星要長得漂亮又有才華,才算真正的明星。」
「可是──」一向沉默的阿青開口了,「我覺得瑪麗根本不想當明星。」
「如果她不想當明星,那為什麼老的時候還要去參加試鏡呢?」我一問完,瑋瑋馬上舉手。
「她小時候是被逼著當明星,」她說:「長大以後是她自己想當明星才去試鏡的。」
瑋瑋還沒說完,一旁的小蘭就在搖頭,「我覺得她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明星,她只是喜歡表演。」
接著,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對瑪麗的「童星生涯」發表意見,有的小孩認為「瑪麗的爸爸媽媽不應該讓她當明星」,有的小孩覺得瑪麗的父母讓她登台表演,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即使瑪麗變成眾所矚目的明星,卻一點都不快樂。
「她壓力太大了,所以睡覺前才要偷吃巧克力發洩一下。」有個女孩這麼說。
「沒錯,」莉莉附和:「我很喜歡彈鋼琴,可是每次家裡有客人來,媽媽都要我彈給她們聽,好討厭。」
「唉……」阿青嘆了口氣說:「沒辦法,大人就是愛炫耀。」
小朋友發表的高見尚未結束,我已經對他們的閱讀思考備感驚嘆,同時也對這本書有更深的感觸。原來,「童星瑪麗」的遭遇一點都不特別;原來,我身邊也有那麼多小「明星」。
其實,每個小孩都是父母心中最獨特閃亮的明星,他們有自己的特質,和許多值得肯定和采的天賦與才華。但每個小孩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覺力,也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夢想和渴望的生活。如果一個小孩能夠達到自我實現的人生,就算沒有閃爍的鎂光燈、如雷掌聲和群眾包圍,也能由衷相信自己是人生舞台上獨一無二的閃亮明星。
作者杜瑞亞清楚表示,創作這個故事的目的在於突顯小孩的自主性格和思維,以及這個世界普遍對外貌的偏差重視。故事中的瑪麗真有其人,她小時候站在舞台上,雖然以精湛的歌舞受到觀眾熱情擁戴,卻不是真正的自己,直到她遠離鎂光燈,卸下明星光環後,才能盡心盡情的唱歌跳舞。年老時再次登上舞台,不再為了榮耀父母,也不是要贏得觀眾的掌聲,而是忠於自己內心的熱情與夢想,儘管美貌不在,卻一點都不影響她由內心展現的自信、風采與出眾的才華。於是,在那一刻,她成了真正的明星。
作者曾經擔任舞台劇的演員和兒童戲劇教學老師,或許因為這樣的經歷,使他格外能夠體會身處舞台與真實人生的虛實差異。舞台上的妝扮、燈光與眾人喝采,都只是短暫虛華的片刻,亮麗的外貌也會逐漸隨年華老去。唯有內心懷抱的夢想與對事物的熱情,才能將最真實的自我表現出來,由內而為展現屬於自己獨特的天賦才華與生命特質,那才是真正能吸引人投注目光的焦點。
就像當天討論最後,莉莉所作的結論:「我還是覺得才華比外貌更重要!」
豔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聖經箴言三十一章30節

書名 愛唱歌的瑪莉
原文書名 Appearing Tonight! Mary Heather Elizabeth Livingstone
作繪者 奧利維爾.杜瑞亞(Olivier Dunrea)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646
頁數/開本 18.4×23.4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6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776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橡樹街的小樂團

37-music-music-for-everyone

外婆生病了,只能待在樓上的大床上休養。
大沙發沒有人坐在那兒,存錢筒裡頭也空了,整個客廳看起來空蕩蕩的,好安靜。
放學後,小女孩偶而帶同學回家為外婆演奏好聽的音樂,外婆開心的像參加舞會的小女孩一樣;只有在這個時候,房子裡才會再度充滿歡樂。
突然間,小女孩想到一個很棒的點子,能夠讓存錢筒不再空空的……
這本書像是情緒的萬花筒,讓讀者從繽紛的頁面間,感覺到喜悅、憂傷、歡樂,還有愛。

作繪者簡介:威拉‧畢‧威廉斯(Vera B. Williams)

威廉斯生於加州,畢業於北卡羅來納州的黑山學院,主修平面設計。威廉斯說自己「曾經做過和平工作、平面設計、教書,還養了孩子(她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經營麵包店,並在學校餐廳裡當過廚師。」
她自寫自畫了《最特別的生日禮物》、《媽媽的紅沙發》(獲得凱迪克榮譽獎,並因其出色的插畫得到1983年Boston Globe-Horn Book 年度選書)、《Three Days on a River in a Red Canoe》、《The Great Watermelon Birthday》,還有《It’s a Gingerbread House: Bake It! Build It! Eat It!》。

譯者簡介:宋珮

宋珮,在金瓜石長大,喜歡聽山城的雨聲、風聲。
現在住在木柵,家裡常有歌聲、琴聲,還有窗前綠繡眼的叫聲。年紀越長,越能體會音樂撫慰人心的力量,因此特別喜歡有音樂的圖畫書。
盼望每個孩子從小就能接觸音樂、喜歡音樂。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在幽暗之處播下光明 (宋珮/藝術工作者)

威拉‧畢‧威廉斯為羅莎和她的家人創作了三本書,分別是《媽媽的紅沙發》、《最特別的生日禮物》和這本《橡樹街的小樂團》。《橡樹街的小樂團》和《媽媽的紅沙發》都描寫羅莎家遭遇的艱難,一次是火災,一次是外婆生病,讓讀者看到她們如何度過難關。三本書裡,親人和朋友之間的分享和幫助都是重要的主題,而存錢的大瓶子也儼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買給媽媽的紅沙發和做為羅莎生日禮物的手風琴,都是用存在瓶子裡的錢買的。大家裝進瓶子裡的錢不是用來做家用支出,而是帶給全家人快樂的額外之物,是讓每個人都感覺到幸福的東西。
 
威拉‧畢‧威廉斯從小經歷過艱困的生活,因此不怕描寫艱難的處境,因為她認為在艱難之中,更顯露出生命極大的祝福與喜樂。而威廉斯勇於接受挑戰的個性,使她寫出來的故事格外動人。《橡樹街的小樂團》中的羅莎經歷外婆生病的憂愁、孤單,她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好幫手,幫助外婆做事、陪伴外婆說話,還用音樂安慰外婆。她甚至和好朋友組了樂團,樂團的音樂聲不僅鼓舞了外婆,也為別人帶來歡樂。羅莎因此能夠再開始存錢,儲存新的希望,預備未來幸福的種子。
 
《橡樹街的小樂團》延續了前兩本書的畫風,用透明水彩勾勒輪廓並且上色。威廉斯對於表情和氣氛的掌握,依然有獨到之處。而文圖周圍的邊框也仍然運用圖案反映故事內容,比如紅沙發上的玫瑰圖案、磚牆、格子桌布、星空,以及表達音樂起伏的律動線條,都和上兩本書很類似。唯一不同的是,《橡樹街的小樂團》中有些邊框加寬了,加寬的邊框裡,除了圖案外,還有人物,比如,有個跨頁的邊框畫著羅莎和她的朋友拿著樂器演奏給外婆聽,人物之間出現了種在天鵝花盆裡的聖誕仙人掌,白色的天鵝好像也隨著音樂游動。
 
另一個邊框畫出羅莎和外婆在床上談話、羅莎幫外婆梳頭,兩個人出現了八次,由流動的線條串連起不同的姿態和動作。加寬的邊框也描繪出慶祝會的兩個場景,同樣是流水般起伏的線條,表達出時間的流動與音樂的韻律,人物表情姿態隨之變化。女孩在花架下等待演出、演出後和各自家人的互動,我們看到外婆抱住了羅莎,經歷了起初的憂愁後,這一幕歡樂的景像特別珍貴。相信讀者也一樣分享他們的快樂吧!

書名 橡樹街的小樂團
原文書名 Music, Music for Everyone
作繪者 威拉‧畢‧威廉斯(Vera B. Williams)
譯者 宋珮
商品編號 TW610
頁數/開本 21×25.8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6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080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你很特別(經典版)

001-you-are-special(classic)

有一群叫做微美克人的小木頭人,每天做著同樣的事:為人貼上金星貼紙或是灰點貼紙。漂亮的、漆色好的木頭人會被貼星星;有才能的也會被貼星星。可是,那些什麼都不會做的或是退了色的,就會被貼醜醜的灰點貼子。胖哥就是。

在暢銷書作家陸可鐸筆下這個窩心的兒童故事中,木匠伊萊幫助胖哥瞭解他有多麼特別。這對一個孩子們是一個生命的信息:無論世人怎麼評估他們,上帝總按著他們的本相,珍愛他們每一個人。

本書原作為美國CBA童書榜暢銷冠軍。

作者簡介:陸可鐸(Max Lucado)

是位暢銷基督教成人書作家及童書作家。他的得獎作品包括:《告訴我生命的故事》和《告訴我生命的秘密》、《你所需要的》、《愛你本來的樣子》、《你是我的孩子》、《綠鼻子》及《王者之歌》,每一本都是暢銷童書。更重要的是,他是個愛家的丈夫和父親,有三個女兒,也是德州橡山教會的主任牧師。

繪者簡介:馬第尼斯(Sergio Martinez)

馬第尼斯生於墨西哥市,在巴黎習畫,在三大洲擔任藝術指導及插畫家。他曾為迪士尼及其他大出版社作插畫,並為享譽國際的經典文學禮物書作插畫,包括《彼得潘》《小木偶》和《聖誕頌歌》。

熱烈推薦(黃迺毓/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當今的孩子們真的活得很辛苦。雖然物質上不缺乏,卻有來自不安感的焦慮和壓力。他們不但被比來比去,也會自己不知覺地跟別人比。在比較之中,他們迷失了,也產生混亂和模糊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一個人的自知之明。

從很小的時候,孩子就從周圍的人對他的評價中,開始搭建「我是誰」的工程。漸漸長大,有的人會將累積下來的評價整理、修正,對自己有一番還算不太偏差的認識;但是也有不少人一直停留在別人的評價中,老怕自己不夠好,日子過得很辛苦。

就像在這個故事中,有的人被貼了太多的金星貼紙,以致自恃過高;也有的人已經貼滿灰點貼紙,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卑自憐。其實,自高和自卑都是不健康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就像人生的藍圖,如果距離實際太遠,即使很認真、很努力地蓋,蓋出來的建築還不是理想,也會有許多浪費,就像胖哥一樣。

幸好,他找到了那位創造他的伊萊瞭解了自己的尊貴與獨特。你相信有一天他也會像他所羨慕的露西亞一樣,不必活在別人的論斷中嗎?你相信當身上被莫名其妙貼上的貼紙都掉落後,胖哥能享受更坦然自在的自我嗎?你相信有了健康的自我概念的胖哥,會把他貼別人的貼紙也都丟掉嗎?

書名 你很特別(經典版)
原文書名 You Are Special
作者 陸可鐸(Max Lucado)
繪者 馬第尼斯(Sergio Martinez)
譯者 丘慧文、郭恩惠
商品編號 TW470-2
頁數/開本 32頁/22.5cm × 25cm)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三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570368246
定價 經典版本: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元)
幼兒紙版書:港幣73元(道聲之友:港幣62元)
購書連結 經典版本幼兒紙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