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美音女士

016-utako-san-16-9

今天有點怪怪的唷!

明明都快中午了,

美音女士卻還沒起床。

真是令人擔心啊。

碗小妹和盤子哥哥負責去探視美音女士,
結果……

作繪者簡介:植垣步子(Ayuko Uegaki)

1978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畢業於和光大學藝術學系,專攻日本畫。
曾以作品《和六個老人同住的男孩》獲第三屆Pinpoint繪本大賽優秀獎。
在台灣出版代表作為:《菫花奶奶的祕密》(道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現實和奇想之間的對話 (米雅/兒童文學工作者)

窗簾拉開了,光線灑進屋裡,輕輕哼著歌,一天的生活開始了。

靜謐、微光的清晨,廚房裡輕輕的騷動著。盤子、碗、調味瓶、壺、杯、鍋子、刀叉、筷子、湯匙、抹布……等餐廚用具都睜開了眼睛,吱吱喳喳的道早安。是什麼樣的生活,讓餐廚用具如此的「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哥林多前書14:40)?是什麼樣的生活,讓這些不同材質、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且不同功用的器具,能夠「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得前書4:10)?我想,是美音女士美妙的歌聲所帶來的影響吧!

美音女士可不是隨便亂唱、亂哼唷!仔細聽聽歌詞,她在對盤子和碗道早安哪!難怪廚房如此的整潔、有次序,難怪餐廚用具能夠使用的如此淋漓盡致,因為主人美音女士不僅用愛心善待每個用具器皿,甚至還常常跟他們說話,餐具們也不時的關心主人、稱讚主人的廚藝。美音女士有多愛這些餐具呢?從餐桌使用餐具圖案的桌巾就可以看得出來,美音女士把他們當作家人了。
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喜歡、也越會跟小動物、小昆蟲和植物說話。即使是沒有生命的東西也會是小孩的說話對象,最喜歡蓋在身的小毛巾被、最喜歡抱在手上的布偶玩玩;扮家家酒的的時候,小女孩會拿著洋娃娃玩起角色扮演;小男孩手拿著汽車、機器人、飛機、火車,玩起競速、比賽、打鬥的遊戲。最好玩的是,有時候小孩子不小心撞到門、或是跌倒,站起來後還會對門、地板生氣,氣呼呼地罵它們不乖,彷彿是門推他一把、地板伸出腳把他絆倒。

我們小時候多多少少也是這樣,可是在社會過程裡,我們接受理性、理智的教育之後,都將身邊的事物視為理所當然,動植物是沒有辦法說人話的、布偶娃娃是沒有生命的,器具是可以隨時替換的,用壞了、打破了,花錢再買就好了。生活裡,開始充滿「價格標籤」(price tag)之後,我們對待人事物也漸漸失去了情感,生活的價值不見了,無法跳脫出現實的框架、無法領略創造和設計的美。

回轉像小孩吧!當小孩子說馬桶不乖時、當小孩子跟蟾蜍說中秋節快樂時,我們不要在一旁哈哈大笑了,跟著他們一起罵馬桶、一起祝福蟾蜍吧!

閱讀植垣步子的創作,總讓人心裡暖呼呼的,再更仔細閱讀下去就會發現作者在圖畫裡、文字裡有許多美麗的巧思安排。打開《早安!美音女士》,進入扉頁,餐具一個個、一對對、一組組的登場,介紹各種不同的器具用品,也分別描述他們的特色。故事的第一頁,靜的清晨,三隻小鳥在屋頂上,一位女士在窗戶內忙碌了起來;往下翻頁,啊,好熱鬧呀!每一個表情都不能隨便錯過,因為每個表情都表達著不同的個性和心情。別只是讀過文字,眼睛掠過圖畫而已,那將會錯過有趣的細節。跟孩子一起找找看,前後扉頁出現的器具,曾出現在內頁故事哪個角落,他們又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表情呢?

突然想到,昨晚我老婆忙完家事後,趴在床上說:「乖,等我十分鐘,我洗完澡就回來嘍!」我一回頭發現,她不是在對我說話,是跟床說話呀!我識趣的轉回來、繼續寫稿,突然聽到有小小的聲音:「嗚嗚,好痛、好痛哦!下次不敢邊拿著蓋子邊跳舞了……」原來是我喝茶時最喜歡用的蓋碗在說話,他邊說邊用手摸摸邊緣的小破口。我略帶心疼、又略有責備的口吻說:「你看你,知道錯了吧!下次小心點啦!」

(取自:大恐龍の編輯紀實)

書名 早安!美音女士
原文書名 Utako-San
作繪者 植垣步子(Ayuko Uegaki)
譯者 米雅
商品編號 TW728
頁數/開本 21×24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三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5809249
定價 港幣83元(道聲之友:港幣70.6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菫花奶奶的祕密

066-sumire-obachan-no-himitsu-16-9

生病的才需要醫生,破裂的才需要縫補,而菫花奶奶能縫補的不只是給小青蛙安眠的床(用具),連蝴蝶脆弱的翅膀(身體)也照樣難不倒她,到最後她縫補的可是承接小棕耳鵯(生命)的容器啊!什麼樣一雙神奇的手才有這樣不可思議的能力呢?
菫花奶奶的手非常靈巧, 街坊鄰居都知道她很會縫東西, 衣服、圍裙、坐墊都難不倒她。
只不過,最近有件傷腦筋的事情……年紀大了,視力開始退化,
很難將線穿過針眼, 只好拜託經過她家門口的路人幫忙。
有一天,菫花奶奶意外的碰見青蛙家族, 幫他們修補破掉的蓮葉床, 修補了蝴蝶的翅膀,也修補了棕耳鵯的鳥巢。
可是,沒想到菫花奶奶的絲線都用完了, 沒有辦法幫小孫女縫製洋裝。
隔天就要將洋裝送給小孫女了,菫花奶奶有辦法如期完成嗎?

作繪者簡介:植垣步子(Ayuko Uegaki)

1978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畢業於和光大學藝術學系,專攻日本畫。十二歲的時候,以《瞌睡蟲小凸頭的公園》(文.石毛拓朗 / 小峰書店)一書,獲第一屆DIY創作童書大獎。2002年,圖畫書作品《和六個老人一起生活的男孩》獲第三屆Pinpoint繪本大賽優秀獎。文圖自己包辦的圖畫書代表作有:《螫蝦和河蟹》、《到底是哪邊?》、《紅蘿蔔、白蘿蔔、牛蒡》(以上皆為福音館書店「兒童之友」系列)、《變身變變變》(茜書房)。幫人擔任插畫的作品有:鬍子爺爺》(文.真家和生 / 福音館書店「兒童之友」)等等。另外她也創作紙戲,作品為:《金色的禮物》(教育畫劇出版)。

譯者簡介:米雅

政治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碩士。原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文系,2010年夏天辭去教職,專心投入翻譯、寫作等文字工作。米雅同時也是圖畫書的插畫家。主要作品有《在微笑的森林裡吹風》(人光)、《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宇宙光)、《小玲的台中歲時記》(青林)等。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外婆的溫暖禮物 (米雅/兒童文學工作者)

閱讀這一本圖畫書的時候,第一個跨頁滿滿的圖讓我停留了許久。左側牆上掛著三幅已泛黃的黑白照片,從最上一張依序而下,我大膽假設那分別是她的先生、全家福以及獨生女的相片。而牆邊書櫃上有張彩色的小女孩照片,和其上的圖畫呼應,我猜測照片中的是菫花奶奶的孫女小蓮花。細讀這些照片有何意義呢?也許作繪者從一開始就在暗示菫花奶奶的處境──她喪偶且獨居。但相對的,菫花奶奶忙碌的手、屋內琳瑯滿目的物品、貓咪悠閒的神態等等,卻透露著菫花奶奶豐富而美好的生活。

故事中,菫花奶奶的針線分別為小青蛙、蝴蝶和棕耳鵯縫補了東西,這已經夠不可思議了,結局她竟然還用蜘蛛的絲線回頭為小蓮花的洋裝刺繡了花樣!菫花奶奶的巧手和不可思議的線,串起了這個奇妙卻讀來毫不突兀的溫馨故事。從菫花奶奶提著雨傘和針線盒往森林裡走的那一刻,我這個譯者一步一步的跟著她推移腳步,我發現菫花奶奶實在是一位了不起的裁縫師。

生病的才需要醫生,破裂的才需要縫補,而菫花奶奶能縫補的不只是給小青蛙安眠的床(用具),連蝴蝶脆弱的翅膀(身體)也照樣難不倒她,到最後她縫補的可是承接小棕耳鵯(生命)的容器啊!什麼樣一雙神奇的手才有這樣不可思議的能力呢?由於我的母親到臨終為止裁縫師資歷近五十年,菫花奶奶的每一個動作都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溫暖。

我還小的時候,居住在嘉義市的一棟平房,每天都有許多野貓在屋頂上活動。有一回一隻小貓從屋頂上摔了下來,躺在地上呻吟,我母親趕緊找來一只淺口的紙箱,鋪滿她裁縫所留的碎布後,就把小貓安置在那裡面。雖然不知道小貓傷到何處,我母親土法煉鋼自己幫小貓按摩,耐心用牛奶餵牠。有幾次她在走廊上照顧著小貓時,附近會有大貓徘徊。接連好幾天,我們在夜裡都會聽見大貓和小貓之間彼此呼喚的聲音。後來小貓漸漸恢復元氣,有一天當我們早晨醒來時,門外的紙箱已經空空如也,母親告訴我們說,大貓把小貓接走了。母親當時愉悅的神情,至今令我難忘。我想她也和菫花奶奶一樣,縫補了貓咪母子原本傷痛的心。

我的女兒在台中榮總出生,出院返家的那一天我特地用一條有三十八年歷史的粉紅色包巾包裹她,那條包巾是我母親當年生我姊姊時特別親手縫製的,後來同一條包巾包裹過幼年的我,然後如今又輪到我的女兒。幾年前為了迎接我女兒周歲的日子,我母親抱病為我和女兒縫製了美麗的藍色洋裝。如今看見那兩套母女裝,我都會想起母親生前的種種,而我一次又一次的跟女兒講述著外婆的許多故事,當然包含她為大貓照顧小貓的那一段。
就像菫花奶奶留給小蓮花的洋裝一樣,使我和女兒的洋裝美麗的豈是那些漂亮的圖案呢?是外婆人生中許多溫暖的祕密呀!

書名 菫花奶奶的祕密
原文書名 Sumire Obachan no Himitsu
作繪者 植垣步子(Ayuko Uegaki)
譯者 米雅
商品編號 TW682
頁數/開本 24.8×20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一、二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323
定價 港幣83元(道聲之友:港幣70.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花媽媽的大紅布

006-what-mom-made-from-red-cloth-16-9

冬天裡,
花媽媽攤開了一塊大紅布。

喀擦喀擦剪呀剪,
一針一線縫呀縫,
再抓把棉花塞呀塞。

帽子、手套、圍巾和斗篷
在她一雙巧手下,
編織出對孩子們滿滿的愛…….

名取知津運用各種繡法,
將拼布藝術的美妙帶入故事中,
在享受圖畫故事的同時,
也讓我們透過這樣的巧思,
感受到作者精心營造的溫暖氛圍。

作繪者簡介:名取知津(Chizu Natori)

1960年生於東京。畢業自津田塾大學國際關係學系。作品包括:《第一個便當》(兒童之友年少版20101年4月號)、《真希望快點回來》(兒童之友2004年4月號)、《花媽媽的大紅布》(兒童之友2008年2月號)、《魔女的地瓜宴》(童心社)等等。最新作品為《六隻小豬去釣魚》(兒童之友2011年4月號)。

譯者簡介:米雅

出生於嘉義市,政治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碩士。曾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文系十餘年,目前專職寫作、翻譯與繪畫。代表作包括:《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宇宙光)、《另一雙眼睛─窗道雄詩選集》(信誼)等。另譯有:《那邊阿嬤和這邊阿嬤》(道聲)、《熊與山貓》(小天下)、《怕浪費的奶奶》(三之三)等書。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媽媽的神奇巧手 (米雅/兒童文學工作者)

那天我在家裡雕刻型染版,女兒坐在我的工作桌對面寫功課,她不時抬頭偷瞄我的工作狀況。當我的型染作品出現在棉布上的那一刻,她又興奮又羨慕的說著:「媽媽,你的手為什麼能生出那麼多東西來?一下子是蛋糕、麵包、果醬,一下子是我的鉛筆包和刺繡,現在又會做型染了,好好喔……」那一刻我怔了一下,「對啊,我怎麼不知不覺過起這樣的生活來了?」我問自己。生活裡有許多的東西只要走一趟商店都可以買齊,可是「手作」卻給物品加了無可取代的氣味,所以才有那麼多人(包括我和這本書裡的豬媽媽)明知道麻煩,卻仍順著那種想要從雙手生出東西來的渴望,孜孜不倦的一點一滴做下去。

本書的作者名取知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非常羨慕別人家的媽媽有雙巧手,有一天她下定決心開始學拼布,渴望著有朝一日為自己的孩子做點什麼。就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了技巧與手法,沒想到學習的成果都運用到這本圖畫書裡面了。就像豬媽媽費心為孩子們量身訂做那一件件的保暖衣物,我們看見名取知津在這本拼布圖畫書中花了相當的功夫選配布料,直線繡、輪廓繡、鎖鏈繡、緞面繡、法國結粒繡等技法自由自在的穿梭於頁面間,靈活的烘托了故事各畫面的氛圍。第4和第5頁,為了呈現窗裡窗外的差別,作者似乎在作品上套了一層網紗,從這樣的一個小動作,就足見她的細膩。這也難怪才一本圖畫書就讓她花費了三年才完成。

看著封面上豬媽媽抓著大紅布的模樣,我覺得作者似乎在營造一種「魔術師出場」的氣氛,像豬媽媽正對讀者召喚著:「來呀!來呀!看我從這一塊紅布變出什麼來!」豬媽媽有六個孩子,每個孩子的需要都不一樣,她卻能一針一線不疾不徐的一一回應了他們的成長需求,實在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媽媽。大紅布似乎也象徵著媽媽溫暖的愛,一點一滴分給了孩子們,最後只剩殘破的紅布。但媽媽的愛哪有用盡的一天呢?她就是有辦法補足那缺落的一塊,繼續給予,並且給得更豐富。讀著讀著,我眼前的這塊紅布已不是布了,彷彿變成全天下無怨無悔付出的每位媽媽的人生……

眼尖的小讀者應該很快就辨識出第23頁的紅色小花和蝴蝶結與前面的故事毫無關聯吧,可是當我們看到最後一頁還有封底時,就會明白作者的用心了。豬媽媽在忙碌了一整天之後,到頭來還懂得裝扮自己,並且為孩子們製造明早起床與雪人相見時的驚奇耶!這樣優雅又不失幽默的媽媽形象,真是讓我崇拜得五體投地了!

書名 花媽媽的大紅布
原文書名 What Mom Made from Red Cloth
作繪者 名取知津(Chizu Natori)
譯者 米雅
商品編號 TW697
頁數/開本 27.2×19.5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三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545
定價 港幣83元(道聲之友:港幣70.6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媽媽,我要把世界送給你

42-mama-ill-give-tou-the-world
每天放學後,露意莎就會去華特美容世界,看媽媽為客人剪髮、染髮和燙髮。回家前,媽媽都會把當天的小費放進一個特別的信封,為露意莎存上大學的學費。她想把世界送給露意莎!可是露意莎有自己的計畫。為了慶祝媽媽的生日,露意莎要把世界送給媽媽……
莎莉格.嘉拉斐細膩動人的插畫,將蘿妮.舒特這個描繪母女親情的動人故事,表達得栩栩如生,鮮活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蘿妮.舒特(Roni Schotter)

美國知名的童書作家,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圖畫書,包括《Captain Bob Sets Sail》,《In the Piney》和《Nothing Ever Happens on 90th Street》,《The Boy Who Loved Words》,其中《Captain Snap and the Children of Vinegar Lane》獲得美國《父母首選》雜誌推薦書獎,《Hanukkah!》獲得國家猶太人書獎(National Jewish Book Award)。美國克科斯書評(Kirkus Reviews)盛讚她為「才華清新洋溢」的作家。舒特目前定居紐約哈得孫河畔的黑斯廷斯村(Hustings-on-Hudson)。

繪者簡介:莎莉格.嘉拉斐(S. Saelig Gallagher)

美國知名插畫家,曾經從事多年的藝術編輯工作,畫作收錄在許多國際性的書刊和雜誌中。她最初為瑪麗‧波‧奧斯本(Mary Pope Osborne)創作的《Moonhorse》繪製插畫,才華備受肯定。其他作品包括《自私的巨人》(磐石出版)、《The Firework-Maker’s Daughter》和《Blue Willow》。嘉拉斐目前定居加州的聖地牙哥。

譯者簡介:劉清彥

一直很感謝上帝賜給他一位好媽媽,不僅是生命中的好朋友,也是信仰上的好榜樣,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珍惜並回應媽媽的愛。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每天專心創作和翻譯童書,也常常到各地為喜歡圖畫書的大人演講或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令人動容的美好親情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被喻為美國文學之父的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曾經對母親的角色有一段動人深刻的描述:「母親是我們最真摯的朋友,當我們遭逢逆境、苦難和試煉突然降臨,當那些曾經與我們共享榮耀的朋友紛紛離去,當我們坐困愁城、尋不著出路,她依然陪伴守護我們,用她的仁慈撫慰鼓舞我們,用誠懇的忠言為我們拂去心中的烏雲,使我們重新獲得平靜。」
這是母親對子女偉大而無條件的愛。但是這份愛在小孩眼中,卻常常淪為理所當然的事,覺得受母親呵護照顧和疼愛,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總是非得到了一定的年紀,在殘酷現實的世界中跌跌撞撞後,才會感到珍惜,懂得回報。其實,子女隨時可以回應母親的愛,即使是小小孩,只要一點點心意,就能使母親的心感動和滿足。

故事中的母女是個單親家庭,可是失去父親不但沒有使她們的生活陷於困頓,阻礙她們繼續向前,露意莎反而因為擁有母親的愛,成長得健康又自信,甚至比一般小孩更體貼細心。露意莎的母親鎮日勞碌辛苦工作,犧牲了自己的時間、精神和喜愛的事物,一心只想成就自己的女兒。而母親無怨無悔的付出,露意莎也都看在眼裡,因此渴望盡自己微小的力量,帶給母親最大的安慰與喜悅。這樣的體貼與關愛將她們緊緊連繫在一起,不僅豐富了她們的生活,也為生命開啟無窮的希望。

這本書的作者蘿妮.舒特女士,從小便是在一個充滿愛與活力的家庭中成長。小時候雖然害羞,但因為害羞不太敢和人接觸,所以大多數的時間她都是獨自在房間裡閱讀。她喜歡文字多變奧妙的意涵,和其中彰顯的神祕力量,也常常花時間觀察和傾聽自己周遭的世界,用想像力去理解自己所看見和聽聞的事物。因此,她作品中的小孩總是充滿想像力,並且以純真的本性去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困境和挫折。

這樣的生命體會與創作理念,在這個故事中便充分展現出來。舒特以「世界」作為相關隱喻,和母女間互表情感的重要元素。露意莎的母親每天將工作所得的小費,存放在特別的信封裡,作為女兒上大學的學費,希望有一天能將「世界」送給親愛的女兒,將露意莎的生活世界從自己工作的美容世界無限延展出去,開擴她的生命視野,去看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然而貼心的露意莎則為母親精心策畫了一場慶生會,將母親因為現實生活早已被迫放下的美好回憶,重現於美容世界,為母親的人生帶來新的活力與希望。
整個故事在插畫家莎莉格.嘉拉斐刻意營造的鵝黃色調中,顯得格外溫馨動人。嘉拉斐非常擅長以顏色來烘托故事的氛圍,她使用溫暖且充滿生命力的顏色(即使在黝暗的街道上也閃爍著明亮的黃色燈光),加上靈動活現的人物表情和肢體,讓故事的場景與角色鮮活躍然紙上,並且藉由畫面配圖的安排掌控圖像故事的節奏,徐徐漸進的將故事推往高潮,讀者只要一翻開書頁,就會不自覺沉浸其中,情緒也跟著被畫面呈現的氣氛感染。

作者舒特女士希望,小朋友可以從她的書中感受到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令人愉悅、美好又奇妙的事物,以及作品中滿溢的愛和文學之美。在這個如冬日暖陽般的故事中,她不僅讓小孩體會母愛和親情的美好,也藉由小女孩露意莎的示範,溫柔的提醒小朋友,雖然能力有限,也能用自己無限的想像力和創意來回應媽媽的愛,帶給她滿滿的感動和驚喜。

書名 媽媽,我要把世界送給你
原文書名 Mama I’ll Give You the World
作者 蘿妮.舒特(Roni Schotter)
繪者 莎莉格.嘉拉斐(S. Saelig Gallagher)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620
頁數/開本 24.5×28.7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158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奶奶來了

041-this-is-my-family-16-9

小女孩和爸爸、媽媽以及弟弟,就住在爸媽經營的小餐館裡。
有一天,陌生的奶奶從計程車上走了下來,走進小女孩的世界。
奶奶出了門總會撿東撿西回家, 吃飯的習慣、洗衣服的習慣都不一樣,
在衣櫃裡藏東西到發臭,衛生習慣很差,甚至躺在小女孩學校的圍牆邊睡覺……
「爸爸,可不可以叫奶奶回去她自己的家?」

作繪者簡介:李惠欗

1972年出生於韓國釜山,畢業於慶南情報大學視覺設計系。曾在出版公司擔任美術編輯,也為動畫公司畫插畫。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為背景創作出這個故事,並於2005年榮獲第六屆寶林圖畫書創作獎。

譯者簡介:米雅

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文系。代表著作:《在微笑的森林裡吹風》(人光)、《另一雙眼睛──窗‧道雄詩選》(信誼)、《今天,你開心嗎?》(人光)、《走進圖畫故事書的世界》(CD書,道聲)、《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宇宙光)。代表譯作:《親愛的世界》(道聲)、《爸爸的圖畫書》(道聲)、《阿松爺爺的柿子樹》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愛的擔子 (米雅/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一本圖畫書的創作靈感來自作者自己的家庭,但是它所談的卻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家庭都可能會面臨的情境。如果有一天當你打開門的時候,外面站著你年邁的父母親,一開口就說:「後半輩子就靠你了。」你會怎麼做呢?很有禮貌的給他們一百個無法同住的理由,然後把門關上?或者直接請進家門,同甘共苦陪伴他們度過餘生?
這本圖畫書裡的家庭選擇了後者,而作者也毫不保留的把主角小女孩和「陌生的」奶奶同住時所面臨的窘境,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我們。接納「陌生的」奶奶同住,聽起來非常難能可貴,但是你可以想像經濟不寬裕的忙碌生活中,年邁的奶奶吐東吐西、撿東撿西、藏東藏西、嫌東嫌西時,所造成的生活混亂嗎?或者當奶奶無法控制大小便、出其不意的在店裡頭脫光衣服,甚至突然躺在你上下學都會經過的學校圍牆邊睡覺,這些是不是都大大的挑戰著你的羞恥心?
經歷、承受了與奶奶同住的種種磨難之後,小女孩問:「爸爸,我們可不可以叫奶奶回去她自己的家?」聽來多麼令人心疼,因為小女孩的生命裡只要不出現這位奶奶,似乎就可以過得安靜一點、乾淨一點、有尊嚴一點。但是爸爸的回答卻告訴她,不管過去和奶奶的關係如何,只要是親人的一天,他就會去承擔那個不輕省的擔子。
我閱讀這本韓國圖畫書,甚至擔任它的中文版譯者,在斟酌字句的時候,深深覺得這本圖畫書背後的思想是非常東方的。我覺得作者並不是在這裡鼓吹東方人善盡孝道的美德,而是透過文字和圖像的力量,把不同的人生情境展現在小讀者面前,讓現代多數不與長者同住的小家庭的孩子們,從小女孩一家人的磨難和彼此承擔、接納的過程裡,學習另一種重要的生命功課。
書末當小女孩問爸爸:「奶奶有像我媽媽愛我那樣的愛你嗎?」爸爸沒有辦法回答她,爸爸的那一段沉默代表著每一個家庭那段難唸的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孩子會跟大人要求要住哪一種房子、要坐哪一種車子、要穿哪個牌子,少有孩子可以跳離本位主義的思考模式,嘗試接納、理解爸媽生命中那些難以回首的過往。這個故事給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
最後我要談一談這本書的圖像表現。作者用樸素的鉛筆線條搭配黃褐色的水彩當作整個故事的基調,左頁畫出小女孩在生活各個層面對奶奶諸多行為的抱怨,右頁則畫出爸爸媽媽忙碌打理餐館大小事的同時,又耐心、默默的張羅奶奶的一切。也就是說,作者用左頁來承載一個孩子正常的不滿和抱怨的聲音,又在右頁以父母親沈默挑擔的肩膀來做強烈的對照。一左一右,把家庭成員之間面對同一種生活壓力時的不同感受表達的淋漓盡致。左右雖不同,但是卻彼此影響、彼此建造。
故事前後作者都安排了家族相片,照片成員介紹的差異表示小女孩對奶奶的接納。最後主角說:「我長高1公分了」,如果從圖畫來看,那1公分是何等大的數字,因為圖畫裡她背起了自己的爸爸,可見這區區的1公分,就已經讓她成為能承擔生命重量的小巨人了。

書名 奶奶來了
原文書名 This is My Family
作繪者 李惠欗
譯者 米雅
商品編號 TW618
頁數/開本 26.2×22.7cm/36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141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