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綠芽冒出頭來,吸引蟲蟲們的目光。
兩隻優雅的豆娘覺得捲捲的小綠芽很驚奇。
「嘟伊-答?」
「麻-拿努。」
三隻年幼的甲蟲靠近長出葉子的綠芽。
「嘟伊-答?」
「麻-椅巴-嘟伊-噗朗。」
「答-馬-噗朗?」
「麻-拿努。」
這棵植物和蟲蟲們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呢?
細膩的插圖、新創的蟲語、夾雜豐富的情緒轉折,
卡森.艾莉絲邀請讀者即使是在小小的後院中,也能發現各種可能性。
擅長設計的卡森‧艾莉絲,不只是在這本書的圖面上做出很特別的劇場、舞台概念的,在故事的敘述上面,也以昆蟲語、對話的方式來呈現。除了對話的昆蟲之外,畫面上還有其他沒有說話的小昆蟲、小動物,他們也以緩慢的動作敘述故事,細細的閱讀畫面,會讀出許多文字(昆蟲語)沒有說到、而有趣的地方。是一本貼近大自然、可以細微觀察的親子共讀圖畫書。
作繪者簡介:卡森.艾莉絲(Carson Ellis)
第一本自己圖文創作的圖畫書《家》,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其它作品包括和Lemony Snicket合作的《The Composer Is Dead》,和Florence Parry Heide合作的《 Dillweed’s Revenge》,以及和她先生科林.麥洛依合作的暢銷書〈野林三部曲〉系列。
卡森.艾莉絲目前與家人定居在美國奧瑞岡州的波特蘭市。
譯者簡介:蟲雅各
台北市人。略懂昆蟲語,因此斗膽接下這本奇妙書的翻譯工作。念研究所的時候曾經認真思考過語言的來源、語言學習的過程、語言與文化社會的連結關係。在翻譯這本書的時候,這些美好的經驗不時湧現,算是翻譯之外的驚喜收穫。
熱烈推薦譯者分享:翻譯昆蟲語是可能的嗎?(蟲雅各/兒童文學工作者)
剛收到編輯寄來的書稿時,真的嚇了一跳,書中的文字看似英文拼音字,卻不是英文,作者母語雖是英語,但這本書卻是她創造出來的昆蟲語。外國蟲子說的話,這要怎麼翻譯啊?雖然除了書稿之外,附上一篇作寫的昆蟲語解讀成英語的翻譯文,內容有對話,也有情境描述,看完之後稍稍舒緩了心中的不安,不過,翻譯這本書仍是個挑戰,如何讓中文世界的大小讀者們,感受作者營造的語言巧趣,同時又能在閱讀時,享受身為中文閱讀者的獨特的語文加值趣味,是翻譯過程中最大的考量,也是最大的挑戰。 因為卡森‧艾莉絲這本蟲語書創作概念獨特巧妙,內容另類,又有合印書交檔的時間壓力,所以我提出「團隊翻譯」的想法,把編輯們一起拉下水。於是一本只有95個字的圖畫書,動用到一位有編輯經驗的翻譯,一位看繪本長大的年輕編輯,一位勇氣十足的選書主編,外加他英文底子甚好的太太一路微笑陪同。呵,現在想來還真是規格超高啊! 雖然有作者的英文故事說明和對話解讀,但要讓中文讀者感受這本翻譯翻譯作品的奇妙,關鍵點仍然是「音」譯的問題。唸出拼音的昆蟲語,轉換成中文字,看似容易,但是將整句話音譯,結果會是一連串長而拗口的文字串,不管是視覺或聽覺上都缺乏趣味。所以在翻完音譯之後,幾經思量,我們選擇用標點符號中的「破折號」來作打破長長的字串,讓中文讀者可以藉由間隔符號的協助,感受到昆蟲語的韻律和節奏感。 另外,關於字的選擇,中文童書翻譯的難題之一,是「狀聲詞」,昆蟲語雖然沒像狀聲詞一樣困難,不過每個字的選擇仍得不斷的推敲考量。每個字都有多種可能,在字的挑選上,我們希望可以同时善待朗讀的大人,和有能力自己閱讀的孩子,又能讓只能讀圖,靠耳朵聽故事的孩子聽來有感覺。因此花了不少時間確認每字發出的聲音。 最初有一段時間「卡關」在想要儘量忠實翻譯出原文的聲音,但這樣翻出的中文字會偏長又缺乏意義和趣味,小小掙扎之後,決定開始有此彈性,對字的選擇從「精確」調整到組合後有趣味或近似的意義感受。透過這個簡化、調整,讓每個短字串更輕巧,也更友善閱讀者。最後在排版的時候,包括中文的筆劃、文字的視覺感受也一起考量,期望讓畫面圖文配搭一起時,可以完美沒有違和感。 感謝年輕編輯細心處理了蟲蟲語的「原文 vs 英文對照表」、「蟲語 vs 中譯對照表」、蟲語中文「語音 vs 語意對照表」,讓我們可以反覆斟酌昆蟲語的文法結構。我們也在排版後不斷就著圖文對照唸讀,確認聲音的趣味和流暢度,還找了一些身旁的孩子實驗。希望這一切的努力在親子共讀的時候可以達到美好的效果。希望沒有辜負了這個奇妙的好作品。 |
讀後感:嘟伊答?那是甚麼?(吳玉芬) 「嘟伊答?」大家知道我在說甚麼嗎?你或許會問:「那是甚麼?」、「那是甚麼國家的語言?」、「那是謎語?」……其實,這是蟲蟲世界的語言。「嘟伊答?」經過略懂蟲語的譯者蟲雅各翻譯後,原來這句話正正就是「那是甚麼?」 由我以往在幼稚園當老師,直到現在牧會這麼多年裏,向兒童曾說過英語的故事、外語翻譯的故事,國語的故事,甚至沒有文字的故事等等;但從來沒有說過蟲蟲語的故事,感覺非常有趣,也增添我的好奇感。這個好奇感吸引我進入這個充滿神秘的故事中,並且挑戰我去嘗試演繹一個不一樣語言的故事。然而,這份好奇心,正達到作者的期望。 作者以蟲蟲語的一個問題——《嘟伊答?》作為書名開始,吸引人問這故事到底要說甚麼?進而打開這本故事書來尋找答案。這個故事亦是透過蟲蟲們對小花苗的好奇,展開了往後發生的一切事情。故事內容相當有層次感,和清晰的過程。由簡單的畫面到彩色繽紛的圖案,又回到簡單去。將四季自然的循環,由圖案和色彩帶出。縱然我們不太理解蟲蟲語,但我們卻能在圖畫裏,跟隨到故事的情節與內容。 如果家長或兒童導師要與兒童閱讀此書,不要因為蟲蟲語而被嚇怕。書中附了一份蟲蟲語的解密法,與兒童一起解密都相當好玩呢!又或者與孩童一起發現每一頁故事的變化,這相當吸引兒童的注意,並能緞練他們的觀察能力。書中的一句「嘟伊答?」也會帶領兒童一起進入和經歷故事的情節,讓他們成為故事中的一員。 此故事所表達的創造、生命成長、死亡與再生,可讓孩子思考大自然的生命循環,若配合信仰,更可連繫上帝的創造奇妙,或幫助兒童明白耶穌基督的死亡與復活,帶給我們生命的重生。這是一本有趣,看似很簡單,而又能帶出深層意義,一本很特別的童書! |
書名 | 嘟伊答? |
原文書名 | Du Iz Tak? |
作繪者 | 卡森.艾莉絲(Carson Ellis) |
譯者 | 蟲雅各 |
商品編號 | TW812 |
頁數/開本 | 25.7×30.5cm/40頁 |
印刷 | 彩色/精裝 |
適讀年齡 | 小學一、二年級 |
國際書號ISBN | 9789864001231 |
定價 | 港幣106元(道聲之友:港幣90元) |
購書連結 | 道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