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森林的小紅帽

今天是外婆的生日,小紅帽要穿過森林去看外婆。
帶著導盲手杖,她一個人慢慢地走進了森林。

聽說森林中住著可怕的大灰狼,而且牠最喜歡吃小動物。
「你看不見,可以用耳朵聽呀!」路上遇到的兔子告訴她。
「你看不見,可以用手摸呀!」刺蝟跟她說。
「你看不見,可以用鼻子聞嘛!」臭鼬跟她說。

森林真的像動物們說的那樣可怕嗎?
看不見的小紅帽是否能避開大灰狼,平安抵達外婆家呢?

【得獎項目】本作榮獲義大利全國高等藝術院校CLAUDIO ABBADO插畫競賽金獎

作繪者簡介:韓煦

職業插畫師及自由藝術創作者。
筆名含蓄挺好。1987年生於中國山東省,2010年山東藝術學院視覺傳達系畢業,並有義大利博洛尼亞美術學院插畫出版藝術碩士學位。
現居義大利從事插畫及兒童繪本創作。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面對邪惡,可以選擇善良(編輯室手札)
這是個不同以往的《小紅帽》故事。作為一則家喻戶曉的經典童話,《小紅帽》帶著濃厚的警世意味,奉勸世人不能輕信他人。隨著時代演進,故事的寓意也不斷推陳出新。《走出森林的小紅帽》一方面繼承了善惡對立的基調,另一方面則以看不見的小紅帽作為主角,展開一場森林大冒險。失去了接收外界訊息最關鍵的視力,視障者感受中的世界可能是什麼樣子?《走出森林的小紅帽》的作繪者韓煦將這樣的感受具象化,以繪本的形式表達視障者的處境,其實是個不容易的嘗試。在這個刻意營造、「眼見並不為憑」的世界中,小紅帽依賴聲響、質地和氣味來感知外界。作者特別選用「沙沙」、「嗖嗖」等狀聲詞模擬聽覺辨物的當下;畫面表現則以現代極富設計感的拓印剪紙,簡潔又鮮明地再現了人類觸覺的初始印象──圈狀如木節代表樹皮,參差錯亂象徵毛髮、井然有序的紡織紋理是衣物⋯⋯形形色色的物件都有足以區別自身的圖樣,彷彿視障者觸摸紋理就能感知外物。而兔子充滿壓迫感的龐大身形、刺蝟背上利刃般的尖刺等,更以圖像語言透露出小紅帽對未知事物的想像與懼怕。

然而,故事的安排也有許多盲點如:森林裡的動物建議小紅帽善用感官、小紅帽沒認出身邊的大野狼等等。事實上,毋須旁人提點,視障者無時無刻不在善用自己的感官,並藉此發展出一套感官和動作彼此協調的生活模式,甚至比明眼人更快察覺周遭異變。值得玩味的是,不具威脅的小動物全都拒絕了小紅帽的請求,別有居心的大野狼反而伸出援手。這樣的情節一方面道出了視障者的困境,另一方面則讓我們思考:明眼人真能同理視障者的處境嗎?我們選擇協助或拒絕對方是出於怎樣的動機?視障者又該怎麼回應他人的「好意」?這是視障者每天面對的真實生活,同時也帶出「良善」與「邪惡」並不容易區分的副主題。

因為有時,善良和邪惡甚至彼此共存。故事中代表邪惡的大野狼最後打消害人的念頭,信守承諾,護送小紅帽直到外婆家,好像悔過向善;書封底卻畫著牠遺棄了小紅帽的衣角,決絕地回歸山林;這是小說中塑造立體人物常見的手法,好讓角色性情更真實、更富人情味。然而,這樣的結局也留給讀者許多懸而未解的疑問:是人心太險惡,讓人們無法互相信任;還是因為人們彼此猜疑,反而讓人心失去了良善?換個視角,我們可以問:當孩子呱呱墜地時,父母希望他們看到的世界是良善美麗,還是危險醜惡的?

小紅帽選擇以善意對待不懷好意的大野狼,最終感化了對方,乍看之下是愚不可及的童話情節;然而,《聖經》也提到同樣的選擇:「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就算人會背叛對方的信任、暗中算計他人、假冒為善欺世盜名⋯⋯;上帝仍挑戰世人在人生無數個選擇中,主動選擇善良,而非邪惡。祂並非不知道險惡世代中堅持良善多麼不容易;相反地,祂訂出高標準,要人們去愛可能傷害自己的人,「因為祂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父母無法一輩子讓孩子活在保護傘中,也無法避免孩子不被世界的醜惡所傷,畢竟沒有人能預知他人行動的動機;然而,就像小紅帽最後平安走出了森林,面對邪惡時,我們還是可以選擇善良──因為善良終究能戰勝邪惡。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友善與互助讓世界更添光彩(胖叔叔陳銘驤 / 說故事達人)
讓我們先試著閉眼傾聽這個故事,體會一下眼睛看不見的小紅帽,她要如何認識森林裡的世界?如何走過森林去看外婆?然後再看看繪畫中的畫面、構圖、色彩和紋理,感受一下從晦暗漸漸轉成繽紛多彩的美好視覺饗宴。《小紅帽》是我們都熟知的童話故事。而在這個故事裡,小紅帽戴著墨鏡,拿著導盲手杖,這趟旅程一定是明眼人無法想像的艱難。路上遇到的動物們說,森林裡有可怕的大野狼,牠們用身上的尖刺和放出的臭屁讓她認識大野狼的身體特徵:牙齒尖銳,而且體味很重。

但是,當真的遇上大野狼時,小紅帽卻沒認出來。單純善良的她相信大野狼說自己是一隻狗。因為有了同伴,路途中,她開心享受陽光、鳥叫與花香,採花摘果送外婆,也將花朵和水果分享給幫助自己的大野狼……就在大野狼露出本性,卻不小心跌進大坑裡受傷時,她還用導盲手杖救牠出來,並撕下自己的紅布衣角幫忙包紮!大野狼最後被小紅帽的真心對待感動,決定信守承諾送她去外婆家,這讓森林裡的動物們非常驚訝。而在小紅帽與大野狼要分別時,他們淡淡地微笑互看,那是一種友好的心靈對視,一次善良的情感交流。

當你看完或聽完這個故事,不妨再次閉上雙眼想想:失明的小紅帽在探索未知的外界時,她如何把握仍有的聽覺、觸覺和嗅覺去體驗一切?遇到大野狼時,小紅帽沒認出來的原因可能是什麼?看到小紅帽以真誠善待、真情救助大野狼時,你曾想過大野狼能被感化,甚至以友愛回報嗎?

看不見的世界看似黑暗無助,但若有了友善與互助,這份善良將能增添生命中溫暖的光明與色彩。

書名 走出森林的小紅帽
作繪者 韓煦
商品編號 TW858
頁數/開本 24×21cm/48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184
定價 港幣99元(道聲之友:港幣8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滅火要趁早

62-Hiha-saki-meni-sosanaito

伊凡和賈布利羅分別繼承家中的產業,原本和睦相處、彼此互相幫助的兩戶人家,開始產生了變化。伊凡家人為了家中母雞下蛋的事情,跑去賈布利羅家裡興師問罪,接連著一連串的不愉快和紛爭,造成兩家人關係破裂,更互相告上法庭,雙方都有損傷。伊凡的父親聽聞這些風雨,再三告誡伊凡不要以惡報惡,「滅火要趁早,要是變成熊熊大火,一切就來不及了!」
托爾斯泰是俄國文學史最偉大的文豪之一,他的作品隨著歲月的消逝,不但沒有減弱它的光芒,反倒其影響力愈來愈深遠。樸實的文字,人生深刻的體驗,召喚出人們內心裡最真誠的愛與幸福。托爾斯泰的作品如同他的幕塚,沒有宏偉的大理石和奢華的裝飾,沒有墓碑和墓誌銘,就連托爾斯泰的名字也沒有,只有幾棵蓊鬱的大樹在風中低吟著愛的詩篇。

改寫者簡介:柳川茂 (Shigeru Yanagawa)

1950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日本放送作家協會會員。
曾任職於龍之子PRODUCTION企畫文藝部,目前為自由作家,作品包含圖畫書、卡通劇本。圖畫書作品有《馬鈴薯姑娘有個夢》、《白菜夫人怕蟲蟲》(校園出版社)、《裘伊的禮物》(生命之言出版社)、《彼奇和可愛的禮服》、《彼奇和雪人》(福祿貝爾館)等等。

繪者簡介:小林豐 (Yutaka Kobayashi)

1946年生於日本東京都。日本畫畫家。
1979年首度參加「日本美術展覽會」即獲入選。
1983年榮獲「上野之森美術館」頒發的特別優秀獎。
1970年代初到80年代,多次走訪中東.亞洲各地,並將旅行體驗畫入圖畫書中,深獲眾多讀者喜愛。
作品包括:《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小魯文化)、《馬戲團來到我的村子》(白楊社)、《我和弟弟一起走》(岩崎書店)等書。

譯者簡介:米雅

政治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碩士。原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文系,2010年夏天辭去教職,專心投入翻譯、寫作等文字工作。米雅同時也是圖畫書的插畫家。主要作品有《在微笑的森林裡吹風》 (人光)、《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 (宇宙光)、《小玲的台中歲時記》(青林)等。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滅火的哲學 (米雅/兒童文學工作者)

《滅火要趁早》是托爾斯泰取材自民間故事而寫成的,出版時間約 在1885年的6月初,這是他五十七歲時的作品。當時托爾斯泰的生活態度與思想已完全從權力階級傾向辛苦的勞動大眾,那段期間他的故事主人翁不只從 貴族和知識份子轉成一般農民、大眾,他的文體也變得越來越淺顯易懂 。

當時出版這一則故事之後,引起了兩極化的反應,有人推崇他用行動感動「敵人」式的思維,有人批評他故事結局太教化,甚至有友人寫信責備他,說他在結局處讓伊凡原諒了放火的賈布利羅,實在是太無視現實了。以當時的托爾斯泰的思想狀態而論,這則故事無疑忠實呈現了他強烈的道德觀。

柳川茂將原著去蕪存菁,讓小讀者有機會一窺托爾斯泰取自聖經的 「人家打你左臉,你連右臉也要任由他打」的處世哲學。伊凡的老父親所主張的「勿以暴力抗惡」的觀點,是托爾斯泰進入1880年代的思想主軸之一。有人笑他企圖用「道德自我完善」和抽象的「愛」來解決一切問題,但是一百多年過去,看似消極的「托爾斯泰主義」,似乎在今日的讀者心中仍能激起許多漣漪。

當我譯完此書時,立刻找機會唸給年齡分別為八、七、五歲的三名小朋友聽,聽完當下,八歲的震台只說了一句:「太誇張了!連房子都燒光了!」然後三個孩子就各玩各的去了,獨留期待他們恩賜多一點感想的我。隔天,和兩名女孩再度聊起這個故事時,我說:「如果你們家的雞蛋不見了,你會跑去別人家硬找回來嗎?」七歲的安台很肯定的說:「不會!反正雞那麼多,有好多蛋可以撿,而且每天都有耶!」然後我就聽見她和五歲的艾薇開始聊起來了:「本來是找蛋,後來變成拔鬍鬚,扯衣服、偷栓子、打大肚子的人,然後燒房子,連別人的家也燒光了!」「對,本來只是找一顆白白的蛋,後來生氣越變越大越變越大,然後變成一座黑黑的村子。」艾薇的兩隻手在胸前誇張的比畫著怒氣變大的過程。

從他們倆的反應,我發現比起伊凡老父親的叮嚀和伊凡戲劇化原諒了賈布利羅的崇高道德,孩子們對於小小的怒火演變成燒毀一切的大火的情節似乎更有興趣和反應。「反正雞那麼多,有好多蛋可以撿。而且每天都有耶!」 原來要避免自己落入「猜疑→憤怒→怨恨→攻擊→毀滅」的漩渦,得先有一雙不要隨意放大芝麻小事的眼睛!「白白的蛋變成黑黑的村子。」原來小小的猜疑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而期間會讓許多無辜的人一起受苦呢!

托爾斯泰於故事中所主張的「饒恕」、 「勿以暴力抗惡」的觀點,在我的說故事「實驗」中,似乎還沒成為孩子關注的焦點。不過,誰知道孩子幾天後又會如何消化這個故事並且創造出自己的「滅火哲學」呢?故事是活的,孩子的思維更是靈活呢!

書名 滅火要趁早
原著 托爾斯泰
改寫者 柳川茂 (Shigeru Yanagawa)
繪者 小林豐 (Yutaka Kobayashi)
譯者 米雅
商品編號 TW673
頁數/開本 22.8×25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187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