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飽飽

當壞情緒突然來襲,

我們如何接招?

一大早,媽媽叫醒「氣飽飽」,他們是很奇特的生物喔!

「氣飽飽」心情不太好,一起床看什麼都不對勁!

衣服不好看、早餐不好吃,彼此互看不順眼!

正當「氣飽飽」一口一口吃著早餐,

事情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本來皺著眉的「氣飽飽」,現在變成了「氣少少」!

不再鬧脾氣的「氣少少」換好衣服,

跟著媽媽到公園跑跑跳跳。

正當一個「氣少少」不小心摔了跤,

事情又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繪者簡潔流暢的筆觸不僅傳神勾勒出孩童的神情;為了襯托情緒變化,背景刻意安排的布置與小道具,更讓畫面處處充滿戲劇張力。讀者不難從中發現:原來,只要溫柔多一點、生氣少一點,每個人都能變成「愛飽飽」!

讓這則可愛溫馨的故事,陪孩子一起探索情緒的高峰與低谷,

找到將壞心情化為好心情的祕訣吧!

★親子共讀溫馨首選

看見情緒背後的需要,親子關係更靠近

★打造家庭幸福時光

打鬧後的禮物加擁抱,拯救每一個壞心情

★情感教育最佳示範

多一點時間和空間,給彼此滿滿的愛

作繪者簡介:伊芙.柯伊(Eve Coy)
熱愛繪畫,畢業於英國愛丁堡藝術學院動畫學系,現為阿德曼動畫公司(Aardman Animation)工作。定居英國布里斯托時,她跟女兒是圖書館兒童書區的常客。在兒童書區穿梭久了,伊芙也愛上了圖畫書。她是英國知名劍橋藝術學院的兒童插畫碩士,並以第一本繪本《照顧爸爸》(Looking After Daddy)入圍英國佛魯格繪本獎(Klaus Flugge Prize)。

譯者簡介:詹閔
小時候最喜歡睡前的故事時間,長大後慶幸自己喜愛文字和語言。翻譯童書是夢想成真的一步,盼能永保初衷,不僅忠實傳達字面意義,也能真誠傳遞深層感動。

導讀分享:需要更多的……(編輯室手札)

 

人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而並非每種情緒都說得出背後的原因。
當我們自己或身邊的人有一天突然鬧脾氣時,又該怎麼辦呢?

來看看手足倆的一天,一同經歷情緒高潮迭起的轉折,找出根治鬧情緒的小祕方吧!

一大早,孩子們就變成了「氣飽飽」。他們滿臉不情願地吃飯、換衣服、完成每天的例行公事。
隨著起床的時間越來越久、活動範圍越擴越大,一開始眉頭緊皺的孩子們才漸漸露出燦爛笑容;而一天到晚忙進忙出、不小心變成氣飽飽的媽媽,最後卻因為孩子們貼心的舉動走出了壞情緒。

故事用短短的一天,呈現情緒急遽的變化,讓孩子學習和情緒共處。

然而,不論大人或小孩,當我們願意給自己和他人預留多一點時間和空間,
這段「冷卻期」就會幫助我們穩定情緒,讓心情重新好轉。

不僅如此,主動付出的愛與接納,不但能撫平突如其來的怒氣,也為彼此注入生命活力;
因為與他人分享歡笑、擁抱和玩樂時光,正是治療我們從「氣飽飽」變成「愛飽飽」最好的祕方。

人的情緒千變萬化,而當中或大或小的轉折,卻是促成我們與他人彼此連結、共度美好時光的契機。

下次壞情緒來臨時,記得讓親愛的家人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找朋友說說話、給身邊的人一個微笑……這些小小的行動、一點陪伴的精心時刻、一句讚美或鼓勵的話,就可以表達你的在乎與感謝,
讓周遭的人知道:無論他現在是不是氣飽飽,你都希望彼此收到滿滿的愛。

愛飽飽最後在媽媽的床邊故事中,結束了幸福的一天。
猜猜看,隔天早上起床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又變成氣飽飽呢?

書名氣飽飽
原文書名The Huffalots
作繪者伊芙.柯伊(Eve Coy)
譯者詹閔
商品編號TW909
頁數/開本25.8 x 26.5cm/32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3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3082
定價港幣99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口罩


你曾因為他人的評價而受傷嗎?
或者因為與眾不同,難以接納這樣特別的自己?
如果只能選擇一樣特質介紹自己,你會挑選什麼?

不喜歡自己鼻子的小豬,有天發現了一個遺落在樹樁上可愛的圓點口罩。正當他想用口罩把鼻子遮起來時,貓咪、兔子、老鷹和小狗一個個跑了過來,搶先一步戴上口罩。
「好看嗎?」他們都這麼問。
小豬會怎麼回答呢?

作者福井智以本書榮獲童心社.日本兒童文學家協會第7屆繪本文字獎。透過繪者林菜摘子筆下溫暖又充滿親和力的動物角色,這個簡單溫馨的故事幫助孩子發現他人的優點,同時也學會接納、欣賞自己的獨特之處。

作者簡介:福井智

1954年生於德島縣。日本兒童文學家協會會員。2014年,他以本書獲得第7屆童心社與日本兒童文學家協會頒發的繪本文字獎。另著有《手帕隊長》(國土社)、《螢火蟲袋之光》(鳥影社)等。

繪者簡介:林菜摘子(林なつこ)

生於東京。繪本作家。插畫家。作品有《借我一下下》、《嘟嘟嘟過山洞》(教育畫劇)等。

譯者簡介:吳佩蒂

畢業於日本東京都法政大學經營學系。育有兩女後,發現教育子女需要不斷的學習與努力。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看見獨一無二的自己(編輯室手札)
如果只能選擇一樣特質代表自己,你會怎麼介紹自己?是身體特徵、專長或特殊才華、家族背景,抑或他人評價?
書中的小豬有著顥而易見的身體特徵——像印章一樣的鼻子。或許因為不喜歡這樣的聯想,或者曾因此被取笑……無論如何,小豬一心想把鼻子藏起來。從他(歷經漫長等待後)終於戴上口罩,踏著輕盈的步伐、興高采烈的樣子看來,能遮住這樣的「醜」鼻子,真是美夢成真的一刻。然而,被圓點口罩遮住鼻子的小豬,究竟看起來如何呢?他變得更可愛、更好看,或更帥氣了嗎?
小豬在貓咪、兔子、老鷹和小狗戴上口罩後,很快發現口罩遮住了朋友們「最好看」的樣子。他點出每隻動物討人喜歡的地方,也真誠欣賞每個足以代表個人的身體特徵;不論外貌還是特長,小豬都看見了他們生命本來的美好特質。
不過,這樣善於發掘他人優點的小豬,為何不喜歡自己的鼻子呢?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我們很難公允地看待自己,也不知該如何接納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反而常跑去追求不合適的「口罩」,好遮住那些自以為不體面的部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也有許多他人無法模仿的特質;但只要我們一天不改變看待自己的眼光,我們就一刻也無法喜歡上自己……反倒容易迷失在化妝、整容、比學歷、比成就的世界中,結果忽略了許多自己獨一無二的地方,就像小豬用口罩把鼻子藏起來一樣。
喜歡自己、接納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不僅是孩童發展自信心與健全人格的關鍵,更是每個人一輩子都要面對的課題。然而,《聖經》告訴人:「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我們其實不需要透過他人的肯定、認同或讚美,才能接納自己的「不盡人意」;因上帝滿意祂所造的一切,祂的眼光重新為我們建造合宜的自我形象,幫助我們接納自己,也看見別人的美好。
書名 口罩
作者 福井智
繪者 林菜摘子(林なつこ)
譯者 吳佩蒂
商品編號 TW864
頁數/開本 26×18.5cm/28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3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290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爸爸,上學囉﹗


「把拔,起床了!上學囉!」
「可是我還想睡。」爸爸說。
當要找襪子和趕校車的人換成爸爸,小女兒該怎樣幫他搞定一切去上學呢?

早上剛起床,爸爸就覺得自己病了(每個要上學的孩子都曾這麼覺得)。
「一定是因為沒吃早餐!」
小女兒不慌不忙拿出穀麥片,這可是爸爸的最愛!
沒想到爸爸吃得滿身都是,他還說他從來不會灑出來呢!
出門前的挑戰像接力賽跑,一棒接著一棒不停趕到……耐心十足的小女兒有辦法應付所有的突發狀況,準時讓爸爸出門上學嗎?
何況他還有一隻襪子沒找到、一頭亂髮沒梳、一條最重要的領帶沒繫呢!

作繪者簡介:戴夫.哈克特(Dave Hackett)

一位藝術家、漫畫家、作家和未受正規訓練的迪斯可舞者,他和一位世上最棒的女士(他的太太)在澳洲陽光海岸和法國南部兩地往返居住。
他有隻情緒豐富多變的貓;他怕摔跤而不敢學滑輪溜冰;他沒有電視機,因為自己動手比看別人做事更有趣。
戴夫享受早晨催孩子上學的愉快時光已有15年之久,而且未來至少還有11年要過,因為他有上百萬個兒童讀者。

《爸爸,上學囉!》是他的第17本書。
這是他的個人網站:www.cartoondave.com

譯者簡介:陳銘驤

又名胖叔叔。政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畢業,四十歲時從軍旅退休,立志做志工,在上帝的祝福引導下,成為說了13年故事的胖叔叔,曾前往馬來西亞、印度、泰國、汶萊、越南、紐西蘭、新加坡、印尼、韓國、義大利及中國大陸等許多城市舉辦說故事工作坊及親子故事時光,2016至2018年三度受邀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胖叔叔說故事音樂會,2017年獲選高雄市金暉獎特殊貢獻人員,意外經歷了精采又豐富的說故事人生。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親子角色互換的趣味啟發(陳銘驤/說故事達人)
有沒有催促孩子起床,每天早上展開上學大作戰的緊張經驗呢?有沒有聽過孩子因為不想上學而提出的各種奇怪理由呢?
看著時鐘指針一分一秒的移動,想到校車抵達時刻一分一秒逼近,各樣緊迫的挑戰卻是一個接著一個:起床氣、裝生病、盯早餐、洗乾淨、找東西、快穿衣、備午餐、帶用品、梳頭髮、細叮嚀……天啊﹗到底這場亂糟糟的上學大作戰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結束?到底是孩子去上學,還是爸媽去上學啊?
不要擔心,故事的魔法即將改變這一切﹗
換個身分,讓孩子來擔任爸媽的角色吧﹗
在本書輕鬆動感的繪圖中,小女兒溫柔、幽默機智又極富技巧,一一解決了爸爸上學前的種種疑難雜症。特別是她貼心預備爸爸愛吃的圈圈穀麥片、提醒爸爸喝牛奶不要灑出來、笑爸爸早餐吃得亂七八糟、提醒爸爸穿錯內褲了、幫爸爸到處找襪子、告訴爸爸要吃得健康,不要只想著吃蛋糕、幫爸爸梳理頭上的幾根毛、叫爸爸站好不要動,幫他繫領帶……每個情節都逗趣可愛得令人會心一笑﹗怎麼會這樣?換成孩子替爸爸操心打理?換成孩子來叮嚀、照顧爸爸?這真是太有創意啦﹗
請為孩子說說這個故事吧,讓孩子聽聽看﹗也許他們會露出似有同感的笑容,甚至感受到當家作主的快樂。而當孩子和爸媽在故事的趣味魔法中角色互換時,孩子也能試著開始體會照顧他人的感覺,說不定想要獨立自主的想法正悄悄在孩子心中萌芽哦。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體會父母心(編輯室手札)
孩子但都等不及要快點長大,但真正變成「大人」,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翻轉了早晨印象、趣味橫生的奇妙故事,讓孩子們有機會成為「一日父母」,提早體驗長大成人、凡事自己當家作主的滋味。
如果要以「幸福家庭」為題畫出一幅圖,這個故事具體又精準地,從孩子們每天早晨趕上學這段倉促時光中提煉出幸福意象,讓每個回憶起(或正在經歷)這段日子的大小朋友們都能樂在其中。
乍看之下,小女兒用父母的口吻發號施令、為無法自我管理的爸爸忙進忙出,著實令人啞然失笑。然而,在作繪者輕鬆活潑、動感十足的筆觸下,全書不只充滿了陽光般的活力,每張插畫的構圖更細膩道出平凡中不平凡的幸福滋味:每份精心預備的便當、每件洗得香噴噴熨燙整齊的衣褲、某隻沙發底下變身為小怪獸的迷路襪子……這些都象徵了父母無微不至的愛與呵護——潛藏在各樣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細節中,用無聲的語言述說這份不著痕跡的愛。
聖經中也有類似的描述:「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路加福音11:11-13)故事中,小女兒從被照顧的一方換成照顧的一方換成照顧人的角色。她知道爸爸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她默默收拾善後,為各種突發狀況作足準備;她用行動表達關愛、在乎和感謝……難得的「換位思考」,反而使這樣的「家家酒」顯得一點也不幼稚:它讓慣於「接受」的孩子學習為人著想,也讓孩子從模仿父母無怨每悔的付出中,看見幸福與愛的可能樣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上帝也是這樣愛祂的兒女。
這位天上的父親比任何人都了解我們自己的需要,祂讓人們在為人父母的「角色扮演」中學習如何去愛,也讓祂的愛成為我們能亳無保留付出的榜樣。
書名 爸爸,上學囉﹗
原文書名 Time for School Daddy
作繪者 戴夫.哈克特(Dave Hackett)
譯者 陳銘驤
商品編號 TW857
頁數/開本 25×25cm/36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3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146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亞伯的小島


亞伯與妻子到戶外野餐,
共度一段詩情畫意、
悠閒浪漫的時光。
突然間,一陣強風颳來,
妻子的紗巾被風吹跑了!
亞伯緊追著,追回了紗巾;
卻也在瞬間,雙腳一滑,
亞伯竟然順著岩石滑下去,
暴跌進瀑布底下的深水裡了。
還好,他隨手緊抓住一塊木板,
載浮載沉……
然而,天亮之後,
亞伯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
孤島上……
亞伯他該怎麼辦?

本書特色

學習八大智慧:獨立、感恩、勇氣、思考、祈禱、激發潛力、等待、交友

紐約時報評選年度最佳書籍

榮獲美國紐伯瑞圖書銀獎

作繪者簡介: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威廉・史塔克(1907 –2003) 是漫畫家、插畫家,也是著名的童書作家,他的作品得過許多獎項,夢工廠製作的電影〈史瑞克〉〈按:港譯《史力加》)就是取材自他寫的故事。威廉・史塔克出生於紐約市,家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藝術細胞,耳濡目染之下,成年後,他也自然而然的成為藝術家。1930 年,史塔克的作品開始出現在《紐約客》雜誌,從那以後他的作品一直很受歡迎。他於1968 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童書《吟遊豬羅蘭》。

1970年,史塔克的《驢小弟變石頭》獲得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他的作品還包括《多米尼克》、《真正的小偷》,而《奇奇骨》獲得凱迪克榮譽獎,《永遠的朋友》入圍國家圖書獎,《亞伯的小島》和《老鼠牙醫地嗖頭》則獲得紐伯瑞榮譽獎。史塔克的書還獲得了克里斯托弗獎,俄瑪・西蒙頓・布萊克獎,威廉‧艾倫‧懷特童書獎和美國圖書獎。他在歐洲獲得的獎項包括意大利的兒童文學獎,荷蘭的銀鉛筆獎和法國的基金會獎。史塔克更於1982 年被選為代表美國的安徒生獎候選人,1988年被選為安徒生獎的寫作候選人。

史塔克的著作豐富,還出版了十三本成人繪本,從1939 年的《人物百態》開始,他的創作包括《孤獨的人》、《男性/女性》、《幼兒園裡的苦悶》和《我們的悲慘生活》。

譯者簡介:宋珮

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主修藝術史。目前在中原大學講授藝術相關課程,並從事圖畫書研究、翻譯、導賞工作,也是業餘的插畫工作者。

導讀分享:從意外中得勝(邵正宏)
明明剛才還是豔陽天,怎麼突然就下起雨來?
明明好端端走在路上,怎麼就從天空落下一坨鳥屎,正好打在自己的肩上?
明明才將皮夾放在口袋,怎麼這會兒竟發現不見了?
明明這…..明明那…….,生活中就是這麼容易出現意外!
出門,才發現要帶的課本沒帶,要關的瓦斯爐沒關!
搭車,一晃神才發現坐過站,或是搭錯車,結果迷了路!許多原本計劃好的事,就是這樣在意外中發生,打亂原有的步伐,而且要重新規劃!
意外,如果是在可控制的情況下,趕緊想辦法解決,或許還能挽回頹勢!但如果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理的意外,那可就不妙了!這時該如何解決問題?該如何化險為夷?該如何審時度勢?該如何找到生機?
本文故事中的主角小老鼠亞伯,就是遇到這樣的難題。他想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重回他舒適的小屋; 他想和親愛的妻子待在家裡,喝他的茶,看他的書。但是眼前這個意外,讓他困在小島上,讓他身不由己!
不過亞伯並沒有放棄,因為想回家,心中有個希望,所以他開始發揮想像力,運用過去所學的知識,試圖解決眼前的問題!
亞伯所處的小島,其實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會遇到的一個島,這個島讓我們困在其中,我們必須學習獨立,試著生存,學習如何度日,才能度過危機!這個島也逼我們去反思去回想,什麼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原來有朋友、親人圍繞身邊,才是幸福!
亞伯在人生中面臨的這個島,讓他學會了許多功課:

一、 他學會獨立:如何先讓自己溫飽,才有力氣去思考該如何脫困。
二、 他學會感恩:他發現原來以前父母妻子是如此愛他,珍惜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四季變換,原來都有上帝的美意!
三、 他展現勇氣:他發現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隱藏的危險,有這麼多外在的攻擊,他必須學習勇敢面對,化解危機。
四、 他學會思考:過去他總是過一天算一天,如今他卻開始預先規劃,三思而後行!
五、 他學會交友:過去總是獨善其身,如今更珍惜出現在身邊的朋友。因為有朋友,生活更有重心。
六、 他學會禱告:許多事不是自己所能明白的,但透過禱告,讓他開啟眼光,讓他更加釋懷!
七、 他激發潛力:以為自己做不到,卻在危難中展現智慧,發揮天賦!
八、 他學會等待:有些難題需要時間來解決,亞伯在小島上最大的學習就是等待,等待上帝的佳音,等待季節的變換,等待天敵的離去,等待豔陽的來臨!當他學會耐著性子,等待眼前的難題慢慢克服,他的危機也就逐漸解除。

亞伯的小島一書是許多猶太父母在孩子床邊必讀的故事,這故事帶領我們進入亞伯的世界,看他如何處變不驚,克服逆境。這本書已被拍成好幾個版本的動漫影片,更獲得紐伯瑞圖書獎的殊榮!
古時猶太人走出埃及,尋找流奶與蜜之地,歷經艱辛,終於建立偉大的以色列帝國。他們所秉持的信念,便是等待上帝的帶領。後來以色列分裂成北國南國,之後又相繼被亞述及巴比倫所滅。猶太人就像本書故事中的亞伯一樣,經歷了人生中的小島,國沒了家沒了,如何能再擁有自尊?如何才能再得到幸福?
猶太人所學的功課,依舊是等待!等待是漫長的,但也是必要的,等待也是夾帶著苦難的,但卻是值得的!猶太人等了兩千年,終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苦難後復國了!世界上又再度出現以色列這個國家!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難題,亞伯透過他的經歷告訴我們,有難題固然很麻煩很苦惱,但努力解決就是了,這難題終究會過去的,而我們得到的將會是苦難過後的甘甜與幸福!
相信當亞伯現身說法,與你面對面談起他的那段意外經歷時,他必定是興高采烈、得意洋洋地回味著他在苦難等待中的豐功偉績呢!
現在我們就一起探頭進入亞伯所在的小島吧!

書名 亞伯的小島
原文書名 Abel’s Island
作繪者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譯者 宋珮
商品編號 TW850
頁數/開本 14.9 x 21cm/159頁
印刷 彩色/平裝
適讀年齡 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061
定價 港幣75元(道聲之友:港幣6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小月和月亮先生

夜晚黑漆漆的,月亮跑哪兒去了?
啊,原來他跑去找小月玩了。
他們一起玩耍,一起談論了
月亮許多的祕密。
月亮與小女孩的奇妙相遇,
迸出有趣的科學知識,
揭開夜晚和月亮的神秘面紗。

「媽媽,為什麼月亮一直跟著我?」
「媽~月亮怎麼還不出來?」
「爸爸,月亮為什麼不圓了?」
「爸~月亮有多大?月亮有多遠?他為什麼會發光?」
「……」
孩子對於周遭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尤其是那種抬頭看得見、卻又摸不著的覺得特別有趣,但是大人面對這一番的連珠問號,往往是不堪其擾、也不知道要如何解釋。《小月和月亮先生》這類的科普知識類繪本,就是為了幫助大人和小孩一起面對月亮的故事!
透過奇幻的故事情節,將生硬的天文現象和冰冷的數字,以孩子生活接觸得到、能理解的方式,解釋月亮的自轉公轉、陰晴圓缺等知識。比如說,月亮和地球的距離38萬公里,這樣的數字,在孩子的世界裡感受不到有多遙遠,但若改成坐日本新幹線,馬不停蹄的趕路也要48天才能抵達月亮那裡;以這樣的方式,孩子就比較能體會月亮有多遠了。

作者簡介:越智典子(Noriko Ochi)

現居日本神奈川縣。原任職於出版社,後來開始執筆寫作,活躍於繪本創作的世界。尤其擅長書寫科學繪本故事,解明生命之不可思議之處。

繪者簡介:細木瑪格(Hosoki Megu)

現居日本東京,長年在女性雜誌與廣告界耕耘不輟,成績斐然。另外在繪本及各類書籍的封面插畫上,也有亮眼的表現。關於時裝流行,造詣頗深,甚至將時尚潮流展現在她所創作的手工娃娃上。

譯者簡介:米雅

繪本插畫家、日文童書譯者。作品包括《多多的生日》、《你喜歡詩嗎?》(小熊)、《寶寶,你愛我嗎?》(道聲)等。更多訊息都在「米雅散步道 MIYAH WALKER」FB專頁及部落格:http://miyahwalker.blogspot.tw/

書名 小月和月亮先生
原文書名 Tsukiko To Otsukisama
作者 越智典子(Noriko Ochi)
繪者 細木瑪格(Hosoki Megu)
譯者 米雅
商品編號 TW840
頁數/開本 20.4×25.7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3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842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https://youtu.be/GlAfe3b0vEo

史賓奇生悶氣


史賓奇深信家人都討厭他,便一個人在屋外的吊床上生悶氣。
哥哥姊姊努力賠罪,媽媽還端來一盤好吃的東西,
甚至連馬戲團的遊行隊伍從他家門前經過,都沒有辦法讓他停止生氣。
史賓奇可以再振作起來嗎?
無與倫比的威廉.史塔克,再度透過《史賓奇生悶氣》,
讓所有讀者的臉上不經意的露出了微笑。

作繪者簡介: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1907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藝術創作資歷長達七十多年,早期以漫畫與雕塑創作聞名,後期開始致力於童書的創作與插畫。最著名的圖畫書作品包括《老鼠牙醫地嗖頭》、《驢小弟變石頭》、《勇敢的小伶》、《黃與粉紅》,和被改編成知名動畫的《史瑞克》(按:港譯《史力加》)。曾經榮獲多次凱迪克獎和紐伯瑞文學獎,也曾兩度被提名為安徒生獎候選人。2003年以高齡九十六歲辭世,最後的遺作是自傳性圖畫書《那時候,大家都戴帽子》。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時候生悶氣,就把自己關在天花板上的儲藏室裡不出來,最久待了整整一天一夜,所以現在對付生悶氣的小孩非常有一套。喜歡靠閱讀、寫作、翻譯和音樂來抒解自己的情緒,也希望自己譯寫的書能帶給讀者好心情。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脫困的怒氣(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本書應該和史塔克的另一本圖畫書《派弟是個大披薩》一起閱讀。

兩本書中都有個生悶氣的小男孩,然而他們非但沒有因為生氣被大人責罵,相反的,身旁的大人卻都使盡各種本領,想盡辦法幫助他們擺脫怒氣的糾纏。這兩本書儘管前後出版相隔十年,卻表現出史塔克看待和處理小孩負面情緒一以貫之的態度。

從現實面來看,相信應該沒有多少大人可以接受史賓奇這麼執拗的生氣行為,因為在許多大人的認知裡,小孩怎麼能生這麼大、這麼久的氣,甚至認為小孩根本不該生氣,這種莫名其妙生悶氣的表現和行為更應該受到處罰,大人怎麼能輕易妥協,還要百般討好他?

然而,這正是史塔克著眼點的不同之處,他將眼光放在生氣的主體-小孩身上,希望透過故事讓小孩看清、瞭解和處理自己的怒氣,也幫助大人以正確的態度和方式來協助小孩面對自己的怒氣。
小孩是人,當然也會生氣,尤其在生氣當下,也會像大人一樣很難理智思考與判斷。況且小孩不像大人,有能力用各種方式排解或抒發自己的怒氣(其實未必每個大人都有這樣的能力),更需要身旁的大人協助他去面對。

既然生氣的主體是小孩,大人只是協助者,那麼,像史賓奇這樣執拗的悶氣就能被理解和同情了。在他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困住走不出來、備感困擾的時候,身旁的大人就有義務提供各種幫助他走出困境的途徑,這些方式也許多少帶有討好的意味,但更重要的是讓小孩體會和感受到自己依然被重視和關愛,並且因此獲得情緒和情感上的修補,慢慢拂去被怒氣遮蔽的理智,然後鋪上一個讓他有機會可以順理成章走下來的台階。如此一來,不僅滿溢胸口的怒氣能抒發出來,他也能學會如何幫助自己(或別人)抒解怒氣。

這本書的結局在出版當年受到各大媒體或評論人的一致盛讚。史塔克先是清楚描繪史賓奇在怒氣消褪後,想要保住顏面尊嚴,又能自在下台階的心情和想法。再以史賓奇的小丑裝扮和他親自為家人預備的早餐盛宴,為家人帶來驚喜,讓自己理所當然的脫困,也感謝家人在他生氣過程中的包容、體諒、關心和付出的各種努力。

史塔克將這本書獻給當時接連報到的幾個孫子孫女,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出世,讓中年後才開始創作圖畫書的史塔克,更心有所感的期盼自己的作品除了能為小孩發聲,也能讓大人從中思考對待小孩的方式,使每個小孩都能受到應有的尊重與關愛,快樂成長。

書名 史賓奇生悶氣
原文書名 Spinky Sulks
作繪者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822
頁數/開本 20 ×25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552
定價 港幣86元(道聲之友:港幣73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重返

31-return
小女孩依舊沒有辦法吸引爸爸的注意力,
孤單的小女孩又再次回到奇幻的世界繼續她的冒險。
這是她第三次進入令人著迷的世界,
有國王和士兵、城堡和運河、異國的生物和迷人的景觀,
不一樣的是,這次的冒險將有新的朋友加入,
而且,會成為一股強而有力的力量帶她回家!

作繪者簡介:艾隆.貝克(Aaron Becker)

艾隆.貝克八歲開始畫繪本,練習多年之後,終於推出自己的第一本無字繪本《旅程》,現在,他尋求更多與年輕讀者,尤其是有志的小小藝術家分享書籍的機會。「再也沒有比看見小孩子拿著我的書,使我得以靠近他們小小心靈,更令人滿足的事了。」他如此說。「我希望這些故事能夠激發我們擁有多一些懷疑的能力。」

艾隆.貝克與妻子和女兒住在美國馬薩諸塞州阿默斯特。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讓想像豐富現實人生(宋珮/藝術工作者)

《重返》是艾隆‧貝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所謂三部曲起源於希臘,代表可以合成一組的三件作品,在戲劇、文學和電影裏最常見,故事的主角不變,主題相關,但不同於系列故事的連續性,每件作品都可以獨立存在。創作之初,貝克就決定了三部曲的內容與形式,他以「想像」作為共同主題,藉著無字書表達想像力的三種特質,並且隨著角色在想像國度的冒險,標示出成長的不同階段。

貝克說:「在《旅程》裏,想像力是用來空想的,這是兒童階段的故事,兒童透過想像遊戲得到主導的力量。在《歷險》裏,兩個主角運用想像力完成他們的冒險、救援之旅,這是青少年尋求認同和目標的階段。在《重返》裏,想像力受限於現實世界的圍牆,轉而成為一種媒介,透過個人的委身與選擇,豐富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換句話說,《重返》談的是成人與想像的關係,因此女主角的爸爸成為重要角色。

故事從書名頁展開,女孩想找爸爸放風箏,但是建築師爸爸在製圖桌上忙著工作,女孩只好回到自己房間,如同《旅程》的起頭,用紅筆在牆上畫了通往想像國度的門,隨後爸爸去找她,跟著走進掛滿宮燈的森林,天色已暗,爸爸乘上奇特的船去追賭氣的女兒,因而遇上了國王和男孩。哪知那艘船像屠城的木馬一樣,裝載著敵國士兵,士兵先後抓住國王和男孩,並且奪取了他們的神奇色筆。夜間,父女倆靠著紅筆脫逃,好在爸爸最後拿出身上的黑筆,依照壁畫提示,畫出精巧的機關,拯救了彩虹國度,太陽升起,惡者遭報。父女倆從爸爸房間的小門回到現實,他們去公園放風箏,這時,夕陽把灰色大樓染上亮麗的橘色。

故事裏的爸爸,代表現實生活中必須面對工作壓力的成人,但他沒有失去童心,以至能夠進入女兒的世界,和她完成一場驚心動魄的幻想之旅,這個過程加深了彼此的情感,相處的經驗讓他們更能共享現實中的樂趣。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位爸爸也代表著為兒童說故事的成人作家、畫家、音樂家、導演……,他們秉持童心,借著所創造的想像國度,得到孩子共鳴,陪伴他們走過成長的艱難,學習在現實裏發現美好;同時,成人觀眾也得機會重訪童年,享受空想之趣。

書名 重返
原文書名 Return
作繪者 艾隆.貝克(Aaron Becker)
商品編號 TW804
頁數/開本 27.8×25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200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旅程-首部曲歷險-二部曲

梅瑞克和巫師

30-melric and sorcerer

城裡來了一位梅瑞克從沒聽過的巫師,
究竟他是不是真的巫師?是用好的魔法還是邪惡的魔法?
好人和壞人的相處之道一觸即發,
最重要的是,
別忘了歡笑的力量,那是最無敵的武器!

國王和梅瑞克爭執了好長一段時間。
因為梅瑞克不願意用魔法讓國王
變得更有權勢。
有天,
國王找來了一位叫桑卓克的巫師,
他願意幫助國王,達成他的願望。
梅瑞克不只沒聽過這位巫師,
發現他不是什麼好東西!

一場魔法師和巫師的對決,
即將展開。

作繪者簡介:大衛‧麥基(David Mckee)

1935年出生於英國德文郡,是英國知名的圖畫書作家。在普利茅斯藝術學院就學期間就開始投稿,他的繪畫風格頗受美國漫畫家Saul Strinberg和法國漫畫家Andre Francois影響。從1964年出版第一本圖畫書Two Can Toucan後,直到如今,四十多年仍維持活潑穩定的出版量。作品中以「大象艾瑪」系列最受歡迎,麥基也非常喜愛以怪獸或泰迪熊為主題創作,並且持續就戰爭的主題以圖畫書提出觀點。麥基的作品寓言故事的味道濃重,他自己也認為他的書並不只是寫給小孩子看,也寫給還保有童心的大人。麥基的故事富含英國人獨特的幽默感,並擅長在故事中營造思考空間,讓他的作品簡單中帶著濃厚的韻味。

譯者簡介:宋珮

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後赴美攻讀藝術史。碩士論文研究元代畫家王蒙橫卷,蒙恩信主後,轉而探究基督信仰與藝術的關係。返台在大學兼課,兼做編輯、翻譯、藝術評論,偶得機會研究圖畫書作家及作品,始嘗試與東西方藝術,及基督信仰圖像敘事傳統相互參照,樂此不疲。

書名 梅瑞克和巫師
原文書名 Melric and Sorcerer
作繪者 大衛‧麥基(David Mckee)
譯者 宋珮
商品編號 TW798
頁數/開本 24.8×28.9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071
定價 港幣90元(道聲之友:港幣77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11隻貓和怪怪貓

32-11 piki no neko to henna neko

繼先前遇過大魚、阿呆鳥、
豬先生和怪物嗚嘻阿哈後,
這次出現的是身上有圓圓斑點的怪怪貓!
從沒見過的怪怪貓邊走邊撿葉子,
11隻貓好奇地跟在後頭,
看到他有一間怪不隆咚的房子,
還發現怪怪貓有一身抓魚的好功夫!
11隻貓竊竊私語……
又會有什麼餿主意出現呢?

作繪者簡介:馬場登(馬場のぼる)

1927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1950年出道成為一名漫畫家。1967年開始陸續連載、出版的《11隻貓》系列風格獨具、幽默無厘頭,是日本民眾心中的長銷經典之作。該系列也讓他囊括了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文藝春秋漫畫獎等獎項。他一生最為人樂道的事,是他與名漫畫家手塚治虫之間一輩子深摯的交情。除了漫畫、圖畫書界之外,馬場登也曾活躍於各著名電視節目,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為了褒揚他在公共文化、藝術界的貢獻,日本政府曾頒發給他紫綬褒章及勳四等旭日小綬章。2001年辭世,享年73歲。

譯者簡介:米雅

出生、成長於嘉義市,日本大阪教育大學教育學研究科畢業。曾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文系十三年,目前致力於圖畫書的翻譯與創作。代表作包括《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宇宙光)、《小玲的台中歲時記》(青林)、《春天在大肚山騎車》(青林)、《你喜歡詩嗎?》(小熊)等。翻譯作品有「豬的種子」系列(道聲)、「11隻貓」系列(道聲)、《媽媽做給你》(維京)等。米雅也曾為數本有聲圖畫書及國立科學博物館展場故事擔任配音員。現居台中市。

書名 11隻貓和怪怪貓
原文書名 11-Piki no Neko to Henna Neko
作繪者 馬場登(馬場のぼる)
譯者 米雅
商品編號 TW791
頁數/開本 18.2×25.6cm/44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三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951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情緒

31-a book of feelings

情緒,
人人都有,也隨時都有。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
高興、痛苦、害羞、難過、緊張……
山姆和凱特也不例外,
他們會因為分離而難過,
因為跌倒而感到丟臉。
但是,
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
他們都深深知道,
爸爸媽媽很愛他們,
讓彼此有足夠的陪伴、傾聽,
還有滿滿的愛。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
即使如此,希望藉由閱讀書中這家人的情緒故事,可以提供所有的小朋友一個安全的地方,好好思考自己和別人的情緒。
這裡有幾個問題或許值得想一想:我能辨認書裡所描寫的情緒嗎?對我來說有不一樣嗎?我可以感受自己的情緒嗎?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該如何處理難熬的情緒?我知道哪些有用的方法嗎?我還有什麼其他的情緒?
有些小孩可能在和你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會願意與你談談他們的情緒?有些可能喜歡討論書中角色的情緒,或是只思考而不願意說,不論如何,都好。

作者簡介:亞曼達.麥卡迪(Amanda McCardie)

在英國國民健保信託局研究嬰兒行為觀察與兒童發展,同時擔任過童書編輯與托兒所的助手和老師。她有兩本童書著作:The Fro Ballet和Davy and Snake。

繪者簡介:薩維多.魯賓諾(Salvatore Rubbino)

曾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修習插畫。他為小朋友創作的第一本書A Walk in New York,靈感來自於他在曼哈頓所畫的一系列作品(這些作品曾入圍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插畫獎決選)。他創作的A Walk in London,也曾獲得2012年圖書館協會知識類圖畫書獎,此外,他還創作過A Walk in Paris。他也曾經和Nicola Davies合作了Just Ducks,入圍了凱特格林威獎的決選名單。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時候不太會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常常只會一個人悶著;長大後,在心理學的課堂中努力學習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也從圖畫書裡學到不少寶貴的功課。雖然得過兩座金鐘獎,但最愛的還是翻譯和創作童書,希望能夠藉此幫助小朋友健康快樂的成長。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以愛灌溉高EQ(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近幾年來,情緒失控釀成大禍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使得EQ教育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以「情緒」為主題的繪本也越來越多。其中,道聲出版社所推出的《情緒》一書,深深打動我的心;因為封面上的副標題──「充滿愛的家庭,培養高EQ的孩子」,充分點出家庭EQ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許多關於家庭教育的研究都發現,當孩子感受得到父母真實且深刻的愛時,教養就能發揮一定的效果,指引孩子朝美好的方向成長茁壯;當家庭生活充滿正向情緒的經驗時,孩子就有能量面對負向情緒的挑戰。因此,作者從「高興」談起,也就是以正向情緒為根基的做法,不只為閱讀此書拉開美好的序幕,也合乎情緒理論的概念。

書中提到:「最高興的是,他們深深知道,爸爸媽媽很愛他們。」互相擁抱、親子共讀、一起運動、聯手畫畫,甚至照顧寵物……這些心無旁騖、專注共享的快樂時光,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美好的記憶,並成為日後遭逢困頓沮喪、痛苦悲傷時的支持力量。爸爸媽媽可以善用繪本裡的溫馨畫面,引導孩子說出讓他們感到高興、體會被愛的事情,鼓勵孩子把這些經驗寫下來或畫下來,裝訂成孩子的情緒存款簿,讓他們建立儲存正向情緒的習慣。有了這個愛的基礎,孩子就能了解,即使親子相處難免有衝突摩擦的不愉快場面,但爸媽對他們的愛並不會因此減少。

接下來,作者以孩子生活中常發生的事情,帶領孩子進一步認識丟臉、害羞、緊張、害怕、難過、痛苦、憤怒、難受、嫉妒等負向情緒。以書中情境做為親子間分享討論的材料,孩子將逐漸體會有這些感受是很自然也很正常的,並從閱讀中感受到同理與接納。此外,親子間也可以延伸討論「哪些事情會引發自己的哪些情緒?」、「情緒盤桓不去的時候,身心會有甚麼樣的反應?」,以及「如何處理難受的情緒?」、「如何收拾情緒失控所造成的後果?」等課題。

「情緒」是上天賦予人類的美妙安排,但深刻感受、積極創造正向情緒,以及妥善處理、適切表達負向情緒等高EQ表現,卻需要後天的培養才能茁壯成長。書本的最後幾頁寫著:「最重要的是,家裡有滿滿的愛包圍著他們。有足夠的陪伴時間,有人好好聽他們說話,還有滿滿的愛。」,而這也是我推薦《情緒》一書最主要的理由。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陪伴孩子共讀此書,以愛灌溉高EQ!

書名 情緒
原文書名 A Book of Feelings
作者 亞曼達.麥卡迪(Amanda McCardie)
繪者 薩維多.魯賓諾(Salvatore Rubbino)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788
頁數/開本 24.5×27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647
定價 港幣99元(道聲之友:港幣8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幼兒服務-家長通訊0620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