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賓奇生悶氣


史賓奇深信家人都討厭他,便一個人在屋外的吊床上生悶氣。
哥哥姊姊努力賠罪,媽媽還端來一盤好吃的東西,
甚至連馬戲團的遊行隊伍從他家門前經過,都沒有辦法讓他停止生氣。
史賓奇可以再振作起來嗎?
無與倫比的威廉.史塔克,再度透過《史賓奇生悶氣》,
讓所有讀者的臉上不經意的露出了微笑。

作繪者簡介: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1907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藝術創作資歷長達七十多年,早期以漫畫與雕塑創作聞名,後期開始致力於童書的創作與插畫。最著名的圖畫書作品包括《老鼠牙醫地嗖頭》、《驢小弟變石頭》、《勇敢的小伶》、《黃與粉紅》,和被改編成知名動畫的《史瑞克》(按:港譯《史力加》)。曾經榮獲多次凱迪克獎和紐伯瑞文學獎,也曾兩度被提名為安徒生獎候選人。2003年以高齡九十六歲辭世,最後的遺作是自傳性圖畫書《那時候,大家都戴帽子》。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時候生悶氣,就把自己關在天花板上的儲藏室裡不出來,最久待了整整一天一夜,所以現在對付生悶氣的小孩非常有一套。喜歡靠閱讀、寫作、翻譯和音樂來抒解自己的情緒,也希望自己譯寫的書能帶給讀者好心情。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脫困的怒氣(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本書應該和史塔克的另一本圖畫書《派弟是個大披薩》一起閱讀。

兩本書中都有個生悶氣的小男孩,然而他們非但沒有因為生氣被大人責罵,相反的,身旁的大人卻都使盡各種本領,想盡辦法幫助他們擺脫怒氣的糾纏。這兩本書儘管前後出版相隔十年,卻表現出史塔克看待和處理小孩負面情緒一以貫之的態度。

從現實面來看,相信應該沒有多少大人可以接受史賓奇這麼執拗的生氣行為,因為在許多大人的認知裡,小孩怎麼能生這麼大、這麼久的氣,甚至認為小孩根本不該生氣,這種莫名其妙生悶氣的表現和行為更應該受到處罰,大人怎麼能輕易妥協,還要百般討好他?

然而,這正是史塔克著眼點的不同之處,他將眼光放在生氣的主體-小孩身上,希望透過故事讓小孩看清、瞭解和處理自己的怒氣,也幫助大人以正確的態度和方式來協助小孩面對自己的怒氣。
小孩是人,當然也會生氣,尤其在生氣當下,也會像大人一樣很難理智思考與判斷。況且小孩不像大人,有能力用各種方式排解或抒發自己的怒氣(其實未必每個大人都有這樣的能力),更需要身旁的大人協助他去面對。

既然生氣的主體是小孩,大人只是協助者,那麼,像史賓奇這樣執拗的悶氣就能被理解和同情了。在他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困住走不出來、備感困擾的時候,身旁的大人就有義務提供各種幫助他走出困境的途徑,這些方式也許多少帶有討好的意味,但更重要的是讓小孩體會和感受到自己依然被重視和關愛,並且因此獲得情緒和情感上的修補,慢慢拂去被怒氣遮蔽的理智,然後鋪上一個讓他有機會可以順理成章走下來的台階。如此一來,不僅滿溢胸口的怒氣能抒發出來,他也能學會如何幫助自己(或別人)抒解怒氣。

這本書的結局在出版當年受到各大媒體或評論人的一致盛讚。史塔克先是清楚描繪史賓奇在怒氣消褪後,想要保住顏面尊嚴,又能自在下台階的心情和想法。再以史賓奇的小丑裝扮和他親自為家人預備的早餐盛宴,為家人帶來驚喜,讓自己理所當然的脫困,也感謝家人在他生氣過程中的包容、體諒、關心和付出的各種努力。

史塔克將這本書獻給當時接連報到的幾個孫子孫女,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出世,讓中年後才開始創作圖畫書的史塔克,更心有所感的期盼自己的作品除了能為小孩發聲,也能讓大人從中思考對待小孩的方式,使每個小孩都能受到應有的尊重與關愛,快樂成長。

書名 史賓奇生悶氣
原文書名 Spinky Sulks
作繪者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822
頁數/開本 20 ×25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552
定價 港幣86元(道聲之友:港幣73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送給爸爸的小船

35-boats for papa

巴克利和媽媽住在海邊一間舒服的小木屋裡,他喜歡用附近海灘上發現的漂流木做船。
他做大的船、長的船、短的船和高的船,一艘做得比一艘漂亮,並且把它們統統送進大海。

如果它們沒有回來,巴克利就知道它們漂到爸爸那裡了。
他好想念爸爸。

潔西亞.巴格利初試啼聲的這本圖畫書,
深刻描繪了愛、失去,和繼續前進的重要。

作繪者簡介:潔西莎‧貝格利(Jessixa Bagley)

潔西莎.貝格利是來自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作者和插畫家,童年時間常常在奧勒岡的海邊四處搜尋完美的沙錢。現在和先生定居華盛頓州西雅圖的空中城堡。這是她的第一本圖畫書作品。

作者訪問:http://storybookspotlight.com/ssp-64-jessixa-bagley-boats-for-papa/

譯者簡介:劉清彥

常常因為太懷念自己的「失去」而沉浸其中難以抽身,但也因此,才能將那些失去轉化為一個又一個故事。喜歡說故事、寫故事和翻譯故事,同時也主持廣播和電視節目,得過兩座金鐘獎和豐子愷圖畫書獎。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珍惜(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本書讓我想起曾經在教會帶過的一個小男孩。

有一陣子連續幾個禮拜,他來參加教會主日學的時候,都會從袋子裡拿出一疊廣告紙,然後一個人靜靜的開始折紙飛機,折完後再收回袋子裡。

當時,他爸爸剛過世,他寧願獨處的安靜,我可以理解,但折飛機的舉動卻令人費解。我探問過,他不回應。後來,他媽媽才告訴我,原來這是爸爸生前常常陪他玩的事。那段日子,他每天都要折上百架飛機,堆放得滿屋到處都是。自己也沉浸在傷痛中的媽媽有點無措,只能任憑他用這種方式思念爸爸。

我想,當時如果有這本書,一定能帶給他們母子莫大的安慰和支持。

就像折紙飛機的小男孩,故事中的小海狸也將對自己父親的思念,寄託在一艘艘自己親手打造、流放大海的小木船上。然而,小木船承載了小海狸難以言喻的沉重情感,卻仍不敵潮浪的推波,無力達成小海狸心中想望,一艘艘被沖回岸邊。想想看,這對小海狸來說會是多麼絕望的打擊,畢竟,這是他為自己受困的情感所找到的唯一出口。

只是,作者一開始便點出了小海狸所忽略的一件最重要的事。在那間他和媽媽一起生活的海邊小屋裡,「他們擁有的東西不多,卻總是有彼此的陪伴」。在小海狸的雙眼只專注於自己打造每一艘小木船時,另一雙眼睛卻一直默默的關心他、支持他、愛他。或許,不斷返航的小木船是爸爸刻意送回來的,藉此提醒小海狸將目光轉向媽媽,這才是他最需要看重的人。

故事的結尾令人動容,垂掛在小木船上的卡片雖然只改了兩個字,卻是多麼大、多麼難的人生領悟。就像加拿大的政治家傑克‧萊頓(Jack Layton)所言:「好好珍惜生命旅程中的每個時刻和你所愛的人。」我想,這或許也是作者想要對所有讀者和那些失去至親的人說的話。

書名 送給爸爸的小船
原文書名 Boats for PAPA
作繪者 潔西莎‧貝格利(Jessixa Bagley)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800
頁數/開本 25.4×20.3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163
定價 港幣90元(道聲之友:港幣77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情緒

31-a book of feelings

情緒,
人人都有,也隨時都有。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
高興、痛苦、害羞、難過、緊張……
山姆和凱特也不例外,
他們會因為分離而難過,
因為跌倒而感到丟臉。
但是,
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
他們都深深知道,
爸爸媽媽很愛他們,
讓彼此有足夠的陪伴、傾聽,
還有滿滿的愛。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
即使如此,希望藉由閱讀書中這家人的情緒故事,可以提供所有的小朋友一個安全的地方,好好思考自己和別人的情緒。
這裡有幾個問題或許值得想一想:我能辨認書裡所描寫的情緒嗎?對我來說有不一樣嗎?我可以感受自己的情緒嗎?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該如何處理難熬的情緒?我知道哪些有用的方法嗎?我還有什麼其他的情緒?
有些小孩可能在和你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會願意與你談談他們的情緒?有些可能喜歡討論書中角色的情緒,或是只思考而不願意說,不論如何,都好。

作者簡介:亞曼達.麥卡迪(Amanda McCardie)

在英國國民健保信託局研究嬰兒行為觀察與兒童發展,同時擔任過童書編輯與托兒所的助手和老師。她有兩本童書著作:The Fro Ballet和Davy and Snake。

繪者簡介:薩維多.魯賓諾(Salvatore Rubbino)

曾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修習插畫。他為小朋友創作的第一本書A Walk in New York,靈感來自於他在曼哈頓所畫的一系列作品(這些作品曾入圍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插畫獎決選)。他創作的A Walk in London,也曾獲得2012年圖書館協會知識類圖畫書獎,此外,他還創作過A Walk in Paris。他也曾經和Nicola Davies合作了Just Ducks,入圍了凱特格林威獎的決選名單。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時候不太會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常常只會一個人悶著;長大後,在心理學的課堂中努力學習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也從圖畫書裡學到不少寶貴的功課。雖然得過兩座金鐘獎,但最愛的還是翻譯和創作童書,希望能夠藉此幫助小朋友健康快樂的成長。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以愛灌溉高EQ(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近幾年來,情緒失控釀成大禍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使得EQ教育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以「情緒」為主題的繪本也越來越多。其中,道聲出版社所推出的《情緒》一書,深深打動我的心;因為封面上的副標題──「充滿愛的家庭,培養高EQ的孩子」,充分點出家庭EQ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許多關於家庭教育的研究都發現,當孩子感受得到父母真實且深刻的愛時,教養就能發揮一定的效果,指引孩子朝美好的方向成長茁壯;當家庭生活充滿正向情緒的經驗時,孩子就有能量面對負向情緒的挑戰。因此,作者從「高興」談起,也就是以正向情緒為根基的做法,不只為閱讀此書拉開美好的序幕,也合乎情緒理論的概念。

書中提到:「最高興的是,他們深深知道,爸爸媽媽很愛他們。」互相擁抱、親子共讀、一起運動、聯手畫畫,甚至照顧寵物……這些心無旁騖、專注共享的快樂時光,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美好的記憶,並成為日後遭逢困頓沮喪、痛苦悲傷時的支持力量。爸爸媽媽可以善用繪本裡的溫馨畫面,引導孩子說出讓他們感到高興、體會被愛的事情,鼓勵孩子把這些經驗寫下來或畫下來,裝訂成孩子的情緒存款簿,讓他們建立儲存正向情緒的習慣。有了這個愛的基礎,孩子就能了解,即使親子相處難免有衝突摩擦的不愉快場面,但爸媽對他們的愛並不會因此減少。

接下來,作者以孩子生活中常發生的事情,帶領孩子進一步認識丟臉、害羞、緊張、害怕、難過、痛苦、憤怒、難受、嫉妒等負向情緒。以書中情境做為親子間分享討論的材料,孩子將逐漸體會有這些感受是很自然也很正常的,並從閱讀中感受到同理與接納。此外,親子間也可以延伸討論「哪些事情會引發自己的哪些情緒?」、「情緒盤桓不去的時候,身心會有甚麼樣的反應?」,以及「如何處理難受的情緒?」、「如何收拾情緒失控所造成的後果?」等課題。

「情緒」是上天賦予人類的美妙安排,但深刻感受、積極創造正向情緒,以及妥善處理、適切表達負向情緒等高EQ表現,卻需要後天的培養才能茁壯成長。書本的最後幾頁寫著:「最重要的是,家裡有滿滿的愛包圍著他們。有足夠的陪伴時間,有人好好聽他們說話,還有滿滿的愛。」,而這也是我推薦《情緒》一書最主要的理由。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陪伴孩子共讀此書,以愛灌溉高EQ!

書名 情緒
原文書名 A Book of Feelings
作者 亞曼達.麥卡迪(Amanda McCardie)
繪者 薩維多.魯賓諾(Salvatore Rubbino)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788
頁數/開本 24.5×27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小學三、四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647
定價 港幣99元(道聲之友:港幣8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幼兒服務-家長通訊0620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