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亞方舟

上帝要挪亞為建造大船,好讓心地善良的人和動物,能夠躲避大水災。
船外又是風又是雨,大夥兒搖搖晃晃躲過大水,不知道要漂往何處;在船艙裡待久了,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臉上失去笑容,開始感到不安和情緒躁動。挪亞叔叔要如何安慰、化解大家的情緒呢?

挪亞方舟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我們知道放出去的鴿子叼了橄欖樹枝回來,也知道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那是上帝與人的約定,但在船上的日子,人們和動物又是怎麼度過得呢?孤單、不安和躁動,該如何化解?挪亞一定是個很有智慧的人,才有辦法安慰這麼多的動物,他是如何做到的?作者靏見幸想像,挪亞在船壁上畫著天空、森林,那是希望!希望見到藍天、綠地。畫出希望、畫出憧憬,畫出大家心中的嚮往。繪畫,帶來了希望!

作繪者的話:靏見幸(Yuki Tsurumi)

我小時候的願望就是希望長大以後能當獸醫師,要在充滿綠色的牧場裡開一間小小的診療所,動物們會輪流的來找我。我真希望能像杜立德醫生一樣,能夠和動物們對話。我幼小時候的願望,就在繪本的世界裡達成了。
「人和動物都是乘坐在地球這艘大船裡的好朋友呀!」我就是從這句話開始創作我的繪本。根據聖經記載,挪亞和動物們一起在船上搖搖晃晃的,就是要去找新的地方生活。在黑暗的方舟裡,經過漫長的時間,產生了不安和寂寞,是希望換得什麼呢?在這樣的遭遇和懷疑中,《挪亞叔叔》這本書就這樣出現了。
在我的創作過程中,得到很多編輯朋友的指導和幫助,真的很感謝大家,就像建造方舟一樣,集結了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這本繪本。

譯者簡介:鄭明進

1932年出生於台北,曾任國小美術教師,並從事圖畫書編輯、創作、翻譯等工作,是台灣兒童圖畫書發展的啟迪者,具有崇高的地位,被童書界封為「台灣兒童圖畫書教父」。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方舟上的動物(鄭明進/圖畫書創作者/資深美術教育工作者)

當我在翻譯《挪亞叔叔》這本書時,看到第二個跨頁的畫面,也就是封面和封底圖時,我聯想到一張我保存很久的地圖。那是一張「世界繪地圖」,是30多年前我在日本東京的一家書店買到的,它是設計很別緻而又全開大的繪圖式地圖。

它以世界五大洲、北極、南極為主圖,在各大洲上和海洋,各畫著生活在當地的動物們,包括了哺乳類、鳥類和魚類。例如:
※非洲地區畫的是大象、長頸鹿、獅子、斑馬、犀牛、豹、河馬、猩猩、駱駝和鴕鳥等等。
※亞洲地區畫的是老虎、灰熊、牛、馬、浣熊、狒狒、丹頂鶴、雉雞等等。
※中美洲地區畫的是美洲豹、野狼、馴鹿和海象等等。
※北極地區畫著北極熊。南極地區畫著企鵝。

從這張我珍藏30多年的繪地圖裡所看到的主要動物,都出現在《挪亞叔叔》這本書裡,這代表著神有著不可思議的神力,能把居住在地球各地方的動物們集合起來,讓挪亞叔叔帶進方舟裡躲避大水災。

回頭來看看這本繪本的第二個跨頁,作者鶴見雪畫出大象利用長長的鼻子幫忙搬運大木材,然後交給船邊的猩猩。牛運用大力氣背著大捆的短木材,羊則活用雙腳踢滾木材前進,長頸鹿則用嘴來叼著木材。各種動物同心協力建造方舟的畫面,讓我們相當的感動。
接著看第三個畫面,艙門打開,西伯利亞的丹頂鶴、紐西蘭的綿羊、亞洲的老虎雙雙對對進來了,而從最遠處來的北極熊趕路的模樣畫得極傳神。

看第九個畫面,前景是兩隻身軀龐大的非洲象趴在船板上,眼神畫得好憂傷。而右邊的老虎和花豹張嘴露牙、怒目相視的表情,畫得極其生動。這時候挪亞叔叔揮起畫筆在船壁上畫起圖來,緩和了動物們的暴躁情緒。
第十個畫面,是最亮眼的場面。挪亞叔叔發揮了他的創造力,他畫出花草、樹木,而樹上也長出果子,也畫出鳥兒飛舞。這樣的畫面會帶給動物們歡欣、愉快的好心情吧!

第十二個畫面是方舟擱淺在山頂上,動物們成群結隊的走了出來,哈!所有的動物們臉上展露出既幸福又愉快的好心情,真是個歡樂的大畫面。

讀後感:為何還需要挪亞方舟的兒童繪本呢?(傅崑崙)
相信各位小讀者對挪亞方舟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不少兒童玩具、圖書和電影均以此故事作為題材,我們為何還需要多一本關於挪亞方舟的兒童繪本呢?

首先,我們可以欣賞日本作者靏見幸女士的畫風,以圓潤的風格設計人物和動物。她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運用相配合的色調,動物的表情和眼神均能表達出方舟生活的喜怒哀懼。這是教導小讀者辨別情感的好材料。

接著正如本書譯者台灣資深兒童繪本工作者鄭明進老師在導讀所言,本書讓小讀者容易辨認出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動物和雀鳥,藉著故事內的不同情節和畫面展現出創造的多樣性。這是引領小讀者開闊世界視野的起始點。

在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下,我們可以讓小讀者思考「不同個性的人和動物如何共存」的課題,作者創作本書的靈感就是來自人和動物都是乘坐「地球號」這艘大船。長期共處於有限的方舟空間內,動物們如何適應呢?動物們有磨擦怎麼辦?挪亞伯伯如何舒緩動物們的情緒?他又怎樣緩和緊張的氣氛呢?我們可以與小讀者發揮解難方法,改善擠逼居住環境所產生的問題,尋找與人與大自然相處之道。

在本書中「洪水氾濫的日子」可以比喻為外在環境令人內心世界崩壞的時候。動物們在方舟上的提問,使人聯想到人生變幻無常,有時生命就像洪水上的方舟,船將會開往哪個方向呢?

這使筆者想念到需要留在醫院接受治療和休養的小讀者。他們需要長時間留在醫院等候。他們固然要耐心等候病情的好轉,不過除了有醫護人員和家人的照料外,還有一些哥哥姐姐會和他們玩遊戲和鼓勵他們,病房內的小讀者們彼此相助和勉勵也很重要吧。這也許就是我們需要童書《挪亞方舟》的原因,在艱難環境下人們仰望上主的引領,一起尋找出路,重過新的生活。

書名 挪亞方舟
原文書名 ノアおじさん
作繪者 靏見幸(Yuki Tsurumi)
譯者 鄭明進
商品編號 TW841
頁數/開本 15.3×25cm/28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學齡前、國小低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828
定價 港幣86元(道聲之友:港幣73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箱子!箱子

如果你給小孩一個紙箱,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
它可能會變成一間圖書室、一艘船、一間皇宮,或一輛跑車。
也可能單純只是一個童話故事或荒野探險的場景。
不過,最奇妙的還是,透過珍.尤蘭充滿詩意和韻味的文字,以及克里斯.席班以紙箱結構藝術創作出來的圖像,所共同呈現的這個充滿無窮變化與想像的故事。

作者簡介:珍.尤蘭(Jane Yolen)

被譽為「美國的安徒生」,藉以表彰她對兒童文學的卓越貢獻。她為各個年齡層的讀者創作了超過三百本書,其中包括榮獲凱迪克獎的《月下看貓頭鷹》,其他中譯作品還有《讓湍河流走》、《恐龍怎麼吃東西?》、《恐龍怎麼變健康?》。她目前定居在美國麻塞諸薩州和蘇格蘭兩地。

繪者簡介:克里斯.席班(Chris Sheban)

擅於描繪小孩想像力的故事,圖畫書作品有《I met a Dinosaur》、《A Night on Range》、《The Shoe Tree of Chafrin》和《Red Fox at McCloskey’s Farm》。作品曾經榮獲美國插畫家協會頒贈的三面金牌獎和銀牌獎。目前定居在伊利諾州芝加哥市附近。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時候曾經用洗衣機的紙箱做出一個自己的房間,藉此逃避和其他三個兄弟共處一室的紛紛擾擾。目前除了譯書和寫書,也主持電視兒童節目,希望能透過閱讀激發小朋友的想像和思考能力,為他們帶來歡樂。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回到遊戲本質(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說:「一粒沙,一個世界。」

我想,對所有的小孩來說,一個紙箱,也是一個世界。

這本書的創作者珍.尤蘭和克里斯.席班,便將小孩的紙箱世界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從一開始小狗靠近嗅聞的靜置紙箱所散發出來的神祕氛圍,小男孩開啟紙箱時的充滿期待,到小女孩從紙箱登場,以及接下來他們所進行的一連串紙箱遊戲,有務實的廢物利用,也有充滿各種趣味的想像漫遊。一個簡單的紙箱,隨著圖文的推展,幻化成各式各樣的空間、工具甚至超越現實的世界,充分滿足了小孩的遊戲樂趣。

遊戲對小孩是極具身心發展意義的活動。當代認知心理學派強調,遊戲不僅能到幫助小孩身體、心智和情緒的發展,培養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減輕焦慮、療癒創傷,也能擴增生活經驗和社會關係,學習生活技能與規範。對小孩來說,遊戲「物件」的重要性遠不及遊戲的「夥伴」和遊戲活動進行的過程。因此,即便資源貧乏,小孩也能用廢棄塑膠袋纏裹成的足球玩得不亦樂乎,他們在遊戲中得到的樂趣和經驗,完全不亞於真正踢足球的小孩。

為小孩創作了三百多本書的作者珍.尤蘭,不愧是美國當代的安徒生,她以詩句般的極簡文字,透過小孩的紙箱遊戲,每頁簡簡單單一句話,便切中遊戲對小孩的各種意義與特質彰顯,搭配克里斯.席班以紙箱概念與結構出發,童真十足且充滿趣味的圖像,除了讓小孩在閱讀時很輕易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疊合,更引導他們做更開闊延伸的思考和想像。

珍.尤蘭出身於寫作家庭,父親是記者,母親也熱愛寫作,耳濡目染中,珍.尤蘭從小在便自己採訪編寫社區報中獲得極大的樂趣和成就感(甚至還有賣報的實質收益)。她和弟弟常常撿拾生活中的廢棄小物件,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玩具,或發明自己的遊戲方式。這些遊戲經驗不但豐富了童年的生活,也啟發了她日後的各種創作。

「放手打,好好玩,享受比賽。」這是被譽為美國籃球天王的麥可.喬登打球的座右銘。或許在這個越來越被電子產品宰制,小孩紛紛遺忘紙箱的的年代,我們更應該鼓勵小孩放手好好以他們最原始的本能和特質單純的遊戲,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才是最真實有意義的活動。

書名 箱子!箱子
原文書名 What to do with a Box
作者 珍.尤蘭(Jane Yolen)
繪者 克里斯.席班(Chris Sheban)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830
頁數/開本 22.9×27.5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3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705
定價 港幣99元(道聲之友:港幣84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史賓奇生悶氣


史賓奇深信家人都討厭他,便一個人在屋外的吊床上生悶氣。
哥哥姊姊努力賠罪,媽媽還端來一盤好吃的東西,
甚至連馬戲團的遊行隊伍從他家門前經過,都沒有辦法讓他停止生氣。
史賓奇可以再振作起來嗎?
無與倫比的威廉.史塔克,再度透過《史賓奇生悶氣》,
讓所有讀者的臉上不經意的露出了微笑。

作繪者簡介: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1907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藝術創作資歷長達七十多年,早期以漫畫與雕塑創作聞名,後期開始致力於童書的創作與插畫。最著名的圖畫書作品包括《老鼠牙醫地嗖頭》、《驢小弟變石頭》、《勇敢的小伶》、《黃與粉紅》,和被改編成知名動畫的《史瑞克》(按:港譯《史力加》)。曾經榮獲多次凱迪克獎和紐伯瑞文學獎,也曾兩度被提名為安徒生獎候選人。2003年以高齡九十六歲辭世,最後的遺作是自傳性圖畫書《那時候,大家都戴帽子》。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時候生悶氣,就把自己關在天花板上的儲藏室裡不出來,最久待了整整一天一夜,所以現在對付生悶氣的小孩非常有一套。喜歡靠閱讀、寫作、翻譯和音樂來抒解自己的情緒,也希望自己譯寫的書能帶給讀者好心情。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脫困的怒氣(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本書應該和史塔克的另一本圖畫書《派弟是個大披薩》一起閱讀。

兩本書中都有個生悶氣的小男孩,然而他們非但沒有因為生氣被大人責罵,相反的,身旁的大人卻都使盡各種本領,想盡辦法幫助他們擺脫怒氣的糾纏。這兩本書儘管前後出版相隔十年,卻表現出史塔克看待和處理小孩負面情緒一以貫之的態度。

從現實面來看,相信應該沒有多少大人可以接受史賓奇這麼執拗的生氣行為,因為在許多大人的認知裡,小孩怎麼能生這麼大、這麼久的氣,甚至認為小孩根本不該生氣,這種莫名其妙生悶氣的表現和行為更應該受到處罰,大人怎麼能輕易妥協,還要百般討好他?

然而,這正是史塔克著眼點的不同之處,他將眼光放在生氣的主體-小孩身上,希望透過故事讓小孩看清、瞭解和處理自己的怒氣,也幫助大人以正確的態度和方式來協助小孩面對自己的怒氣。
小孩是人,當然也會生氣,尤其在生氣當下,也會像大人一樣很難理智思考與判斷。況且小孩不像大人,有能力用各種方式排解或抒發自己的怒氣(其實未必每個大人都有這樣的能力),更需要身旁的大人協助他去面對。

既然生氣的主體是小孩,大人只是協助者,那麼,像史賓奇這樣執拗的悶氣就能被理解和同情了。在他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困住走不出來、備感困擾的時候,身旁的大人就有義務提供各種幫助他走出困境的途徑,這些方式也許多少帶有討好的意味,但更重要的是讓小孩體會和感受到自己依然被重視和關愛,並且因此獲得情緒和情感上的修補,慢慢拂去被怒氣遮蔽的理智,然後鋪上一個讓他有機會可以順理成章走下來的台階。如此一來,不僅滿溢胸口的怒氣能抒發出來,他也能學會如何幫助自己(或別人)抒解怒氣。

這本書的結局在出版當年受到各大媒體或評論人的一致盛讚。史塔克先是清楚描繪史賓奇在怒氣消褪後,想要保住顏面尊嚴,又能自在下台階的心情和想法。再以史賓奇的小丑裝扮和他親自為家人預備的早餐盛宴,為家人帶來驚喜,讓自己理所當然的脫困,也感謝家人在他生氣過程中的包容、體諒、關心和付出的各種努力。

史塔克將這本書獻給當時接連報到的幾個孫子孫女,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出世,讓中年後才開始創作圖畫書的史塔克,更心有所感的期盼自己的作品除了能為小孩發聲,也能讓大人從中思考對待小孩的方式,使每個小孩都能受到應有的尊重與關愛,快樂成長。

書名 史賓奇生悶氣
原文書名 Spinky Sulks
作繪者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822
頁數/開本 20 ×25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552
定價 港幣86元(道聲之友:港幣73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送給爸爸的小船

35-boats for papa

巴克利和媽媽住在海邊一間舒服的小木屋裡,他喜歡用附近海灘上發現的漂流木做船。
他做大的船、長的船、短的船和高的船,一艘做得比一艘漂亮,並且把它們統統送進大海。

如果它們沒有回來,巴克利就知道它們漂到爸爸那裡了。
他好想念爸爸。

潔西亞.巴格利初試啼聲的這本圖畫書,
深刻描繪了愛、失去,和繼續前進的重要。

作繪者簡介:潔西莎‧貝格利(Jessixa Bagley)

潔西莎.貝格利是來自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作者和插畫家,童年時間常常在奧勒岡的海邊四處搜尋完美的沙錢。現在和先生定居華盛頓州西雅圖的空中城堡。這是她的第一本圖畫書作品。

作者訪問:http://storybookspotlight.com/ssp-64-jessixa-bagley-boats-for-papa/

譯者簡介:劉清彥

常常因為太懷念自己的「失去」而沉浸其中難以抽身,但也因此,才能將那些失去轉化為一個又一個故事。喜歡說故事、寫故事和翻譯故事,同時也主持廣播和電視節目,得過兩座金鐘獎和豐子愷圖畫書獎。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珍惜(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這本書讓我想起曾經在教會帶過的一個小男孩。

有一陣子連續幾個禮拜,他來參加教會主日學的時候,都會從袋子裡拿出一疊廣告紙,然後一個人靜靜的開始折紙飛機,折完後再收回袋子裡。

當時,他爸爸剛過世,他寧願獨處的安靜,我可以理解,但折飛機的舉動卻令人費解。我探問過,他不回應。後來,他媽媽才告訴我,原來這是爸爸生前常常陪他玩的事。那段日子,他每天都要折上百架飛機,堆放得滿屋到處都是。自己也沉浸在傷痛中的媽媽有點無措,只能任憑他用這種方式思念爸爸。

我想,當時如果有這本書,一定能帶給他們母子莫大的安慰和支持。

就像折紙飛機的小男孩,故事中的小海狸也將對自己父親的思念,寄託在一艘艘自己親手打造、流放大海的小木船上。然而,小木船承載了小海狸難以言喻的沉重情感,卻仍不敵潮浪的推波,無力達成小海狸心中想望,一艘艘被沖回岸邊。想想看,這對小海狸來說會是多麼絕望的打擊,畢竟,這是他為自己受困的情感所找到的唯一出口。

只是,作者一開始便點出了小海狸所忽略的一件最重要的事。在那間他和媽媽一起生活的海邊小屋裡,「他們擁有的東西不多,卻總是有彼此的陪伴」。在小海狸的雙眼只專注於自己打造每一艘小木船時,另一雙眼睛卻一直默默的關心他、支持他、愛他。或許,不斷返航的小木船是爸爸刻意送回來的,藉此提醒小海狸將目光轉向媽媽,這才是他最需要看重的人。

故事的結尾令人動容,垂掛在小木船上的卡片雖然只改了兩個字,卻是多麼大、多麼難的人生領悟。就像加拿大的政治家傑克‧萊頓(Jack Layton)所言:「好好珍惜生命旅程中的每個時刻和你所愛的人。」我想,這或許也是作者想要對所有讀者和那些失去至親的人說的話。

書名 送給爸爸的小船
原文書名 Boats for PAPA
作繪者 潔西莎‧貝格利(Jessixa Bagley)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800
頁數/開本 25.4×20.3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163
定價 港幣90元(道聲之友:港幣77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緊張大王小莎

teresa-e-nervosa

小莎是一個緊張大王,

一緊張,她就會一口接著一口吃下好多甜點,

但是吃甜點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

還差點兒被怪物吃掉!最後,是什麼救了小莎呢?

作者簡介:里卡多‧傑明亞尼(Riccardo Geminiani)

義大利作家
曾榮獲義大利國家兒童文學獎首獎
代表作《雲兒小黛》(Nuvolando)也與本書繪者妮可麗塔合作
被譯成英、法、德、西、日、韓、中等多國文字

繪者簡介:妮可麗塔‧佳可麗(Nicoletta Ceccoli)

義大利插畫家,有「天生的插畫家」之美譽
榮獲2001年義大利安徒生獎(il Premio Anderson)最佳插畫家
2006年紐約插畫家協會銀牌獎、八度入選義大利波隆納兒童插畫展
多部作品已譯成中文版。超現實的畫風、迷濛的中間色調、細膩的筆觸、奇幻變形的人物造型,共同交織出夢境般詭譎迷人的氛圍。

譯者簡介:亞比

本名黃珮玲,是出版界的老朋友、童書界的新朋友,也是許許多多小朋友的好朋友。「專業」、「敬業」的「業餘」譯者,嗜好包括:中、英、義文筆譯,在微風中騎自行車,做手工義大利麵和有機麵包,在教會講故事給幼兒聽。居住在豔陽下的加州小城。

導讀:黃珮玲

本書以一個很容易緊張的小女孩為主角,結合現實與夢境,描寫她經過了錯誤的嘗試,找到正當的管道以克服負面情緒的歷程。

每天一大早,小莎還沒出門,整個人已開始焦躁不安,嚴重影響學校功課。她找到一個發洩的辦法,就是拼命吃甜點。她的姨媽開了一家甜點店,正好可以供她免費吃個痛快。但這並不能消除不安,所而越來越胖,甚至頭昏腦脹。有一天,當她又準備大吃一頓時,突然聽到一陣優美的小提琴音樂,令她全身舒暢、心曠神怡。琴音更啟發她的想像力,使她超越時空的限制,無邊無際的漫遊。但是小莎一時還戒不掉吃甜點的癮,直到被一群想把她吃掉的怪物追趕,而那群怪物竟然就是她平日最愛吃的甜點!

本書由得獎無數的義大利名插畫家妮可麗塔與新秀童書作家傑明亞尼合作,書中眾多美味的甜點令我聯想到經典格林童話《糖果屋》。被狠心的後母遺棄在森林中的小兄妹,因找不到回家的路而絕望不已的時候,突然看見一幢由甜滋滋的糖果、餅乾、巧克力、蛋糕砌成的小屋。初讀到這裡,還以為小兄妹得救了,從此將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哪裡曉得這只不過是巫婆設下的陷阱!

甜點之於小莎,也是個陷阱,只能帶來一時的快感,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帶來更大的禍害。

當今越來越講究精緻美食的臺灣社會,甜點也已成為無所不在的陷阱。很多甜食業者宣傳他們的產品讓人吃了有「幸福感」。事實上,甜點促使血糖快速上升,也會快速下降,幸福快樂的感覺很短暫的,食用過量的甜點反倒可能導致憂鬱,而且必然對身心造成負面影響。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莎,除了聽音樂,還能想到其他排解負面情緒的方法嗎?

書名 緊張大王小莎
原文書名 Teresa e nervosa
作者 里卡多‧傑明亞尼(Riccardo Geminiani)
繪者 妮可麗塔‧佳可麗(Nicoletta Ceccoli)
譯者 亞比
商品編號 OSB-SC006
頁數/開本 14.9 × 21.1cm/40頁
印刷 彩色/平裝
適讀年齡 六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9034302
定價 港幣58元(道聲之友:港幣49.3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天使米奇的十四堂課

天使米奇是正在受訓練的守護天使,他心裡有好多疑問:

為什麼上帝不阻止那些不好的事發生?相信上帝的人才是好人嗎?

害怕的時候,該怎麼辦?可以跟上帝生氣嗎?上帝會難過嗎?……

天使長加比是個很有智慧的老師,他的工作便是和米奇討論這些艱難的問題,帶領他尋找答案,並且明白上帝的心意。你知道他的天使老師加比是怎麼回答的嗎?加比的回答又厲害又有智慧呢!

作者簡介:馬克.吉爾曼(Marc Gelliman)

和他的朋友湯馬斯.哈特曼,除了在全國性的報紙上撰寫專欄,還在有線電視頻道主持節目,同時是許多電視新聞節目固定訪談的來賓。他們創作的童書How Do You Spell God,被HBO改編為特別節目,還贏得George Foster Peabody獎。

吉爾曼為小朋友撰寫了兩本當代聖經詮譯叢書:Does God Have a Big Toe?和God’s Mailbox。

他是紐約唯維爾Beth Torah教堂的資深拉比。(註:拉比在猶太教裡是很有權威的職位,是法官、牧師,也是老師。)

繪者簡介:筆撒列

現職動畫及影片導演。許多年來一直用畫紀錄自己的想法,2004年厎意外開始繪本的工作。

從小就喜歡透過影像及故事表達想法,期盼能製作在永恆裏有價值的事物。喜歡太太、李小喵及聖經人物比撒列。

早年任海外旅遊雜誌攝影指導,後為傳播及多媒體公司藝術指導、製作人、導演等職位。曾受邀擔任電視金鐘獎評審、海外旅遊文藝暨攝影比賽評審,及上海國際卡通漫畫展覽會國際館統籌等工作。

譯者簡介:劉清彥

從前就像米奇一樣,不明白上帝為什麼要讓人受苦。後來自己也經歷一場特別的人生考驗後,才終於明白,原來這是上帝以祂高深莫測的智慧,掌管世界的方式。在那些令人心力交瘁、悲傷沮喪的苦難後面,其實藏著上帝特別豐富的恩典和福分。

在教會教了很多年的主日學,目前從事童書創作、翻譯、評論和相關課程教學等工作。

書名天使米奇的十四堂課
原文書名And God Cried, Too
作者馬克.吉爾曼(Marc Gelliman)
繪者筆撒列
譯者劉清彥
商品編號TW564
頁數/開本24.5×17.8cm/144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8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7460547
定價港幣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