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亞方舟

上帝要挪亞為建造大船,好讓心地善良的人和動物,能夠躲避大水災。
船外又是風又是雨,大夥兒搖搖晃晃躲過大水,不知道要漂往何處;在船艙裡待久了,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臉上失去笑容,開始感到不安和情緒躁動。挪亞叔叔要如何安慰、化解大家的情緒呢?

挪亞方舟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我們知道放出去的鴿子叼了橄欖樹枝回來,也知道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那是上帝與人的約定,但在船上的日子,人們和動物又是怎麼度過得呢?孤單、不安和躁動,該如何化解?挪亞一定是個很有智慧的人,才有辦法安慰這麼多的動物,他是如何做到的?作者靏見幸想像,挪亞在船壁上畫著天空、森林,那是希望!希望見到藍天、綠地。畫出希望、畫出憧憬,畫出大家心中的嚮往。繪畫,帶來了希望!

作繪者的話:靏見幸(Yuki Tsurumi)

我小時候的願望就是希望長大以後能當獸醫師,要在充滿綠色的牧場裡開一間小小的診療所,動物們會輪流的來找我。我真希望能像杜立德醫生一樣,能夠和動物們對話。我幼小時候的願望,就在繪本的世界裡達成了。
「人和動物都是乘坐在地球這艘大船裡的好朋友呀!」我就是從這句話開始創作我的繪本。根據聖經記載,挪亞和動物們一起在船上搖搖晃晃的,就是要去找新的地方生活。在黑暗的方舟裡,經過漫長的時間,產生了不安和寂寞,是希望換得什麼呢?在這樣的遭遇和懷疑中,《挪亞叔叔》這本書就這樣出現了。
在我的創作過程中,得到很多編輯朋友的指導和幫助,真的很感謝大家,就像建造方舟一樣,集結了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這本繪本。

譯者簡介:鄭明進

1932年出生於台北,曾任國小美術教師,並從事圖畫書編輯、創作、翻譯等工作,是台灣兒童圖畫書發展的啟迪者,具有崇高的地位,被童書界封為「台灣兒童圖畫書教父」。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方舟上的動物(鄭明進/圖畫書創作者/資深美術教育工作者)

當我在翻譯《挪亞叔叔》這本書時,看到第二個跨頁的畫面,也就是封面和封底圖時,我聯想到一張我保存很久的地圖。那是一張「世界繪地圖」,是30多年前我在日本東京的一家書店買到的,它是設計很別緻而又全開大的繪圖式地圖。

它以世界五大洲、北極、南極為主圖,在各大洲上和海洋,各畫著生活在當地的動物們,包括了哺乳類、鳥類和魚類。例如:
※非洲地區畫的是大象、長頸鹿、獅子、斑馬、犀牛、豹、河馬、猩猩、駱駝和鴕鳥等等。
※亞洲地區畫的是老虎、灰熊、牛、馬、浣熊、狒狒、丹頂鶴、雉雞等等。
※中美洲地區畫的是美洲豹、野狼、馴鹿和海象等等。
※北極地區畫著北極熊。南極地區畫著企鵝。

從這張我珍藏30多年的繪地圖裡所看到的主要動物,都出現在《挪亞叔叔》這本書裡,這代表著神有著不可思議的神力,能把居住在地球各地方的動物們集合起來,讓挪亞叔叔帶進方舟裡躲避大水災。

回頭來看看這本繪本的第二個跨頁,作者鶴見雪畫出大象利用長長的鼻子幫忙搬運大木材,然後交給船邊的猩猩。牛運用大力氣背著大捆的短木材,羊則活用雙腳踢滾木材前進,長頸鹿則用嘴來叼著木材。各種動物同心協力建造方舟的畫面,讓我們相當的感動。
接著看第三個畫面,艙門打開,西伯利亞的丹頂鶴、紐西蘭的綿羊、亞洲的老虎雙雙對對進來了,而從最遠處來的北極熊趕路的模樣畫得極傳神。

看第九個畫面,前景是兩隻身軀龐大的非洲象趴在船板上,眼神畫得好憂傷。而右邊的老虎和花豹張嘴露牙、怒目相視的表情,畫得極其生動。這時候挪亞叔叔揮起畫筆在船壁上畫起圖來,緩和了動物們的暴躁情緒。
第十個畫面,是最亮眼的場面。挪亞叔叔發揮了他的創造力,他畫出花草、樹木,而樹上也長出果子,也畫出鳥兒飛舞。這樣的畫面會帶給動物們歡欣、愉快的好心情吧!

第十二個畫面是方舟擱淺在山頂上,動物們成群結隊的走了出來,哈!所有的動物們臉上展露出既幸福又愉快的好心情,真是個歡樂的大畫面。

讀後感:為何還需要挪亞方舟的兒童繪本呢?(傅崑崙)
相信各位小讀者對挪亞方舟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不少兒童玩具、圖書和電影均以此故事作為題材,我們為何還需要多一本關於挪亞方舟的兒童繪本呢?

首先,我們可以欣賞日本作者靏見幸女士的畫風,以圓潤的風格設計人物和動物。她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運用相配合的色調,動物的表情和眼神均能表達出方舟生活的喜怒哀懼。這是教導小讀者辨別情感的好材料。

接著正如本書譯者台灣資深兒童繪本工作者鄭明進老師在導讀所言,本書讓小讀者容易辨認出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動物和雀鳥,藉著故事內的不同情節和畫面展現出創造的多樣性。這是引領小讀者開闊世界視野的起始點。

在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下,我們可以讓小讀者思考「不同個性的人和動物如何共存」的課題,作者創作本書的靈感就是來自人和動物都是乘坐「地球號」這艘大船。長期共處於有限的方舟空間內,動物們如何適應呢?動物們有磨擦怎麼辦?挪亞伯伯如何舒緩動物們的情緒?他又怎樣緩和緊張的氣氛呢?我們可以與小讀者發揮解難方法,改善擠逼居住環境所產生的問題,尋找與人與大自然相處之道。

在本書中「洪水氾濫的日子」可以比喻為外在環境令人內心世界崩壞的時候。動物們在方舟上的提問,使人聯想到人生變幻無常,有時生命就像洪水上的方舟,船將會開往哪個方向呢?

這使筆者想念到需要留在醫院接受治療和休養的小讀者。他們需要長時間留在醫院等候。他們固然要耐心等候病情的好轉,不過除了有醫護人員和家人的照料外,還有一些哥哥姐姐會和他們玩遊戲和鼓勵他們,病房內的小讀者們彼此相助和勉勵也很重要吧。這也許就是我們需要童書《挪亞方舟》的原因,在艱難環境下人們仰望上主的引領,一起尋找出路,重過新的生活。

書名 挪亞方舟
原文書名 ノアおじさん
作繪者 靏見幸(Yuki Tsurumi)
譯者 鄭明進
商品編號 TW841
頁數/開本 15.3×25cm/28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學齡前、國小低年級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828
定價 港幣86元(道聲之友:港幣73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威利的冒險故事

19-willys-stories

每個星期,威利都會走過一些看起來很平凡的門,然後經歷一場奇特的冒險。那些門今天會帶他去哪裡呢?
是一座沙攤上有腳印的神祕荒島;一個又黑又深還有許多怪東西的兔子洞;還是去一艘海盜船上和虎克船長決鬥?不管他去哪裡,只要走過那些門,威利的奇妙旅程就開始了。你願意和他一起去嗎?
藉由這本絕妙不凡的書,安東尼.布朗將帶你走進一個個經典故事,探索充滿想像的世界。

作繪者簡介: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

當今最受盛讚的圖畫書創作者,他不僅是2009至2011年的童書桂冠獎得主,還獲得許多獎項肯定,其中包括凱特格林威獎與國際安徒生獎。安東尼.布朗以他獨特的繪畫風格聞名,並且深受全世界的大人和小孩喜愛和推崇。

譯者簡介:劉清彥

威利的每一趟冒險他都經歷過,所以敢誇口保證,絕對值得和威利同遊。很高興有出版社願意付旅費,讓他每天可以走過那些門去歷險,代價是只要把冒險的過程用中文寫出來就好。希望所有的大人小孩都能跟威利一起去探險。

書名 威利的冒險故事
原文書名 Willy’s Stories
作繪者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750
頁數/開本 27×30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八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5809508
定價 港幣99元(道聲之友:港幣84.2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最珍貴的禮物

46-the-gift-of-tje-magi

在紐約市一間破舊的公寓裡,黛拉絕望數著自己辛苦存下來的一點點銅板,想為丈夫吉姆買聖誕禮物。她想送的禮物,似乎需要她做出非常大的犧牲,那就是賣掉她最珍貴的寶貝,也就是自己亮麗的長髮。不過,吉姆為黛拉做的犧牲也不小。
他們在聖誕夜交換禮物時,終於發現他們為對方所做的事。乍看雖然令人絕望,值得慶幸的是,在這間不起眼的公寓裡,比任何商店都更容易找到真正的聖誕禮物,那就是愛、奉獻和犧牲。
「對所有送禮和收禮的人來說,他們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歐亨利為殘酷世界中堅定不移的愛,描繪出卓越的樣貌;P. J.林區則以動人的畫面,將這個深刻又力道十足的經典故事,完美呈現出來,每個眼神、表情和姿態都栩栩如生,令人驚嘆。

作者簡介:歐亨利(O. Henry)

本名威廉.悉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1862年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被喻為當代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之一。他在短暫的人生中,創作了數百篇小說。他的諷喻幽默與出人意表的情節設計,使作品充滿反諷和娛樂性,也使他成為美國文壇最受愛戴的作家。歐亨利於1910年過世。

繪者簡介:P. J. 林區 (P. J. Lynch)

英國知名插畫家。分別在1996年以《古強森的聖誕奇蹟》(道聲出版),1998年以《潔西過大海》(格林出版)兩度榮獲凱特格林威獎。林區說:「《最珍貴的禮物》是我一直很想畫的經典故事,尤其是第一次造訪紐約,看見那些從歐亨利時代就未曾改變過的街道後,動機就更強了。但這個故事真正吸引我的,不是紐約的舊街道,而是黛拉和吉姆非常真實的關係,令人感動。」他目前定居愛爾蘭,作品還包括令大人和小孩都深受感動的《地球的禱告》(道聲出版)。

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時候就曾經為這個動人的經典故事,在棉被裡暗自流淚,現在閱讀這個圖文版,更是感動不己。希望每個大人和小孩,在收送禮物的聖誕節期,都能懷抱故事主角的精神,傳遞聖誕真諦。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每星期天都去教會和小朋友說故事,目前專事童書翻譯和創作,也到各地為喜歡童書的大人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愛是在對方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黃迺毓/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教授)

吉姆和黛拉是一對很窮的恩愛夫婦,聖誕節即將來臨,他們為了要送對方禮物,花盡心思。買禮物要花錢,他們拿自己的值錢東西去典當,去買對方喜歡的東西。結果互贈禮物時,赫然發現雙方的禮物都派不上用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這是歐亨利膾炙人口的小說。這對年輕夫妻的拮据生活,使得購買「非生活必需」的東西顯得力不從心。雖然不送禮,對方也不至於感受不到愛,但是聖誕節是個分享和給予的時節,他們想的是:我真的一無所有嗎?
竟然不是!他們雖看似窮到極點,卻各有一樣可以變賣的東西。對黛拉而言,那頭秀髮是她「擁有」的財富。雖然襯托她的美麗,卻不是不能捨棄的,尤其當她想到心愛的吉姆,想到他戴上錶鍊後會多麼快樂,黛拉就沒什麼遲疑了。
沒有了長髮,她的「漂亮」也許遜色了,但是她的「美麗」卻大大增色。她買了錶鍊,回家等待給先生驚喜。吉姆呢?他想到黛拉的美髮,若有漂亮的髮簪,就會相得益彰,一貧如洗的他於是賣了祖父傳給他最寶貝的懷錶,給心愛的妻子買了髮簪。

這兩個年輕人,竟然想的是同樣的「計謀」。他們為了對方,不自量力的作了世人眼中看來愚蠢又有點可悲的舉動。但是真理本來就有傻氣,原來人也可以有這麼豐富的享受!

對相愛的人來說,愛情或是麵包比較重要?一直是爭論的議題,但是這個問題充滿弔詭。愛情可遇不可求,麵包(經濟保障)卻是努力可得。我想到周圍有些年輕人有了相戀對象,面對婚姻的抉擇時,卻以「事業未成、功名未就」而不敢結婚,因而蹉跎雙方的青春。其實,真正的愛情需要婚姻這個籃子來保護,經濟基礎固然重要,但是要多有錢才能放心呢?通常愛不足的人比較會反映到物質的所求。當兩人的愛情穩固,生活裡的物質慾望就不會高過你們所需。

送人禮物本是不求回報,這兩個被愛充滿的小夫妻,在買禮物時一定沒想到對方也會送禮物給自己,所以一廂情願的要給對方超出自己能給的,雖然雙方都撲了空,心意卻因此倍增。在他們心目中,對方是非常尊貴,值得他們不計代價的去送禮的人。

有人說,你能給的最好禮物就是你自己,指的當然不是你的肉體,而是你的心。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我們多麼需要學習如此的真誠啊。

書名 最珍貴的禮物
原文書名 The Gift of the Magi
作者 歐亨利(O. Henry)
繪者 P. J. 林區 (P. J. Lynch)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629
頁數/開本 19.8×23.8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8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462
定價 港幣93元(道聲之友:港幣79.1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多少地才夠

nito niwa doredake no tocji ga iru ka

帕霍穆是個辛勤工作的農夫,自己耕作、生活過得踏實,只是耕作的地那不是自己的。帕霍穆為了擁有自己的土地,加倍的工作、加倍的辛勤,終於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地。土地愈來愈大,心胸卻愈來愈小,他想要換得更多更大的土地。一天之內,能夠走多遠,就有多大的土地,這多麼誘人啊!最後,帕霍穆能夠擁有多大的地呢?

作者簡介:原著:托爾斯泰; 改寫:柳川茂

原著者簡介──
托爾斯泰是俄國文學史最偉大的文豪之一,他的作品隨著歲月的消逝,不但沒有減弱它的光芒,反倒其影響力愈來愈深遠。樸實的文字,人生深刻的體驗,召喚出人們內心裡最真誠的愛與幸福。托爾斯泰的作品如同他的幕塚,沒有宏偉的大理石和奢華的裝飾,沒有墓碑和墓誌銘,就連托爾斯泰的名字也沒有,只有幾棵蓊鬱的大樹在風中低吟著愛的詩篇。

改為者簡介──
1950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日本放送作家協會會員。
曾任職於龍之子PRODUCTION企畫文藝部,目前為自由作家,作品包含圖畫書、卡通劇本。圖畫書作品有《馬鈴薯姑娘有個夢》、《白菜夫人怕蟲蟲》(校園出版社)、《裘伊的禮物》(生命之言出版社)、《彼奇和可愛的禮服》、《彼奇和雪人》(福祿貝爾館)等等。

繪者簡介:小林豐

1946年生於日本東京都。日本畫畫家。
1979年首度參加「日本美術展覽會」即獲入選。
1983年榮獲「上野之森美術館」頒發的特別優秀獎。
1970年代初到80年代,多次走訪中東.亞洲各地,並將旅行體驗畫入圖畫書中,深獲眾多讀者喜愛。
作品包括:《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小魯文化)、《馬戲團來到我的村子》(白楊社)、《我和弟弟一起走》(岩崎書店)等書。

譯者簡介:米雅

政治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碩士。原任教於靜宜大學日文系,2010年夏天辭去教職,專心投入翻譯、寫作等文字工作。米雅同時也是圖畫書的插畫家。主要作品有《在微笑的森林裡吹風》 (人光)、《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 (宇宙光)、《小玲的台中歲時記》(青林)等。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人生的加減法則 (米雅/兒童文學工作者)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我譯完這一本書吐出來的第一句話。看起來好像在嘲笑著主角帕霍穆,嘲笑他縱使得到那一塊地,要如何耕耘﹔嘲笑他不知自己能耐的底線。但是,回顧我自己的人生歷程,我知道自己沒有嘲笑帕霍穆的權利。

剛搬到台中時,由於只是兼幾門課的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和學生一樣租個三坪大的小小套房安身。後來經濟狀況稍穩定,我就搬到一個十多坪的小公寓,過起了「單身貴族」的生活。接著因為學會開車,停車位變成迫切的需要,這回我搬進社區大樓裡,三十多坪大的房子附車位,房子大到我開始養狗當伴。

沒想到房東的房子被法拍,搬家搬到怕的我只好下定決心買房子,這一買,貸款的壓力伴隨而來。結婚生子之後家裡人口增加,每天上下班途中,中港路上看不盡的賣屋廣告旗在我車窗外啪搭啪搭的招手,好像不斷慫恿著我:「四十多坪怎麼夠住咧?」看來,我裡面也住著一個永遠不滿足的帕霍穆呢!

本書是作者柳川茂從托爾斯泰1886年發表的同名作品改寫而來,他將原著去蕪存菁,搭配小林豐的畫,讓一百多年前的經典變得更平易近人,展現在現代的小讀者眼前。

小林豐原本是一位日本畫的畫家,約十五年前因一位白楊社編輯的邀約,投入了圖畫書的創作世界。過去的這十五年,他把自己在1970年代初到80年代,多次走訪中東、亞洲各地的旅行體驗畫入書中,透過溫馨的異國風情向小讀者們傳達和平的訊息。

小林豐創作圖畫書的習慣是,他只畫自己親眼見過的景色。所以為了畫托爾斯泰的這則故事,他在出版社人員陪同之下,親自到 俄羅斯取景,走訪窩瓦河畔還留有十九世紀建築的無名小鎮,沿途寫生。他說要畫出流曳過托爾斯泰眼眶的那些風景。這樣嚴謹的作畫態度果真成就了這一本經典圖畫書。

我翻閱著整本圖畫書,地平線和黃土的印象非常強烈。小林豐似乎刻意用這樣的構圖帶出俄羅斯土地的無垠以及人與大地的連結。本書的結局,也就是僕人埋葬帕霍穆的那一頁,小林豐以遠景的鏡頭捕捉浩瀚大地上一座小小的墓碑,強烈的對比令人看了不勝欷噓。在這麼廣大的世界裡,人一生爭競的到底是什麼呢?一百多年前托爾斯泰的吶喊,仍然迴盪在現代人心中,無窮的慾望為人挖掘著等身大的墓穴啊!

托爾斯泰戲劇化的一生中當過農夫也蓄過農奴,甚至為農民子弟辦過學校、出版過啟蒙讀本。他與農奴生活在一起,知道他們心底的願望,就如同他筆下的帕霍穆一般。相對的,托爾斯泰家族的領地卻不斷擴張﹔累積的財富越多,他獨特的自我道德意識就越強烈,他甚至因為想放棄一切的財富,和家人的關係趨近決裂。托爾斯泰的一生充滿了無法協調的衝突,他似乎藉著帕霍穆的一生,嘗試將人因慾望而起的苦難梳理清楚。

帕霍穆以為擁有更多土地就能得到更多的幸福,住在我裡面的那位帕霍穆也經常被這種想法愚弄著。托爾斯泰的故事似乎對我傳述著另一種幸福的人生加減法則呢!

書名 多少地才夠
原文書名 Hito Niwa Doredake No Tochi Ga Iru Ka
作者 原著:托爾斯泰; 改寫:柳川茂
繪者 小林豐
譯者 米雅
商品編號 TW662
頁數/開本 24.2×22cm/3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八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026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港幣68.0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天路歷程(青少年版)

pilgrim progress

本仁約翰於1675年在獄中書桌前完成的原版《天路歷程》,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成為全世界僅次於聖經的暢銷書,三百多年來也有數不清的各式版本問市。現在,葛瑞.蘇密特以這個改寫版本,為這個新世代的年輕讀者,重現這個生命追尋的故事。他不僅將原著精簡濃縮,去除過度冗長的討論內容,也嘗試保留本仁.約翰的初衷,並以當代的文字敘述這個故事,一如當年本仁用當時最普遍的詞語,描述故事主角基督徒的尋道歷程。

這個改寫版本同時搭配了五十多幅美國當代著名插畫家貝瑞.莫瑟卓越不凡且極具戲劇張力的水彩插畫。他將本仁.約翰筆下的人物與場景移轉至不同時空,栩栩如生呈現出來,同時賦予更豐富的象徵意義,使不同世代的人都能從畫面中獲得同理連結。

即使歷經了三個世紀,這趟信心之旅和故事主角的堅忍毅力,依然深深觸動每一個人。這個重述版本的《天路歷程》,不但能讓過往的忠實讀者感到滿足,也能為不同年齡層的新讀者,帶來生命的啟發和無窮的閱讀樂趣。

改編者簡介:葛瑞.蘇密特(Gary D. Schmidt)

美國密西根州喀爾文大學(Calvin College)英國文學教授,曾經撰寫過許多童書作者的研究報告,也編寫過美國著名詩人羅勃.弗斯特(Robert Frost)的童詩選集,和兩本兒童文學研究論文集。目前正致力於為孩童編寫聖經故事的工作。

繪者簡介:貝瑞.莫瑟(Barry Moser)

每國當代知名插畫家,他所繪製的《艾麗絲夢遊仙境》曾經獲得1982年美國書卷獎最佳設計與插畫獎,被盛讚為「永不褪色且令人迷眩的作品」。除了設計和繪畫等工作外,他也以參訪藝術家的身份到各大學發表演說和展出畫作,同時在世界各地舉辦個展或團體畫展。他的畫作也被英國國家藝廊、大英博物館和國會圖書館收藏。

譯者簡介:劉清彥

從小時候熬夜看漫畫版,大學時反覆細細閱讀完整版,到現在翻譯改寫版,每次看《天路歷程》,都會被震懾得頭皮發麻,也深受啟發。希望自己能有足夠的信心、勇氣、智慧和毅力,完成尋道旅程,安抵天國之城。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每天專心的翻譯和創作童書,也到各地為喜歡童書的大人演講或上課。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經典文學的彩繪大師:貝瑞‧莫瑟(張淑瓊/誠品書店兒童商品企劃副理)

1940年出生在美國田納西州的貝瑞‧莫瑟,是位知名的插畫家及書籍設計者,尤其是他的木口木板畫作品受到高度的推崇,他也是當今最重要的木口木板畫藝術家之一。

美國南方的田納西州提供了莫瑟成長的養分,他小時候接觸了許多的音樂表現形式,不管是義大利歌劇、歌舞劇、爵士樂等,這些藝術形式的展現影響他對繪畫創作的概念,所以在他的訪談中或是談論創作的文章中,總會看到莫瑟不時舉證音樂家的演奏或表現,來類比自己的創作的方式或是堅持。

除了音樂之外,美國南方的保守環境,和宗教、種族的衝突,也撞擊著他早年的生活。他厭棄學校,但在繪畫上又格外受到師長的肯定和鼓勵。小時候他在叔叔的木工店學習一段時間,叔叔還特別在店裡為他預備一張繪畫專用的桌子。莫瑟12歲被送進軍校讀書,1958年進大學,這也是他第一次接受正規的繪畫和設計訓練。1962年大學畢業,主修繪畫。之後有將近十五年的時間,莫瑟自學木口木板畫技法和蝕刻畫,同時研究藝術史、書籍設計,也對書法倍感興趣。

1969年是個重要的轉戾點,這一年他遇到了美國著名的雕刻家及版畫家巴士金(Leonard Baskin)。經由巴士金的幫助,不但提升了莫瑟的繪畫技巧,同時經由他的引介,認識了一位印刷師傅,教導莫瑟提升改善了木口木板畫的拓印技術,也因此他在1969年,他完成了第一本自己編排設計的書籍。直到如今他已經累積了近兩百本作品,同時他的作品也被收藏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博物館、哈彿大學和劍橋大學等處。
莫瑟早年的作品主要為文學經典配插圖,1980年代開始嘗試為童書配插圖,1982年以木口木板畫技法完成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受到高度肯定,也展開了他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創作類型—為童書經典配圖,除了愛麗絲之外,像《頑童歷險記》、《科學怪人》、《綠野仙蹤》,莫瑟都透過精細的木刻雕功,細膩且精確的詮釋了書中的角色,每一幅畫面都帶著藝術品般的豐厚神韻,讓原先熟悉的角色,有了更深厚的活力,同時是一幅幅可以細看再三的藝術創作。

當然,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歷時四年,精心雕刻兩百三十幅插畫,細心詮釋的欽定版聖經(The Pennyroyal Caxton Edition of the Holy Bible)。曾經受過兩年神學訓練的莫瑟,最後並沒有走上傳道之路,不過他的藝術恩賜,和對信仰和神話語的熱愛,透過這本典雅的聖經版本展現無遺。

除了木口木板畫的技法外,細膩的水彩畫是莫瑟另一種創作風格,他對人物神運和光影的掌握,呈現在一本本作品中,這位認真嚴格又自律的創作者,在壯碩的身材、滿頭亂髮,和厚密的鬍鬚之下,隱藏一個行事堅定但又不時語帶幽默的輕巧靈魂。正如他的這類水彩畫作一般,或戲謔戲耍、或清雅細緻,或奇幻詭譎,各種類型的故事都可以出現。

已經有近兩百本作品的莫瑟,對書籍出版流程中的每個細節都很重視,他尤其看重編輯製作和印刷的過程,他認為自己從眾多作品中學到的一件寶貴功課,就是明白單靠「插畫」並不能完成一本秀美的書(handsome books),一本書的美麗是各部份元素完美配合的結果。因此除了圖文之外,莫瑟對書籍的設計、印刷、裝訂有著高度的興趣,他這些年就投入大量的時間在限量的手工書製作上。

他說:「做書給兒童和給成人的標準是相同的」。在開始插畫工作之前,他會將文字多讀幾次,不只是讀內容、角色和場景,他還會讀出文字故事中更深一層的味道,好決定這本書的版本、字型大小、圖像要如何表現,甚至是需要畫幾張插圖才足夠表達。這位技巧極為成熟的插畫家,並不將自己的插畫看作是至高不可侵犯的神聖之物,他說如果他的作品可以被稱為是成功的話,那麼他的書一定不會只有令人驚嘆的圖像而已,而是從整體的合諧所散發出的美感。

那麼,這樣一位帶著強烈自覺,同時又性格鮮明的創作人所詮釋的《天路歷程》,自然值得細細品味。

書名 天路歷程(青少年版)
原文書名 Pilgrim’s Progress
原作者 本仁約翰(John Bunyan)
改編者 葛瑞.蘇密特(Gary D. Schmidt)
繪者 貝瑞.莫瑟(Barry Moser)
譯者 劉清彥
商品編號 TW632
頁數/開本 20.2×25.3cm/96頁
印刷 彩色/平裝
適讀年齡 青少年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735561
定價 港幣73元(道聲之友:港幣62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斷版)自私的巨人

the-selfish-giant

巨人說:「我的花園只屬於我私人擁有」,因此他築了一道高牆,並逐出在花園中玩耍嬉戲的孩子們。

春天從此消失在巨人的高牆內,而住進的卻是飛舞的雪花、寒霜,以及嚴峻的北風所編織成的冬季。巨人不知如何才能使春天在次造訪園內……

作者簡介: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年生於都柏林。他的小說、戲劇和詩作使他聲名大噪,王爾德也是傑出的童話故事創作者,其中包括兩部兒童文學經典之作《自私的巨人》和《快樂的王子》。王爾的的童話創作,尤其能顯出他的機智、醇厚和優雅的散文風格。

繪者簡介:莎莉格‧嘉拉斐(S. saelig Gallagher)

多年來從事藝術編輯工作,畫作收錄在國際性的書刊和雜誌中。她最初為Mary Pope Osborne 創作的Moon Horse 繪製插畫,才華備受肯定。她記得小時候從唱片中聽到《自私的巨人》這個故事,當時故事中的人物就鮮活的浮現腦海中。嘉拉斐目前居住在加州的聖地牙哥。

譯者簡介:信建宏(David Hsin)

1952年7月26日生於高雄市,成長於屏東。高學師範學院工業教育系、中國文化學院勞工研究所畢業。曾任教屏東高中與台北市建國中學,後轉業至中國鋼鐵公司任工程師。1984年起,全職參與服事,服務單位包含屏東基督教醫院、勝利之家、門諾基金會、台東基督教阿尼色弗兒童之家,與花蓮黎明教養院等機構。現僑居加拿大溫哥華,參與教會事奉。

書名 自私的巨人
原文書名 The Selfish Giant
作者 王爾德(Oscar Wilde)
繪者 莎莉格‧嘉拉斐(S. saelig Gallagher)
譯者 信建宏(David Hsin)
商品編號 TWC497
頁數/開本 29.3×21.8cm/62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八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0973877928
定價 港幣99元(道聲之友:港幣84.20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