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與毒杯

人為什麼會生病?
為什麼對我們有益的事物,看起來總是不太美妙?

王子被賦予了一項前所未有的任務。
不是去征討危害人間的惡龍,也不是去拯救困在高塔上的公主……他要前往「人之城」醫治百姓不幸石化的心臟,並要破除加諸在城中的詛咒。
依照國王的吩咐,他必須用金杯裝滿被詛咒的泉水,並且喝下這杯致命的毒藥,任務才算圓滿達成。

看著杯裡滿滿的泉水散發出刺鼻的惡臭,王子內心掀起了滔天巨浪。
要是喝下這杯毒藥,他一定會喪命;
但是,他不喝的話,人們的石心就無法痊癒。
就在這時,他想起國王因這群百姓離開自己傷透了心……

泉水究竟是國王預備的神奇解藥,抑或只是騙局一場?
他應該喝下它,或者掉頭就走?
此時此刻,王子就要做出選擇……

史普羅牧師這則引人入勝的寓言故事,以王子的觀點重新詮釋基督在世上的工作,讓孩童也能明白救贖真理。本書用意象鮮明的比喻、栩栩如生的插圖,以及討論題目幫助父母向孩子介紹這位來到世上的救主耶穌──祂醫治我們的石心,並為我們注入像活泉一般源源不絕的新生命。

作者簡介:史普羅(R.C. Sproul)
林格尼福音事工(Ligonier Ministries)創辦人、美國佛羅里達州桑福市聖安得烈教會創會牧師、改革宗聖經學院首任院長,《桌邊閒談》雜誌執行編輯。他的廣播節目「心靈更新」,至今仍每天在全球數百間電台播出,網路亦可收聽。史普羅的著作超過百種,包括《神的聖潔》(中主,2013)、《上帝的揀選》、《人人都是神學家》等。他主張上帝子民必須堅信聖經,並以清晰論辯聖經無誤聞名於世。

繪者簡介:賈斯汀.傑拉德(Justin Gerard)
因為熱愛史詩和童話故事,專精美術的他,致力於鑽研文藝復興和現代藝術。這些探索不僅幫助他精進繪畫技巧、訓練他用圖畫說故事,還讓他累積不少驚豔的創作。賈斯汀常從大自然和歷史中獲得諸多啟發,但他其實最喜歡故事激發的靈感。他的插畫作品還有《光明之子》(道聲)。賈斯汀現居美國喬治亞州。

譯者簡介:文可麗
從小聽故事長大,至今仍著迷於充滿熱情與想像空間的繪本故事。當過兒童刊物編輯、兒童廣播節目製作以及童書翻譯,最喜歡的是為孩子們講故事。

導讀分享:愛裡沒有懼怕(編輯室手札)
繪本內容講述一位王子的故事。
透過真人真事的延伸比喻,爺爺幫助孫女明白何為罪與犧牲,以及愛的真諦。
作者史普羅牧師透過喻道故事,將《聖經》中深奧的信仰概念,化作淺顯易懂的故事,引導孩子認識福音與基督在世上完成的救贖工作。

 

故事中,王子為了百姓,順服國王的計畫,勇敢犧牲自己的性命,
對比百姓輕信謊言,受到誘惑,選擇離開君王同在的美好生活,而淪為失去肉心的人。
王子手中的金杯,象徵他尊貴的身分;最後為了完成父命,盛滿毒水一飲而盡,顯明以無罪的代替有罪的決心。如此犧牲,終使犯罪的百姓,再次回到愛他們的君王身邊。

真正認識上帝之前,人們無力治癒自己的石心。
我們自以為擁有愛的能力,心裡卻是「人之城」的縮影,充滿自私、貪婪、嫉妒、驕傲、欺騙等罪惡。
然而,王子甘願為子民無條件犧牲的愛,正如父母為子女無怨無悔的奉獻。
創造我們的天父深愛祂失喪的兒女,甚至讓獨生子耶穌來到世上、為人付出生命代價。

故事中,爺爺提醒小孫女,每逢吃藥時可以先想想王子的金杯。
艾樂想起一位王子,你知道是誰嗎?
有趣的是,作者留下一些線索,你發現了嗎?
比如,為什麼我們會生病?為什麼能治病的藥是苦的?
藥是否苦口不重要,重要的是吃了藥,病才會好。

王子的金杯、有毒的泉水、百姓的過犯、為詛咒付上代價,生命之王使王子復活、王子成為百姓的解藥、子民的石心復活成為愛心……
故事中的小女孩想起了一位王子,也就是真人真事,為我們帶來永生之路的王子;
祂名稱為──耶穌!

書名王子與毒杯
原文書名Poison Cup
作者史普羅(R.C. Sproul)
繪者賈斯汀.傑拉德(Justin Gerard)
譯者文可麗
商品編號TW906
頁數/開本21.7 x 26.8cm/40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3013
定價港幣99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國王的小驢駒


有一天,萊利哭著跑回家。他剛剛還跟鄰居的孩子們玩在一起。
「萊利,你怎麼啦?」媽媽問。
萊利抹去臉上的淚水。他今年八歲,已經不是愛哭的年紀了,可是他就是忍不住一直哭。
「媽咪,每次我們玩遊戲,他們總是玩到最後才選我,我好傷心。」

就在這時,爸爸和爺爺剛好走進廚房。媽媽告訴他們說:「萊利今天過得很不開心,那些男孩玩到最後才選他。」
爸爸搭著兒子的肩膀,說:「嗯,我懂,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玩遊戲常常也是最後才被選上。」
「真的嗎?」萊利驚訝的問。
「真的,那時我也很傷心。」爸爸點點頭說道。
「我想是因為我不太會玩,所以他們最後才選我。」萊利低著頭說。
「或許爺爺會有辦法。爺爺,你覺得萊利該怎麼辦?」爸爸問。
爺爺想了一下說:「萊利,你聽過國王和小驢駒的故事嗎?」

萊利終於破涕為笑,他最喜歡聽爺爺講故事了!
爺爺坐了下來,讓萊利坐在他腿上。
「萊利,你知道嗎?好幾年前,我去耶路撒冷旅行,看到好多騎驢子的人。那裡的驢子特別矮小,大概只有一百公分高。大人騎在驢背上,必須吃力的抬高膝蓋,讓腳懸空,腳才不會被拖在地上。這麼滑稽的景象總是逗得我哈哈大笑。
故事的主角,就是我在耶路撒冷看過的驢子。這隻小驢駒從來沒被選去做任何事,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但是有一天,他被選去執行一項非常特別的任務。」

作者簡介:史普羅(R. C. Sproul)
林格尼福音事工(Ligonier Ministries)創辦人、美國佛羅里達州桑福市聖安得烈教會創會牧師、改革宗聖經學院首任院長,《桌邊閒談》雜誌執行編輯。他的廣播節目 「心靈更新」,至今仍每天在全球數百間電台播出,網路亦可收聽。史普羅的著作超過百種,包括《神的聖潔》(中主,2013)、《上帝的揀選》、《人人都是神學家》等。他主張上帝子民必須堅信聖經,並以清晰論辯聖經無誤聞名於世。

繪者簡介:查克.葛洛尼(Chuck Groenink)
荷蘭出生,ArtEZ藝術學院插畫系畢業,曾為荷蘭各大出版社繪製插畫。現居紐約。他愛貓、愛書、愛老街、大樹、布偶、薑和打字機,超討厭汽車、手機、廣告、花椰菜、廉價麵包、難看的書籍封面,還有早起。

譯者簡介:文可麗
從小聽故事長大,至今仍著迷於充滿熱情與想像空間的繪本故事。當過兒童刊物編輯、兒童廣播節目製作以及童書翻譯,最喜歡的是為孩子們講故事。

導讀分享:國王的小驢駒:你背著什麼?(編輯室手札)
同樣的景色,在奼紫嫣紅的春季造訪,或在靄靄白雪的冬日走過,帶來的必定是迥異的感受和體會;一則流傳千古的故事,若是換了主角,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照樣也能使人有意想不到的領略。歷世歷代的信徒用各樣智慧和知識,傳揚救主基督降生、受難並復活的故事;有的主角是牧羊人、天使,甚或還有以樹為主角的基督生平故事。本書史普羅牧師推陳出新,以載過萬王之王的小驢駒為故事的主角。

驢駒小偉年幼即受《名驢傳奇》的薰陶,夢想著自己也能成為一頭了不起的驢子。遺憾的是,當美夢成真的那一刻,同時也是他噩夢的開始。群眾夾道歡迎的場景一落幕,小偉隔天就變回了普通的驢子,有如灰姑娘的魔法在午夜十二點後自動解除。小偉始終沒有等到國王捧著「玻璃馬鞍」上門,「國王的小驢駒」從此享受幸福快樂的日子,或在名驢傳奇中永垂青史。

自命不凡的光榮經歷,帶給小偉的卻是今非昔比的失落與挫折。養尊處優的小驢駒受不了勞動的苦役,更輕蔑自己負責的工作。身為智慧的長者,巴拿巴跟小偉一樣曾承載服事耶穌,或許經歷了同樣的掙扎,但他希望小偉明白:忠心承擔主人的託付、盡力完成任務,本身就是極大的榮耀。既然每個人的生命課題不盡相同,就無須以所背負互相比較,或是以此印證自我的榮耀與價值。

驢子負重的鮮明意象,相對映照了你我必須背負的責任與義務:成人負擔生計、家庭或社會責任;孩童背負長輩期望、學習或同儕壓力。許許多多平凡的小人物正如不起眼的驢子,各自在自我的崗位默默耕耘、犧牲奉獻。然而小驢駒竟誤以為光鮮亮麗的任務才有價值,殊不知即使是卑微的出身或工作,只要盡忠職守,都值得上帝和人的讚許與肯定。

爺爺希望萊利在任何景況都能心懷感恩,正如巴拿巴要小偉盡力做好每一件事,因為驢子不知道主人接下來所指派的任務,是承載君尊的王還是沉重的橄欖,如同人不盡明白上帝計畫的全貌,每個受造物都有上帝所賦予的命定,是祂單單為你量身訂做!

這則與眾不同的聖經故事,引領讀者重返耶穌受難的現場,讓我們看見榮耀君王願意謙卑成為僕人,忠心完成上帝的救贖計畫,更激勵我們無論順境或逆境,凡事學會效法耶穌,與神同工同行!

書名 國王的小驢駒
原文書名 The Donkey Who Carried a King
作者 史普羅(R. C. Sproul)
繪者 查克.葛洛尼(Chuck Groenink)
譯者 文可麗
商品編號 TW896
頁數/開本 21.7 x 26.8cm/40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900
定價 港幣99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光明之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名叫「亮亮」的小精靈。他們住在光明國之中,這個地方充滿明亮的光輝。光明國王每天都會來探望他們。可是,有一天,亮亮破壞了國王的規定,他們害怕的逃出光明國,從此住進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裡……

這個奇妙的寓言故事隱喻了《聖經》中人類受造的三個階段:創造、墮落和救贖。從亮亮的遭遇中,孩子們會發現,不論人們怕光還是怕黑,我們本來都是光明之子。本書用新奇活潑的比喻、靈動的插圖,以及討論題目(附《聖經》經文參照)幫助父母引導孩子認識創造天地的主宰、並且接受上帝送給全人類的寶貴禮物──祂的獨生子耶穌。

作者簡介:史普羅(R. C. Sproul)
林格尼福音事工(Ligonier Ministries)創辦人、美國佛羅里達州桑福市聖安得烈教會創會牧師、改革宗聖經學院首任院長,《桌邊閒談》雜誌執行編輯。他的廣播節目 「心靈更新」,至今仍每天在全球數百間電台播出,網路亦可收聽。史普羅的著作超過百種,包括《神的聖潔》(中主,2013)、《上帝的揀選》、《人人都是神學家》等。他主張上帝子民必須堅信聖經,並以清晰論辯聖經無誤聞名於世。

繪者簡介:賈斯汀.傑拉德(Justin Gerard)
現居美國喬治亞州,具美術學位。因為熱愛史詩和童話故事,賈斯汀深入研究文藝復興和現代藝術大師,這些探索不僅幫助他磨練畫技、精進用圖像語言說故事的技巧,還提供他大量進行創作的素材。賈斯汀從大自然和歷史中獲得許多啟發,但他最喜歡的靈感來源還是故事。他同時也為兒童繪本和國小教材繪製插畫。

譯者簡介:文可麗
從小聽故事長大,至今仍著迷於充滿熱情與想像空間的繪本故事。當過兒童刊物編輯、兒童廣播節目製作以及童書翻譯,最喜歡的是為孩子們講故事。

導讀分享:你怕黑嗎?(編輯室手札)
當孩子回家的时間晚了,父母總會在客廳或玄關門口留一盞燈給子女,希望這道溫暖的光照亮深沉的暗夜,引導孩子平安返家。一盞驅散黑暗的燈,象徵了父母對子女惦念的愛,這份親情並非牢籠,而是甘心守候、永遠向晚歸的兒女敞開的一扇大門。

 

故事中,小精靈亮亮選擇躲進伸手不見五指的樹林深處、在黑暗中懷著恐懼度日。創造亮亮的光明國王,看著亮亮各自在黑暗中摸索、摔得遍體鱗傷,內心充滿不捨與憐憫。然而,亮亮心中所畏懼的國王,卻願意讓自己的兒子誕生在黑暗世界中;不是為了要懲罰破壞規定的亮亮,而是成為他們的光、引導他們離開可怕的黑暗。

這樣的愛穿透了漫漫長夜,為亮亮捎來黎明破曉的曙光。從小在黑暗中長大的亮亮孩子找到了光的源頭,不僅恢復生命的光亮、走在平安的路上,更讓從前離開花園的亮亮因著明白國王的愛,不再害怕光亮。亮亮的遭遇寓意了《聖經》中人類從受造到墮落的過程,也告訴我們天上的父何等渴望帶給人們光明、醫治與平安。爺爺將這則愛的故事傳給查理,讓小孫子認識這份送給全人類的禮物,並且知道自己本是光明之子。

疾病、饑荒、戰爭與各樣天災人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寫照。我們的處境好比黑暗中看不清前方道路的亮亮,時時活在受傷的恐懼中。然而,天父的愛卻像一盞用太陽、月亮和星星點起的小夜燈,用永恆不變的光輝提醒我們——縱然黑暗籠罩,祂的愛永遠會陪伴、保護祂的兒女。期盼你我都能藉由本書遇見世界真光、接受國王愛的禮物,並在這黑暗的世上成為照亮他人的光明之子。

書名光明之子
原文書名The Lightlings
作者史普羅(R. C. Sproul)
繪者賈斯汀.傑拉德(Justin Gerard)
譯者文可麗
商品編號TW895
頁數/開本20.5 x 26.7cm/40頁
印刷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9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2726
定價港幣99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理髪師學禱告


這個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

有一天晚上,麥法蘭先生的小女兒在家庭聚會時,問他應該如何禱告。麥法蘭先生說了一個故事,發生在五百年前……

某一個村莊裡,有位名叫彼得的理髮師傅。有一天,大名鼎鼎的修士馬丁路德光顧了他的理髮店。彼得想到,他可以趁這位偉大的宗教改革家──路德教授還坐在那兒,等彼得給他理髮、刮鬍子時,向他請教如何禱告!

「路德教授,您可以教我如何禱告嗎?」

馬丁路德寫了一封書信回應彼得,這封書信後來成為今日的《簡易祈禱本》。當彼得知道如何運用〈主禱文〉、〈十誡〉和〈使徒信經〉來禱告,他的生命從此不再一樣!

作者簡介:史普羅(R. C. Sproul)

美國Ligonier 神學院的創辦人及董事長,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桑福市的聖安得烈大教堂牧會多年,擅長用小故事說大道理,他的童書著作包括:The Prince’s Poison Cup、The Lightlings 和The Donkey Who Carried a King等。

繪者簡介:萊弗利.福魯哈迪(T. Lively Fluharty)

知名插畫家,作品散見於各大刊物,包括他和妻子克莉絲蒂共同創作的Fool Moon Rising等。

譯者簡介:魏筱珍

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職於媒體業,並在台北靈光堂聚會多年。

導讀分享:成為孩子的屬靈導師(台灣信義會神學教育中心主任 / 陳志宏牧師)
孩子的信仰教育應該由誰來負責?是教會的兒童主日學老師嗎?就算孩子每週參加主日學,頂多一兩個小時接受真理相關教導,其餘大部分時間,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可見,家庭才是最適合提供信仰教育的場合,而最好的信仰啟蒙老師是父母。

 

不過,父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孩子明白真理,並在潛移默化下,讓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呢?我們若能像故事中的麥法蘭先生,天陪孩子讀一段聖經、作些簡單的解釋、帶領家人禱告、鼓勵孩子輪流開口禱告,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然而,我們遲早也會面對孩子提出類似德蘭妮的問題——自己的禱告過於簡單,又沒有精神,到底主耶穌喜歡怎樣的禱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信仰啟蒙老師,但在遇到難題時,誰又是父母在信仰上的導師與培育者呢?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當宗教改革運動進行十多年後,路德有一次到德國北部進行教區訪視,發現許多百姓對聖經真理的認識相當無知,而且道德低落、生活糜爛,讓他相當震驚難過。於是,路德選擇用從初代教會至中世紀以來,教會常用於教導的一套信仰架構——〈使徒信經〉、〈主禱文〉與〈十誡〉編寫一套教材,好讓父母在家庭中用來教導兒女。這套教材後來被稱為《路德小問答》。路德以簡單明瞭的語詞寫成,並要求孩子將內容背起來。

除了期待孩子把《小問答》背得滾瓜爛熟之外,路德還希望他們明白每句話的意涵。誰來講解這些意涵呢?當然是成人,特別是父親;但父親怎麼知道〈十誡〉、〈使徒信經〉和〈主禱文〉中每條誡命、每個信仰告白,以及每句禱詞背後蘊含的真理呢?他們也需要接受教導。誰去教導這些父母?路德寫了《大問答》幫助父母明白相關真理,好讓他們可以在家中教導兒女。

路德是一位充滿創意的老師,藉由與理髮師彼得的對話,他簡要帶出《路德小問答》的精髓。過了好幾個世紀,這個方法仍繼續幫助像麥法蘭先生這樣的基督徒,幫助他們建立與上帝之間親密的關係,並為信仰生活打下美好根基。

盼望今天生活在廿一世紀的父母們,仍然可以從故事中路德的教導得到幫助,讓自己和孩子一起學習向上帝發出真誠的禱告,並且經歷到祂是位喜歡聽禱告,也樂意回應我們的上帝﹗

閱讀推介:理髪師的禱告(黃愛霞)

 

當我看到「理髮師學禱告」這本繪本時,第一時間被書名裏「學禱告」三個字所吸引,想必是教小朋友如何禱告的繪本,真是難得呀!打開一看,竟然是馬丁路德教導一位理髮師如何禱告,讓我感到意外,為何會以繪本的形式來講述呢?

我很欣賞那位理髮師和馬丁路德。當理髮師見到大名鼎鼎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前來光顧他的理髮店,他堅持站在路德那邊,沒有將路德捉拿去領賞金。他還把握機會請教路德,他沒有問路德其他問題,只問他如何禱告。這顯明理髮師是一個非常重視禱告的人。當路德聽到理髮師想禱告得更深入,他非常高興。路德更認真反思白己過往並沒有教授禱告這課題 因此他為理髮師寫下一些禱告的方法,他更以聖經的內容為基礎作禱告寫成一本關於禱告的書,還親自交給理髮師。馬丁路德也是非常重視禱告。

反之,我們常常聽到很多基督徒說不懂怎樣禱告,特別是初信主的弟兄姊妹,有些則說沒有時間禱告,甚至忘記禱告。理髮師和路德對禱告的認真和重視,都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以繪本帶出理髮師如何學禱告的故事,可幫助小孩子自小懂得運用聖經的內容來禱告,成人及長者也可從故事中學習路德這個禱告方法。願我們藉禱告與上主建立更親密的關係、更穩固的信仰基礎,更有力量面對挑戰。

書名理髪師的禱告
原文書名The Barber Who Wanted to Pray
作者史普羅(R. C. Sproul)
繪者萊弗利.福魯哈迪(T. Lively Fluharty)
譯者魏筱珍
商品編號TW865
頁數/開本23.1 x 26cm/32頁
印刷彩色/平裝
適讀年齡12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2443
定價港幣99元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